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屯村
外屯村 外屯村地理位置 外屯村地形地貌 外屯村村落村民 外屯村本村气候 外屯村森林生物资源 外屯村历史人文 外屯村新风新貌
外屯村位于政和县中部,是个古老的村庄,唐朝时称东湖,因外屯下池一带地势低平,属于河谷冲积小盆地,排水不善,一旦洪水到来下池即成一片湖沼而得名。宋神宗年间有魏姓在此定居,故又名魏屯。后因“魏”方言与“外”同音,转称为外屯,现为乡政府所在地。外屯村位于政和县中部,是个古老的村庄,唐朝时称东湖,因外屯下池一带地势低平,属于河谷冲积小盆地,排水不善,一旦洪水到来下池即成一片湖沼而得名。宋神宗年间有魏姓在此定居,故又名魏屯。后因“魏”方言与“外”同音,转称为外屯,现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政和中部、七星溪北岸,为外屯乡政府所在地。东邻洋屯村,南界稠岭村,西连车潭村,北接铁山大岭村,海拔384米。省道302公路穿境而过。唐朝时称东湖,因外屯下池一带地势低洼,属于河谷冲积小盆地,一旦洪水到来,外屯下池便成一片湖泊而得名。宋朝年间魏姓人在此定居而改名魏屯,后因魏...
详情外屯村位于政和县中部,是个古老的村庄,唐朝时称东湖,因外屯下池一带地势低平,属于河谷冲积小盆地,排水不善,一旦洪水到来下池即成一片湖沼而得名。宋神宗年间有魏姓在此定居,故又名魏屯。后因“魏”方言与“外”同音,转称为外屯,现为乡政府所在地。
外屯村位于政和县中部,是个古老的村庄,唐朝时称东湖,因外屯下池一带地势低平,属于河谷冲积小盆地,排水不善,一旦洪水到来下池即成一片湖沼而得名。宋神宗年间有魏姓在此定居,故又名魏屯。后因“魏”方言与“外”同音,转称为外屯,现为乡政府所在地。
位于政和中部、七星溪北岸,为外屯乡政府所在地。东邻洋屯村,南界稠岭村,西连车潭村,北接铁山大岭村,海拔384米。省道302公路穿境而过。
唐朝时称东湖,因外屯下池一带地势低洼,属于河谷冲积小盆地,一旦洪水到来,外屯下池便成一片湖泊而得名。宋朝年间魏姓人在此定居而改名魏屯,后因魏字方言与外字同音而改称外屯。外屯村地处丘陵地带,海拔380—900米,山多地少。
全村面积3867公顷,其中生态林27352亩,毛竹林9000亩,锥栗3400亩,农田2500亩,茶园810亩。有1080户3806人,其中有畲族30户118人,辖外屯、下步洋、库坑坂、下池、洋后、立基洋、古元、早岭、叶洋、许洋10个自然村,共12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96人。外屯村没有大型的工业和企业,因此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外出经商或务工。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年均气温13.5聂氏度,年最高气温35聂氏度,最低气温-5聂氏度,无霜期235天,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水质量好。
外屯村绿化覆盖率达89%,野生动物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虾类、蟹类、鱼类、昆虫类等八大类,计280科,1564种。镜内有国家级地质公园佛子山景区,蛙岩、洋后古廊桥、百年古寺、古元白水洞瀑布等。
外屯村洋后自然村清朝间建的廊桥,传统制造技艺十分独特,整座桥染不用一颗金属零件,只凭一些简单的木头构件穿插搭接而成,被称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活化石”。
外屯村东北方向起于清朝时,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重修石门寺,供奉三宝、观世音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外屯村经济文化、村风村貌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每个自然村都有了不同的变化,几年来各村村道水泥硬化,各村落也安装了路灯。
外屯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创建生态村,建设古元美丽乡村。
周边行政单位
山西省政府行政效能办
地址:南平市政和县学兴路外屯中学西北侧约60米
政和县外屯乡检委溅纪了烃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Y937
周边村民委员会
洋屯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外屯乡
周边乡镇
外屯乡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周边村庄
外屯村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洋屯村
地址:南平市政和县
湖屯村
地址:南平市政和县
稠岭村
地址:南平市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