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洋镇

杉洋镇 杉洋 杉洋镇乡镇介绍 杉洋镇气候与物产 杉洋镇概况 杉洋镇沿革 杉洋镇经济社会状况 杉洋镇基础设施 杉洋镇交通状况 杉洋镇工业发展 杉洋镇特色产业 杉洋镇文化 杉洋镇周边景点 杉洋镇建筑景观


杉洋镇位于 古田县东部,东接 宁德,西界 鹤塘,南邻 罗源、 闽侯,北靠 屏南、 蕉城,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5896公顷,常住人口25744人 。杉洋村系杉洋镇第一大行政村,杉洋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古田、屏南、蕉城三县(市)交界处,距古田城关65公里,海拔620米。目前,全村共有人口8361人,2767户,5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678亩,是我县库区移民村及老区基点村之一,也是我镇便民服务示范点。现共有村两委9人,其中女性1人,村集体年收入26万元。杉洋村至古有制作茶叶、红粬、酿酒等传统工艺,尤以酿造红酒闻名,适宜栽培食用菌、香菇、蘑菇等,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经济效益可观,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 史上杉洋人农商并举,允文允武,以崇祖尊儒为要务,兼尚佛道及基督教,现有“余、李、彭、林”四大姓,至古有“...

详情

杉洋镇地名网_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资料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介绍

杉洋镇位于 古田县东部,东接 宁德,西界 鹤塘,南邻 罗源、 闽侯,北靠 屏南、 蕉城,素有古田东大门之称。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5896公顷,常住人口25744人 。

杉洋村系杉洋镇第一大行政村,杉洋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古田、屏南、蕉城三县(市)交界处,距古田城关65公里,海拔620米。目前,全村共有人口8361人,2767户,5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678亩,是我县库区移民村及老区基点村之一,也是我镇便民服务示范点。现共有村两委9人,其中女性1人,村集体年收入26万元。杉洋村至古有制作茶叶、红粬、酿酒等传统工艺,尤以酿造红酒闻名,适宜栽培食用菌、香菇、蘑菇等,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经济效益可观,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
  史上杉洋人农商并举,允文允武,以崇祖尊儒为要务,兼尚佛道及基督教,现有“余、李、彭、林”四大姓,至古有“余李多文士,彭林出武将”的佳话。该村自然景观优美秀丽,至古便有“蓝田八景”:狮岩凌雪、象峰返照、云梯接汉、一线洞天、古洞留云、凤林栖霞、马首嘶风、天池引月。
  杉洋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明清代古民居有198幢,是闽东古名居最为集中的村落,也是明清时期古田县除县城之外的唯一一座城池。该村有史以来宗祠文化浓郁,其中李氏宗祠凤林祠和余氏宗祠蝉林祠入选福州十邑名祠。由于朱熹两度教学于蓝田书院,因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2011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杉洋村成功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杉洋镇位于古田县东部,属多山丘陵地带,海拔620米,东接宁德,西界鹤塘,南邻罗源,北靠屏南、宁德。全耕地面积2.53万亩,下辖22个行政村,37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4个,含党总支部1个),党员总数1075名(其中:女党员166名,男党员909名;农村党员81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165名,企业党员28名,离退休党员17名,“两新”组织党员55名;流动党员332名,其中:驻榕支部党员34名)。65个自然村。

该镇交通便捷,2011年省道304线宁古公路全面完工,纵穿南北的县道914线杉洋至善德段也全线动工,东至宁德漳湾码头约50公里,西至古田城关约63公里,南至福州约120公里。

杉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于明弘治十年(1505)筑城,咸丰八至九年(1858一1859)重修,是明清时期古田县除县城之外的唯一一座城池,明清政府均派驻巡检于此。史上由于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蓝田书院两度讲学,后杉洋“崇儒之风斐然”,并为此地崛起大量人杰,因而又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
  历史名人:
  朱熹,宋代理学大师,曾两度讲学于此,他所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核心对杉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余靖,北宋余氏第九代先祖,为工部尚书,拜左丞相封少师,为人刚正坦诚,屡次谏言,与当时重臣范仲淹、欧阳修和王素共同被贬,因其忠廉之名,入广州八贤堂。
  林朝聘,清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其父林承昌曾为台湾总兵。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七月连陷定海、宁波,直指馀姚。提督余步云、知府邓延彩弃城逃往上虞。林朝聘临危受任代理馀姚知县,坚守馀姚10日,致使英军败逃。
  李若初,现代诗书画名家,其书法融汇百家,自成风格,各体皆备,画风运笔气酣势疾,构图苍劲浑厚,点墨浓淡相宜,尤以墨梅著称于世,草书饮誉于时。曾以狂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副获得1960年全国书法大展赛第六名。

