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村
新厝村 新厝村行政辖域 新厝村交通状况 新厝村历史人文
新厝村又称新厝畲族村,以畲族聚居地而得名,位于隆教畲族乡的西南部,东北邻 红星村,西南毗邻白塘村,西北隔着困牛山与港尾镇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 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省道经本村,直通漳浦县交界处。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新厝畲族村。位于隆教畲族乡的西南部,东北邻红星村,西南毗邻白塘村,西北隔首困牛山与港尾镇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全村由新圩、后沙、后厝、墩仔、新厝、顶地、东门、洋坪8个自然村组成,设18个村民小组,距隆教乡政府3公里,全村1015户,总人口4648人,总耕地面积3037亩。新厝村交通十分方便,省道漳云线从本村贯穿而过,村道建设已完成3条水泥路2.8公里。交通运输相继发展,全村购置中巴客车9辆往返于石码,漳厦车客渡码头与新厝之间的班车。村民们也迅速购置摩托车600多辆、小汽车10辆。从而交通运输十分便捷。新厝村原属漳浦县安仁乡沙沃...
详情新厝村又称新厝畲族村,以畲族聚居地而得名,位于隆教畲族乡的西南部,东北邻 红星村,西南毗邻白塘村,西北隔着困牛山与港尾镇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 全村总面积7.8平方公里。省道经本村,直通漳浦县交界处。
龙海市隆教畲族乡新厝畲族村。位于隆教畲族乡的西南部,东北邻红星村,西南毗邻白塘村,西北隔首困牛山与港尾镇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全村由新圩、后沙、后厝、墩仔、新厝、顶地、东门、洋坪8个自然村组成,设18个村民小组,距隆教乡政府3公里,全村1015户,总人口4648人,总耕地面积3037亩。
新厝村交通十分方便,省道漳云线从本村贯穿而过,村道建设已完成3条水泥路2.8公里。交通运输相继发展,全村购置中巴客车9辆往返于石码,漳厦车客渡码头与新厝之间的班车。村民们也迅速购置摩托车600多辆、小汽车10辆。从而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新厝村原属漳浦县安仁乡沙沃里,宋理宗淳七年以后为漳浦县廿三都八图地。明嘉靖四十五(1566年)设立海澄县,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隆教划归海澄县。乾隆时,隆教为海澄县沙沃下半保。民中三十一年改第三区为港尾区,本村为港尾区隆教乡新厝保。民国34年5月调整合关乡镇,原隆教乡与太武乡合并成立镇海乡,本村为港层区镇海乡新厝保,下设13个甲。
建国后废除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1949年11月改设区,村两级管理制度,本村为海澄县三区(港尾)新厝村。1950年10月本村与白塘村合并成立新厝乡隶属海澄三区(港尾)管辖。1952年7月,海澄县成立第六区(海防六区);本村属海澄县六区管辖。1955年8月六区重新合并于三区,本村属港尾区管辖。1958年4月实行撤区并乡,新划为新厝乡,管辖镇海关头、红星、新厝、白塘5个行政村。1958年9月,撤销乡的建制,组建人民公社,本村属镇海公社新厝生产营。1958年12月公社合并,由镇海公社与火箭公社(港尾)合并为港尾人民公社,本村为港尾人民公社新厝生产大队。1988年5月成立了龙海县隆教畲族乡,本村为隆教畲族乡新厝畲族村。
新厝村为蓝姓聚居地,与另一个蓝姓聚居地红星村合称“隆教”。新厝村100%为蓝姓。其源流是隆教蓝姓工基祖廷瑞公,于元未明初,由闽西武平林坊迁居漳浦县前亭岭高岑下尾社(今漳浦县前亭镇庄厝村下尾社),后移居落藉海澄县镇海村隆教社(即今红星村下尾社),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周边乡镇
隆教畲族乡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