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砚村

下砚村 下砚村下砚村董氏简介: 下砚村百年风水林: 下砚村董氏宗祠: 下砚村董长潘三兄弟及其故居 下砚村四道圣旨 下砚村许光大与砚江村 下砚村独特的民俗: 下砚村经济发展优势:


下砚村位于 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旧称“砚江村”、“砚石村”,民国时期始更名为“下砚村”,因村前海上有一礁石,形状如砚而得名。据福宁府志载:五代时期朝廷就在此置“沿海都巡检”,许光大陈兵寓居该村。从董氏始祖孔昭公至今也有760多年,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地方原生态文化保存良好。村中比较完好保存有守台名将董长藩故居、三道圣旨、董氏宗祠及大门前的彪炳董氏三杰的旗杆石柱、大富豪董石生大厝等。村庄后倚章峰山,面临官井洋。下砚村人口约1500人,行政村辖天岐、岭尾、上砚、上坑、里笼、树兜等 自然村,总人口2400多人。下砚村民以董姓为主,陇西堂。据该村董氏族谱载:(始祖追溯到)董期公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入长溪界卜居州西北,因山水稠密,村落狭隘乃舍之,再寻至魁洋,四围广大,地坦溪逥,遂于溪边结屋居住,时五代梁乾化辛未年(911年)。居两年,移居董墩之地(今霞浦县柏洋乡董墩自然村)。<...

详情

下砚村地名网_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下砚村资料简介
  下砚村是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2110321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921。下砚村与溪南社区、溪南村、长兴村、南岸村、左湾村、芹头村、白露坑村、仙东村、后慕村、台江村、南门山村、溪尾村、关门村、东安村、西安村、七星村、甘棠村、猴屿村、长腰村、青山村、岱岐头村、霞塘村、傅竹村、南坂村、半月里村相邻。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下砚村介绍

下砚村位于 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旧称“砚江村”、“砚石村”,民国时期始更名为“下砚村”,因村前海上有一礁石,形状如砚而得名。据福宁府志载:五代时期朝廷就在此置“沿海都巡检”,许光大陈兵寓居该村。从董氏始祖孔昭公至今也有760多年,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地方原生态文化保存良好。村中比较完好保存有守台名将董长藩故居、三道圣旨、董氏宗祠及大门前的彪炳董氏三杰的旗杆石柱、大富豪董石生大厝等。村庄后倚章峰山,面临官井洋。下砚村人口约1500人,行政村辖天岐、岭尾、上砚、上坑、里笼、树兜等 自然村,总人口2400多人。

下砚村民以董姓为主,陇西堂。据该村董氏族谱载:(始祖追溯到)董期公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入长溪界卜居州西北,因山水稠密,村落狭隘乃舍之,再寻至魁洋,四围广大,地坦溪逥,遂于溪边结屋居住,时五代梁乾化辛未年(911年)。居两年,移居董墩之地(今霞浦县柏洋乡董墩自然村)。

孔昭公于南宋淳佑甲辰年(公元1244年),率家人至砚石村(即今下砚村)开村拓土,至今已有760多年。孔昭公有子五人,分家后各家繁衍后代,形成五房支脉。目前在村董姓家族人口1000多人。

下砚村

村庄后山坡有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有许多大枫树,大樟树等,高十几米,大的两人合抱不下,其中一棵樟树,榕樟共生,树主干是樟树的,上端西边枝干是榕树的,东边枝干是樟树的,实为罕见、珍奇的榕樟共生现象,村民认为这是一种吉利。环绕村庄的还有数十棵大榕树。最为珍贵的是两棵银杏树,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据村里老人说,村后那棵古银杏为祖先所植,有数百年之久,树干大须两人合抱,村中那棵银杏也不下百年。这些林木皆为先祖所植和保护下来的,有数百年历史,村民称为“风水林木”,人人自觉保护。 百年森林,风水林木 (13张)