杉洋镇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依照原貌重建的蓝田书院,还有远近闻名的狮岩积雪、一线洞天、云梯接汉、古洞流云等蓝田八景和号称“瑞士风光”的白溪万亩草场。同时明清代的古民居保存完好仍有180余幢。2011年顺利评为“省级文化历史名镇”,目前正着手准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古镇旅游文化产业潜力日益彰显。

文昌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建隆年间(960-963),整体建筑为正方形,座西向东,南北宽28米,进深30米,由U型回廊、天井、六角三层塔等构成,同时供奉孔子、关羽和朱熹三人。

蓝田书院:始建于宋代,是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理学大师朱熹曾两度教学于此,1976年遭遇大火被毁,仅留下石壁上的“蓝田书院”朱熹真迹四字。2010年,乡贤余云辉博士捐资400万元正式启动蓝田书院重建工程,通过杉洋镇政府以及乡贤的支持,该工程于2012年11月正式完工,并于2013年1月9日完成落成典礼。
  蝉林祠:古田县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杉洋余氏宗祠,原名仙岩寺,历代有重修,嘉庆十八年(1813)改为“蝉林祠”,取蝉林科甲之意。现存建筑为清咸丰二年(1852)至同治五年(1866)年间拓建,1982-1987年又陆续修葺。主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前后四进,依次为门埕、状元坊、仪门、大厅、祖厅,总占地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
  天一堂:建于民国初年,属欧式风格建筑,由当时的教会所建。
  凤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杉洋李氏宗祠,建于唐天祐二年,位于杉洋镇夏庄村凤林山。

杉洋兼得山水之利,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摄氏18.5度,无霜期310天,年降水量均在17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23万亩,草场面积4.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杉洋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花菇、反季节蔬菜、葡萄、茶叶等。山村特色饮食有八炒四点心、腊兔肉、芋蛋面、燎泥鳅、烤萝卜、麦芽糠、大糍粑、熬薯糖、鼠曲粿、红粬酒等。

该镇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有龙舞溪、鸳鸯溪、紫峰溪等3条流域,属省网直供区,水电项目不断发展,电力供应保障稳定。全镇现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7座,装机容量4.443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3.2万千瓦的双口渡电站,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处处有移动。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为该镇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杉洋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新一届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古田东部工业中心,打造海西历史文化名镇”这个战略目标,立足镇情,充分发挥区位、后发、历史文化、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据统计,201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3亿元,比增11.93%;乡镇企业总产值5.93亿元,比增18.5%;固定资产投资3047万元;财政收入603.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32元,比增16.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目前,镇区已向西南延伸,面积已达到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村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加大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龙舞溪河道清水项目、岭里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凝望桥等4座危桥改造项目,对下湖拦河坝等近100公里水渠进行全面整修和硬化;以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平台,整合1270万元实施30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启动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善了通讯设施建设。县级工业园区2012年正式启动,一期征地征收杉洋村集体土地共420亩,1200多万的补偿款全部发放到户。更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我镇被确定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在省市纪检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完成了杉洋镇2012-2015三年扶贫开发项目整体规划编制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性规划,吸纳和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省扶贫对接项目--白溪天山茶场与厦门华祥苑合作开发的“白溪茶文化庄园”建设项目;闽东电力湖里村已完成测风数据采集工作,目前已完成预可研工作;投资6000万元的聚丰合金有限公司二期技改-----高碳铬铁生产线已正式动工;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喜洋洋”家具有限公司落地我镇,并正式投产。此外,2.1万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橙栏岗地质灾害点治理等一批防灾、减灾重点工程相继完成,敖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黄金岭石材工业园区及区内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全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摄氏18.5度,无霜期310天,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23万亩,草场面积4.2万亩,其中毛竹0.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杉洋镇还是古田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反季节蔬菜、水果、茶叶等,土特产有:香菇、蘑菇、麦芽糖、老酒等,杉洋镇的水果主要有柿子、桃、梨、油柰、李、等,其中省优产品油柰的种植面积2000多亩。

古田县辖镇东部。位于县境东部。辖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杉洋。名胜古迹有凤林寺遗址、《龙井》题刻、朱熹墨迹、林朝聘墓阴铭及蓝田八景、文昌阁、禅林祠、三井龙潭等。

