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尾镇

港尾镇 港尾镇乡镇概况 港尾镇历史沿革 港尾镇行政区划 港尾镇地理环境 港尾镇基础设施 港尾镇社会事业 港尾镇经济发展 港尾镇乡镇企业 港尾镇特产资源 港尾镇旅游资源 港尾镇科教文卫 港尾镇所获荣誉


港尾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部,地处漳州市南太武经贸协作区中心腹地,毗邻厦门经济特区。辖16个村(居)。近年来,港尾镇坚持“依港立镇”和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立足全面建设“富裕、繁荣、秀美、和谐”的新港尾,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致力开拓创新,实现了在厦门湾南岸区域的快速崛起。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09年升格为“全国文明村镇”,2010年被列为漳州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2014年全镇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4.0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3%,比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4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3.6%,比增27.5%;完成财政税收3.0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7.7%,比增29.5%。全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办或技改扩建工业项目7个,完成年度任务116.67%;新投产1000万元以上工业6个,完成年度任务数120%;新增规模以...

详情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所有镇中心区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介绍

港尾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部,地处漳州市南太武经贸协作区中心腹地,毗邻厦门经济特区。辖16个村(居)。

近年来,港尾镇坚持“依港立镇”和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立足全面建设“富裕、繁荣、秀美、和谐”的新港尾,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致力开拓创新,实现了在厦门湾南岸区域的快速崛起。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09年升格为“全国文明村镇”,2010年被列为漳州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2014年全镇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4.0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3%,比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4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3.6%,比增27.5%;完成财政税收3.0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7.7%,比增29.5%。全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办或技改扩建工业项目7个,完成年度任务116.67%;新投产1000万元以上工业6个,完成年度任务数12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项目4个,完成年度任务数100%。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完成年任务数的357.1%;完成出口总值16200万美元,完成年任务数的100.1%。经济综合实力跻身福建省百强乡镇行列,位居“漳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十强镇”第三。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1589公顷,常住人口52231人 。

港尾镇辖16个村(居)。近年来,港尾镇坚持“依港立镇”和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立足全面建设“富裕、繁荣、秀美、和谐”的新港尾,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致力开拓创新,实现了在厦门湾南岸区域的快速崛起。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2009年升格为“全国文明村镇”,2010年被列为漳州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2014年全镇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4.0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3%,比增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4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3.6%,比增27.5%;完成财政税收3.0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07.7%,比增29.5%。全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办或技改扩建工业项目7个,完成年度任务116.67%;新投产1000万元以上工业6个,完成年度任务数12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项目4个,完成年度任务数100%。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完成年任务数的357.1%;完成出口总值16200万美元,完成年任务数的100.1%。经济综合实力跻身福建省百强乡镇行列,位居“漳州市经济发展实力十强镇”第三。

该镇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海路相距5公里,从漳州港海达码头抵厦门,最快仅需15分钟。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打造厦门湾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漳州对接厦门,推进厦漳同城化的先行区。

省道201线、208线,漳州港尾铁路、招银疏港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贯穿港尾境内,南太武大道等高新区路网,迎宾大道等滨海新城路网,港城路等小城镇核心区路网工程的陆续开工,加上建成通车的厦漳跨海大桥、2015年计划破土动工的厦漳海底隧道,构筑起港尾全新立体式交通枢纽,这里将处于厦门“半小时经济圈”内。

港尾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港湾和54.5公里长的美丽海岸线,拥有名扬海内外的南太武山,具有理疗和保健功能的汤溪海水温泉,还有3000亩皎洁如镜的太武湖,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无居民海岛浯垵岛、破灶屿、小破灶屿,东南亚风格的瑞成休闲农庄,以及明、清代建造的南炮台、天妃宫等古香古色的旅游景点。

辖区内的厦大漳州校区、厦大嘉庚学院为当地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需求;借助厦大附中、厦大附小、新日幼儿园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校园资源,提高全镇居民教育、生活水平,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入驻港尾。

