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镇

紫泥镇, 紫泥镇历史沿革, 紫泥镇行政区划, 紫泥镇地理环境, 紫泥镇人口, 紫泥镇经济, 紫泥镇交通运输, 紫泥镇社会事业, 紫泥镇历史文化, 紫泥镇风景名胜, 紫泥镇地方特产, 紫泥镇著名人物


紫泥镇,隶属于福建省 漳州市 龙海区,地处龙海区东北部,九龙江出海口,由浒茂、乌礁两岛组成。东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南与漳州中银开发区、浮宫镇隔江相望,西南隔九龙江与榜山镇、石码街道、海澄等镇相邻,北隔九龙江北港与漳州台商投资区毗邻,与龙海区仅一江之隔。 行政区域总面积76.36平方千米。 海岸线总长55.6千米。 截至2019年末,紫泥镇户籍人口为63437人。宋淳祐以前,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上里。1950年,为龙溪县第四区。1959年3月,改称紫泥公社。1984年,改为紫泥乡。1992年,乡改镇。 截至2021年10月,紫泥镇辖15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 镇人民政府驻城内村。2019年,紫泥镇有工业企业14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宋淳祐以前,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上里。 详情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所有特殊区域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介绍

紫泥镇,隶属于福建省 漳州市 龙海区,地处龙海区东北部,九龙江出海口,由浒茂、乌礁两岛组成。东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南与漳州中银开发区、浮宫镇隔江相望,西南隔九龙江与榜山镇、石码街道、海澄等镇相邻,北隔九龙江北港与漳州台商投资区毗邻,与龙海区仅一江之隔。 行政区域总面积76.36平方千米。 海岸线总长55.6千米。 截至2019年末,紫泥镇户籍人口为63437人。

宋淳祐以前,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上里。1950年,为龙溪县第四区。1959年3月,改称紫泥公社。1984年,改为紫泥乡。1992年,乡改镇。 截至2021年10月,紫泥镇辖15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 镇人民政府驻城内村。

2019年,紫泥镇有工业企业14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宋淳祐以前,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上里。

清代,为乌礁、浒茂两保。

抗日战争胜利前,为石码辖属。

抗战胜利后,设立浒茂乡。

1950年,为龙溪县第四区。

1955年,改称城内区。

1956年,并入平宁区。

1958年上半年,撤区为城内乡,下半年建立海鹰公社。

1959年3月,改称紫泥公社。

1984年,改为紫泥乡。

1992年,乡改镇。

2021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县级龙海市,设立漳州市龙海区,以原龙海市的行政区域为龙海区的行政区域,紫泥镇改属龙海区。

2011年末,紫泥镇辖紫泥、下楼、溪、世甲、锦田、南书、西良、安山、城内、溪洲、溪霞、新洋、仁和、金定、巽玉习踏户15个村民委员会,1个镇办甘文农场;下设14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紫泥镇辖15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 镇人民政府驻城内村。

紫泥镇地处龙海区东北部,九龙江出海口,由浒茂、乌礁两岛组成。东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南与漳州中银开发区、浮宫镇隔江相望,西南隔九龙江与榜山镇、石码街道、海澄等镇相邻,北隔九龙江北港与漳州台商投资区毗邻,与龙海区仅一江之隔。 行政区域总面积76.36平方千米。 海岸线总长55.6千米。

紫泥镇

紫泥镇境内是典型的河口冲积洲,地势平坦,表层深厚,成土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及海积物,发育成乌泥,仅部分为灰泥。 紫泥镇地形地貌

紫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终年无霜。多年平均气温21℃,一月平均气温12℃,最低气温-1℃;7月平均气温28℃,最高气温39℃。年总辐射量132.76千卡/平方厘米寒端。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

紫泥镇境内水域属九龙江水系,北溪西溪汇流后,在境内干流分为北港16千米、中港14千米、南港10千米,北港、中港、南港分别流向厦门海湾,流域面积1.47平方千米,下游江宽水稳可通航,河流水量丰富;辖区内河网密布,有“水乡”之称。

