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村
观山村 观山村历史沿革 观山村地理行政 观山村人口气候 观山村历史名人 观山村自然资源 观山村荣誉
观山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是“南安第一侨郷”。位于 泉州市中部,南安市西北, 眉山乡东南部;是清中宪大夫、印尼商界领袖 李功藏故里。源始于宋元,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4.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840亩,现在村人口1962人(不含海外侨胞),设10个自然村,旅居南洋的海外侨胞占村中的85%,素有“南安第一侨郷”之称。自古闽南俗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放眼观山村,南洋风格建筑格外醒目,闽南特色红砖皇宫式大厝随处可见。不仅于此,坐落在眉山国家生态林保护区皇旗尖山脉的生态茶园又是观山村的一大亮点,正值春秋茶采摘时期,走进茶园,阵阵清香飘逸在山头,一抹抹绿色在薄雾中弥漫,让人如滋如醉。小小的山区小村落有一股典雅秀气的隽永美丽。大自然厚爱这座小村庄,私心地给予她多面的美丽,葱郁的大树,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让...
详情观山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是“南安第一侨郷”。位于 泉州市中部,南安市西北, 眉山乡东南部;是清中宪大夫、印尼商界领袖 李功藏故里。源始于宋元,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4.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840亩,现在村人口1962人(不含海外侨胞),设10个自然村,旅居南洋的海外侨胞占村中的85%,素有“南安第一侨郷”之称。
自古闽南俗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放眼观山村,南洋风格建筑格外醒目,闽南特色红砖皇宫式大厝随处可见。不仅于此,坐落在眉山国家生态林保护区皇旗尖山脉的生态茶园又是观山村的一大亮点,正值春秋茶采摘时期,走进茶园,阵阵清香飘逸在山头,一抹抹绿色在薄雾中弥漫,让人如滋如醉。
小小的山区小村落有一股典雅秀气的隽永美丽。大自然厚爱这座小村庄,私心地给予她多面的美丽,葱郁的大树,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让这座小村庄出落得像个窈窕的仙子。她不仅美,岁月还赐予了她更多的内容,观山村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4年10月29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名单,观山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2016年11月08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公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观山村上榜“中国传统村落”。
观山历史渊源流长,人杰地灵,从古至今,英才辈出,历代均有名人显世,人文底蕴深厚。观山村于宋元年间肇基内益,至今有近八百多年的历史。
宋分别置属金鸡乡仁德里、崇顺里、怀德乡清风里及归善乡经善里。
元、明、清隶属廿四、廿五都山腰郷。
民国年间有山腰保,解放前改名 山腰村。
新中国成立,由观音、山后、南湖等村落几经调整并入,公社化时期命名为观山大队,观山大队设在原山腰村(今观山村),下辖 山后村、 南湖村、 观音村3个自然村。
公社化后期,山后、南湖从观山大队分出,各自分别成立山后大队和南湖大队。
1979年7月,观音从观山大队分出,成立观音大队。观山大队因此拆为观山、观音二个大队。
1984年立观山村委会,易名为观山村并沿用至今。
南安西望,山岳延绵。皇旗峰下,大幕寨前。古村观山,恰似桃源。群山为屏,一水蜿蜒。向天螺高,幽壑巉岩。南湖山险,虎穴龙潭。日出眉峰,霞翥云翻。月映鹧尾,星移斗转。狮山起雾,鹅角含烟。花开幽谷,鸟鸣深涧。新禾紫陌,蝶舞蜂喧。鸡鸣犬吠,鹰飞鱼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有青山满目,秋有万类霜天,夏有徐徐凉风,冬有融融暖阳。四时更迭,景致无边。