近年来,该镇抓住以实施总体规划为动力,强力推进四大片区开发,实现港区、城区、园区、镇区多层次联动,形成全新开发承接态势。镇区内的海湾太武城、滕王阁地产、嘉荣房地产等一批大型房地产项目相继投建;正新橡胶、鸿一粮油为龙头的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培育形成目标产值百亿元的橡胶产业、目标产值五十亿元的粮油食品产业及目标产值数十亿元的机械制造、物流仓储、工艺品生产、船舶修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造就了港尾的魅力,激发港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港尾原为漳浦县二十三都九图辖地。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划归海澄县管辖(初划为海澄县第三里)。清代属海澄县城外东路部分保甲。民国28年属海澄县第三区,35年5月改为海澄县港尾镇。建国初期属海澄县第三区(港尾区)。1958年4月撤区设港尾、店地、沙沄、岛美、浯屿等乡镇,9月撤乡设火箭公社。1959年3月改称港尾公社。1984年下半年改为港尾乡。1988年12月29日改为港尾镇。1991年底辖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其中18个农业村,1个渔业村)及4个镇办农林茶场。

辖:梅市居委会、 汤头村、东坑村、古城村、省山村、石埠村、上午村、梅市村、城外村、格林村、 沙坛村、 考后村、 卓岐村、斗美村、 深沃村、浯屿村、古城农场

港尾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部,是九龙江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乡镇之一。地处 海峡南岸,毗邻厦门经济特区、招商局中银漳州经济开发区、漳州后石电厂,与金门一水相连。境内山川绮丽、人才辈出、物阜年丰、经济繁荣,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也是我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侨、 台胞祖籍地。

港尾镇基础配套设施 日臻完善,拓宽改建了省道漳云线港尾段,共投资460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14.56公里,于1998年1月建成通车,拓宽改建后,路面由原来的泥结石路面改造为主车道8~16米宽的水泥砼路面。2002年以来又投入 资金1513万元拓宽改建了港佛公路港尾段、漳斗Y167公路和卓径公路,全镇村级道路网络基本实现水泥化,改善了对内对外的 交通环境。兴建了“南安”、“水磨坑”两个自来水工程、浯屿岛3.5万伏和镇区11万伏输变电站各一座,完成全镇农村电网改造,铺设覆盖浯屿全岛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和规划建设浯屿自来水工程,构建了水、电、路、 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网络。

村镇建设扎实推进。镇区 太武、 鸿江等10条大街宽畅笔直,金融大楼、邮政大楼、港尾中学相映生辉,卫生院、计生楼、完全中学、中心小学、农贸市场、超市错落有致、功能齐全。镇区范围进一步拓宽,规划建设上午新村、汤头新村,使镇区范围逐渐向南延伸,向北拓展。镇区建设产生“长藤结瓜”效应,如今港尾的农村,一座座新房拨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街道四通八达,一排排绿树 黄花掩映街心,基本实现道路水泥化、垃圾定点化、住宅楼房化、饮水自来化、环境优美化,培育了省级精品村—— 卓岐村,石埠、深沃、斗美、浯屿等村各具特色,气概不凡。1996年10月,在全省“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乡镇”和“优胜村庄”称号。

科技方面:积极争创“全国、全省科技示范镇”,科技工作通过年度验收。教育方面:斗美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改善了教学条件, 港尾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校验收并被确定为全市四个高考考点之一。文体方面:卓岐村宣传文化中心荣获“全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与厦大漳州校区建立联谊共建关系,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

卫生方面:全镇初级 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抗“非典”工作实现无疫情目标,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计生五清理”工作顺利开展,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步入全市一类乡镇行列。社会安定稳定,创建“平安港尾”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得到增强。2010年以来,港尾镇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乡镇、省渔业十强镇、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单位、省先进基层党校、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等十几项中央、省级 荣誉称号。