紫泥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和大潮。台风年平均3.5次,每年6~10月为台风季节,有时台风和大潮并害,水厚捉良环境复杂;若遇干旱,灌溉用水相当紧缺,而且由于周围都是海水,土壤是海积物等形成,当外来的淡水较少时,港道中的水变咸,土壤常有返酸、返盐现象。1959年8月23日,12级以上台风登陆厦门,狂风夹带暴雨,降水量大于100毫米。适逢大潮,形成高水位,甘文海堤决口,浒茂岛尤其受灾严重。

紫泥镇境内海滩上有2.667平方千米红树林,主要种类有红树林的秋茄、紫金牛科的桐花树、爵床科的老鼠勒。“黑嘴鸥”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国际濒危保护鸟类,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另有特产紫泥金定鸭、溪乾红蝎等。

2011年末,紫泥镇辖区总人口603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7人,城镇化率10.2%。另有流动人口139人。总人口中、男性30325人,占50.2%;女性30070人,占49.8%。18岁兆炒兆背以下10486人,占17.4%;19~35岁18037人,占29.9%;36~59岁23206人,占38.4%;60岁以上8666人,占14.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0274人,占99.8%。2011年,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3.1‰,人口自然增长率9.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8人。

2017年末,紫泥镇常住求兆主戒人骗汽体口64866人。

截至2019年末,紫泥镇户籍人口为63437人。

2011年,紫泥镇财税总收入4134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2509万元,比上年增长2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3.97万元,增值税1573.98万元,企业所得税277.2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84.49元,比上年增长23.7%。

2016年,紫泥镇生产总值达49亿元、增长96%;2016年1-11月,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0.8亿元,预颈达炒计可完成22.4亿元,较2011年的18.05亿元增长24.1%;完成固定资产投入总值3.7亿元,预计可完成3.8亿元,较2011年的1.7亿元增长123.5%;完成财税收入4947万元,预计可完成5300万元,较2011年的4050万元增长30.9%;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7126元增长到2016年的13300元,增长86.7%。

2019年,紫泥镇有工业企业14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2011年,紫泥镇有耕地面积3.85万亩,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

2011年,紫泥镇农业总产值10.11亿元。年产优质稻米1.09万吨,人均180.48千克,高值蔬菜0.6万吨,莲藕0.2万吨,蘑菇1.7万吨;母鸭存栏30万羽,年产肉鸭300万羽,蛋品7000吨,种苗3000万苗。

2011年,紫泥镇有水域面积35.867平方千米、滩涂面积18.667平方千米,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6平方千米。海水养殖总产30040吨,淡水养殖总产17250吨,海蛎总产19889吨,海洋捕捞6100吨,淡水捕捞530吨。

紫泥镇以修造船工业为主,是闽南地区最大的民营船舶修造基地。2005年3月,龙海区(原龙海市)把乌礁岛沿江下游5千米地段规划为修造船产业集聚区,截至2011年末,已聚集了28家企业,这些企业能承担万吨级船舶的修造、玻璃钢高速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开发及国际远洋捕捞新领域的拓展;其中中型玻璃钢高速艇、标准型比赛龙舟等产业还填补福建省空白。

2011年,紫泥镇工业总产值18.07亿元。拥有工业企业70家,职工6000人。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农副产品加工是紫泥镇工业另一个支柱产业,全镇有鱼、肉制品加工企业近30家,职工2000人,2011年,产值3.13亿元。

2011年末,紫泥镇有商业网点783个,从业人员1824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16个,年成交额1.6亿元。出口总额7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8.2%。主要产品有卡拉胶、雨具等。

2011年末,紫泥镇境内有1家金融机构,有各类存款余额2.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011年,紫泥镇邮政业务量1565万元,其中纯收入51万元。

