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透村
尾透村 尾透村村名含义 尾透村历史沿革 尾透村行政隶属 尾透村交通位置 尾透村人口数量 尾透村土地面积 尾透村村风村貌 尾透村历史沿革 尾透村风景名胜 尾透村政治体制
尾透村所属 惠安县 螺阳镇的边远丘陵小村,东南西三面均为环山,东南西蜿蜒秀丽的大东山连至 五音村海拔四百多米的松山飞炉古地。西北面一条由 村民集资建成的通往县城的水泥公路,距县城近8公里。东与 涂寨镇庄内村相邻,相隔一座山,村民均靠梯园耕作,收入微薄 。明末清初,有柯、黄两姓迁来此地居住,俗称“西坑头柯厝尾”,后有姓曾、陈、蔡、张、汪等姓氏陆续迁来一起居住,统称尾透村 。解放初“土改”时成立涂寨二区,尾透成立“美里乡”,本乡由尾透、刘厝、土潭、墩后、古湖、埔上、社坝头七个自然村组成。1956年撤区拼乡,仍为美里乡(现瑞丰片各村)。1958年秋季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时至1961年美里乡拆开为金山大队和尾透大队。“红旗公社”改名为“城关公社”时,仍为尾透大队。“文革”后期改名“螺阳乡”时,尾透大队改为尾透村公所,改为“螺阳镇”时,尾透村公所改为村委会,延续至今...
详情尾透村所属 惠安县 螺阳镇的边远丘陵小村,东南西三面均为环山,东南西蜿蜒秀丽的大东山连至 五音村海拔四百多米的松山飞炉古地。西北面一条由 村民集资建成的通往县城的水泥公路,距县城近8公里。东与 涂寨镇庄内村相邻,相隔一座山,村民均靠梯园耕作,收入微薄 。
明末清初,有柯、黄两姓迁来此地居住,俗称“西坑头柯厝尾”,后有姓曾、陈、蔡、张、汪等姓氏陆续迁来一起居住,统称尾透村 。
解放初“土改”时成立涂寨二区,尾透成立“美里乡”,本乡由尾透、刘厝、土潭、墩后、古湖、埔上、社坝头七个自然村组成。1956年撤区拼乡,仍为美里乡(现瑞丰片各村)。1958年秋季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时至1961年美里乡拆开为金山大队和尾透大队。“红旗公社”改名为“城关公社”时,仍为尾透大队。“文革”后期改名“螺阳乡”时,尾透大队改为尾透村公所,改为“螺阳镇”时,尾透村公所改为村委会,延续至今 。
尾透村所属惠安县螺阳镇的边远丘陵小村
东南西三面均为环山,东南西蜿蜒秀丽的大东山连至五音村海拔四百多米的松山飞炉古地。西北面一条由村民集资建成的通往县城的水泥公路,距县城近8公里。东与涂寨镇庄内村相邻,相隔一座山,村民均靠梯园耕作,收入微薄 。
全村总人口2780多人
耕地面积1200多亩。
我村村民以祖传善良朴素的美德,祖祖辈辈靠着自己的双手创建着美丽的家园。在群山的环中,于“大跃进”年代在大东山西面筑建一个县建中型水库——刘厝水库,坝下二条引水小渠道,一条通往庄内村,一条通往尾透村至金山村。刘厝自然村有五棵古老的大榕树,但前几年因村民建房需要,毁掉二棵,至今剩下三棵,据传说这些榕树是从明代至今。每逢盛夏,村民可在榕树下乘凉,劳累后可饱受着清静与凉快。淳朴的村民生活安宁,充满着无限的希望……
据说尾透村各姓氏自明代起陆续进入村中开居发展。奎坑自然村有张、谢两姓;刘厝自然村只有刘一姓;尾透自然村有陈、张、蔡、许、曾、汪、柯七姓,陈、张、蔡三姓的人口居多。刘厝自然村是明末清初,东岭镇五刘村一刘氏来刘厝开居,生下三个儿子,二个留在刘厝,一个到后田村樟坑自然村开居。现刘厝自然村发展到七百多人,樟坑自然村也有刘姓的上几百人。又如尾透自然村的张姓,是明代洛阳塔一姓张的祖公来尾透开居,发展到现四百多人。但在整村各个姓氏中没有传说各朝代出过什么历史人物,只有在现代,在境内出现过几位领导干部。如:刘厝自然村出生后居住在樟坑自然村的刘锡珍,曾长期任“三钢”党委书记,任两届福建省省委委员。尾透自然村的陈伙法曾任部队团级干部、军事代表;陈溪泉任部队干部转为县武装部长,现任泉州市人防办副主任……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历来没有显眼的景观或文物,只有各自然村中破落后重修建的祖厝、宫庙。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大部分出外打工谋生,多为搞建筑业为主,依靠党的政策的扶持,各自构建新居,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
螺阳镇尾透村基本情况我村地处惠安县螺阳镇的东南面,东与涂寨镇庄内村接壤,南与五音村相邻,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山村。全村共有718户, 2962人,全村妇女1164人,占全村41%。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妇女2名。全村党员52名,其中妇21名,占党员总数38%。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45名,其中妇女26,占57%左右。全村的耕地面积879亩。 由于城南开发区从我村擦肩而过,村里有阿阳铁件加工厂、美光焊接辅料厂和几个鞋业小加工点,是一较为典型的小农经济自然村,因地处山丘地带,农作物增产增收,人均整...
下辖:奎坑、刘厝、尾透3个自然村。
周边水果店
驷透村尾乩蔬果乐园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周边村庄
尾透村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
尾透村
地址:泉州市晋江市莲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