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埔村
杏埔村 杏埔村杏埔村作家 杏埔村历史沿革 杏埔村农村经济 杏埔村社会资源 杏埔村新村建设
杏埔村位于泉州市霞美镇东北方向,晋江南岸,东至晋江溪畔,西与张坑村相邻,南连玉田村,北与仙河村为界,具有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历史条件。古时候属泉州府(武荣)辖下二十二都,东至晋江溪畔,西与 张坑村相邻,南连 玉田村,北与 仙河村为界,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历史条件,成就晋江南岸一颗光芒四射的宝贵明珠。截止2008年,全村有三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5400人 。洪少霖,作家,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南安市最具影响力党员微故事人物、南安市作协常务理事、南安市青年文学协会副秘书长、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共产党员、南安市第四届文联代表、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等。洪少霖已创作3000篇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新闻等,约200万字。2001年开始在纸质刊物,如:《人民日报》、《国际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大公报》、《人民教育》、...
详情杏埔村位于泉州市霞美镇东北方向,晋江南岸,东至晋江溪畔,西与张坑村相邻,南连玉田村,北与仙河村为界,具有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历史条件。古时候属泉州府(武荣)辖下二十二都,东至晋江溪畔,西与 张坑村相邻,南连 玉田村,北与 仙河村为界,特有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历史条件,成就晋江南岸一颗光芒四射的宝贵明珠。截止2008年,全村有三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5400人 。
洪少霖,作家,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南安市最具影响力党员微故事人物、南安市作协常务理事、南安市青年文学协会副秘书长、泉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共产党员、南安市第四届文联代表、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等。
洪少霖已创作3000篇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新闻等,约200万字。2001年开始在纸质刊物,如:《人民日报》、《国际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大公报》、《人民教育》、《意林》、《杂文选刊》、《经典杂文》、《小品文选刊》、《思维与智慧》、《感悟.睿版》、《做人与处世》、《知识窗》、《人间福报》台湾、《侨报》美国、《新民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福建日报》、《山西日报》、《文萃报》等近200家报刊发表1000多篇习作,且获奖征文奖四十项。
2010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洪少霖文集《靠近大地》,著名作家丁立梅作序。洪少霖的作品被收入中国国家图书馆、泉州市档案馆、泉州市图书馆等。
杏埔村以驻地为名,原属二十一都,民国年间为杏埔保,1949年解放初为杏光乡,1958年为杏星农业社,1961年成立杏埔大队,1984年改为丰州镇杏埔村委会, 1999年原丰州镇分拆为丰州、霞美两镇,杏埔隶属霞美。
农业是杏埔的经济基础,培育的花果树苗,曾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泉州苗木基地的主要园地,特有的几百年的芒果树,结出的独特口感果实,驰名泉州一带。在改革开放中兴办的包袋加工厂为村群众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特别是引进走出的汽车配件、石材销售等商业营销,为村走向小康社会提供了便捷条件。截止2008年,该村社会总产值二亿元,工企业总产值一亿五千元。虽然人均收入八千元,但是明显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实际收入悬殊,贫富差距较大,依然存在贫困户。
河沙是杏埔村的重要矿产资源,因晋江河床不断变迁,大面积地下有丰富的河沙矿产,初步计算,不少于六千万立方米,花岗岩矿藏有一亿立方米,水池面积八十亩,远古树木沉积一万立方米。旅居印尼侨胞独资兴办的宝莲中学每年向社会输送二千初高中毕业,改革开放磨炼出来的经商优秀人才568人,这些硬软件资源是该村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优越条件。
在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杏埔村积极主动,全面铺开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截止2008年,环绕三个自然村的水泥路面22公里,填埋原始厕所1237穴,清除三庙五舍3162座,新建化厕4808个,新围设垃圾投放点28处,加大力度铲毁蚊蝇细菌滋生地,基本剪除传染病渠道,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新建、翻建房屋3188座,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和谐社会号召,经过村两委积极抓落实,村务进一步透明化,村民之间互助互爱,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全民素质较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至2008年,该村得到市、镇文明村、先进基层组织等嘉奖16项。
周边诊所
班玛县多贡麻乡卫生院
地址:泉州市南安市
周边小学
南安杏光小学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杏埔村
周边村庄
杏埔村
地址:泉州市南安市
巷头村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杏铺巷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