董氏宗祠有数百年历史,为砖木结构,经过了数次重修,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内有古式戏台,二层走廊环绕,雕梁画栋,相当古典。宗祠大门前有一对旗杆,为道光年间官方所赐立,以彪炳董氏三杰。

董长潘故居,在当地名望甚高。清道光年间这里出了三个将军,下砚村董氏12世信房董振钰有子六,次子长潘、三子长洲、四子长洪在清道光年间先后中取举人。董长潘,道光壬辰科(1832年)中式武举第一名 解元,曾任福建中营参将中军守备,后调任台湾噶吗兰(今宜兰县)署堂守备,人称“统带 大佬”, 为福建优秀战将之一。董长洲,道光甲午科中式武举第四十二名,为督标右营守备,后升 都司。董长洪,己酉科中式武举第五十七名。

董长藩故居及其珍藏文物 (7张) 《霞浦县志》之《选举制》武举中有记载其三兄弟。

董氏宗谱记载:

董长潘,字肇岳,号文江,二名子辉。生嘉庆壬申年(1812年)。道光壬辰(1832年)科中举第一名,说解元。奉旨大挑三等,即补同安营把总赴任三年,调台湾南路营把总升噶吗兰 千总委署堂 守备。道光二十九年蒙挂印总镇吕公恒安调署领围副府随蒙兼护噶吗兰都府。咸丰癸丑(咸丰三年)台湾梅州逆匪吴磋聚党倡乱,杀噶吗兰通判董正官。台镇曾公讳王明饬公率兵往剿得胜有功,奏准以都游僖先升用奉部制补南路营守备,赴任四月旋调兰营都府,奉旨即升兴化右营 都府,未赴任卒兰营官廨,时咸丰庚申年(咸丰十年,1860年),四十九岁。

霞浦县博物馆,在溪南镇下砚村董学尧,董桂松家中发现了清道光,咸丰皇帝褒扬曾任台湾噶吗兰(现宜兰县)千总委署堂守备董长潘和提标中营守备董长潘之父董振玉母王氏和叔父董振镐、叔母叶氏的四道圣旨,圣旨放在精雕小巧玲珑木匣内,匣盖为高浮雕双龙抢珠。

圣旨均为绢所制。长200厘米、宽34厘米,道光年的为咖啡黄、浅黄两种颜色构成;咸丰年圣旨则为黄、灰、紫、绿四种颜色构成。织有五色刺绣线条的蝶状云纹。文曰:『奉天承运』、『奉天诰命』八字竖行,系织绘而成。两边文绣有黄龙,作腾飞状。圣旨内容用两种文字书写,左为汉文,右为蒙文,馆阁体。所盖皇帝玉玺为朱色,大十二厘米见方。

四道圣旨见辉煌。然而其中1道五彩圣旨已毁,实际存世的只有3道。白色圣旨为白绸黑字,写于道光叁拾年(公元1850年)正月贰拾陆日;五彩圣旨为大红、白、明黄、朱红、钴蓝五色蚕丝绫锦为底,墨黑、赭蓝、朱红、明黄、蓝绿五色书写,一道写于道光叁拾年(公元1850年)正月贰拾陆日,一道写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拾月贰拾日。书写衔接处写有时间及授予人姓名、官衔。两枚刻有“奉天诰命”制诰的篆书朱红大印钤于中缝。

董家珍藏的圣旨 (2张) 这些文物的发现,对研究清代地方史以及大陆与台湾的密切关系,提供了历史资料。现将其中两幅圣旨摘录如下:

其一: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谊笃靖共,入官必资于敬;功归诲迪,犹子亦教以忠。爰沛国恩,用扬家训。尔董振镐乃福建台湾噶吗兰千总董长潘之叔父,躬修士行,代启儒风。抱璞自珍,克发珪璋之秀;储材足用,聿彰杞梓之良。兹以覃恩,封尔为武略骑尉,锡之刺命。于戏!昭令问于经籯,书贴刻鹄;佩微章于策府,宠贲回鸾。茂典丕承,荣名益劭。