“四面青山为屏,中间绿水为带”是观山秀美的山川环境的真实写照。观山村村委会设在原山腰村,下辖池塘湖、新厝角、董墘、上训、杉安、石竭、庵头、四斗、四斗种、山室等10个自然村落。
观山村聚落在小幕寨东麓山谷间,呈块状分布,10个自然村,有20个村民小组,以汉族为主,有4个姓氏和睦共富强,人口8.6万多人,有村民352户1965人(不含移居海外的侨胞),旅居南洋的海外侨胞占村中的85%。全村人口以李姓为主,另有陈姓、黄氏、易姓。
山腰李氏源陇西,山室陈姓自颍川,山室黄氏衍紫云,硿内易姓遗太原,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观山人文荟萃,涌现了一些名人。如印尼商界领袖、清中宪大夫李功藏;府学生李功麟;县学生李功炳;锺元(李成器)县学生,宣统已酉选士;爱国华侨李廷芬、李春禧等。拼搏进取、成绩斐然、力行俭德、热心公益、回报家乡,他们都是观山人的骄傲和楷范。
观山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群山沃野,气候湿润,四季如春,风景秀美雄奇,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欹欤观山,长空方展卷,青史永流芳。物华蕴风光,地杰育人贤。方六千亩,历八百年。先人凿山辟野,不畏艰险。开荒拓土,丕基初奠。筚路蓝缕,心志弥坚。百十年来,望称武荣,声播南洋。仕入翰林,秩列中宪。英豪俊彦,裕后光前。学出北大,研在科院,创办实业,全国经商,敦本务实,诚信为先。
李功藏(1860-1928年),讳耀垣,字稳成,一字功藏,紫亭其别号,他于清咸豊庚申年(1860年)五月初九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按:199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撤销南安县,设立南安市,辖原南安县行政区。)山腰郷(今观山村)池塘湖人(曾居泉州府金鱼巷数年,晚年避乱厦门鼓浪屿),系观山村池塘湖开基祖;祖籍陇西衍派,是印尼华侨李廷芬的次子。为印尼著名商界领袖,武荣之望族。清光绪年间因“输财急公”被皇帝诰授中宪大夫。
旧有商业,在荷属之吧达维亚(今印尼首都雅加达),年十余,父廷芬公挈之往,旣长精勤过人,化居(做生意)之息恒数倍,积十余年,复增设一营业所曰德和以扩充其物力,资本益厚,仍谨守乎家风,克勤克俭,富而好礼,而信用大著。声望震荷兰诸属,中外咸为之钦服。
李功藏富且贵矣,然为善不近名,畏人知而人亦莫之知。他对公益事业,捐上千百元无所谓,在家中却一钱如命,徒见其勤无暇晷,俭无废物,终日嗃嗃以汰侈诘责其家人,疑其俭啬太过,而不知君于义所当为者,固尽力为之而不恡也。配陈恭人,俭以济人,与君合德,君治生于外,恭人内理家务三十余年。……在吧结婚者康氏。清时以输财急公,诰授中宪大夫,四品头衔……,子锺元(李成器)县学生,宣统已酉选士。
李功藏在乡时,举家大小百人,彼此欢洽无间。他性刚耐苦,克勤克俭。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崇文尚礼,济世惠乡。赈灾捐物,山东河南。捐棺施药,体恤孤寒。修桥筑路,风山珠渊;泉之顺济,邑之澳江。漳厦铁路,敢为人先,捐建学堂,乡之金山侨光,厦之同文英华,泉之平民新隅,佩实培元等。独修泉州文庙、泮宫,令名远扬。清光绪年间曾被皇帝以“输财急公”诰授中宪大夫。
民国十七年,旧歴十一月十三日,李功藏于厦门鼓浪屿圆满佛果,驾鹤西行,遨游仙乡,享年春秋六十有九(69岁);孙曾五代,济济一堂,一经教子,道德传家,子孝孙贤,承先启后,书香济美,兰桂成行。以殁之明年九月十四日,葬厦禾山后埔社顾厝山之麓,穴坐己向亥兼丙壬;云峰之地,龙脉蜿蜒,南极布势,脱落平田,开屏障幛,官乐参天,龙虎过抱,砂水之玄,四神拱挹,八将朝元,祥云奉月,紫气凝烟,太微朿咽,穴结山巅;福地福人,自古铭言。
李功藏仅捐助修筑桥梁、道路、堤岸、祠宇“多以上千计,少以数百计”。陈祖泽先生在所编撰的《温陵探古灵》中称颂道:“故军兴后屡经丘八爷占住,然得不免丘墟者,此君之力耳!”对李功藏捐资重修泉州府文庙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廷芬:字声义,廿四五都山腰郷(今观山村)新厝角人,印尼华侨,其父李和雍。捐贡生侨商噶留巴埠,富而好义。诸善举靡不捐资赞成,曾掷千金鼎建丰州书院。
李春禧:观山村池塘湖人,李功藏之孙、李成器之子。李春禧集资创办眉峰茶场、南安雪峰农场、为民国泉中学校(现泉州六中)、侨光中学校董,50年代捐献国宝何朝宗渡海观音等,现收藏于泉州海交馆。
