龙云村

龙云村 龙云村地理位置 龙云村人文历史 龙云村气候特色 龙云村传统节日 龙云村著名建筑 龙云村村容村貌 龙云村其他气候现象 龙云村地方特产 龙云村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云山 龙云村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龙云村 龙云村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龙云村


龙云村,原名后山,旧属十都,位于尤溪县西北部,距乡镇所在地19公里,离县城37公里,东与下保、乾美村相邻,南与双峰村交壤,西与云林、东坪连山连水,北与丈际村相毗邻。村里分上洋、下洋两个自然村,有吴、邓、陈、施、肖、曾、郭等姓氏人家居于此地。村庄座落于著名风景区倒排岩山脚下,山上源头泉水汇聚成流,顺着坑沟流淌,途经村子中央缓缓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村内地势平坦,房屋依山而建。龙云村历史悠久,与邻村的“云林村”同宗同源,两村村民相互往来,情感深切。村民们靠勤劳致富,从改革开放30年来全村人民团结协作,共建家园。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村里只要有哪家有喜事了,基本上各家各户都会前来贺喜,都会前来帮忙。形成了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每到农忙时节,田间都会见到成群结队的人们在辛勤劳作着,他们今天一群在这家收割,明天这家结束了就到另一家。这样既每家都把农作物...

详情

龙云村地名网_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龙云村资料简介
  龙云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42610122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426。龙云村与九都、梅仙村、梅营村、坪寨村、谢坑村、科第村、半山村、汶潭村、通演村、南洋村、经通村、源湖村、玉石村、小蕉村、蕉坑村、双峰村、东头村、东坪村、乾美村、登第村、下保村、云林村、丈际村相邻。 还有11个地名与龙云村同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龙云村介绍

龙云村,原名后山,旧属十都,位于尤溪县西北部,距乡镇所在地19公里,离县城37公里,东与下保、乾美村相邻,南与双峰村交壤,西与云林、东坪连山连水,北与丈际村相毗邻。村里分上洋、下洋两个自然村,有吴、邓、陈、施、肖、曾、郭等姓氏人家居于此地。

村庄座落于著名风景区倒排岩山脚下,山上源头泉水汇聚成流,顺着坑沟流淌,途经村子中央缓缓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村内地势平坦,房屋依山而建。

龙云村历史悠久,与邻村的“云林村”同宗同源,两村村民相互往来,情感深切。村民们靠勤劳致富,从改革开放30年来全村人民团结协作,共建家园。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村里只要有哪家有喜事了,基本上各家各户都会前来贺喜,都会前来帮忙。形成了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每到农忙时节,田间都会见到成群结队的人们在辛勤劳作着,他们今天一群在这家收割,明天这家结束了就到另一家。这样既每家都把农作物收割完毕,有增进了村民的感情。

龙云村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村落,村名每年都会举行庙会等活动来祈福平安与丰收。说道佛教不得不提到倒排岩,倒排岩:海拔1269.8米,位于龙云村内,从村尾就能看到倒排岩的七层台阶,甚是壮观。

据《延陵吴氏》族谱记载,吴氏入闽始祖吴圆元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5年),四世吴丕烈于唐太和年(公元827年至1836年)带家族由古桥头迁居延津沈州(今尤溪)开基立祖。七世吴宠垂带子侄品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等十余人迁居蓬莱口开基立祖。九世吴品三后裔子孙迁居葛竹,十七世吴二十,于元朝至元三年由湖坪迁居漳平溪南镇溪南村开基立祖。十九世吴三十长子吴佛才,于明朝中叶(那时年份无记载),由漳平溪南大坑迁居尤溪县梅仙镇双峰村大炉磨麦坪,二十世吴佛才三子吴元永迁居双峰北山定居立祖。

龙云吴氏始祖吴伯盛从双峰北山迁徙后山茶树兜,搭草屋暂居,后为第一祖祠。其子来一观(绰号)搬至焦林坑繁衍生息,其后裔为了发展后人,又从焦林坑迁居后山,具体哪一位玄孙,至今仍无从考究。