制曰:家有孝慈之范,美以相济而乃成国崇,褒锡之文。恩以并推,而厚尔叶氏,乃福建

台湾噶吗兰千总董长潘之叔母,德可相夫,教能启后,一堂环佩和音,克著其慈祥。五夜机丝内治聿昭,其柔顺兹以覃恩,封尔为安人,于戏!普一体之荣,施鸾章焕,采表同心,於训迪象服分光。

其二:

奉天承运 奉天敕命

皇帝制曰: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劳,蔚起门风用表,庭闱之训。尔董振钰乃福建台湾噶吗兰千总董长潘之父,义方启后榖似光前积善,在躬树良型,於弓冶克家有子,拓令绪於韬铃,兹以覃恩,封尔为 武略骑尉,锡之敕命,於戏!锡策府之微章,承恩泽,荷天家之庥,命增耀门闾。

制曰:怙恃同恩,人子勤思,於将母赳桓著绩王朝,锡类以荣亲,尔王氏乃福建台湾噶吗兰千总董长潘之母,七诚娴明三迁,勤笃令仪,不忒早流,珩瑀之声慈教有成,果见于城之器,慈以覃恩,恩赠尔为 安人,於戏!锡龙纶而焕采,用答劬劳被象眼,以承庥允光泉壤。

霞浦县博物馆吴春明馆长介绍,一般明清圣旨的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和‘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二者的区别在于,“诏曰”是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大学士奏定后,由皇帝钦定的庶吉士书法大家来书写,最后钤皇帝玉玺。而“制曰”则是由皇帝对于他所器重的受旨人或重要事件而亲手书写。开头称“制曰”,必定是圣旨中的珍品,而眼前这3道圣旨都是“皇帝制曰”。董长潘只是作为千总、守备这样品级的军官,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何以如此器重?原因有三,一是董长潘镇守台湾八年,肩负守台重任;二是董长潘屡立战功,其中就有平定叛乱之功;三是朝廷要重用他,后来董长潘军职不断提升就说明

这一点。

据福宁府志载:五代时期朝廷就在砚江村(今下砚村)设置“沿海都巡检”,许光大任都巡检使,负责海防和海上治安。

有一次海寇侵犯,声势浩大,许光大不畏强敌,率水兵迎战。出战时对村里人说:“胜则江水清,败则江水赤”。此战十分惨烈,许光大战死。“江水如血者三日”。许光大尸体随潮水漂流到砚江村前,村民感念他的英勇和恩德,厚葬并立庙祀之,称为“许大夫庙”。《霞浦县志.祠祀志》记载:“许大夫庙,在四十九都砚石村,里人建,神名光大”。

每年正月初二中午,全村各家各户成年的男人,自备酒菜,集中本村董族祠堂聚餐,相关邻村也派代表参加聚餐。聚餐时不吵不闹,不说不愉快的话,说生产、议村上新一年“众人”大事。大聚餐也是预示新一年全村群众团结和睦、与邻村村民和谐相处。文化大革命时期,连同其他旧俗被停止,文化大革命后偶有举行。

