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头村

亭头村 亭头村历代沿革 亭头村名胜古迹 亭头村名人 亭头村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江东镇下辖村


亭头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北部桃溪镇内,省道205线贯穿全村,辖亭头、湖潦下、岗子上、兰佳第等四个自然村。1952年被地确定为革命基点村。距武平县城35公里,距镇政府3.5公里,村委会位于河西片区。全村山林面积占90%以上,耕地仅分布在河谷两岸及山间坳口,发源于梁山顶的孔厦溪及发源于昭信的永平溪在境内汇合成亭头河,贯村而流至桃溪河直至汀江。境内最高峰崩寨岽,海拔525米。全村户籍人数2000余人,均姓李,无一异姓,均为上杭火德公第五代孙千七郎公之后裔。据《武平县志》载,宋时即有亭头一名。宋时下设5乡,后划为7乡,统17里13保。县北为永宁乡,统湘坑、七里、露溪、亭头、象村、大禾、昭信7保。民国15年废道,以省统县,武平直属福建省。置亭头乡,隶属武平县北三区之一桃溪区。民国20年(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

详情

亭头村地名网_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亭头村资料简介
  亭头村是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824105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824。亭头村与桃溪村、新礤村、田雁村、新田村、江坑村、鲁溪村、新贡村、湘溪村、湘坑村、洋畲村、湘里村、小澜村、新华村、新兰村相邻。 还有4个地名与亭头村同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亭头村介绍

亭头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北部桃溪镇内,省道205线贯穿全村,辖亭头、湖潦下、岗子上、兰佳第等四个自然村。1952年被地确定为革命基点村。距武平县城35公里,距镇政府3.5公里,村委会位于河西片区。

全村山林面积占90%以上,耕地仅分布在河谷两岸及山间坳口,发源于梁山顶的孔厦溪及发源于昭信的永平溪在境内汇合成亭头河,贯村而流至桃溪河直至汀江。境内最高峰崩寨岽,海拔525米。全村户籍人数2000余人,均姓李,无一异姓,均为上杭火德公第五代孙千七郎公之后裔。

据《武平县志》载,宋时即有亭头一名。

宋时下设5乡,后划为7乡,统17里13保。县北为永宁乡,统湘坑、七里、露溪、亭头、象村、大禾、昭信7保。民国15年废道,以省统县,武平直属福建省。置亭头乡,隶属武平县北三区之一桃溪区。 民国20年(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县机关驻上杭白砂。12月,撤销杭武县,武北、武东划归武平县。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新县制,以保甲为基层组织,武平县划为10区,69联保,300保,3037甲。置亭头保,隶属第十区。

民国29年(1940年),武平县划为4区,21乡(镇),260保,2609甲。亭头保隶属第四区桃溪乡。

民国31年(1942年)撤销区,由县直接统乡,全县划为19乡(镇),258保。亭头保直接隶属桃溪乡。

民国37年(1948年)分设桃溪乡、小澜乡(今 小兰村)。亭头保隶属桃溪乡。

1949年11月,为集中精力清匪反霸、安定社会秩序,全县建立城厢、东留、中山、下坝、岩前、象洞、十方、中正8个区。

1950年,废除原乡(镇)、保、甲,建立区级人民政权。置亭头乡,隶属第十一区。

1952年12月,十一区(桃澜)与十三区(湘店)合并为桃溪区。亭头乡隶属桃溪区。

1954年,桃溪区易名桃澜区,亭头乡隶属桃澜区。

1956年4月,永平区、桃澜区、大禾区合并为武北区;亭头乡隶属武北区。

1958年4月,撤区并乡,武平县8个区(镇)、78个乡,撤并为30个乡(镇),下辖20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399个生产队。置亭头村农业社,隶属桃溪乡。

1958年11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乡(镇),将203个高级农业社、4个初级农业社合并成立16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政体。小澜、桃溪二乡合并成立十月公社,1960年2月,湘店公社并入桃溪公社,1961年4月湘店公社分出。1984年10月,撤销桃溪公社,复设桃溪乡。

1961年4 月,置亭头村大队,隶属桃溪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制,设立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撤销亭头村大队,设亭头村委会,隶属桃溪乡。

1995年12月19日撤销桃溪乡,设立桃溪镇。亭头村隶属桃溪镇。

1932个2月红十二军攻克武平,武平县革命委员会在武东陈坑成立,不久迁至亭头,并改称为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址设在文靖遗庐。县苏办公地址设“三苟居”,县政治保卫局驻“西平第”,县政治保卫队驻“择仁居”,县邮政局驻“红色饭店”,县监狱设在化育学校(原址已毁,现亭头小学内坪),军事部、裁判部驻“宝寿居”。

建于1947年的道观平武山及太平寺(建于明朝中期,文革中被毁,于90年代初重建)等。

亭头村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大批人参加赤卫队及农民组织,解放后有30余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解放后参加工作、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亦不在少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

