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

安溪县 安溪 安溪县建制沿革 安溪县行政区划 安溪县地理环境 安溪县自然资源 安溪县人口 安溪县经济 安溪县社会事业 安溪县交通运输 安溪县历史文化 安溪县风景名胜 安溪县特产 安溪县著名人物 安溪县城市荣誉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 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 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 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 南安市,西连 华安县,南毗 厦门市 同安区,北邻 永春县,西南与 长泰县接壤,西北与 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有 汉族、 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 闽南语 泉州话。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1.95万,常住人口102.5万。安溪是“中国 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 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 中国茶都”。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

详情

安溪县地名网_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资料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介绍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 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 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 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 南安市,西连 华安县,南毗 厦门市 同安区,北邻 永春县,西南与 长泰县接壤,西北与 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有 汉族、 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 闽南语 泉州话。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21.95万,常住人口102.5万。

安溪是“中国 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 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 中国茶都”。安溪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安溪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和福建省的一张亮丽名片。

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

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是 台胞的主要祖籍地。2018年,安溪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GDP)5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 2019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 百强县市第60位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1位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77位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54位 、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56位 。

安溪, 周属 七闽地。 春秋战国属 越地。 秦属 闽中郡地。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 无诸因助汉灭 秦、 楚之功被封闽越王,属 闽越国地。武帝 建元六年(前135),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 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故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前110),东越王叛汉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前85年),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自立 冶县,安溪属冶县。

三国 吴景帝 永安三年(260),以南部都尉地为 建安郡,增设 东安县,安溪属东安县。

晋 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 晋安郡,改东安县为 晋安县。安溪属晋安县。

南朝 宋 泰始四年(468),改晋安郡为 晋平郡。 齐仍为晋安郡。 梁 天监中析晋安郡置 南安郡。安溪属南安郡晋安县。

隋 开皇九年(589),改南安郡为南安县,安溪属南安县。 唐 武德元年(618),南安县属 建州。五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 丰州。 贞观九年(635),丰州并入泉州(即今 福州)。安溪仍属南安县。 嗣圣元年(684),析泉州之南安、 莆田、 龙溪置 武荣州,属武荣州南安县。 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即今泉州), 天宝元年(742),改泉州为 清源郡。 乾元元年(758),复为泉州。安溪一直属南安县。

唐 咸通五年(864),划南安县西界两乡始置小溪场,属南安县。 后周 显德二年(955),小溪场监 詹敦仁向 清源军节度使 留从效申请建县获准,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属清源军。

宋 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 平海军。清溪县属平海军。 太平兴国三年(978),乃复为州。清溪县属泉州。

宋 宣和三年(1121),厌其名与 浙江 睦州青溪(今浙江 淳安 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为安溪,属泉州。

元 至元十五年(1278),升泉州为 泉州路总管府。安溪县属泉州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置福建平海行中书省,以泉州为治所。属泉州。二年改泉州路为泉宁府,不久泉宁府复改泉州路。安溪县属泉州路。 至正十八年(1358),复立泉州分省,后复为路,安溪县属泉州路。

明 洪武二年(1369),泉州路改为 福建行省 泉州府。九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溪县属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

清沿明制,安溪县仍属泉州府。

清 宣统三年(1911),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翌年(1912),成立 中华民国,改为 民国纪年,并废府、州、厅,福建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全省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3年6月,依原辖区域置闽海、厦门、汀漳、建安四道;安溪县先后属 南路道、 厦门道。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安溪县直隶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 十九路军于福州发动“ 福建事变”,成立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和福州、厦门两 特别市,安溪县属 兴泉省。23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设四省取消,安溪县仍隶福建省。是年7月, 福建省政府遵照 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训令,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将全省划为10个 行政督察区,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4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和厦门市,安溪县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十兵团进军福建。8月17日福州解放,24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月31日安溪县城解放,9月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同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全省划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安溪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之后,行署名称略有更改,先后隶属泉州行署、晋江区专员公署、晋江专署、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86年1月,泉州市升格为 地级市,安溪县隶属泉州市。1990年,安溪县域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是泉州市幅员最辽阔的县份。