昔称三阳、蓝田,以“遍地多杉木”易名杉洋。宋代属青田乡安乐里,元至明代属青田乡三十六都。清末属大东乡三十六都。民国时期改称第三区杉洋乡。解放初期改属第八区,1958年成立杉洋公社,1984年10月改称杉洋乡。1990年,面积205平方千米,辖杉洋、夏庄、远地、梨洋、溪门、白溪、宝桥、松洋、善德、康宁洋、珠洋、浮洋、芹尺、叶洋、东吉、岭里、东双、坂斗、横山、楼下、洪湾21个行政。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50922105:~201 121杉洋村 ~202 220夏庄村 ~203 220远地村 ~204 220利洋村 ~205 220溪门村 ~206 220白溪村 ~207 220湖里村 ~208 220宝桥村 ~209 220松洋村 ~210 220善德村 ~211 220康宁村 ~212 220叶洋村 ~213 220东吉村 ~214 220芹尺村 ~215 220珠洋村 ~216 220浮洋村 ~217 220岭里村 ~218 220坂斗村 ~219 220东双村 ~220 220横山村 ~221 220楼下村 ~222 220洪湾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末期以后,杉洋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4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2亿元。镇区面积已达到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2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其中15个行政村的村实现了道路硬化;邮电通讯设施完善,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实现了移动通讯信号覆盖,随时可与国内外进行通讯联系。

杉洋镇的企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私营企业100多家,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到此投资兴业。全镇已形成了石板材厂、竹编厂、林木加工、食用菌加工、淡水养殖等支柱产业。已形成水电、石板材、竹编、畜牧、食用菌、林果等六大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已在该镇形成。

文化教育事业也日趋进步,拥有一座建筑面积804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同时建有农民公园、农民图书馆、报刊阅览走廊、棋艺室、乒乓球厅、篮球场等设施,文昌阁农民公园是群众文化娱乐的中心场所;同时,22个行政村还开通了有线电视;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配套,镇内建有两个中学,7个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

该镇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龙舞溪、鸳鸯溪、紫峰溪等3条,属省网直供区,水电项目不断发展,电力供应保障稳定。全镇现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7座装机容量4.2万千瓦,其中省亿力等公司合股投资2.2亿元,装机容量3.2万千瓦,市重点工程双口渡电站的建设发电,为县财政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也带动了镇村经济的发展。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镇22个行政村已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已实现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该镇交通便捷,省道304线古宁公路横贯境内,县道杉善公路纵穿南北。东至宁德漳湾码头78公里,南至福州120公里,西至古田城关73公里。

杉洋镇是古田县东部工业小区,,距宁德市政府48公里,古宁公路贯穿境内。杉洋镇企业产业结构以水力发电量,石板材、竹编、茶叶、食用菌、 矿山、淡水养殖为重点,其中电力资源丰富。

杉洋镇大小水电站12个,总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在2800万千瓦/ 小时,各类加工企业210家,其中善德竹编厂有60多家,形成全村规模有60%家庭从事 竹编生产,其产品全部外销出口,每年出口 创汇在1000万元以上,石板材加工产值4500万元,2001年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2.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3亿元。

古田县杉洋镇建立优质水稻、茶叶、反季节蔬菜、 食用菌、水果、 畜牧业等六大绿色产业基地,2008年使该镇农民多增收400多万元。 杉洋镇加大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镇政府拨出专项扶持资金,专门请来市、县专家研究制定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出台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优惠政策, 组织带领各村农户到福州、南平、江西等地取经,给农户送技术,帮助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该镇已初步建立起了千亩优质 水稻、6000亩茶叶、1000亩反季节蔬菜、500万袋食用菌、4000亩水果、2500只牛羊等六个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形成专业村16个,专业户1500多户,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增收效益显著。2008年松洋村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生产的 茄子每公斤价格在1.8元以上,亩纯收入达3000多元;白溪、湖里村养殖的牛羊市场价也比外地高15%。

杉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明清政府均派驻巡检于此。由于其地势险要,古称“杉关”。杉洋乡成立于七十年代,1992年撤乡建镇。历史上科甲鼎盛,人才荟萃,曾出现过近百位名进士,宋朝状元余复、清末抗英民族英雄林朝聘、近代书法家李若初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境内地灵人杰,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讲学于此,蓝田书院遗址、朱熹手迹到今犹存,因而又有“先贤过化之乡”美称。