字嘉章,号李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于武平县桃溪乡亭头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学毕业。民国15年(1926年),任闽西农民革命军新编游击队副官,民国16年5月7日,上杭国民党右派实行清党后,离队回乡。回乡后,与共产党员张涤心、刘月兰等在赖园寨架起简易营房,成立“铁血团”,组织农民武装,宣传“打倒军阀,反对强暴,救济贫民”。军阀郭凤鸣和地主、资本家把赖园寨视为眼中钉,几次设计围剿。武平县知事特地来到亭头乡,托人送上名片会见长明。长明带4个保卫人员来到亭头化育学校。县知事设宴相待,席间假惺惺地说:“长明兄年轻有为,文武双全,若升学深造,高官可望,如能下山升学,我当赠助学资银元1000元”。长明当即谢绝说:“革命者为的是造福人民,哪能为自己谋求升官发财呢”?县知事无言以对,狼狈而回。同年中秋晚上,赖园寨被郭凤鸣部包围,损失惨重。李长明等十余人冲出包围,方免于受害。不久,李长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李长明受党组织派遣打入救乡团钟绍葵部做策反工作,想将钟的部队争取到革命这边来。长明成了钟绍葵的结拜兄弟,担任副官之职,他利用这个身份经常来往于广东蕉岭一带,同那里的共产党组织进行秘密联系,并带着宣传品回来。一次,长明将宣传单交给李书林等深夜贴在武平各城门上。钟部和县府胆战心惊,以为共产党就要进城了,下令增设岗哨,清查户口,通宵巡逻,闹得满城风雨。又一次,钟绍葵率部到武北,李长明策划钟绍葵部收缴了大地主“贱狗老”的枪,并罚银元数千元,给武平的革命除去一个大害。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李长明将钟部一个中队长争取过来,并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长明的身份暴露,经组织同意离开钟部。此后,钟绍葵派兵包围李长明家,放火烧掉他的房屋,抢走所有财物。长明回到武北,派人到广东五华请来30余个造枪师傅,以防止土匪抢劫和保卫社会治安为名,在亭头办起了兵工厂。1929年7月,长明出席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5日,作为小澜暴动副指挥,带领化育学校教员以及50多名农民武装,与张涤心、刘克模等一起,举行小澜暴动,击溃乡民团,缴获十多支步枪,没收土豪、地主的谷子分给农民,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接着,长明又与李仙槎等人策划中堡武装暴动,因事泄未成。1930年4月,武北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李长明被选为主席,兼列宁小学军事教官。1930年冬,救乡团几次骚扰武北苏区。李长明与中国共产党武北区委书记练宝桢、四支队支队长张维民、政委张涤心等转移到上杭。1931年1月,长明任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第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秋,长明因肃“社会民主党”事件被错杀。解放后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14-2000。1930年1月入闽西列宁师范学校学习,5月参加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政治部宣传员,红12军军部机要员、军特务团党委干事、红12军36师政治部文书股长、师卫生队指导员,红一军团一师二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直属野战医院党总支书记等。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营代理教导员,冀察晋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科长,晋察冀军区后方政治处党委书记、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军区卫生部政委、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军区政治部锄奸部科长、供给部政治处主任、独立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47团政委、冀晋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大同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和冯家沟袭击战、平汉线望都袭击战、灵寿城郊保卫麦收等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一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第209师副政委,参加了围困大同、解放张北等重要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37军111师政委,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纪检处副处长、海军舰船修造部政委等职。1960年9月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副局长、第六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干部局局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顾问,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纪检组顾问等职。1995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0年12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1)列宁学校校长,1931年以“社党”错杀于上杭,解放后平反。

此外,还有李可隆、李邦洪、李茂胜、李添胜等三十余革命烈士。

亭头村昔时称“亭兜村”,创村时因地貌似兜形, 加上村首有一亭,故取名“亭兜村”,但“兜”与“头”谐音,而叫为“亭头村”。全村姓林,林氏原从江苏下邳(现邳县)迁福建莆田,尊贤里北螺村。宋理宝佑间(公元1253-1258年)因兵燹徙创澄海鸿沟乡,明初再迁入江东西前溪创村,嘉靖年间(嘉靖元年为公元1522年)先辈林朴斋再从西前溪村三房迁此定居,开基立业。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迁海界”时有盛姓亲戚投奔聚居,至晚清时另徙他乡。现属潮安县江东镇亭头村村民委员会,在镇之东北部,距镇政府四公里。东北两面濒临韩江东溪,西北与元巷村相临;南面接村头村和洲东村。全村518户,总人口2127人(其中男性1006人;女性1121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200人。种植耕地面积428亩。属沙质土,宜种甘蔗、黄麻、花生、玉米、大豆及水果等旱园作物。

手工业自晚清开始,村中有打锡薄,浸靛,腌制加工杂菜,酱料的传统工艺。现还有多人在本村及潮城、彩塘、庵埠、汕头等地开办酱园及腌制工场。

1955年至1956年曾同省内的东莞,顺德等县挂勾黄麻高产单位丰产连环竞赛,受到外地的赞誉。1958年引种广东省农科所“粤园八号“黄麻优良品种,创全省黄麻高产记录,其时全村种植该品种109亩,平均亩产1015斤。