2019年3月6日,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公布《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安溪县在其中 。

安溪县辖13个镇、11个乡:

镇: 凤城镇、 湖头镇、 蓬莱镇、 官桥镇、 剑斗镇、 城厢镇、 魁斗镇、 金谷镇、 龙门镇、 西坪镇、 虎邱镇、 感德镇、 芦田镇。

乡: 湖上乡、 尚卿乡、 大坪乡、 龙涓乡、 长坑乡、 蓝田乡、 祥华乡、 桃舟乡、 参内乡、 白濑乡、 福田乡。

共有19个社区、3个居委会、435个行政村。

安溪县境内各时期地层均有分布,出露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变化幅度从0~2295米。按地层层序、古生物群、接触关系、岩相、沉积旋回及火山喷溢次序等。

安溪县属 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华尖1600米。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城厢经兜村最低海拔32米。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 西溪、 蓝溪沿岸。主要河流贯串盆地,并切穿盆地之间的山岭。

安溪县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外安溪明显不同气候特点。东部外安溪属 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长而炎热,几乎占近半年时间,冬季短暂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安溪山峦起伏,地形错综复杂,受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加上山脉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复杂气候状况,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年平均温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得稍迟,农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两熟,生长比外安溪普遍迟一个节气。

安溪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量,多年平均,年来水量为29.90亿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地表水3320立方米,降水分布随海拔的增高、山峦起伏、热力对流和地形抬升影响,村内、珠洋、珊屏降水量大于1900mm,为安溪县高值区,长坑次之,为1800~1900mm;祥华、感德、剑斗、尚卿、西坪、虎邱、官岭为1700~1800mm;龙涓、福前、仙荣、湖头、蓬莱、城关、官桥、桃舟为1600~1700mm。

安溪县境内东部河流属 晋江水系,流域面积1909.6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63.38%。干流 西溪(清溪),主支流有蓝溪、 龙潭溪、 坑仔口溪、双溪、 金谷溪、龙门溪。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流域面积1103.2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36.62%。主支流有福美溪、白荇溪、祥华溪、龙涓溪、举溪,河系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呈格子状分布。

安溪县耕地面积4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4万亩,旱地面积2.7万亩。县境内的水稻土,是在人为开垦,经旱耕、水耕熟化过程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性土壤,它的分布受地形、母质、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及人为综合影响而呈区域性分布。分为河谷平原区和山坡、山垄地片。

安溪县域内西北部中低山区,属 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植被带( 照叶林),东南部丘陵低山区属 亚热带 雨林植被带。大致界线是从剑斗的潮碧大牛山,连后井、月星,经长坑的扶地、山格凤过山、珊屏铜发山、东坑太湖山,过祥华石狮碧岩山、白玉佛耳山一线为界,界西北海拔1300~1500米,山峰林立,为照叶林带;界东南在海拔400~450米以下为亚热带雨林带,在400米以上的山地则仍有区域性的照叶林植被。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两个植被群落特征已不明显,所存面积不大,多数由杉木林、马尾松林、建柏林等人工林代替。据调查,县域内有4种类型植被。

