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湖村

下湖村 下湖村广东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下辖村 下湖村福建东山县樟塘镇下辖村 下湖村江西东乡县小璜镇下辖村 下湖村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周溪镇下辖村 下湖村广东省雷州市东里镇下辖村


下湖村古时称 东湖,距潮安县城庵埠约10、5 公里,离江东镇政府驻地6公里。解放前属南桂都(今东凤镇)管辖,(1939年)民国28年划入江东镇。古时村落四面环江,种植果林,呈湖状。分二村,本村居下村,故得名下湖。明初,陈姓,黄姓在此创村,继有张、柯、吕、翁先后来此定居。陈姓先祖来自河南省颖川县,也有来自潮安县官塘镇的。黄姓由夏祖子孙在此定居。吕姓先祖来自澄海县上华镇吕厝村。柯姓先祖来自潮安县江东镇仙洲村柯厝巷。翁姓先祖来自潮安县庵埠镇草果寮村。张姓先祖来自何方,至今无证可考。 潮州市潮安县 下湖村下湖村地属沙质土,系湖岛冲积平原。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稍微倾斜。现有耕地面积651亩。相传早期韩江西溪对岸的横江村,肖洪村的洲园属下湖村所有。后因江水横溢,河道冲垮,致洲园逐渐崩塌,部分洲园被韩江冲刷造成耕地面积减少400多亩。下湖村自北向南依次有渔池三个(...

详情

下湖村地名网_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下湖村资料简介
  下湖村是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610120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626。下湖村与樟塘村、南埔村、湖尾村、南山村、港西村、古港村、前马村、后马村相邻。 还有15个地名与下湖村同名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下湖村介绍

下湖村古时称 东湖,距潮安县城庵埠约10、5 公里,离江东镇政府驻地6公里。解放前属南桂都(今东凤镇)管辖,(1939年)民国28年划入江东镇。古时村落四面环江,种植果林,呈湖状。分二村,本村居下村,故得名下湖。

明初,陈姓,黄姓在此创村,继有张、柯、吕、翁先后来此定居。陈姓先祖来自河南省颖川县,也有来自潮安县官塘镇的。黄姓由夏祖子孙在此定居。吕姓先祖来自澄海县上华镇吕厝村。柯姓先祖来自潮安县江东镇仙洲村柯厝巷。翁姓先祖来自潮安县庵埠镇草果寮村。张姓先祖来自何方,至今无证可考。 潮州市潮安县 下湖村

下湖村地属沙质土,系湖岛冲积平原。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稍微倾斜。现有耕地面积651亩。相传早期韩江西溪对岸的横江村,肖洪村的洲园属下湖村所有。后因江水横溢,河道冲垮,致洲园逐渐崩塌,部分洲园被韩江冲刷造成耕地面积减少400多亩。下湖村自北向南依次有渔池三个(即五间池、宫前池、上下畔池),由农户承包养殖淡水鱼。2005年人口全村524户,人口2239人。陈姓203户、862人;陈姓179户,761人;黄姓123户,529人;柯姓7户,36人;张姓3户,14人;吕姓1户,7人;翁姓8户,30人。

解放前,村民生活极其艰苦,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加上水旱风灾,虫害交替为害,瘟疫肆虐;官、匪、兵、绅,欺压百姓;时局动荡,经济崩溃;封建陋俗;坑害村民。四十年代末,村坟埔面积占总耕地面积25%。

解放后,随着开放改革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区水平不断提高。至2005年,人平均收入4207元。村早在1987年便自筹资金9万元建自来水厂,解决了生活饮水问题。1999年,用5万元进行电改,2001年初,全村电网并入江东供电所,解决村民生活用电和厂场安全生产问题。村民现有自行车1050辆,摩托车250辆,汽车8辆,彩色电视500台,电话机550台,移动电话1000台,电脑50台,其他家用电器不计其数;90%以上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舒适楼房。集体村固定资产90万元,可算是有点家底了。

村委会于1974年建起了办公楼。村民新住宅面积相当于旧住区2.5倍,至2005年,新建二屋高的民房1200间,平均每户2间多,还有近30座造价超过10万元的3层以上楼房。有造价30万元以上的10幢。还有5座占地面积1亩以上的工厂。1996年,村自筹资金58万元,筑建一条长1080米,宽6米的村道;2004年,自筹资金80万,改造一条长40米,宽8米的江东排涝桥(下湖生产桥),后再筹资80万元,筑建环村三条村道,(即环村东路,环村北路及宫前环池路),全长1.2公里(在建工程)。同时对宫前场及宫前环池路路面进行拓宽,砌石篱,填沙土,种植绿化带美化村容村貌。2003年,投资90万元接江东自来水厂,使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2006年还接通了江东有线电视。真是华屋连幢,高楼叠层,工厂林立,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1、农业生产