观山村,地处偏远,却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素有“闽南民居大观园”之称。村内共有二十多座百年以上古大厝,除了闽南古大厝,南洋风格建筑随处可见,还有闽南风格的燕尾脊;南洋风格的“番仔楼”、“八角楼”、“雨伞厝”;苏联风格的“石印厝”;以及古厝内精美的洋砖、木雕、石雕、砖雕,以及泉州末代状元吴鲁等名家石刻,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闽南古大厝中最有名的就是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和池塘湖番仔楼。
池塘湖大厝: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少怀壮志随父漂洋过海、南徒骏业,于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衣锦还乡建造传统的为二进五开间双护厝的皇宫起大厝,但是在拼花、雕饰等细节方面或多或少融入了南洋元素。建筑之时,访精工,聘良匠,艰难缔造而成。落成之时,安金刻柳,画栋雕粱,檐牙高啄,燕脊飞天。竣工于清光绪乙未年,历时五年,占地一亩多。大厝屋脊高翘,大厝外墙青草石和白石再加红砖垒砌,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精美的石雕、木雕。厝内花罩、飞罩、花窗、浮雕饰物等工艺运用普遍,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实属难得一见。凡是海里游的,山上跑的,龙凤鱼虾,花草鱼鸟,这里都能找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大厝厅堂名家诗文书于屛,“观察”、“选魁”、“选元”匾额悬于堂,木斧木刀列于侧,人文华彩、肃穆庄严。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锦屋华堂兮,蔚为壮观。
池塘湖番仔楼:清光绪己亥年(1899年),李功藏回郷建中西合璧的池塘湖番仔楼,建筑所用图纸均由享誉海内外中原地区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傅维早和著名印尼荷裔建造师联合设计,所聘工匠先养三年进行考查,所选材料务求精良,“每一块墙砖、柱石,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屋内的地板砖则是千里迢迢从南洋运来的”;这些材料全部用船运到南安仑仓珠渊港渡口,当时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只好同人工搬回,值得一提的是,每根石柱有千多斤,需要二十四个人用肩头抬,沿着崎岖不平的陡峭的山路,从山脚抬到山顶,走十余公里,经过俩天的努力才能把石柱抬到建筑工地。原来这个地方是滑坡地,为了使楼房坚固,特从坡底下开始筑挡土墙,挡土墙共分四层,为了挡土墙的坚实不变,砌体后面填用的土是经过筛选后再用的,然后打实,由此经过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的洗礼,砰前墙依然笔直如新。
番仔楼四四方方,上下俩层,共有五十六个拱,线条硬朗。可细看它那些西式拱形廊柱,用料却是闽南的红砖,屋里铺着南洋特色瓷砖,走廊过道则是花岗大石条打造。为了使拱牢固坚实,当时没有水泥,就用石灰和红糖加工成粘合剂,然后砌拱。师傅精心琢磨,细心铺设地板,百余年来,走廊四周,任凭雨水浇淋,总是滴心不穿。还有那个屋顶,有些像宋式的歇山顶,屋坡柔和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大厝增添了舒展大度的气魄。池塘湖番仔楼全部工程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历时十年,耗资10万两白银,池塘湖番仔楼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李功藏建厝时,之所以定下了“外西内中”的建筑风格,是与他在印尼做生意的经历分不开的。建造此楼,故名“番仔楼”。任历史风雷涌动,任世事沧桑变迁,番仔楼同样散发着特有的魅力,是闽南的一颗建筑瑰宝。李功藏先后还在泉州府金鱼巷建造皇宫式李府大厝,并从金鱼巷两三户人家手中买下现在仍有不少后人居住的老宅地块。并在厦门鼓浪屿购置别墅。
自古驰名于厦泉等地的闽南话俗语“ 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说的便是李功藏的个人功绩和所修建的池塘湖大厝和中西合璧的池塘湖番仔楼,来到观山,没有到这两座古厝参观,你真的枉此一游。