林木树种,有 马尾松、 建柏、 油杉、 木荷、 樟树、 苦楝、 赤皮、 栲树、 红栲、 米槠、 甜槠、 石栎、 两广石栎、 青岗栎、南岭栎、 栎叶枇杷、 红楠、 大叶楠、 檫树、 酸枣、 山杜英、 红豆树、 少叶黄杞、 蕈树、 山矾、 相思树等。主要供作用材。樟树供作造船和炼制 樟脑油之用。
  野生果类,有 毛花猕猴桃(俗称毛桃)、京梨(俗称扁担锥)、 茅莓、 桃金娘。
   牧草种类,有 野古草、芒白茅、 五节芒、 美丽胡枝子、 截叶铁扫帚、 鸡眼草、 野葛、 刺子莞、 碎米莎草、 马兰、 胜红蓟等多种以及杂草。
   药用植物,有 山苍籽、 三尖杉、 黄柏、 狗脊、黄枝子、 巴戟等。
   野生动物,分布于内安溪山区。
   兽类, 虎、 豹、 狼少见,主要是 山獐、 豪猪、 豹猫(石虎)、 野兔、 山羊、 水獭、 穿山甲等。
   爬行类,有 蟒蛇(锦蛇)、 眼镜蛇、 金环蛇、 银环蛇、 竹叶青、 壁虎等。
   两栖类,有 棘胸蛙、虎致蛙、 泽蛙、 水龟、 平胸龟。
   鸟类,种类繁多,遍布全县,主要有 鸠、 家燕、 老鹰、 布谷鸟、白闲、 普通秧鸡、 蓝胸秧鸡、 鹦鹉、 猫头鹰、 斑啄木鸟、 黄鹂等。
   微生物, 食用菌资源,主要有红菰、 香菰等。

2017年,安溪县户籍人口121.4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2.6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10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2‰,死亡率为5.3‰,自然增长率8.9‰;全县城镇化水平为46.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7年,安溪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GDP)51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7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68.20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205.38亿元,增长11.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7.2%、48.8%,分别拉动GDP增长0.4、4.2、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8.1:52.0:3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244元,比上年增长8.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3.7%。

2017年,安溪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种植面积337705亩,比上年减少10165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0284亩,减少10207亩;蔬菜种植面积245083亩,减少8368亩。粮食总产量103989吨,比上年减少1257吨,其中稻谷64343吨,减少1732吨;蔬菜260132吨,减少6434吨;茶叶62082吨,增加2095吨;水产品1743吨,增加7吨。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6680吨,增长0.5%。其中,肉类总产量20996吨,下降1.5%;禽蛋5684吨,增长26.1%。肉猪出栏数17.26万头,下降3.8%,年末生猪存栏数17.79万头,增长20.2%。

2017年,安溪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3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7%,比全市高2.8个百分点。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279家,产值增长或持平的企业有239家,占全部企业数的85.7%,净增产值122.6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1.86%,比上年上升50.2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34.51%,上升6.37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115.61%,上升8.31%; 资产负债率29.92%,下降3.76%; 流动资产周转率5.52次,提高0.3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6.74%; 全员劳动生产率245860元/人,提高38934元/人;产品销售率98.68%,上升0.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9.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全社会用电量37.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量26.55亿千瓦时,增长10.2%。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1.82亿元。全县建筑房屋施工面积951.5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36.66万平方米。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项目投资267.54亿元,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95.22亿元,增长39.6%。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7.95亿元,下降38.5%;第二产业投资102.7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156.84亿元,增长2.9%。工业投资102.76亿元,增长16.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3%。 全县28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8.9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9.01%。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6.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1%;商品房销售额106.16亿元,增长61.26%。

全县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10.75平方公里。全年城区供水总量2426.7万吨。

2017年,安溪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构成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9.50亿元,增长18.2%;限额以下零售额162.91亿元,增长6.3%。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从商品类值看,粮食和食品类同比增长23.4%、饮料类同比增长28.9%、烟酒类同比增长3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27.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同比增长25.9%。

全年进出口总额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出口30.07亿元,同比增长4.2%;进口3.71亿元,同比增长62.0%。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6.36亿元,比上年减少0.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重大招商项目达57个,新引进法国玛尚新材料、印尼PPI国际贸易、香港国泰达鸣等项目。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6426万元,增长27.9%;完成电信业务收入22795万元,增长4.9%。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客681.83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76.79亿元,增长31.3%。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分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征收21.44亿元,增长32.2%;地税部门征收11.73亿元,下降15.7%;财政部门征收7.32亿元,增长3.2%。公共财政总收入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7亿元,增长9.3%;上划中央“三税”收入13.92亿元,增长7.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7.8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10亿元,增长16.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8亿元,增长13.2%;教育支出17.45亿元,增长10.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83亿元,增长1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3亿元,增长0.5%;农林水事务支出7.34亿元,下降0.6%。另外,基金收入21.09亿元,增长115.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7.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5.51亿元,增长15.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3.40亿元,增长17.0%,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3.20亿元,增长16.9%。全县银行类金融机构14家,营业网点共38个,实现24个乡镇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典当等类金融机构8家,保险机构8家,证券营业部3家。