吴氏在后山繁衍渐旺,祖上曾分一房、二房、四房。三房则不知何因,自行消匿。

2~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1月为冬季。

累年年平均气温19.2℃。最低年18.6℃,最高年20.2℃(1998年,创该村年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0~12.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9℃。极端最高气温40.3℃(1992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7.8℃(1999年12月23日,创该村气温最低记录)。日最高气温≥35℃、38℃的最高温天气平均每年分别是45天和6天。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是夜晨(5~7时)气温最低,午后(14~16时)气温最高。

立春节: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鸣炮放烟花,称“接春”,迎接“春神”到来。

过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早餐煮九米粥,称“穷九”,晚餐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酒菜,叫“做富”,预示先穷后富。九米粥,是用灿米、粳米、糯米、花生、豆类、红枣、杏仁、糖等九种混合煮成。农村人家还有分送九米粥给出嫁女儿或左右邻里,或任熟人来家品尝九米粥的习俗。

采青节: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农村人家有食“艾粿”习俗。是用采集的艾草嫩叶煮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粿。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粿,以祛邪气。

立夏节:立夏这天,农家有食用“夏粿”习俗。是以米粿为皮,竹笋为馅,包成半月形,称“夏粿”。城里人称其“粿夹”。有的还用红糟煮小竹笋、猪肉等为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俗称“七月半”,也有叫“鬼节”。举行祭拜祖先活动。

扫墓节: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农村各族都必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墓结束,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猪肉、鸭肉和酒菜。有的把祭品带回家办酒席。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出嫁女要给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礼饼,以示团圆。这天,各户家人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明月,欢度团圆之夜。

立冬节:这天,农户人家舂糯米,食糍粑,或舂粳米,食白粿,以庆粮食收成。有的还吃草根汤,滋补身体,湿热御寒。

冬至节: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团丸为食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团丸,称“小糍子”。以示子孙满堂。

西山厝建筑古朴,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分上下厝,屋后樟,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它是原国民政府尤溪县征兵主任吴家驹的老宅。

村里山上有一个“龙景亭”,建筑面积200多平方,殿内供奉观音、马氏三仙、五谷真仙、伏虎仙师,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二月十六、二月十九、二月二八、六月十九、九月二九日是菩萨生日,亭子里人山人海,许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蜂拥前来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如今,龙云村村貌得以全面改善,崭新的村支部,干净整洁的村道、河道,完善的公共设施,卫生垃圾桶整齐安放各处、老人活动中心设备齐全,平时可见一些和蔼可亲的老人在锻炼、拉家常。

龙云村欢迎您 (28张)

一、日照:全年日照可照时数:平年为4422.8小时,闺年为4434.1小时。由于地形、云雾及天气透明度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实有日照时数只有1781.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0%。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达2116.7小时(1963年),最小的仅1431.0小时(1975年)。1986~2000年,平均日照时数仅1574.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5%,年日照百分率不足50%,最多年1853.8小时(1986年),最少年1311.1小时(1997年)。年内变化呈单峰型,日照数以7~8月最多,平均每天6.8小时,最多的平均每天9.5小时;2~3月最少,平均每天2.8小时。

二、湿度: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9.1毫巴。绝对湿度的年内变化较大,7月的平均绝对湿度可达28.8毫巴,1月仅9.5毫巴。历年极端最大绝对湿度38.3毫巴(1967年7月19日),极端最小绝对湿度仅1.1毫巴(1963年1月25~26日)。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相对湿度的年内变化不大,除7至8月份为79~81%外,其余月份都在83~85%之间。历年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仅7%(1963年1月25~26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4%,年际变化较小,最高85%,最低80%。月平均湿度76~90%。一日中相对湿度最高大都在90%以上(一般在夜晨),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仅11%(出现2次)。(1986年1月、1988年4月)

三、蒸发量:平均年蒸发量1346.4毫米,年际变化介于1253.1~1455.3毫米;年内变化呈单峰型,以7月最大,1月最小。

四、风:全年静风占71%,东北偏东风占7%,西北风占3%。风速一般行小。全年平均风速0.1~0.8米/秒,汤川等高海拔地区平均风速稍大些。月平均风速0.2~1.3米/秒。最大风速17.7米/秒(1993年8月27日)。

全村气候温暖湿润,一年虽四季分明,但冬季有霜期短,且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有着大农业生产的良好环境。大农业生产十分兴旺发达。因此,农业特产的生产也有着相当的规模。