解放前,下湖村由于没有堤围,洲园崩塌,耕地面积锐减,加上水旱虫交替为害,天灾人祸频冗,导致农业落后,经济不振,饥荒年,村民有逃往福建一带的。

下湖村农作物过去以水稻、甘蔗、黄麻、花生、蔬菜和竹笋、甘茨为主。解放后,产量逐年提高,对农田进行基本建设,提高生产量。近五十年来,下湖村开展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固堤,治水工程,堤围全长5850米,移堤5次。抛丁坝、砌石璃、砌护坡投资85万元。建排涝涵、平整耕地、改良土壤等;1957-58年,平埔整地便搬掉坟埔4次,搬土30万立方米。1964年建“下湖生产桥”,修排水沟,建电动灌水站,筑了纵横12000米长的灌溉渠道,实现了农田规格化,排灌机械化,耕作制度科学化,道路笔直平坦,大大改善了耕作条件,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旱涝保收,产量成倍增长。

2、工副业生产

自1997年以来,下湖村农贸市场逐渐形成,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有店铺,摊档20家,从业人员100人,年营业额226万元,物质丰富,应有尽有,商家云集,营销两旺。2001年,村斥资6万元,建成下湖村集贸综合市场,以便村民购物,活跃农村物质需求。

下湖村自民国初年,村民便盛行纺纱,织布,养蚕等传统工艺,显有盛誉。妇女素来善于抽纱、机绣,是村民一项主要收入。1973年村办起竹器厂,生产箩盘,箩碗等竹制品三百多个品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生产椅、箩、筐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地。1980年,村又办起家俱厂,生产各式家俱;如眠床、沙发、圆床、斗椅、背椅以及日用品加工;1983年办起腌制厂,腌制辣椒、青瓜、芹菜、菜脯等农产品,产品销往日本及其他国家。1984年又办起竹木工艺厂,生产竹托盘,产品销往欧洲国家。自80年代以来各种村办企业及民营工业蓬勃发展。至目前为止,全村现有工厂4家,工人120人,服装、机绣、羊毛绣、花边共18家,从业人员380人,每年人平均收入3702元。

水上运输业,汽车运输业也是下湖村的传统事业,80年代便购进机航及船舶各一艘,为村庄头塘采石运载石头,以及运载甘蔗。1995年统计载重100吨以上的私人机动铁壳运输船2艘,汽车8辆,至2005年人均收为4207元。

下湖村也是华侨之乡,侨居国外的人口甚多。如黄石卿先生,陈锡山先生,黄潮茂先生,黄炳兴先生等一批海外侨胞,他们乐善好施,为家乡建校、修码头等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造福桑梓。

下湖村也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爱国爱乡的村庄,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先烈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出现了许多光荣的革命烈士和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如:烈士,陈潮明,黄松胜,陈武财等。

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同志参加地下革命斗争。1948年最先参加地下革命工作是黄朝生,后再吸收陈再合,黄两城等人,夜间经常活动。1945-1948年上凤凰山参加战斗的有陈坤昭等,1949年6月武工队员蔡忠患了肠热病(即伤寒病),病情十分严重,在黄萄旭家请中医就诊,隐蔽了20多天,保护革命同志的安全。1993年下湖村被潮州市人民政府审定为革命老区。批文为:潮州市人民政府潮府,〈1993〉17号,潮安县人民政府转发文号为安府〈1993〉13号。

下湖村历史上文化底蕴厚,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近代有贤人陈银海先生,担任过傅作义宪兵秘书;现代有硕士研究生陈伟庚先生;工程师陈清标先生;本科专科38人,高中(中专)290人,初中生650人,小学生330人,入学率100%。

解放前,下湖村全村分办三个私塾:

颖川陈办一所:地点陈厝祠(已崩坠韩江)

秋溪陈办一所:地点五间书斋

黄姓办一所:地点黄厝祠

解放后,把全村三所小学合并,地点设在黄厝祠,校名为益智小学。1952年末,乡村学校合并,下湖与蓬洞合成一所小学。主校设在蓬洞村,分校设在下湖村(1-3年级)。1958年,下湖村办起民办小学,教师9人。同时办起幼儿园。1968-1988年,下湖村自筹资金18万元建成下湖小学,占地面积3亩,这是下湖村的一大盛举。

