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村
上塘村 上塘村历史沿革 上塘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上塘村人口、土地面积 上塘村村容村貌 上塘村气候与物产经济 上塘村域内设施 上塘村下级组织
【地名含义】据传,主村上塘古代有一个自然的泉水大池塘,那时沿海直至山麓都有茂密森林,有象群出没,经常有象到池塘洗澡喝水,故先民称此塘为象塘,后来黄氏先民先后迁此,建居在此塘南旁和北旁繁衍生息,遂以象塘为地各,后因“象”与“上”方言谐音,解放后通称上塘至今。明、清属惠安县25都镇安铺,民国期间属惠安县青山乡锦溪保。共和国初属惠安县第四区、第五区,1952年为第六区锦溪乡、东园区锦钟乡。1958年先后属上游人民公社、张坂人民公社,置上塘生产大队,各自然村设生产小队。1985年改设张坂乡上塘村委会,1989年随乡改镇属之。上塘位于泉州湾北岸内湾浅海湾畔,村域东隔塔溪流域邻门头、苏坑、七一围垦;西隔西溪邻张坂,南西溪尾塔脚下邻下宫村;北隔锦溪、后溪邻西埔街、苍霞村。一面临海,三面陆地丘仓、台地,北枕锦田山与惠安紫云派黄姓的发源地祖地后边村毗邻,南障獭...
详情【地名含义】
据传,主村上塘古代有一个自然的泉水大池塘,那时沿海直至山麓都有茂密森林,有象群出没,经常有象到池塘洗澡喝水,故先民称此塘为象塘,后来黄氏先民先后迁此,建居在此塘南旁和北旁繁衍生息,遂以象塘为地各,后因“象”与“上”方言谐音,解放后通称上塘至今。
明、清属惠安县25都镇安铺,民国期间属惠安县青山乡锦溪保。共和国初属惠安县第四区、第五区,1952年为第六区锦溪乡、东园区锦钟乡。1958年先后属上游人民公社、张坂人民公社,置上塘生产大队,各自然村设生产小队。1985年改设张坂乡上塘村委会,1989年随乡改镇属之。
上塘位于泉州湾北岸内湾浅海湾畔,村域东隔塔溪流域邻门头、苏坑、七一围垦;西隔西溪邻张坂,南西溪尾塔脚下邻下宫村;北隔锦溪、后溪邻西埔街、苍霞村。一面临海,三面陆地丘仓、台地,北枕锦田山与惠安紫云派黄姓的发源地祖地后边村毗邻,南障獭窟岛(今浮山村)。距泉州市区、惠安县城分别约12.5公里,离张坂镇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0.5公里。北有支流的锦溪、后溪、拓溪等合流于双溪口入塔溪出海;西有西溪横贯与流入海,其溪水流域夹象塘境内大地,状似漏斗。
境内交通便捷,由村政府、港胞、厦门综合村民捐资选路,单车道的环村大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出村分别与泉港至后渚公路、泉州至崇武公路、张坂至惠安等国道连通。
上塘行政村区域面积12.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084户,人口4391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420亩。
得益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普遍盖起新楼房,放弃旧村住宅,向旧村周边发展新居,木雕工艺品厂房栉比鳞次,与居民连片将四个自然村与主村上塘村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新型的村庄。旧村里祖上遗留的十余座古大厝(祖厝)及其七八座佛宫祖庙,自九十年代起先后依旧复新,让村上再现新的亮点。2008年两委又调动社会贤达集资修建名刹象塘宫,对宫前的天然象塘挖淤泥排污砌石海岸,同时重建老协会楼,设老人文化活动场所和健身器具。
在张坂镇至上塘村开发区公路两侧逐步形成上塘工业小区,有数十家金木雕工艺厂,有木雕工艺品展馆,商店,农家超市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和各项工作的进展。1993年被评为泉州市、县精神文明村,2003年被评为精神文明村。
上塘村地处沿海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秋温高于春暖。按季节而论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十年九旱。年平均温度20.5℃,日最高温度37℃,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雨量1020毫米。村民从事农业生产,主粮地瓜,杂粮大豆、花生、大、小麦,副业种养蚣蚮(鸭嘴贝)和讨小海。1970年围海造田,海路输送随着改革开放实施,金木雕工艺品行业的兴起形成工业村,放弃农业,家乡户户所有劳力就业于工艺厂坊。全村总产值3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7200元。
域内有村两委办公楼,幼儿园、村卫生所、老年人协会楼、会议室、阅览室、老人健身灯光球场、老人休闲议事的延年亭和福寿亭,各自然村也有老人活动场所,戏台等文化生活设施。还有十余座新修建的明清时古祖厝,以及六七座庙宇是村民习俗文化场所。各条环村大道路设灯光设备。
原有上塘诊所,上塘小学,后来合并为张坂医院、锦溪小学。
下辖:上塘、前福、前埔、下埔4个自然村,共11个村民小组。历史还有新街现融合于前福村。
【邮政编码】362123
周边村庄
上塘村
地址:泉州市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