竹类产品

一、毛竹产品

毛竹

毛竹(也称“猫竹),是村内的主导竹种。年生产商品毛竹50万根以上,销往全国各地。

毛竹笋

春笋 春笋产期在立春之后到谷雨前,盛产期在惊蛰至清明期间。其外观为褐色、花斑纹、粗毛密布。一般在出土15~20厘米时挖取。春笋含水份高,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助消化,深受人们喜欢。

冬笋 冬笋的产期在每年的11月底至翌年的1月底,盛产期为大雪后至小寒。笋箨外观色泽为淡黄色,个比春笋水,个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也有少数达2~3公斤以上。部分笋体呈腰鼓状。也有个较小两头尖的称“老鼠形”的,此形状冬笋笋质量佳。

乌笋干

乌笋干为鲜毛竹春笋加工而成,鲜笋经烤干脱水加工成褐黑色干制品。该产品保质期长、耐贮运。县内经选料加工成的“雀尖”、“雀尾”乌笋干是质量上乘的高档次食品。

白笋干

白笋干也是鲜毛竹春笋的加工制品,是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高食物纤维食品,不但营养丰富且助消化。在上海被誉为“玉兰片”的美味佳肴就是白笋干烹调而成的。

二、绿竹

村内的绿竹以“马蹄绿”竹种为主,绿竹是笋、竹兼用,以笋用量最大的多效益丛生竹。由于其生产期短,根系发达,只要土壤适应,繁衍极快。全村的自然环境和土质适应于此竹的成长发育。由于普遍种植了此竹,对水土保持、气候的调节、环境的美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紫竹

紫竹也称黑竹,竿小而色纯紫,杆上呈现黑色斑点,竿圆筒形,高3~5米,直径2~4厘米,竹竿长成后渐变紫黑色,竹直叶茂而富有层次。紫竹大的可制几案、柜、架及工艺品等,颜色美观。小竿可制箫、笛、烟杆、手杖、胡琴杆等。此竹还可制盆景或植庭院内供观赏。由于竹材坚韧还可作钓竿。系珍稀竹种。

方竹

方竹也称“四方竹”,外观方形内为圆形。竿呈钝圆的四棱形,光滑有节,高5~8米,直径1~4厘米。方竹竹笋产期在每年9~10月,为各种竹笋的淡季,加之笋质鲜嫩,是反季节的好食品。

苦竹

苦竹也称“伞柄竹”,是笋竹两用竹种。全县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竹竿呈圆形,其节筒疏长、笔直;叶长而细,呈卵形,常绿不凋。每年四五月开花,每小穗含小花8~12朵,花绿色或淡紫色。竹头较肥大,形状各异,经栽培变种,可作盆景观赏。苦竹笋叶甜中带苦、脆嫩,常吃不腻,深受人们喜爱。被加工成的苦竹清水笋罐头,销往省内外,供不应求。

石竹

石竹是中径竹种,竹径5~7厘米,高6~8米。为笋、竹两用竹种。由于其竹材厚、质坚韧,所以以材用为主,笋用有保护性管理。竹材可加工成各种耐用性器具,如农具柄、扁担、桌椅家具等。石竹笋清甜无苦味,脆嫩,出笋期5~7月。该竹原来成片成林较少。80年代末以来经逐年培植。

罗汉竹

罗汉竹,又称人面竹,竹径3~4厘米,高4~5米。主要产地在洋中镇上塘村。该竹基部竹节呈念珠状,是稀有的珍贵竹种。植成盆景变种,有极高观赏价值。近年来少量加工高档拐杖,销往省内外。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云村 l龙云村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龙云村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 龙云村

龙云村 龙云村隶属 铜陵县天门镇,地处 天门镇东部,与青阳县交界,距镇政府8公里,县市20公里,交通方便。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2户,有乡村人口1526人。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亩,林地4700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龙云村连续6年在镇党委政府“千分制”考核中名列前三名,村党总支多次评为镇级“先进党组织”,2009年7月被县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同年9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先后多次荣获县农组建设优秀奖、红旗奖。

周边诊所

龙云村卫生所 地址:三明市尤溪县

周边度假村

高春山庄 地址: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011乡道西50米
营业时间:09:00-21:00
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011乡道西50米

周边村庄

龙云村 地址:三明市尤溪县

梅仙村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粮苑小区(梅埔路北)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粮苑小区(梅埔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