境内有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 漳州后石电厂、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大型项目,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港湾。工业和 海洋水产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水产品加工、工艺品制造、 机械制造、 码头仓储等七大行业。建立了万亩“贝、藻、鱼”浅海滩涂养殖区,拥有400多艘 渔船组成的外海捕捞船队。境内 浯屿岛是福建省纯鱼村之一,距离台控岛大担岛仅3.2公里。投资1066万元的斗 美国家二级渔港正加快建设,4个总吨位为13.7万吨的企业专用码头也在加紧申报审批中。境内有占地1800亩的高尔夫球场和具有异国风情的朝圣地瑞成代闲农庄等一批旅游景点。曾获得“福建省渔业十强镇”、“ 福建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02年,实行“区地合一”后,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生产力密集的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港尾工业园“一区三园”(即:镇办工业小区、岭口民营经济创业园、斗美滨海加工贸易出口园、临港经济工业园)总规划面积5500亩,现已开发1611亩,区内现有企业60家,吸纳资金10亿元,工业总产值6.5亿元,带动解决就业一万多人。

在发展工业园区的措施上,他们不断探索和严格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赔青、统一申请报批。具体是:先对全镇现有 土地进行摸底调查,划出工业用地,进行详细的功能规划设计,待有企业入驻时,第一时间为业主提供“熟地”、“净地”。在服务企业方面,全程领办手续,并成立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咨询、办证、跟踪三个窗口,为业主提供周到服务,创造安定、稳定的创业 环境。

2003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2.08亿元, 财政收入2630万元,人均纯收入3951元。99年以来连续超额完成龙海市经济指标,各项经济指标考核位居全市前茅,引进外资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摆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思想束缚,大胆进行 改革,确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指导思想,立足“以工促农,工业立镇”发展思路,构建“一区三园”(镇办工业小区、民营经济 创业园、滨海加工贸易出口园、临港经济工业园)框架,筑巢引凤,形成了以速冻果蔬、水产品、 工艺品、家具、建材、机械制造、码头仓储等七大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73家,其中三资企业25家,销售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0家,固定资产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家。2003年工业企业总产值5.45亿元。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漳州后石华阳电厂、厦大漳州校区的相继入驻更给港尾这片开发热土带来无限 商机。与此同时,港尾镇围绕“优化种植业、拓展养殖业”这一主线,大抓良种良法引进,建设农业精品小区,改变种养经营方式,有效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种养捕三业并举、山海田三路并进的崭新局面。全镇引进30多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形成“一五一五”的种养捕生产 格局,即万亩优质水果、五千亩优质果蔬和万亩浅海水产养殖及五百艘海洋捕捞 渔船。2003年农业产值达到6.63亿元。

“种得 梧桐树,引得 凤凰来”,由于港尾镇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客商纷至沓来,使港尾镇的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共签约引进项目4个,合同外资额达1653亿美元,实际用外资305万美元,出口创汇871万 美元,现有外资企业25家,投资总额累计8060万美元,投资者来自 新加坡、 泰国、 日本、 香港、 澳门、 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港尾镇已有两家三资企业跨入了“亿元产值大户”的行列。为适应外商投资形势的发展,港尾镇将用足、用活上级各有关部门赋予的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不断改善投资 环境,抓紧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好外商投资项目报批的一条龙服务,强化外商投资企业投产后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后,我们在引资 领域上,将有选择的重点引进适应因海布局的工业项目,逐步形成集技术含量高、港口型、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于一体的 格局,大力发展工业产业链,注重引进龙头性的项目落户,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和产品阵列,延长产业链,构筑优质 产业群。

以融入厦门湾 经济圈、对接漳州经济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为新起点,紧紧围绕“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主题活动,实行 班子成员挂钩项目和干部派驻企业两种制度,充分发挥办证和征地两支队伍的载体作用,工业经济呈现持续高涨新态势。一是兴办、扩建各类企业7家,固定资产投入达3300多万元。二是“嘉荣食品”、“格林食品”、“ 嘉昌水产”等龙头企业不断增资扩厂,企业规模成倍扩张;“建南混凝土”、“格林水产”、“益材粉煤灰”等新上项目投入均达上千万元,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至2004年上半年,全镇固定资产投入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解决劳力就业3000多人。三是全镇共有“嘉荣食品”、“格林水产”、“格林食品”3家企业通过HACCP卫生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有效地提升企业地内涵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港尾镇多次被 龙海市评为发展规模工业先进乡镇、外资工作先进单位,梅市村被龙海市授予“发展工业十佳村”的荣誉称号。