顶新厝:顶新厝位于观山村新厝角,是李和雍于十八世纪末初载而还乡建造顶新厝,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顶新厝是双边护厝,土木结构的建筑物。除红砖外,其他的材料都是土生土长。马柜是石匠把来坑溪的一块巨石打凿而成。由于它的石质是又韧又硬,打凿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今马柜经过岁月风霜的洗礼,已经粗糙不已,但它沉淀的是历史的厚爱。大门俩边的砖花大方雅静,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古厝当年的辉煌。
中新厝:中新厝位于观山村新厝角中部,是李声丁、李声友俩兄弟漂洋经营商业,衣锦还乡后建造的,建筑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双护厝的皇宫式建筑,单体建筑为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下新厝:下新厝位于观山村新厝角,是李廷芬(字声义)漂洋过海,旅居印尼,艰辛经营商业,获得财富,于清光绪年间还乡建造下新厝,至今有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顶新厝是为硬山燕尾脊二进五开间大厝,双边护厝,土木结构的建筑物,用地一亩多。下新厝落成之时,画栋雕粱。大门是青石的,门联、匾聚焦了古建筑的文化,匾额用汉篆刻写,青石透雕成,两旁有两个圆形浮雕;对联“父慈子孝天伦乐;兄友弟恭人事和”,纯朴中道出孝与慈、谦逊为人、勤奋肯干、读书修身的传统修养;对联底子下面还刻有浅浮雕花瓶状的图案,繁而不杂,栩栩如生。墙面自下而上,是白色花岗岩基座、花岗岩面墙、青石腰堵、红砖面墙、青基石雕刻图案多种多样,墙石上刻花刻草,人虫鱼兽, 精工细作;镜面屋檐下,蓝色水墨画,勾勒出惟妙惟肖、灵活灵现的人物画面;选魁选元匾额悬于厅堂,庄重大方。百余年风风雨雨,梁柱蛀烂,部分厅堂倾塌,2014年后代子孙诉资翻修。
产乾头新厝 :产乾头新厝又名“池塘湖新厝”,是李功藏长子李成器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兴建。这是一座双头护厝的红砖大厝,是土木砖石竖挡起的皇宫起大厝。大门前有泉州最后一名状元吴鲁的题字以及曾道的《九思》,还有镜潭先生的笔记。
这厝对联写得有声有色,把山腰美景写得如痴如醉。
对联:
古寨青岗浮玳瑁,
名丘朱柱响琵琶。
万仞青峰蜚蔗尾,
一泓绿水注龙潭。
上训杉脚 西金大厝:西金大厝位于观山村上训下杉脚,由印度尼西亚华侨李功瑞出资,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耗时三年多建成。其中所用石料来自丰州石龚白石,水泥、钢铁、五金、水管全由南洋运回。目前是闽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闽南古厝之一。建筑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为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古厝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随处可见的木雕、石塑、砖雕、灰雕及玻璃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总建筑面积约680平方米。
新厝角大墘居:大墘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新厝角中角,由李聪先生出资,始建于嘉庆年间,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该建筑坐西向东,土木结构,共有十房俩厅,面积约350平方米,占地约550平方米。该建筑与传统的闽南红砖大厝不同,它的外墙材料都是取自当地的溪石、山石,然后再利用泥浆将其层层砌叠起来,看起来会有一种古老而原生态的味道。这不仅因为当时祖先李聪先生的建筑资金紧张,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貌形状。虽然房屋建筑材料普通,但经过二百载风雨,其墙基还坚实可靠,尚未变形。2001年,后辈子孙李成居先生由印尼回乡时,发现屋顶砖瓦木头腐蚀损坏,立即动员本宅在印尼的子孙筹集资金,将破损的屋面重新修建,如今的大墘居,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风貌。