古田县杉洋镇是名闻遐迩的文化名镇。这里奇山秀水之间点缀着丰富多彩的历代古建筑和骚人墨客的遗墨,构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杉洋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当属禅林祠、 凤林祠。禅林祠坐落于镇北五公里的狮岩山下。据传这里原建有“仙岩寺”,曾有僧人千余,多是武僧。现存“天冠练武台”、“地洞”、石武石当、唐宋石塔及一块铭刻“隋·杜伏威”字样的千斤花莲座,为当年和尚练功之用。 宋代建隆年间,这里改建为余氏祠堂,仿北京“太和殿”而建,三进院落,依次而上。二进大厅上方“旋天拱斗凤凰池”造型尤为别致。禅林祠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祠内宋徽宗“檀越主尚书堂”直匾、朱熹“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草圣大书的对联,清代邵武学者余元昂臂书“豹变南山雾,鹏搏北海风”诗句,十分珍贵。凤林祠在镇西南约三公里处,祠前矗立6根长短不一的石柱,柱上还雕刻着“××十三娘”、“××十七娘”字样,据传是唐代凤翔寺遗物。从周围残留的石沐槽、石湖闸、石塔、石碑等物看,凤翔寺占地 面积相当宽广,当地 群众都传当时的大雄宝殿和观音堂等是由几百根石柱、石梁建构而成。唐天佑二年在凤翔寺原地改建的李氏祠堂仅占当年凤翔寺一角。凤林祠也是仿宫殿建筑,三进院落。祠内朱熹“春报南桥川叠翠,香飞瀚苑野图新;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我神”等拓印手迹联句及近代书画大家李若初先生的诗书画很是清秀,引人注目。禅林祠、凤林祠均依山而筑,画栋雕梁,斗拱飞檐,翘角垂柱,建造得

十分精美。建于清代咸丰三年的岭里露台戏台,前台檐歇山屋顶,后台单檐附榭木雕, 色彩鲜艳,是现存少有的木结构古戏台。

建于宋代的陈下桥架于 悬崖峭壁之间,桥面至桥下高达100余米,系两条抬梁式木结构厝桥,显得高峻古朴。杉洋还有文昌阁、种玉阁、蓝田乡约堂、林朝聘纪念馆等 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现存“积庆堂”、“聚德堂”等数十个四合院,构筑严谨明敞,窗雕华美,富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杉洋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之地,蓝田书院遗址后山“引月”池,清泉汩汩,明月初照,必映池中,朱熹及门人常流连此处,夜观星象,他还以“茶仙”署名题镌“引月”二字。墨迹亭摩岩上也题刻着他写的“蓝田书院”四个大字。镇东浮林岗一株雀舌罗汉松,也传说是朱熹所栽植,而今依旧亭亭玉立。杉洋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箭头、石鱼网坠和商周时代的印纹陶片,表明这里距今5000年就有人类活动。杉洋还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

龙桩拳的发源地。“三井瀑布”,自古有名。镇西4公里处的黄竹潭常有鸳鸯戏水,很是撩人情思,此外“蓝田大小八景”也相当曼妙。

兔耳岭位于堂义村后山, 与第一旗山山脉相连,[2]山势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险,高而不危。
  矮小的芦苇,春夏皮绿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独特的风景,五月开满杜鹃花,日出登山,抬头观看天空,有祥云出瑞,喜从天降,是神话般的美景 ;旅游登高最佳去处。

古田白溪天然草场位于距离杉洋镇10公里外的白溪村畔,海拔1000米,总面积2.4万多亩。这里重峦叠嶂、风光旖妮,芳草连天 景色秀丽。登上山岗举目望去,群山起伏,云雾缭绕,田野、溪流、山岩、人工湖,汇成了一幅幅南国风光的秀丽佳景。在草场上抬头远眺,万亩草场壮观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有“南国草原”之美誉,

位于福建省会福州的“后花园”古田县城东郊,距城区3公里,距福州2小时车程。1958年,国家在此兴建“一五”计划重点工程、我国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古田溪水电站, 筑起长412米、高71米的大坝蓄水,淹没了逾千年历史的古田旧县城,形成了水域面积达37.1平方公里、蓄水量为6.41亿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 湖。因湖背靠翠屏山,遂名“翠屏湖”。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四季如春;湖面烟波浩淼,空气清新,水质碧澄,素有“福建太湖”、“福建千岛湖”之美 誉。

杉洋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目前镇内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列入福州十邑名祠唐宋所建的 凤林祠和蝉林祠,五代所建的朱熹两度讲学的蓝田学堂,《龙井记》摩崖石刻,元代的道观玉京观,明代的三里城墙,清代的文昌阁、三才堂以及清末乡约堂和民国初年天一堂等。还有远近闻名的狮岩积雪、一线洞天、云梯接汉、古洞流云等蓝田八景和号称“南国草原”的白溪万亩草场。同时明清代的古民居保存完好仍有200余幢。

周边政府机关

古田县杉洋镇湖里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周边乡镇

杉洋镇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周边村庄

杉洋村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

白溪村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
宁德市古田县

叶洋村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

松洋村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

夏庄村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