做为本省重点 渔业乡镇之一, 蓝色海洋经济在港尾的经济社会总产值中已占“半壁江山”之位。2003年,全镇农业部产值中, 海洋渔业实现产值占83.2%;全镇工业总产值中,以水产品加工为 龙头,相关配套产业齐发展的整个产业链实现产值占40%。海洋渔业在发展中,实现了“四变”,即:从原先只有360艘船,发展到2013年已经拥有大小船只703艘,实现了量的转变;从原先全部是木质船,拥有钢质船150艘,实现了质的转变;从原先只在近海捕渔到涉及到外海作业,实现了作业方式的转变,2000年从单一养殖到的多元养殖,实现了面向市场的

科学养殖转变。这些转变,促进了海洋经济总量的提升。海洋经济由92年的0.91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8.05亿元(渔业5.55亿+水产加工业2.5亿),增长了近8.85倍。

山岩胜迹—— 太武山:古称 太姥山,又名南太武,以“闽南第一峰”著称。位于港尾镇东南部,与厦门五老峰、金门北太武山鼎足相望。海拔562米,东北面濒 大海。山上景色幽雅、古迹荟萃。原有延寿塔、栖云楼、安乐窝、锦亭峰、石钟楼、澜谷桥、浴仙盆、云根洞、九霄岩、石眼泉、烟霞石、弥陀石、香炉石、涅盘石、棋盘石、马蹄石、百丈石、狮子迹、仙人迹、仙灶、石门、 石屏、 龙潭、象径等廿四景。

龙海市卓岐瑞成休闲农庄:农庄位于省级精品村、著名侨乡—— 卓岐村,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西与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相接,北与厦门特区仅一水之隔。农庄融合了东南亚艺术建筑风格,错落有致,独具特色;主建筑楼室内采用价格不菲的汉白玉原材料,气势宏伟;庄内配备标准 套房,设有幽静典雅的茶座、咖啡屋等休闲场所,在此小憩,心旷神司;入庄漫步,举目远眺,近山远水皆佳景,令人乐而忘返。

港尾镇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戏曲、民间舞蹈、民间故事、民谣、灯谜、书画艺术等。其中戏曲又为芗剧、 南曲、 京剧、“大鼓吹”、“落地扫”、说书。民间舞蹈有车鼓弄和“公背婆”。民间故事有《一日一辈子与涂吏部》、《黄南使修沈岭崎》、《重斗夫人》、《太武山来源的传说》、《镇海蝶仔洞》、《浯屿妈祖除妖》、《白象投江似龟形》、《无耳祖公》、《香茹姑娘》、《活石鸡》等。民谣有《天乌乌》、《月公公》、《老鼠干》、《竹仔枝》、《日本飞机来》等等。书画文化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明代陈真晟书法及绘画艺术闻名于世,被收入《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民国时期,格林人苏郁文(眇公)书法为世人所喜爱,人称“眇公笔”。建国后,不少港尾籍人士参加县、市、省书法、美术家协会。1987年,龙海县文化馆美术创作员高建国与人合作的《地道战》入选建军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港尾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行政单位

白碱滩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梅市天河街港尾供销社附近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梅市天河街港尾供销社附近

周边政府机关

福建省龙海市港尾镇梅市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鸿江路155号

周边中学

港尾中学 地址:漳州市龙海区鸿江路298号
漳州市龙海区鸿江路298号

周边景区,

普照禅寺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港尾镇卓岐村
营业时间:08:00-17:00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港尾镇卓岐村

周边乡镇

港尾镇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