1966年种植水稻“珍珠矮”和番薯“红肉鸡烤耙”品种,分别以平均亩产1050斤和10000斤产量创全省亩产记录。

1972年村自筹资金13000多元建成水池,蓄滤韩江水,设点供村民饮用上自来水。村也开始利用加工火力发电,使农户用上电灯照明。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进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户之后,尤其是1983年延长了承包年限,使种植也大力转型改变,大片规划种植荔枝,芒果以及香蕉,杨桃等适时水果。而且部分耕地精工种植蔬菜类,如冬瓜,吊瓜,苦瓜,香瓜,南瓜,丝瓜,瓠瓜等瓜类和包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菠菜,韭菜,萝卜,白茄,甜椒,西红柿,豆荚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农民逐年增收。

全村有50%富余劳动力也“洗脚上田”进入城市,其中很多到广州,东莞,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经商,办工场或打工,增加收入,已逐步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农民的新居,其规划建筑都按城市化,层楼套房,整洁明亮,鳞次栉比。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注重改变村容村貌,作好环境卫生等一系列公益事业。1993年7月在旅泰侨亲林德明、协潮两位先生捐资三十万元港币加上本村在外经商,务工和各单位工作干部乡亲捐款合共人民币一百二十多万元,投入筑造水池, 水塔,配套设备,历时半年竣工,使全村民众都饮用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2001年全村进行改造旧厕池,把古老肮脏的旧厕池填掉,重新建筑成具有现代化的新公厕共5座,花去资金人民币10万元,逐步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再之是统一 规划村中集市,建设新市场一座,使民众买卖方便,丰富、日常生活,此外,2002年全村在大路小巷等公共场所及角落,都安装了路灯计80盏,线路总长三千米。

村向来注重文化教育,明清时村中就办起多间私塾(叫书斋)教育后代。民初才合总在林氏宗祠办起“崇本学堂”后改为“崇本学校”。沦陷时,各个角落另再办起“私塾”,抗战胜利后,改为江东乡第二保国民学校和“亭兜学校”。建国后,开头为“元亭仙”小学,1951年以后才改为亭头小学,(文革期间曾办至初级中学叫“亭头联中”和“亭头初级中学”后又改办为小学)一直至今。

1999年因埕口北面两个平房教室濒于倒塌,教育主管部门及村委会拨款二十多万元改建为两层四楼教室两教师房的楼座。由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2003年村委会在经济拮据情况下仍多方筹集资金,加上政府拨款支持,投资138万元建起三层楼的新校舍,计教室6间;教师宿舍6间,以及会厅、厨房、食厅、厕所等全套设备,建筑面积合计1100平方米,此外还有球场,田径场及100米跑道,现在教育设施逐步配套齐全。

古往今来,人才辈出:古代村中乡贤曾出任广西省容县正堂。顺仁公祠前都挂上容县正堂的大灯笼。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乡贤林盛传,系广州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生,出任南京国防部保安五厅少校参谋之职。新中国建立后,有一批干部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任职,属厅处级多人。林承锦曾任省农办政治处主任。林梓全1943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湖南省部队,学雷锋标兵,不断晋升,曾担任某师副师长。林先建,曾任深圳市反贪局局长。林舜煌1948年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从原一位教师连续擢升至潮安县副县长,后上调潮州市任农业局局长。林焕钦,林冰雄,林树强现任汕头市,潮州市医院主任医师。总之,自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全村有本科生36人,专科生72人,中专生32人。

文艺传播也较为活跃,建国初期曾组织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2003年又续建起一支70人的大锣鼓队,配合节日经常进行活动。

村向来加大力度解决“行路难”问题。十多年以前借助侨亲捐资及集体经济投资修筑道路,把村中纵横贯串的几条主道都盖上了水泥路,改变了“晴天涂粉雨天泥”行路难状况。特别是在2005年夏天,为经济谋求发展,再度投资金56.8万元在全村外环大道铺设了路面宽6米,全长2000米的水泥村道。使村内村外道路连接,四通八达。彻底改变了过去有车难进家门口的状况,也改善了投资办厂环境,给全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亭头村革命传统代代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受尽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国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追求民族自由解放,为广大劳苦大众过幸福日子。亭头人革命先辈,跻身革命队伍搞地下斗争。成立抗日后备队,参加洲东大围村集中训练,宣传队张贴标语。为游击队秘密送情报,征粮上前方。村落虽遭日寇和国民党的围剿,危急关头,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以革命事业为重,团结可团结的力量,壮大革命队伍,艰苦卓绝,英勇奋斗。为解放事业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于1991年被县、市政府并获上级批准亭头村为“革命老区”。

周边政府机构

桃溪镇亭头村退役晤质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周边村庄

亭头村 地址:龙岩市武平县二零五省道

亭头村子扒上喻岗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溪头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民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