2017年,安溪县共有各类学校500所,其中幼儿园224所,小学222所,初级中学32所,完全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前教育阶段在园(班)48906人,入园(班)16790人,离园(班)18802人;小学阶段在校生112287人,招生18362人,毕业生13873人;初中阶段在校生35008人,招生13470人,毕业生9532人;高中阶段在校生14297人,招生4719人,毕业生4326人;中专职业在校生5845人,招生2411人,毕业生268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6人,招生19人,毕业生29人。各类学校教职工14956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6人,每一教师负担学生17.5人。

截止2019年5月,安溪县有1所本科高等院校: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1所专科高等院校: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

2017年,安溪县专利申请2438件,其中发明236件,实用新型629件,外观设计1573件;专利授权1672件,其中发明263件,实用新型410件,外观设计999件。全县累计拥有福建省名牌产品16项,拥有安溪县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资格116家。累计获工商总局认定中国驰名商标6件。

全县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5个,其中人工站1个,自动站24个。共有地震前兆台站1个,前兆侧项5个,测震台站4个。

2017年,安溪县共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7.63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4个,村级文化室472个;博物馆1个;戏剧团1个,演出场数151场,观众人数22.65万人次;影剧院1个,放映场数170场,观众人数6.05万人次。年末全县有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机3部,电视发射机5部;广播节目1套,电视节目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1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16%。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54304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6800公里。

2017年,安溪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及服务中心(站)24个。预防保健机构(含妇幼所、院)1个,个体诊所71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43人,其中执业医师841人,注册护士1406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实有病床3629张。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7年,安溪县共有体育中心1个,标准化体育场地12个、非标准化体育场地285个,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45个,农民健身工程602个,省级登山健身步道1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720万元。

2017年,安溪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5785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520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16585人,全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5529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06870人,参保率达99.15%;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150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7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360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46310人。

年末全县乡镇敬老院18所,床位数888张,年末在院人数225人。全县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472处。城市有503人、农村有11674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54.8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70.97万元。

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937.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6公里;二级公路167.12公里;三级公路45.94公里;四级公路1550.83公里;等外公路1941.22公里。公路密度达158.25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县共有营运汽车总数3101辆,其中客运班车289辆,货运汽车2733辆,出租车79辆。

公路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规划有沈海复线、莆永、厦沙、泉三高速连接线四条高速从境内穿过,总里程148.5公里、设11个落地互通,其中 福广高速,经南安(金淘)至厦门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底通车,安溪已经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

铁路

漳肖泉铁路,即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在安溪县境内设有安溪、湖头、感德、福德等站点,均为货运站点,不办理客运。 群众可通过高铁泉州站往返安溪,泉州火车站至安溪有接驳班车。

建设中的 兴泉铁路在此设有 安溪东站,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风靡台湾、南洋的 清水祖师信仰,即发源于此。其余安溪乡土神灵,亦颇受重视。

安溪县的 乌龙茶制作技艺( 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头米粉亦有名。

茶文化铁观音

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 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台湾 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规划建设妈祖文化纪念馆、植物园、樱花林等主辅工程。安溪与台湾语言文化习俗相同,台湾茶叶与安溪铁观音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两岸有着深厚的茶缘,由茶缘演绎出来的茶文化,推动两岸乡亲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的建设是对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

安溪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除安溪 高甲戏外,还有 木偶戏、 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民间舞蹈、水车阁、舞狮舞龙、彩灯、装阁、说书、灯猜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盛行。在台湾地区,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达400多座,供奉 清水祖师寺庙达20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本土一样,成为沟通乡情、联络乡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数百万台胞心灵的栖息地和故土文化的象征。

