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岐镇

赛岐镇 赛岐 赛岐镇地区简介 赛岐镇地理环境 赛岐镇历史沿革 赛岐镇区划人口 赛岐镇区域文化 赛岐镇发展状况 赛岐镇教育卫生 赛岐镇本土名产 赛岐镇获得荣誉


赛岐地处 闽东地理中心,隶属 福安市,位于福安市中部偏南的 赛江之滨,是闽东人口最多的 建制镇,也是闽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素有“闽东第一大镇”“闽东小上海”“闽东小香港”之称。于2012年3月入选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14年10月,入选福建省首批15个“小城市”(镇级市)培育试点 。全镇现辖7个社区24个村,下辖98个自然村,镇域人口9.1万人,常住人口54342人(2017), 赛岐地理位置优越,是闽东水路交通枢纽。赛岐是闽东重要的对外港口, 沈海高速、 宁武高速、 温福铁路、 104国道、 302省道、赛江航道等水陆交通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是 闽东、闽北、赣东北、浙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环三都澳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7月24日,赛岐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福建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详情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所有主城区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介绍

赛岐地处 闽东地理中心,隶属 福安市,位于福安市中部偏南的 赛江之滨,是闽东人口最多的 建制镇,也是闽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素有“闽东第一大镇”“闽东小上海”“闽东小香港”之称。于2012年3月入选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14年10月,入选福建省首批15个“小城市”(镇级市)培育试点 。全镇现辖7个社区24个村,下辖98个自然村,镇域人口9.1万人,常住人口54342人(2017), 赛岐地理位置优越,是闽东水路交通枢纽。赛岐是闽东重要的对外港口, 沈海高速、 宁武高速、 温福铁路、 104国道、 302省道、赛江航道等水陆交通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是 闽东、闽北、赣东北、浙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环三都澳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7月24日,赛岐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福建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闽东最具活力重镇之一

福安市滨海宜居工贸新区

2010年福建省综合发展百强镇

赛岐地处闽东地理中心,位于福安赛江之滨,常住人口54342人(2017) 。是闽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建制镇,也是闽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地理位置优越,是闽东水路交通枢纽。赛岐是闽东重要的对外港口,沈海高速、宁武高速、温福铁路、104国道、302省道、赛江航道等水陆交通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是闽东北、赣东北、浙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环三都澳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赛岐早从盛唐起就已繁华昌盛,是闽东重镇,是闽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国家计委列入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2001年被省政府列为经济发展重点镇;2003年被列入 宁德市经济发展十强镇;2010年入选全省综合发展百强镇 ;2010年2月被福建省政府列为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2014年9月,列入福建省“小城市”(镇级市)培育试点 。

按照宁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赛岐小城镇规划范围包含赛岐镇、福安经济开发区和甘棠镇,总面积约197平方公里;规划至2030年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8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5万以上。结合“环三”发展战略规划和福安“一市三区六组团”、“北城南工西旅”的城市总体布局,在赛江沿岸规划建设新区、改造旧城、发展新兴科技型工业产业,在保护赛江天然环境的基础上突出环境资源优势、塑造沿江景观、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证一体”的原则,把赛岐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宜居工贸新城 。

赛岐,位于福建省东北部、 台湾海峡西岸,地处闽东地理中心,隶属 福安市,位于福安市中部偏南的赛江之滨,北纬26°53′~27°1′、东经119°39′~119°46′之间。东邻霞浦县、溪柄镇,北毗福安市,西接溪潭镇,南靠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地势两侧高,中间有 赛江穿过,形成赛江平原,属 太姥山脉西南部、 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境内最高山为鳌峰山。赛江是闽东最大的河流,是闽东的母亲河,穆阳溪、长溪、茜洋溪三条河流于赛岐北部汇成赛江,赛江由此南下贯穿中部,于白马门注入三沙湾,江岸线约28.01公里。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全境,小浦公路横穿北部。赛岐港为闽东主要港口。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

赛岐印象 (24张)

