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镇
海澄镇, 海澄镇历史沿革, 海澄镇行政区划, 海澄镇地理环境, 海澄镇人口, 海澄镇经济, 海澄镇交通运输, 海澄镇社会事业, 海澄镇历史文化, 海澄镇地方特产
海澄镇,隶属于 福建省 漳州市 龙海区,地处龙海区中部,九龙江南岸,东南与东园镇接壤,南与东泗乡毗连,西与双第农场、西北与榜山镇、石码街道交界,北隔南港与紫泥镇相望。 行政区域总面积70.3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海澄镇户籍人口为85139人。明嘉靖以前,属龙溪县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为海澄镇。1955年,改称城关区。1982年,改为县辖镇,与莲花公社并存。1984年8月,莲花公社并入海澄镇。 截至2021年10月,海澄镇辖6个社区、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内楼村民政路24号。2019年,海澄镇有工业企业42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明嘉靖以前,属龙溪县管辖,明隆庆元年(1567年),置海澄县后即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
详情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有2个社区
海澄镇,隶属于 福建省 漳州市 龙海区,地处龙海区中部,九龙江南岸,东南与东园镇接壤,南与东泗乡毗连,西与双第农场、西北与榜山镇、石码街道交界,北隔南港与紫泥镇相望。 行政区域总面积70.37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海澄镇户籍人口为85139人。
明嘉靖以前,属龙溪县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为海澄镇。1955年,改称城关区。1982年,改为县辖镇,与莲花公社并存。1984年8月,莲花公社并入海澄镇。 截至2021年10月,海澄镇辖6个社区、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内楼村民政路24号。
2019年,海澄镇有工业企业42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明嘉靖以前,属龙溪县管辖,
明隆庆元年(1567年),置海澄县后即属之。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海澄县第一区公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称第一区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为海澄镇。
1949年9月,属海澄县第一区。
1955年,改称城关区。
1958年9月,成立黎明公社。
1959年3月,改称莲花公社。
1963年7月,设海澄镇(公社所辖)。
1982年,改为县辖镇,与莲花公社并存。
1984年8月,莲花公社并入海澄镇。
2011年末,海澄镇辖合浦、内溪、内楼、珠浦、仓头、上寮、河福、埭新、崎沟、下埭、山后、和平、豆巷、黎明、罗坑、前厝、玉枕、屿上、溪北19个村民委员会,城内、溪头、大埕、华阳4个居民委员会,2个农场;下设42个居民小组、17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海澄镇辖6个抹重社区、19个行政村; 镇人民市挨洪政府驻内楼村民政路24号。
海澄镇地处龙海区中部,九龙江南岸,东南与东园镇接壤,南与东泗乡毗连,西与双第农场、西北与榜山镇、石码街道交界,北隔南港与紫泥镇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9.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6千米,距龙海区5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70.37平方千米。
海澄镇
海澄镇地处九龙江下游江海之滨,平均海拔10.6米,境内山丘为低山和高丘陵,最高点在罗坑村东山尖,海拔562.8米;最低点在大成农场,海拔1.5米。 海澄镇地形地貌
海澄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酷应页祝水充沛,夏少酷暑,冬少严寒。多年平均气温21.5℃,1月份平均气温13.5℃,最低气温0.2℃(1973年12月26日);7月份平均28.9℃,最高气温40.9℃(促达嫌翻2003年7月26日)。最低月均气温6.3℃(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0℃(2003年7月)。生长期365天,无霜期年平均33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8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56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34天,最多达170天(1975年),最少为100天(2003年)。极端年降最大雨量2187.1毫米(1997年),极端年最小降雨量944.1毫米(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6月最多。
海澄镇境内水域属九龙江水系。九龙江南港自山后村入境,至玉枕洲被分为两条河流,其中一条与中港汇流,另一条由北而南从埭新村出境,境内河道长13.2千米。境内潮汐属半日潮浅海潮。历史上最低潮位为-0.8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最高潮位为5.5米(1960年6月11日)。最大潮差于1959年8月23日为4.5米习枣鸦,最小潮差为0.03米,平均潮差为2.7米。平均半潮面2.3米,平均高潮位3.7米,平均低潮位1米。平均涨潮3小时47分,平均落潮8小时38分。
海澄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冻害等。台风年均希洪汗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9年10月8~9日,9914台风于10月9日10时正面袭击龙海区,瞬间最大风速达到12级,经济损失共6310万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5.333 平方千米,绝收面积1平方千米,察颂樱水果受灾面积1.333平方千米,水产受灾面积4.667 平方千米,蘑菇房屋顶被掀300间,房屋倒塌或半倒塌100间,死亡2人。
海澄镇境内自然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矿泉水。花岗岩为建筑用花岗岩,主要集中于靠山片溪北村,储量150万立方米,年产量7万立方米;矿泉水为80米以下地下水,属氯化物重碳酸钠钙型偏硅酸型饮用水,年开采量约5000吨。
2011年,海澄镇有耕地面积31648亩,人均0.41亩,大部分为水田。可供开发滩涂面积6.667 平方千米,淡水养殖面积3.333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22.133 平方千米。