“十里诗廊”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 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大龙湖形成后,安溪在规划建设两岸防洪堤时,别出心裁地在两岸花岗岩护栏上,精选、镌刻了先秦以来7000多首古诗词,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十里诗廊”景观。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内奉中国百仙之一 清水祖师,是国家 A 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胜地。清水岩是中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存有文物古迹中,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2009年12月份,清水岩获批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0年,“清水祖师信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清水岩成为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 。自古就有一句俗谚,到安溪必到清水岩,到清水岩必有所得。

安溪县文庙,位于安溪县城南,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屡毁屡修,格局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安溪人 李光地任清康熙年间 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相当于宰相),他召集中国名师巧匠,参照山东曲阜孔庙、北京故宫、山西武庙等建筑精华,进行重建。因此,安溪文庙素有“八闽第一”“ 安溪文庙冠八闽”、“秀甲东南”之誉,中国排名第五位。

安溪文庙是中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文庙,为江南现存同类物中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群,它工程宏大,艺术精湛,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当高。其建筑法式曾传播日本,是中日文化科技交流史的重要例证。

安溪文庙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呈左右对称。自外至内有泮宫、腾蛟起凤石坊、泮池、照墙、棂星门、戟门、庑廊、大成殿、崇圣殿、教谕衙等,南北长164米,东西宽36.5米,加上东边的明伦堂,建筑面积达598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规模宏大,艺术精湛。1985年10月,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安溪文庙被确定为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溪 凤山森林公园位于安溪城关,以凤山公园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经营总面积180公顷(2700亩)。站在山顶可以看到整个安溪 ,该公园以自然、人文景观为根本,强化茶文化、宗教文化主题,集茶文化旅游、寻根旅游、朝圣旅游、健身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6大功能为一体,公园规划由“一园两区”构成,即茶叶大观园、宗教朝圣区、健身游览区,共有景点71处,其中现有45处,规划建设26处。

阆苑岩是安溪有名古刹,为“安溪八景”之一。始建于唐末,历史上以产白茶闻名,岩宇大门上有一副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记载当时盛产白茶的历史。

安溪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十分丰富, 乌龙茶 (3张) 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0余种,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安溪最具代表性的六大名茶如下: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系乌龙茶中之极品。其条索紧结沉重,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悠长,滋味醇厚甘鲜,被评为全国名茶和世界名茶。

黄金桂(黄旦):原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独特品质,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

本山:原产于安溪西坪镇,与铁观音近亲,但生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成茶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

毛蟹:原产于安溪大坪乡,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梅占:原产于安溪芦田镇,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在不同产地能适制各种茶类。制红、绿茶香高味醇;制乌龙茶香味独特,品质优良。

大叶乌龙:原产于安溪 长坑珊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耐旱耐寒,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詹敦仁:安溪首任县令,追封靖惠侯。先世 河南 光州 固始人。

詹仰庇(1534~1604)明泉州 安溪祥华乡多卿人,父 詹源, 弘治进士,曾任 监察御史、云南按察司副使。

李光地(1642~1718)湖头人; 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 吏部尚书, 文渊阁大学士。

陈万策(1674~1724)崇信里(今 祥华乡珍山村)人,清著名数学家。著《四书制义》等。

谢宸荃( 生卒年不详)直隶 安肃进士,授安溪令,留心民瘼,整饬有方,勇往任事。

官献瑶(1703~1782)长坑福春人,授翰林院修撰、提督粤西学政、陕甘学政等,著有《读易偶记》等。

王瑞璧(1904~1998年),安溪县解放前最后一任县长,新加坡著名书法家、教育家。

陈沼涛(1917~2007)祖籍祥华乡珍山村,生于台北,热心家乡文教事业。

莫耶(1918~1986)女,原姓陈,金谷镇人,作家,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革命歌曲《延安颂》词作者。