下湖村做了大量的卫生工作,大搞爱国卫生活动,整顿环境卫生。1996年,投资6元建立公厕五座,垃圾堆12处。1985年建修村里排污沟,使黄厝区免受雨积水之苦。成立卫生清洁队,建立医疗站,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整修村道美化村容村貌,做出了大量工作。

下湖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湖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成形,整个村呈现一派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健康文明、繁荣昌盛的景象。

下湖村位于 东山岛北部,三面环山,战备路从村边通过,又从村路通至西埔开发区。距西埔3公里,交通方便。

清时属诏安县五都三图康罗保霞湖村;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诏安县东山自治区中区;民国五年(1916年)东山建县属二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东山县中兴镇霞湖保;建国后属三区南湖乡(包括霞湖、南山、岭下);1956年属樟塘区南湖乡(包括霞湖、南山、西港、岭下);1957年属樟塘乡霞湖乡;1959年属康美公社下湖大队;1961年属樟塘公社下湖大队;1984年属樟塘乡下湖村;1993年属樟塘镇下湖村。

由下湖、岭下、西港仔三自然村组成,人口2540人,568户,18个村民小组。村面积0.43平方公里。

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种植水果等。耕地面积1200亩,果林面积890亩,林地面积720亩。人均纯收入4900元。80%劳力外出做工。

下湖村投资150多万元建4条4公里长村内村外公路,交通便捷。电力、广播电视、文化教育全面发展。投资100多万元建一座小学教学楼,学生200多人。组织青年潮剧团,常到潮汕演出,有鼓乐队一班,幼儿2所,投资14万元建村部(包括戏台)。村古榕树10株,郁郁葱葱。该村荣获军民共建文明村、县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县文明村、县先进治保单位。

下湖村于明代万历年间祖先在下湖居住建村,一世祖林仲义。山上有钟鼓石、仙脚迹、鸟石等。

佛祖庙、东林寺(佛祖)、太师公庙、王爹庙、上帝公庙、大赛公庙、土地公庙等。祠堂称五祀堂。

下湖村处于抚州和鹰潭的交界处,青山环绕,是东乡县人均拥有山量最多的村庄。距小璜镇15市里,距杨溪乡(鹰潭地区)仅半座山而已,距梨温高速公路余江段步行几分钟时间,距余江县城也才10市里!新农村建设更是加速了村庄的发展和与外界的联系。由于其山多物繁的优势,深受闽浙投资方的青睐。

(1)、下湖村委会下辖小组村:湖边村、上岭村、桥边村、大院地村.拥有农户分别为134户、66户、59户、57户,各小组相互接壤山林地总面积为5201亩.

(2)、人民生活与村庄面貌:由于改革开放和外出打工的便利,给了古老的村子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土房一幢幢推翻,平楼一排排拔地而起,基本实现全村平楼化。村民生活也由量到质的改变!

(3)、经济建设:大体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副业主要养猪养鸭等等

(4)、教育卫生状况:虽然经济大有好展,仍处于低下水平,只有一座公立小学。

下湖村位于鄱湖之滨、依山傍水,水路可扼制三汊港

下湖村水陆交通方便,有直通南昌,九江景徳镇班车各二辆,县城班车毎20分鈡-趟,涨水期有机帆船通南昌等地。

元末,朱元璋与陈友晾大战于鄱阳湖中;一日朱骑马领兵南下、行至此,马鞭一指、命令“在此下湖!”朱登基后人民为纪念皇帝在此作战,将村东的路称为“跑马道” 将村名命为“下湖村” 距今640余年。

下湖村委会位于东里镇西北部,下辖10条自然村,总人口4664人,海岸线长4公里,近海滩涂2000亩。农作物单一,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甘蔗、番薯、花生等。

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表

姓名 领导小组职务 工作职责
欧启进 组长 主任
欧妃成 副组长 副主任
李王盛 成员 副主任
谭景武 成员 村委
黄卓保 成员 村委
丁世略 成员 村委
梁娇珠 成员 村委
周边出入口

东山支线高速/东山连接线/S64入口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

周边乡镇

樟塘镇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

周边村庄

下湖村 地址:漳州市东山县
漳州市东山县

古港村 地址:漳州市东山县

后马村 地址:漳州市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