2011年末,海澄镇辖区总人口7806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42人,城镇化率10.7%。另有流动人口6400人。总人口中,男性39453人,占50.5%;女性38607人,占49.5%;18岁以下14348人,占18.4%;19~35岁22752人,占29.2%;36~59岁29963人,占38.4%;60岁以,上10997人,占14.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6682人,占98.2%;畲族1378人,占1.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09人。
2017年末,海澄镇常住人口73055人。
截至2019年末,海澄镇户籍人口为85139人。
2011年,海澄镇财政总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1亿元,比上年增长9.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680万元,增值税1600万元,企业所得税112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618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海澄镇有工业企业42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2011年,海澄镇农业总产值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2011年,粮食产量20631吨,人均264.3千克,其中稻谷14517吨、马铃薯6114吨。
海澄镇农业以水稻为主。形成马铃薯、毛豆两个万亩生产基地,培育香蕉、花卉等一批新兴产业。有以马铃薯、果蔬、水产等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19个。
海澄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4.47万头,年末存栏2.63万头;家禽出栏46.54万羽,年末存栏23.32万羽。
海澄镇渔业以南美白对虾、黄鰭鲷养殖为主,2011年,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为0.31万吨,黄鳍鲷的产量为0.25万吨。
海澄镇以食品、饲料、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家具为主。
2011年,海澄镇工业生产总值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工业企业250家,职工1.55万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42家。食品工业产业聚群明显,占全镇工业产值二分之一强;饲料生产成为全省最大的乡镇级生产基地。拥有福建省名牌产品5个,福建省著名商标8个。
2011年末,海澄镇有商业网点2444个,职工4315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城乡农贸市场1个,年成交总额1.6亿元。出口总额35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8%,主要产品有冷冻果蔬。
2011年,海澄镇境内有7家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有各项存款余额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2011年,海澄镇邮政业务收入100多万元。
2011年,海澄镇电信业务收入2000万元。
2011年末,海澄镇境内有沈海高速、厦深高速、省道漳云线贯穿全境,距厦门国际机场70千米。
2011年末,海澄镇境内有公交2路往返石码街道,一天34班次,日均客流量1360人次;客运快艇往返厦门,一天18班次,日均客流量480人次。
2011年,海澄镇有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2户,建立6家农家书屋阅览室,加上学校图书室,藏书共20.4万册。
2011年,海澄镇有数字电视用户8128户,入户率43%。落地电视频道120个。
2011年末,海澄镇有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2389人,专任教师137人。小学18所,在校生4941人,专任教师265人。完中校1所,在校生3537人,专任教师271人;初中3所,在校生2940人,专任教师246人;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入学率分别为98.6%、99.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6.9%。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824.8万元,比上年增长30.5%。
2011年末,海澄镇有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漳州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各类科技人才2260人。
2011年末,海澄镇有县、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各1个,其他个体门诊95家;病床21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6张;固定资产总值218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4名,其中执业医师69人,执业助理医师70人,注册护士63人。2011年,医疗机构(诊所以上)完成诊疗7.42万人次。2011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9%。
2011年,海澄镇有2个村级示范村和功能齐全的晨、晚练活动点3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全镇5个村被评为漳州市农民体育示范村。城隍文化广场活动中心是漳州市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
2011年,海澄镇有龙舟、太极拳、拔河、秧歌舞、舞龙舞狮、广场舞等12个项目的177支队伍。
2011年,海澄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8户,共计801人,支出160.88万元,比上年增长45.5%,月人均167元。2011年,海澄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02户,共计2075人,支出48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9%,月人均195元。五保户供养169人,支出52.3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2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区服务设施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3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万元,使24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2378万人,参保率92.7%。 海澄镇社会活动
