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竹村
苏竹村 苏竹村革命史 苏竹村关于苏竹村
苏竹村位于长汀县红山乡东北部,距县城100公里,距集镇22公里,坐落在苦竹山上,四面环山,呈盆地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第一批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因古村坐落于高山盆地间,其东、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岭,开基时有连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苏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于元代中期,是客家钟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元末前,开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此定居。村庄至今还保留许多明清建筑,其建筑结构多以土木材料为主,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古建筑已成危房。现存的建筑多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采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筑布局形式。三打苦竹山,清除反动武装说到四都的革命史,不能不说到苦竹山攻坚战。苦竹山,位于长汀红山乡境内,是个海拔近千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寨。在长汀全县赤色一片时,邻近乡村的地主、恶霸、土匪头子逃到这里,建立起一支400多人装备精良的反动武装,并在...
详情苏竹村位于长汀县红山乡东北部,距县城100公里,距集镇22公里,坐落在苦竹山上,四面环山,呈盆地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第一批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因古村坐落于高山盆地间,其东、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岭,开基时有连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苏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于元代中期,是客家钟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元末前,开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此定居。村庄至今还保留许多明清建筑,其建筑结构多以土木材料为主,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古建筑已成危房。现存的建筑多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采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筑布局形式。
三打苦竹山,清除反动武装
说到四都的革命史,不能不说到苦竹山攻坚战。苦竹山,位于长汀红山乡境内,是个海拔近千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寨。在长汀全县赤色一片时,邻近乡村的地主、恶霸、土匪头子逃到这里,建立起一支400多人装备精良的反动武装,并在上山必经之路修筑了坚固碉堡。
为拔掉这颗苏区腹地的毒瘤,四都区苏维埃政府奉命组织400多人的赤卫队,首先拔除了苦竹山第一层外围据点汤屋,在汤屋村建立了暴动队。四都赤卫队独立二、六连和汀连赤卫团先后于1930年6月和1931年1月,两次组织攻打苦竹山,但均未成功,且伤亡惨重。苦竹山敌人反动气焰更加嚣张,联络红山、濯田的反动势力,偷袭同仁埔头廖屋,杀害多名红军家属,放火烧毁了廖屋的船厅下廖氏总祠堂和四都暴动领导人廖鸿林等人的房子。
为拔掉这颗苏区腹地的“钉子”,1931年2月,谭震林率红十二军一个团,在汀连赤卫团和四都赤卫队独立二、六连配合下,开始了三打苦竹山战斗。战斗开始并不顺利,敌人凭借地形优势和凶猛火力,红军进攻一度受阻,且有伤亡。后来,红军的一个手枪排,从敌阵地后侧的悬崖绝壁中攀登而上,与正面攻击的红军前后夹攻,经过半天的激烈战斗,全歼了敌人。自此苦竹山反动武装全部清除,闽西、赣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在三打苦竹山战斗中,有数十名四都籍赤卫队员壮烈牺牲。