林梧桐(1918~2007)原籍 蓬莱镇,马来西亚云顶度假旅游胜地创始人,慈善家,雪兰莪安溪会馆会长。

林降祥(1915~) 龙门镇人,中国侨联办公室副主任,联络部负责人。

林福星(1918~) 官桥莲美人。上海市 闸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林如鹏(1968~) 官桥赤岭人,博士;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庄希泉(1888-1988)龙门镇人,第二届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庄炎林(1921~)龙门镇人,第四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林军,印尼归侨,第七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李尚大(1920~2008)湖头镇人,印尼 雅加达安溪福利基金会主席,著名实业家、社会慈善家。

施金城(1925~ )原籍龙门镇,印尼实业家,新加坡安溪会馆名誉主席,香港安溪同乡会名誉会长。为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捐建培文师范学校,被誉为安溪当代的“陈嘉庚”。

李陆大(1926~2006年)湖头人,新加坡著名实业家、慈善家。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0年发现的“3609号”小行星命名为“李陆大星”。

唐裕(1926年~ ),祖籍安溪县蓬莱镇,新加坡华人实业家,著名侨领,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创会主席。

王永庆(1916~2008)祖籍 长坑乡,全球杰出企业家,台湾第一大财团 台塑集团董事长。在不足50年的时间内,创造惊人的“台塑”神话,被誉为“中国经营之神”。

陈发树(1961~)祥华乡福洋村人。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 武夷山旅游股份副董事长、紫金矿业董事等。 2009年以218.5亿个人财富位列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连续多年成为福建首富。

高建平,安溪人,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明法,祖籍蓬莱镇。1934年出生于缅甸仰光,香港实业家。畜医专家。他的科研成果“家畜针刺麻醉”获得第一届中国科 学大会奖。

罗豪才,1934年3月生,安溪人,教授。第八届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7年至2007年任 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

陈梧桐,1935年11月生,安溪人,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民族研究所所长,享受 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起),著有《 洪武皇帝大传》《 明史十讲》等学术作品。

陈志坚,1966年1月出生于安溪县 长坑乡南斗村。博士生导师。青年专家。

陈火炎,1968年生,官桥吾宗人,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起)。

裴金佳,,湖头镇人,1963年8月出生,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党校在职大学学历,助理会计师。。

李建国,1952年8月生,湖头镇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十一届中国人大代表。

柯希平,1960年生,蓬莱镇蓬溪村人。2009年柯希平夫妇以81.9亿财富并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1名(较2008年215名的财富排名有很大的提升),连续多年成为厦门经济特区首富。2009年,柯希平出资10亿元兴建厦门第一高楼——厦门财富中心。

陈清江(1904~)官桥吾宗额人,厦门市侨联副主席

陈乃昌(1910~)龙涓新岭人,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研究室主任,中国政协委员(副部级)

陈宗基(1922~) 龙涓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一级研究员。

陈觉万(1932~)魁斗奇观人,华侨大学校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教授

陈福接(1935~0官桥吾宗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少将军衔,教授

陈金池(1935~)官桥吾宗人,新疆公安厅厅长,新疆武警总队队长、政委

陈火旺(1936~)长坑玉南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金榜(1937~)官桥吾宗人,中共江西省委委员,江西省外事办副主任,江西省侨联主席

陈田爽(1944~)凤城吾都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副部长兼机党委书记

陈联合(1944 ~)官桥吾宗人,厦门市侨联主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树林(1944~)中铁第十六工程局局长

陈连真(1952~)蓬莱美滨人,商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商业对外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正司局级)

安溪县荣获“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福建十大产茶大县”、“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与“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青年喜爱的海西旅游目的地、中国茶都‘闽南茶都、中国家居工艺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科普先进县、中国茶叶第一镇、中国藤铁工艺品之乡、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中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世界名茶铁观音之乡、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首位、中国百个重点产茶县首位、国家生态县、中国新闻传播十强县国家园林县城 、中国民间艺术(茶文化)之乡、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特色经济魅力县) 、福建省优秀旅游县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等荣誉。

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60位 ;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排名第5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