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村
攀龙村 攀龙村地理位置 攀龙村沿革 攀龙村辖区人口 攀龙村经济社会 攀龙村人文古迹
攀龙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 漳浦县 石榴镇西北部,东邻崎溪村,北邻龙岭村,南邻象牙村,西隔石屏山山脉与平和县交界。攀龙村,源自车本、山城的龙岭溪与源自石屏山的坪水溪,南下至本村汇合,再南流至象牙村汇入西溪(鹿溪上游)。车本、山城及坪水电站通到省道山旧线的公路经过攀龙村。攀龙村位于 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西北部,东邻崎溪村,北邻龙岭村,南邻象牙村,西隔 石屏山山脉与平和县交界。攀龙村,源自车本、山城的龙岭溪与源自 石屏山的坪水溪,南下至本村汇合,再南流至象牙村汇入西溪(鹿溪上游)。车本、山城及坪水电站通到省道山旧线的公路经过攀龙村。清代为攀龙保,是清雍正十一年自 南靖县划归 漳浦县的车田15保之一。民国时期为象牙乡攀龙保。新中国初期为第二区(石榴区)的攀龙乡。1956年合并于象牙乡。...
详情攀龙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 漳浦县 石榴镇西北部,东邻崎溪村,北邻龙岭村,南邻象牙村,西隔石屏山山脉与平和县交界。
攀龙村,源自车本、山城的龙岭溪与源自石屏山的坪水溪,南下至本村汇合,再南流至象牙村汇入西溪(鹿溪上游)。车本、山城及坪水电站通到省道山旧线的公路经过攀龙村。
攀龙村位于 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西北部,东邻崎溪村,北邻龙岭村,南邻象牙村,西隔 石屏山山脉与平和县交界。
攀龙村,源自车本、山城的龙岭溪与源自 石屏山的坪水溪,南下至本村汇合,再南流至象牙村汇入西溪(鹿溪上游)。车本、山城及坪水电站通到省道山旧线的公路经过攀龙村。
清代为攀龙保,是清雍正十一年自 南靖县划归 漳浦县的车田15保之一。
民国时期为象牙乡攀龙保。
新中国初期为第二区(石榴区)的攀龙乡。
1956年合并于象牙乡。
1958年9月为石榴公社的盘龙大队,即今石榴镇攀龙村的前身。
村辖陂头、上营、中下营、攀龙大社、顶下埔5社。
现共有950户,3800人,其中,陂头60户,210人;上营55户,200人;中下营120户,350人;攀龙大社600户,2700人;顶下埔120户,380人。
全村耕地3008亩(水田3584亩,农地224亩),山地1.6万亩。种植水稻、杂粮、甘蔗和果树 。有荔枝600亩,龙眼660亩,苹果枣200亩,桃李350亩。蘑菇培植也是一大宗收入。村民年 人均纯收入3000元。
全村饮用井水,以电灯照明,大部分农户有电视、电话。
攀龙小学,校园面积2981平方米,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设11班,教师15人。
攀龙各社为林姓聚居地,总祖祠在攀龙大社,开基于元代,开基祖林子华,是“路下林”始祖林和义之子大用的第五子。明代已成大族,分传于今胜利村各社。清代有多人移居台湾,著名的有:台北林成祖、林大鹏、林正直,台中林壮、林志聪、林敦信、林积庆、林万福、林长、林忠孝,都传下众多后裔。攀龙原有柯、宋、洪等姓与林姓共居,今无这三姓,尚存柯厝潭地名,宋厝楼遗址,洪姓祖墓。洪姓原居下营社,于清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陆续以至全部迁居台湾南投草鞋墩(今草屯镇),衍族一万多人口,建立十多个村庄。?
林氏家庙,是全村林姓总祖祠,建于明代,历代修建,今保护完好,常有台胞前来拜祖会亲。祖祠后有古榕、古樟和“鸳鸯树”,为村民乘凉处。?
祖师公庙,在祖祠后,祀龙岭岩祖师,1993年台胞献款重修。
有4座古三合土楼,其中,瑞东楼,长方形,三层,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今基本完好;[HT
景安楼,建于雍正六年,今残存;新禧楼、下营楼,今存残迹。?
大部分村民信佛和民间俗神,一部分人信基督教。?
宋帝简,宋厝楼人,清乾隆十年进士。?
宋报先,清雍正元年举人,由广东中式。
周边
石榴镇攀龙村退役铫蹂俣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象东线
周边村民委员会
和扭龙攀村委会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象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