苏式建筑石印厝:在闽南地区很少见到苏式老厝,但在观山村就有一幢。这座老厝名唤“石印厝”,是仿前苏联建筑建造的,当然,老厝还是糅合了许多闽南建筑元素。从整体上看,“石印厝”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有三进,后屋高过前屋,回廊宽缓伸展,红漆窗户竖长简单,华美中不失庄严肃穆。浓郁的苏俄建筑味道,让人在欣赏厝宅时,不免兴起怀旧的感觉。“石印厝”正面的墙体和所有的廊柱都是用红砖砌成的,这令这栋老厝多少带了“闽南风”。据介绍,这老厝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是旅居印尼的华侨李成象建造的。“石印厝”的得名来源于大厝后头的一块“石印石”,这块大石头已存在上千年,整个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半躺着的大印。
乙堵大厝:乙堵大厝是石碣先祖于清朝1840年建于观山村乙堵,系石碣祖厝。该建筑是典型的闽南大厝,房屋结构为二进五开式,十三房九架,土木结构,占地约六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2013年后人集资翻修。
丰墘大厝:丰墘大厝始建于民国庚辰年,即公元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历经耗时五年,兴建而成。是的李成泳先生,在其父李金水的带领下,历尽千辛万苦,远涉重洋,在印尼从事劳力工作,吃尽苦头,后积累一定资金,转工为商,为后来兴建丰墘大厝奠定了物质基础。大厝外墙白石再加红砖垒砌,皇宫式拾间大厝加俩边护厝,用地一亩多。前红砖围墙,后石头筑砌秀土,大埕,天井,巷沟地面皆由白石条手工加工铺设。大厝地面花砖全由印尼海运而来。大门青草石影雕对联,手工精致,正面留个青草石窗子,全部由一块青草石挖凿加工而成,手工的精细可谓无与伦比。大厝在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货币贬值,运输困难,在那个非常年代,能筹资建设这样的大厝,气魄非凡,另后人钦佩不已。如今的丰墘大厝,历经七十多年风风雨雨,有的部分虽已残旧,但古厝的历史韵味确愈加厚重,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依然在古厝之中散发光芒。
雨伞厝:雨伞厝是印尼华侨李功叫先生于一九五一年斥资建于观山村乙堵。因外形酷似雨伞,故名雨伞厝.该建筑是中西结合的南洋厝,土木结构,占地约六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
放眼观山村,房屋依山而建,布局其中,错落有致。村里的古厝实在太多了,“顶新厝”、“中新厝”、“下新厝”、“雨伞厝”、“石印厝”、“大墘居”、“乙堵大厝”、“丰墘流芳”、“杉脚西金大厝”、“上训大厝”、“董墘大厝”、“坪墘大厝”、……等各式各样的闽南古大厝,古大厝不仅建造精美,并且富含华侨南下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泪,每一幢红砖古厝背后都藏着故事,凝结着最草根的民间智慧。
观山村有许多闽南古大厝文物,众多的历史文物向人们述说着观山村灿烂辉煌的往事,带游客细细领略观山的历史渊源、博大胸怀和闽南建筑的精妙绝伦。
观山村有耕地面积885亩,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薯(地瓜)、蔬菜等。
观山村山地面积2420亩,有杉木、杂木、松木、桂花树、柿子树、龙眼树、铁观音茶叶等。
观山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民风纯朴。
改革开放以来,观山村利用山区优势,引进开发特、绿色农业,大力发展600多亩铁观音茶叶种植基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建筑是凝固的记忆,好的建筑,本身就是风景,就是令人心醉的“天堂”。一抹抹鲜艳跳跃的闽南红,一弯弯灵动的燕尾脊,在绿树掩映的乡村里显得格外古朴动人。既不争宠也不喧哗,但它们身上凝聚的历史与光芒从不曾褪色。
这里是南安市眉山乡第一座村级艺术馆和闽南地区第一座以农家生活、农耕为主题的村级文化馆。
据了解,观山村艺术馆、农耕文化馆是由印度尼西亚华侨李功瑞出资建造的西金大厝改建而成的。其中,艺术馆占地300多平方米,由中堂大厅和多个展室组成,收藏有著名书画摄影家的艺术作品50多件,作品包括书法、油画、摄影照片等。农耕文化馆占地200多平方米,共设4个展厅6个部分,包含100余件展品,全面体现闽南农耕源流、农耕器具、粮食加工存储、炊事饮食、传统习俗、休闲娱乐、乡村工匠、农副生产等闽南农耕文化。
观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戊己介绍,开这两个馆目的就是要让村民了解文化,真正将观山村文化发展下去,再一个就是为美丽乡村乡村游走出一大步,游客可以来参观。