2011年,紫泥镇电信业务收入850万元。

紫泥镇四面环水,水运可达石码、漳州港、漳州台商投资区、海沧、厦门等地。1992年和1998年分别建成的中港大桥、锦江大桥把浒茂、乌礁、石码三地连成一体,结束了紫泥数百年舟渡的历史。北港大桥于2008年4月建成通车,打通了紫泥镇第二条对外陆路通道,连接漳州台商投资区;贯通浒茂、乌礁两岛的沈海高速厦漳拓宽新线高速公路出口介于溪霞村与新洋村交界处。

2011年末,紫泥镇境内有龙海区至紫泥公交班车日发客运汽车40班次,日均客运量500人次。

2011年末,紫泥镇有村文化活动中心16处。业余剧团5团,木偶剧团1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2011年末,紫泥镇有数字电视用户达5087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落地电视频道120个。

2011年末,紫泥镇有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1602人,专任教师106人;小学14所,在校生3231人,专任教师19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452人,专任教师12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6%;6~15周岁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91.7%。15~50岁青壮年文盲率0.2%,达到最低控制线1%以下。镇财政教育经费2011年度支出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2011年末,紫泥镇有1家船舶研究所,有各类科技人才1090人。

2011年末,紫泥镇有镇级医疗卫生院1所,诊所57所;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0.8张;固定资产278.58万元。专业医护人员117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278人次。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紫泥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户,人数10人,支出36280元,比上年增长44.4%,月人均302元,比上年增长44.4%。医疗救助15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36人次,共支出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27户,人数1609人、支出376.59万元,比上年增长8.5%、月人均195元,比上年增长19.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3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65.93万元,比上年增长23.5%。村级敬老院1家,床位15张。五保户86人,支出25.1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7936人,参保率95.9%。 紫泥镇社会活动

2011年末,紫泥镇有邮政代办所1处;报纸、期刊累计发行934份(册)。

2011年末,紫泥镇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195户,电话普及率70%;移动电话用户35200户,宽带接入用户4606户。

给排水

2011年,紫泥镇境内自来水源取自龙海区市政管网,日供安全饮用水4500吨。

供电

2008年,紫泥镇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个,总容量8.15万千伏安。

园林绿化

2011年末,紫泥镇镇区有花坛25个,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名称来历

紫泥镇因传早期开基挖泥围堤造田建村时,溪泥呈紫色,故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紫泥镇境内的紫泥村“龙舟钉造技艺”、“西良北岸篮编制技艺”被列入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龙海区紫泥镇甘文农场的九龙江入海口处,是福建省内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区域内的红树植物有5科7属10种,占福建省总数的83.3%,主要有秋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桐花树4个群落,另有盐沼植物和海岸植物类型的高等植物,是地球上红树林分布最北缘,生长最好的区域。

浒茂城东门遗址

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倭寇入侵,在浒茂洲建造了一座浒茂城。城堡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围长1272米,城墙高约4米,城顶有女墙。距东城门一里许的溪州村塔仔边建一座“烽火台”,作为倭寇入侵时升火报警之用。

民国初年、解放初期和1958年,先后拆城石建筑、加固钱厝拦河坝和南社拦河坝,现尚存东门城堡遗址,长约20多米。城墙上长出三株榕树,盘根错节,巍然屹立,十分壮观。1982年6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杯亭

金杯亭,位于紫泥镇中港大桥南端桥旁,建于1992年,亭为六角亭。

紫泥镇的“金定鸭”于2004年4月获得原产地保护标记注册认证证书。甘文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1平方千米水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园溪域的红蝎、溪青蟹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并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

林秉祥

林秉祥(1873年~1944年),浒茂岛城内村人,父为新加坡富商。他创建的和丰轮船公司拥有远洋巨轮29艘,独执东南亚航运业之牛耳而睥睨国际航运界;他还大规模加工厂、开矿山、垦胶园、兴商会、建银行,成为新加坡集航、工、商、于一体的华侨巨挚,系东南亚华侨史上的一代侨雄。

周边政府机关

福建省龙海区紫泥镇人民政府 地址: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城内村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城内村

周边小学

紫泥小学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小学(沈海高速公路西)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小学(沈海高速公路西)

周边乡镇

紫泥镇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