2011年末,海澄镇有邮政代办点3处;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8000多份(册)。
2011年末,海澄镇有电信服务网点5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9万户,电话普及率51.3%;移动电话用户3.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4000户。
给排水
2011年末,海澄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有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257.14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700排水管道6千米,D200及D300排水管道20千米。
供电
2011年末,海澄镇镇区有一个110千伏变电站。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海澄镇镇区有花坛8个,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
海澄镇因明隆庆元年(1567年)平息倭寇骚乱,析龙溪、漳浦两县部分地区置县,寓“海疆澄清”之意,故名海澄。
海澄双糕润
海澄镇,当地的海澄双糕润制作技艺被列入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澄镇古称“月港”,该镇还保存有晏海楼、观海寺、孔子庙、城隍庙、萃贤坊等。
晏海楼
晏海楼作为明代月港(海澄)兴衰的象征,它吸引着不少当时的文人墨客,登临怀古,赋诗酬唱。现存乾隆版本《海澄县志》就记载着明清两朝的名人诗赋,如张燮的《晏海楼》七律诗,詹明章《晏海楼赋》等。现存晏海楼有顶层,高约30米,对角宽约8米。登上四楼,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晏海楼又名八卦楼,它象一座宝塔矗立在龙海区海澄镇东北角古月港的港口附近。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已有400余年历史。原系一座军事望台。
城隍庙
城隍庙据《海澄县志》记载,海澄设县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建庙后,经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即崇祯六年(1633年),知县梁兆阳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县王作霖再修。城隍庙为三进三殿,主体硬山式建筑,庙群保存相当完好。庙为座北朝南,广场宽敞,规模颇大,木雕艺术,占雅别致,亦颇壮观,与北边宴海楼,西边文庙,联映成群,气势辉煌。
海澄文庙
海澄文庙位于海澄镇豆巷村,即龙海二中校内。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明崇祯、清康熙、雍正、乾隆、民国时期及建国后多次修葺。庙坐东北朝西南,依次为伴池、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占地面积1005.53平方米。
萃贤坊
萃贤坊位于海澄镇中山路42~44号居民住房门口,是明嘉靖己酉年(1549年)龙溪知县林松、县丞刘宗用为赞誉弘治甲子科吴元、正德丁卯科林浩、庚午科张贺、癸酉科陈英、丙子科陈令、嘉靖戊子科高宽等相继考中进士的业绩而立。为石仿木结构,四柱三门式,单檐庑顶,正脊微弧,正吻为鱼尾状,正楼柱头用“丁”字拱出两跳挑檐承托屋顶,补间斗拱为二斗三升式。保存较好,但北进次间被民房圈砌。
海澄锦歌
海澄锦歌。锦歌,是龙海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之一,它是在宋、元时流传的民歌民谣基础上,吸收地方戏曲和南词、南曲的精华发展形成的。因其曲调地方气息浓郁,内容多取材于本地民间传说故事,语言通畅,演唱形式简易,博得群众喜爱而根植于人民生活中。
锦歌由于唱腔的差异,它又有“亭”、“堂”两大汉派。三十年代,“亭”派在龙溪县的浦南、天宝、郭坑、紫泥、石码及海澄县的城关,东园、浮宫、白水、东泗一带先后开了40余馆。此时石码的南乐“集弦阁”,也在其影响下改为锦歌而传向海澄一带。锦歌艺术遂风靡于龙海广大城乡,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一大内容。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常演唱通宵达旦。至40年代,由于国民党抓壮丁,加上连年灾荒,农村经济萧条,锦歌活动逐渐衰落,至1949年,锦歌馆全部垮散。新中国成立后,县文化部门对锦歌的扶植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1951年,恢复了石码“集弦阁”,九湖“庆贤堂”和海澄“丰庆堂”的活动。使锦歌艺术获得恢复发展,有50多位老艺人重焕青春,组织建立了20多个锦歌活动小组。
辇宝饼是海澄小吃中糕饼类的首选,档次较高。它有三个名称:即辇宝饼、展宝饼、两宝饼。称辇宝饼者,因其饼形似赌具辇宝,各家制法大小不一,价钱也不一致,大体上呈正四方形、六面,每而每边长约4厘米,每面面积约16平方厘米,每块体积约64立方厘米,饼皮厚约0.3厘米。称展宝饼者,因其表皮、内馅营养分高,有利养生。多少年来,老幼、翁妪都喜欢品尝。
辇宝饼原料有绿豆、面粉、肉油、蔗糖。首先须将绿豆洗涤去污,再用清水浸泡约7-8小时左右,一般是晚上10时前后开始浸泡,隔天清晨捞起,然后用石磨碾磨,石磨不是上、下磨面紧贴一起,而是有一定间隔,即石磨木质轴心比一般石磨轴心略高,其高度要求绿豆通过碾磨,能擦去绿豆表皮而不损及绿豆心,碾磨后将绿豆皮冲洗干净,一般要经过二次筛洗才能去尽,取绿豆心磨碎煮熟煮烂,搅拌蔗糖充当饼馅。又取面粉加水加糖,渗入适量猪油搅拌均匀成糨糊状做饼皮,大约每10斤饼料配上5斤蔗糖,饼皮饼馅甜度一个样。做成饼形后再放置平底煎盘上,用木炭文火煎熟呈暗棕色。
月港民间每逢岁时节日,婚庆喜事,无不蒸制糯米糕,民间称之为“甜果”,参配红糖者叫“红甜果粿”,参配白糖者叫“白甜”,“红白甜”各有特色。
海澄镇
周边中学
龙海区海澄中学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屿上村沉屿41号
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新校区)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山后二环路龙海第一中学
周边园区
海澄镇工业区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二环路
周边乡镇
海澄镇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