如果只有古大厝的凝重,那么观山之美,就少了灵性。在观山村,除了可以感受古厝的魅力,体验人文之美,您还可以亲身体验一回茶香之旅。
观山村有着悠久的茶业发展史。坐落于观山村眉山生态林保护区的皇旗尖生态有机茶园,始于民国期间,当时的茶园名为眉峰茶场,这座茶园由李功藏之孙李春禧创建,作为《泉州市志》记载的泉州首个茶厂、茶园面积将近2000亩,生态环境良好,制茶工艺精湛,产品远近闻名,规模堪称闽南首屈一指,茶叶远销东南亚,1956年变身国营眉峰茶场。
皇旗尖茶园四面环山,千亩茶园依山拾阶而上,红豆杉、松树、肉桂、相思树、含笑、柿子、柳树……各类树种遍布,而青山环绕深处,一汪湖泊犹如镶嵌在玉环当中的一块明亮翡翠。每到四五月之交,春茶采摘时节,满山茶香让游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制作铁观音茶叶,还可以登上皇旗尖山顶观日出,甚至还可以极目远眺泉州中心市区的东西塔。
在皇旗尖生态茶园里,还有农家餐馆和农家旅馆,这是一处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氧生农业生态观光园。
据悉,观山村有丰富的古厝建筑资源,被称为"古厝大观园"。走进观山村,但见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真是移步有厝,厝厝不同,难怪在闽南地区流传着一句民谣“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其中尤以南洋风格建筑和闽南特色红砖瓦房最引人注目。不但体现了观山建筑特有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铭刻着代代观山人飘洋过海、敢拼会赢、不忘乡情的赤子之心。
全村保存较完整的百年古大厝就有20多座,最早的一座有7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李功藏故居古大厝"池塘湖大厝"和风格独特的"番仔楼",常年吸引画家、摄影家来此创作。而观山村也是因这些特色建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
观山村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村,是有着近百年漂洋过海史的第一侨郷。这里有宋元韵味,有前朝旧影,有闽南独特的风格风韵。漫步其间,走向历史,走向民间,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观山村先后荣获福建省级生态村、福建省级卫生村、泉州市级文明村、泉州市“美丽乡村”入围村、南安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南安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连续两年村级组织绩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29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名单,观山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是含金量很高的国家级荣誉之一。
2015年11月,福建省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我省共有339个村落上榜。观山村是南安唯一获评的省级传统村落。
2016年11月08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公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观山村上榜“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0月16日,观山李氏民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政府机构
观山村滹退役诩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周边房地产
番仔楼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9号
周边村庄
观山村
地址:泉州市南安市
山室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观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