每年正月初五这天上午,村上众头人安排两名年轻人上山砍回毛竹,毛竹绑合在一起节节捆上鞭炮,插在村前的“八卦埕”中间。年轻人纷纷上山割柴草,你一担我一担的把毛竹一层又一层团团围住,叠三层七、八米高,在柴草里又塞进许多鞭炮。傍晚六时许,众头人集中村前宫中,请来师傅“请神”。小孩子们手拿自制的干菅叶“火把”守候在宫内宫外,师傅一边念经一边搧着叫杯。“叫杯”是用一条红带子系的两个小铜盘,是请神活动的专用工具。叫杯收杯时(“收杯”意为菩萨点头准许),众头人放神铳五响,并烧大量元宝香烛,小孩子们纷纷将手里的火把点燃,向“八卦埕”方向冲去,谁首先点燃爆竹堆的柴草谁就能领到两份红包,以示特别吉利,后面拿火把的小孩子到达时也都能领到一份红包。爆竹堆柴草点燃后,鞭炮声、毛竹的爆裂声以及柴草燃烧声汇集在一起,加上燃烧火焰,烟火冲天,爆竹声响彻云霄,非常热闹壮观。小孩子手里的火把点燃爆竹堆后不能扔掉,要把火种接回家当晚烧汤煮点心吃,保护新的一年大发财、有好运气。烧爆竹后,小孩蜂拥着领取糖果和零钱,一队队年轻人到有做寿的老人家中送礼,意为“敬老爱幼”。次日临晨众头人早早的就把八卦埕里的柴草灰收集起来撒到村前海上,祈求新一年海业好。相邻的树兜、上砚、天岐三村,在这天晚上也有烧爆竹习俗。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作为旧俗停止,改革开放以后恢复此俗。

“爆竹节”虽然每年都有举行,但这一节日文化的可持续面临难题。

第一是,烧爆竹的空地(“八卦埕”)太小,周边都被新盖民房挤压,观看烧爆竹的观众无处驻脚,难于形成从前那样热闹的场面。

第二是,民房挨得过紧,电线线路杂乱,烧爆竹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每年正月十六是下砚村“神节走轿日”(霞浦方言中“走”就是“跑”的意思。“走轿”就是抬着神轿竞相奔跑)。下砚董氏入闽入霞始祖董期公,唐末随王审知入闽拓居长溪县西北,五代乾化元年(911年)定居本县柏洋董墩。传8世至日山公移居芦洋,芦洋传4世至孔昭公转迁砚石(今下砚村),有子五人,分家后各家繁衍后代,形成五房支脉。每房分别供奉一个保护神———村民称为“菩萨”,村上其他姓氏合长房崇拜一尊菩萨。五尊菩萨平时供奉在宫里,每年腊月30晚上众头人为菩萨换上新衣衫,抬(请)到董家祠堂,请菩萨看正月元宵戏剧。至正月十六日,年过节止,为新一年生产劳作开始。正月十六日上午,经请神结束,每房由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轮流抬本房菩萨,由祠堂出发,先有顺序,出了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小孩子们扛着旌旗、龙头杖、拳头杖,还有大刀、宝剑等仿制古代兵器,随菩萨轿后追跑呐喊,抬着菩萨从村东到村西各小宫走一遍,意为查访,最后回村大宫坐镇,保护村民新一年安康发达。相邻树兜、上砚村,每年正月十五日也留传这一习俗。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迷信旧俗被停止,改革开放后恢复此俗。

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五(俗称“五日年”),下砚村的年轻人都会主动相约,在村边周围种上几棵树、几株绿竹,栽竹植树俗称“栽城竹”、栽“风水树”。群众保护风水树意识很强,虽然没有成文的村规民约,但村民把风水树、风水林看作是保护村庄的风水,保护村民平安、发达,群众中流传着:谁砍伐破坏风水树谁就会受到树神的惩罚,因此,村民不敢乱砍,互相监督,代代相传沿袭。目前下砚村村后的风水林,属霞浦县境内至今很难得的一片古树林。

这些珍贵的民俗节日有利于增强群众的凝聚力,保护地方原生态文化特色。当然,地方传统民俗也应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发展变革,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前,由于下砚村耕地少,种植业不发达,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较贫困。如今的下砚村已是以海洋养殖业为主,加工业和商业为辅的新兴村落。大黄鱼、海带、紫菜、发菜、鲍鱼、弹涂鱼、海蛎、海蛏等海产品养殖业相当繁荣。

周边村民委员会

贪蓓砚下竣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下砚新村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

周边景区,

下砚岭头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

周边小学

下砚小学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下砚村

周边村庄

下砚村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

下村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

下岐村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