全村近千人,钟姓占99.99%,因历史原因,由畲族转为汉族。山林耸翠,以梯田植水稻为主,山脚淌河,山内以山泉为日常用水,近年家家通了自来水,但村里人仍常常挑水喝,保持着最原始态。新中国成立后,由主任兼总编辑钟深茂和副主任钟功添·钟佳鼎等人编纂了《汀州苦竹山钟氏家谱》。此一带钟氏人多由从此地迁出。村尾有清朝时朝廷立的两座石碑。
苏竹村,原名苦竹山,因解放初期红军“三打苦竹山”而闻名。
苏竹村位于长汀县红山乡东北部,距县城100公里,距集镇22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因古村坐落于高山盆地间,其东、南、西面都是高山峻岭,开基时有连片的苦竹林,故名苦竹山。苏竹村海拔近700米,建村于元代中期,是客家钟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元末前,开居世祖千十三郎(也叫三世公)在此定居。村庄至今还保留许多明清建筑,其建筑结构多以土木材料为主,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古建筑已成危房。现存的建筑多为古老瓦房,其平面基本采用“三合天井”的合院建筑布局形式。
宗祠是苏竹村现存古建筑的重要代表,其形制主要有纯粹的宗祠及祠、居合一的建筑,有明显的客家建筑特色。较具代表性的宗祠有建于元代的十三郎礼祠堂和建于明代的炕头祠堂。
苏竹村还残存许多石砌古道和古桥,整个村落古朴幽雅,绿树成荫,群山绵延,古韵悠悠,自然与人文相融映衬,传承千年。解放前这里是前往长汀、连城、武平、上杭、宁化的重要通道,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现存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古亭,为乡贤为方便往来的乡民休息而在村道中所修。亭内立有清朝时的两块石碑,刻着有关当年为防止通缉犯及携带传染病的人潜入乡中。
十三郎礼祠堂和炕头祠堂采用抬梁、穿斗穿插式的做法,主要承重柱落地,前厅采用抬梁式构架,梁架用料硕大,月梁做工讲究,空间高敞明亮。雀替木雕有浮雕与透雕两种,题材多为鳌鱼吐瑞、凤舞牡丹或一些花草,立体通透,栩栩如生。
北部山腰还有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公王庙,清乾隆十年重修。牌匾上刻有“公王庙”三个字,保存较为完好。庙宇为硬山顶,外墙和封火山墙都使用青砖,外墙用双层平砌青砖与空斗青砖丁砌,并将墙体处理成“人”字形或跌落状的封火山墙,线条或平缓内敛,或张扬生动,表现了丰富多变的天际轮廓线。门面像“凸”字形,中间高起且呈弧形向两侧展开,两侧以一定高度跌落下去,并以青瓦压边,祠堂承重结构比较简单,大厅以木构架承重做法,厢房采用硬山搁檩,直接将檩条搁在山墙上以墙承重。
井边祠堂供奉的是穿山甲神。据村中老人描述,传说穿山甲神以木头为食,故该宗祠自建造以来,虽经历次修缮,外墙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均为木质。祠堂的主体承重结构为穿斗式,墙体不同于其他建筑之处是两侧面、正面都是木结构,背面为夯土墙体。祠堂主体空间屋顶为悬山顶,右侧的房间为单坡顶。所以,建筑的屋顶为悬山顶与单坡顶的结合。
村内现存六口挖掘于明代的古井,分布在各处。井口均由大理条石围合而成,尺寸约1.5米见方,深度不一。
苏竹村风景优美人才辈出,有古代的陈良(字文美),生卒年为1215-1276 年,生于南宋年间,少年丧父,母子相依,发愤攻读中进士,后调任庐州安定尉,是古代身处逆境、奋发有为的典型;有近代的钟能勇(1910-1931年),1928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四都赤卫队队长,1931参加三打苦竹山战斗,不幸牺牲,还有许多赤卫队员和现代官员。
苏竹村目前存有古井6个、古碑2处、古桥1座,碉堡、战壕故址4处、古官道4处,古树名木3种8棵。
古时,苏竹村与外界很少往来,其原因是地处高山僻壤交通不便。解放前,这里靠古道经商,靠着取之不尽的竹木资源,出现了许多大户人家,于是有了许多极具客家特色的建筑豪宅。解放后,村民主要依靠农耕来维持生计,加上交通不便,生产、生活资料几乎都靠肩挑手提,现代的建筑材料也难以进入,多数人家无力建房,这也是古建得以保存的原因之一。
祖祠、民居、古井、古树比比皆是,在一处山头上还有一棵百年古松,像是当地的迎客松,极具特色。
这里的古建虽然比较破旧,但其构架依然完整保存,也比较容易被修复,该村的“中国传统村落”已经申请成功,古建被修复,将是一处难得的高山胜景。
苏竹村景 (14张)
周边
苏竹村退蜕岢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周边厕所
公共厕所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苏竹村附近
周边村庄
苏竹村
地址:龙岩市长汀县
苦竹村
地址:龙岩市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