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坑村

谢坑村 谢坑村村情概括 谢坑村交通通讯 谢坑村地理环境 谢坑村历史文化 谢坑村明清提线木偶 谢坑村周边风景名胜


谢坑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拥有 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唐朝时期建设的 永兴寺等旅游资源。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谢坑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位于闽东第二高峰屏南西北部东峰尖脚下的谢坑村,人口约1600人,是闽东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村中的古道、古廊桥、古寺、古茶园和古寨门等琳琅满目的古建筑,无不折射出谢坑曾经茶叶产业的繁荣。清·乾隆版《屏南县志·分县始末》记载,立县之初,县治双溪村仅四五十灶。而谢教坑村,竟达四百户。谢教坑,就是如今的谢坑,为屏南开县第一村。 谢坑村貌 (6张)翻开谢坑村族谱,谢坑,果然不同寻常。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并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平提线木偶戏和四平戏等,已分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银矿和茶在历史上为屏南支柱产业...

详情

谢坑村地名网_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谢坑村资料简介
  谢坑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232062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923。谢坑村与岭下村、开源村、横坑村、梅溪村、罗厝村、梨洋村、富竹村、东峰村、上楼村、葛畲村相邻。 还有8个地名与谢坑村同名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谢坑村介绍

谢坑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岭下乡,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拥有 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唐朝时期建设的 永兴寺等旅游资源。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谢坑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位于闽东第二高峰屏南西北部东峰尖脚下的谢坑村,人口约1600人,是闽东大地上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村中的古道、古廊桥、古寺、古茶园和古寨门等琳琅满目的古建筑,无不折射出谢坑曾经茶叶产业的繁荣。清·乾隆版《屏南县志·分县始末》记载,立县之初,县治双溪村仅四五十灶。而谢教坑村,竟达四百户。谢教坑,就是如今的谢坑,为屏南开县第一村。 谢坑村貌 (6张)

翻开谢坑村族谱,谢坑,果然不同寻常。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并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四平提线木偶戏和四平戏等,已分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银矿和茶在历史上为屏南支柱产业,而北苑贡茶制作技艺仍在延续。

谢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便捷,全村水泥公路;在原来的交通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而2012年年底通车的宁武高速公路屏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则更大程度上方便了谢坑村这个小山城与外界的交流,也把如斯美景带入更多人的眼眸。[8]

谢坑村东北与周宁县交界,北与政和县接壤,西北至西与建瓯市毗邻,西南至南与古田县相接。从村到县城车程大概40分钟。 屏南县城至福州170公里、至宁德市100公里、至赛岐港135公里、至三都澳130公里、至古田火车站95公里。

谢坑村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全村373户,1566人,海拔890米,土地总面积23507亩,耕地1507亩,有林地22000多亩,主要产业为高山蔬菜、锥栗、毛竹,2012年高山蔬菜面积850亩(复种面积),锥栗面积630亩,毛竹7100亩。地理坐标为北纬26°44′—27°10′,东经118°41′—119°13′,东南与 宁德市相连,东北与 周宁县交界,北与 政和县接壤,西北至西与 建瓯县毗邻,西南至南与 古田县相接。境内山峦叠嶂,群峰耸峙,山谷盆地纵横交错,大部分地区海拔800米以上。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842.3毫米,年平均气温13~18℃

谢坑村是屏南的古村,古代是屏南通往建瓯、政和的交通要道,曾与际头一同并称为屏南的两大村。在唐宋时期,其茶事就已曾经兴盛。另外这里至今还保留着提线木偶古戏曲,事实上,谢坑村讲建瓯话,

茶文化

在唐代,就有采造称为“腊面”等贡茶记载。而此时建州北苑贡茶还未兴,据新唐书· 地理志》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茶未盛之前也,……今古田、长溪近建宁界,亦能采造……”。屏南于清雍正十三年析古田县北路3里16都地而设,当时所谓的“古田、长溪近建宁界”从地理位置来说正是现在的屏南县 谢坑村等地

明末以后生产“小种”茶,并成为输茶要道,茶事日渐兴盛。起源于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 是世界红茶的始祖。18世纪是武夷红茶外销欧洲急剧扩大的时期,当地生产的小种红茶供不应求, 周边便开始仿制, 大量的仿制红茶私售于崇安星村的市场上,以武夷茶之名出售。由于仿制的红茶与正宗的武夷小种红茶在品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于是就有了“正山”和“外山”之说。由《中国茶经》称: “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镇桐木关的称‘正山小种’”, “外山小种”指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制正山小种品质的红茶, 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因此,才有这个阶段屏南茶事的兴盛,谢坑茶事的兴盛, “茶岭扬芳”古城门留下佐证。

谢坑村至今仍保留着三个古城门和永兴寺,其中在村西的是清道光二十一年的镌刻有“茶岭扬芳”的古城门,“茶岭扬芳”四字说明了谢坑当时茶业的兴盛和输茶之必经要道。

明朝末年,提线木偶从浙南一带传入屏南,就为屏南人接受和喜爱。当时在演提线木偶戏时,表演者的唱词以当地方言演唱或道白。随着四平戏在屏南民间深受欢迎,提线木偶的表演者将四平戏的唱腔引入到提线木偶的表演中,将两种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观众不仅看到了提线木偶惟肖惟妙的动作表演,又听到赏心悦耳的四平戏唱腔,使得这种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古代的提线木偶戏主要是在农村的喜庆节日时上演,以祈求百姓安康、家族兴旺、驱邪避鬼等。于是,屏南提线木偶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个戏班都尊奉道教闾山祖师,又同时信奉梨园教,兼有神社与戏班的双重色彩。

古代屏南提线木偶的表演艺人都有法名,不同的戏班有不同的坛号,如寿山降龙村的寿发堂、岭下谢坑村的怀橘堂等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屏南提线木偶的发展最为迅速,全县有棠口、安溪、孔源、熙岭、圪头、周地、降龙、路下、谢坑等村都办有提线木偶戏班,时至今日,只有岭下乡谢坑村的提线木偶戏班还在屏南与建瓯的乡间上演。

传统剧目主要是《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的故事,表演时独立成章。至于屏南提线木偶的传统剧目《刘沉香》、《白兔记》、《洛阳桥》、《西游记》、《双义记》、《八卦图》、《八仙》、《陈靖姑》、《状元游街》、《西游记》、《白蛇传》、《醉花亭》等,有的现在已经失传

提线木偶是屏南民间一项古老的艺术,由于时代变迁的缘故,残留至今的戏班少之又少。好在屏南当地政府已经将提线木偶与木拱廊桥、四平戏、平讲戏等屏南特色的文化遗产列入保护的对象。

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 屏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屏南、周宁、政和三县交界。总面积78.8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 鸳鸯鸟保护区。

整个风景区成月牙形,共分为白水洋、宜洋、太堡楼、仙峰顶、鸳鸯湖五大景区,有一塔二泉两寺三湖四岛五涧六岭九桥十溪十三滩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有“爱侣圣地”、“鸳鸯故乡,猕猴乐园,人间仙境”、“中国瀑布最多的风景区”之誉。

白水洋,是福建的八大景区之一。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国家副总理吴仪游玩白水洋后题“奇特景观”。 白水洋地质公园还拥有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

周边村民委员会

坑葜掷谢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

周边村庄

谢坑村 地址:宁德市屏南县

谢坑 地址:宁德市屏南县

岭下村 地址:宁德市屏南县

谢墩村 地址:宁德市霞浦县

下坑村 地址:宁德市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