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下村
邱下村 邱下村行政区域名称 邱下村历史渊源 邱下村非行政区域名称 邱下村群众组织 邱下村水利、电力 邱下村纪念地与风景点 邱下村单位 邱下村建筑物 邱下村经济状况 邱下村乡风村貌
石狮市鸿山镇邱下村,因建居于三面山坡的低形坳之处, 曾称“坳下”,后因方言光音,讹称为“丘下”沿用至今。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丘陵地带。处于石祥公路莲厝站北侧。北交湖西,山兜,南连莲厝,东邻乌山脚。丘下村委会设此。聚落依小山丘呈块状布列。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16人,410户。其中外来人口1000人左右。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汉族,通闽南方言。耕地717亩,其中水田29亩。主种甘薯、花生、大豆,兼种大小麦,蔬菜等。企业有养鸽场,编织厂,服装厂等。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石。村北有片林和防风林带。清代《金丘邱氏族谱》记载,始祖岳宗公曾任枢密使,文物兼资,宋宁宗御笔钦赐“忠实”以褒奖,人称“忠实世家”。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家族发生变故,后裔避难移居大仑。元至正末年(1361—1368年),国源公迁居“丘下”,以姓冠名,改称“邱下”,又名“丘下”...
详情石狮市鸿山镇邱下村,因建居于三面山坡的低形坳之处, 曾称“坳下”,后因方言光音,讹称为“丘下”沿用至今。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丘陵地带。处于石祥公路莲厝站北侧。北交湖西,山兜,南连莲厝,东邻乌山脚。丘下村委会设此。聚落依小山丘呈块状布列。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16人,410户。其中外来人口1000人左右。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汉族,通闽南方言。耕地717亩,其中水田29亩。主种甘薯、花生、大豆,兼种大小麦,蔬菜等。企业有养鸽场,编织厂,服装厂等。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石。村北有片林和防风林带。
清代《金丘邱氏族谱》记载,始祖岳宗公曾任枢密使,文物兼资,宋宁宗御笔钦赐“忠实”以褒奖,人称“忠实世家”。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家族发生变故,后裔避难移居大仑。元至正末年(1361—1368年),国源公迁居“丘下”,以姓冠名,改称“邱下”,又名“丘下”,雅称“金丘” 。
邱下东南原有一古村落,名叫“塔山”。以位于塔仔山下而得名,林氏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居于此,人称“塔山林”。清代《芝山蔡氏纯仁公派谱牒》记载,蔡亨端(1744—1788年),“娶塔仔山乡林氏,谥勤俭,生乾隆丁卯年(1747年)十一月”。
清初,黄氏迁入。清代《祥芝长房中派蔡氏谱牒》记载,蔡贞老(1755—1806年),娶“塔仔山黄氏,名淡娘,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九月”。
道光年间,因林、蔡发生封建械斗,塔山废村,黄氏避难他乡。林氏部分避居邱下,今邱下“楼霞”(即留下之意)角落居住的即是塔山林氏后裔。余者迁往蚶江、泉州涂门街、安溪、福清园头和台湾淡水、槟榔澳等地。
仙公山采石矿区,由村委自治管理;1977年,建立金丘开发区。
村委会在上级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并配套妇联、民兵营、工会、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妇代会、老人协会、南音社、共青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另外,于1999年成立邱下村教育基金会。
埔仔脚中型水库,一方面用于贩水;一方面用于农民田地灌溉。
村北有争牛山,高51.3米
以下是由村自行筹建:邱下小学、邱下幼儿园、邱下卫生所。另外,祥华集团是一家龙头企业。
由祥龙集团建成的五幢大楼。
社会总产值300万,农民人均收入6000多元。
村中主要以祥龙集团为主要经济发展企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林,副业收入,全村的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文明,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坚持实行村务民主听证,组织听证代表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合理确定各自的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讨论决定重大村务事项,并督促决策事项的有效实施。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在“改旧建新”工作中,被评为“先进模范村”荣誉称号。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安福镇迎宾路社区总支委员会
地址:泉州市石狮市石祥路与Y003交叉路口往北约150米
周边制药公司
福建中雉益墀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鑫强路
周边家居店
防水保温
地址:泉州市石狮市石祥路与Y003交叉路口西北侧
周边村庄
邱下村
地址:泉州市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