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垵村
后垵村 后垵村地名含义 后垵村历史沿革 后垵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后垵村人口、土地面积 后垵村村容村貌 后垵村气候与物产经济 后垵村域内设施 后垵村下级组织 后垵村邮政编码
后垵村为村址,位于丘陵山势似马鞍形后部,因人以土地为生活后按村村委会,故去掉“革”改为斜“七”即为垵,路沟村有地名“马鞍之称”。后垵村为村址,位于丘陵山势似马鞍形后部 ,因人以土地为生活,故去掉“革”改为斜“七”即为垵,路沟村有地名“马鞍之称”。元代属惠安县黄田铺。明代期间属 惠安县黄田铺光德里的十八都。民国30年,属惠安黄塘乡后垵保。1949年属惠安县社厝第九区、恒德乡。1958年属惠安县东红人民公社、后垵大队(包括美仁大队),美仁大队于1962年析出。1999年从黄塘镇析出建镇,属紫山镇后垵村委会。后垵村位于紫山镇东南部(东、西、南三面靠山,一面北为后垵溪流,水流黄塘溪)东距县城7公里,南与黄塘接壤,西莲黄塘溪流,北距镇政府1公里。境内有310线与南田线串通、交通便捷。后垵村行政区域面积为1.8平方公里, 全村共665户,人...
详情后垵村为村址,位于丘陵山势似马鞍形后部,因人以土地为生活后按村村委会,故去掉“革”改为斜“七”即为垵,路沟村有地名“马鞍之称”。
后垵村为村址,位于丘陵山势似马鞍形后部 ,因人以土地为生活,故去掉“革”改为斜“七”即为垵,路沟村有地名“马鞍之称”。
元代属惠安县黄田铺。明代期间属 惠安县黄田铺光德里的十八都。民国30年,属惠安黄塘乡后垵保。1949年属惠安县社厝第九区、恒德乡。1958年属惠安县东红人民公社、后垵大队(包括美仁大队),美仁大队于1962年析出。1999年从黄塘镇析出建镇,属紫山镇后垵村委会。
后垵村位于紫山镇东南部(东、西、南三面靠山,一面北为后垵溪流,水流黄塘溪)东距县城7公里,南与黄塘接壤,西莲黄塘溪流,北距镇政府1公里。境内有310线与南田线串通、交通便捷。
后垵村行政区域面积为1.8平方公里, 全村共665户,人口2731,全村耕地面积2660亩,林木山地951亩。
1980年前,后垵村百分之七十以上为采石、开山的手艺,是靠硬骨头,故称“打石王”。2000年后通过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推动本村社会经济和各项工作进展,域内各自然村有水泥路串通,商业、石业加工、鞋业、服装、电子企业、养殖业…等全面发展,特别是服装、电子企业,跨越镇、县、省到全国甚至国外,村貌焕然一新,欣欣向荣。
育才方面:解放前大学生是空白点。1980年,只三个人,如今大学生超过百人,研究生四人,博士2人,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在振兴中华大时代的潮流中,不断涌现出大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国之俊才,为国争光再创辉煌,2004-2005年被县评为“先进村”,2006年被县评为“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2006-2007年被县评为“模范村”,2007年被县评为“平安村”,同时评为“先进征兵工作单位”。
后垵村区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村里有商店、鞋业、劳务、石业加工、服装、电子等行业,村民年收入达6881元,社会总产值达6亿元。
域内有后垵小学、幼儿园、村卫生所、后垵老人协会,健身活动场所等文化生活阵地,并有一支腰鼓南音文艺队,有声有色的文化生活,活跃后垵。村里设有四个垃圾围,配置环保员,及时清除保持清洁卫生。域内还有一支设有巡逻队,保卫后垵平安,社会和谐。
下辖:后宅、后吴、疗厝、中队、土楼、路沟、青林口、许厝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362101
周边政府机构
惠安县紫山镇后锄驽村埯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周边村庄
后垵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
后垵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
紫山村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