赛岐地处交溪下游,富春溪、茜洋溪、穆阳溪汇合处,有“三江镇”之称,是闽东通商要地,水陆交通中心,闽东、闽北和浙南邻近15个市县的物资集散地。工商业较发达,曾是闽东北及浙南地区通向外部世界的“山海门户”。1988年被定为闽东经济开发区,规划中的福安市三大城区赛江城区组成部分。

赛岐气候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赛江两岸形成开阔平原。全镇耕地1420公顷,其中水田1100公顷,旱地252公顷。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种植葡萄610公顷,晚熟龙眼190公顷,惠园橄榄133公顷。山地面积5840公顷,有林地2200公顷,粮丰林茂,五业兴旺。赛江黄沙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达200万立方米,且含硅量高,泥杂质少,驰名中外。

有乡贤林承强诗赞:

梨园雅曲传真韵,郭厝路边杨柳娇。

狮子追风过大海,象环送福贯虹桥。

店前金蟹满溪里,林后 仙岩耸碧霄。

下港丰年春色永,赛岐伟业看今朝。

赛岐地处闽东地理中心,自古以来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唐末五代时期,氏族詹氏等族在赛岐聚居,形成村落。在清中叶时期,赛岐就凭借水运便捷迅速崛起,到清末民初已商贾云集,万家灯火,成了著名繁华商埠,素有闽东“小上海”之称。

赛岐原名“赛江”、“赛村”、“细村”,清光绪年间衍为今名 。今名取自赛岐的母亲河“赛江”,因城内有座“岐头山”,故取“赛村”的“赛”,配“岐头山”的“岐”而得名。而“赛岐”作为地名正式出现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此时赛岐不仅是闽东水陆交通的枢纽,还是闽东工业重镇。

宋淳祐五年(1245年)福安建县后,划为永乐、灵霍2乡,永乐乡下辖归化东、归化西、平溪、西兴、仁风、钦德6里,灵霍乡下辖沿江、秦溪、秦东3里。
  元代,永乐乡分为福安、用儒2乡,灵霍乡改名秦溪乡。福安县辖有3乡、8里、36都。福安乡领界东(合并归化东里、归化西里)、平溪2里;用儒乡领西兴、仁风、钦德3里;秦溪乡领沿江、秦溪、秦东3里。

二十九都:辖南安(今南安)、樟港、南洋、大留、裘阳、东山、小留、甘棠、南塘、外棠、田里、家饶、后基、简岐、桥洋湾、坑源里、蓝柄宫、蔗头山、田螺洋等19个村落,共5个图。

三十都:辖苏埔头、山尾、宅里、阳中厝、下埔、亭前店、金厝利园、詹厝、王厝、象环、青坑、鳌峰、上罗里坑、下罗里坑等14个村落,共1个图。

三十一都:辖苏阳、大盘、小盘、江兜、长崎、林芦、戈院、桃阳、大象、陈阳坪、碓坑、三十六岐、塘后、牛罗里、定里等16个村落,共1个图。

明景泰六年(1455年),划出平溪里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都给新置寿宁县,福安县共辖3乡、9里、32都、36个图,明万历间全县有主要村落143个。清代,福安县乡、里、都设置不变。清光绪十年(1884年)全县有32都48图,主要村落720个。

十五都:辖大留阳、横儒、财源、宝坑、下蓬、菖蒲阳、溪塔、隆坪、铜岩、崎山、金斗量阳坪、彭家阳、青沁、王楼、长尾碇、金斗量、老虎填、池丘、周坑、后利、拖岭头、叠石、河尾、上洋、上岙、里岙、大莲、丘后、长南等29个村落,共1个图。

三十一都:辖苏阳、涂口、大盘、小盘、江兜、长崎、林芦、戈院、桃阳、大象、陈阳坪、碓坑、三十六岐、塘后、牛罗里、定里等16个村落,共1个图。

民国初期,福安县沿用3乡9里32都区划。民国17年(1928年)9月实施《县组织法》,县以下设区、村里、闾邻。民国18年,福安县划分为7个区(号称地方自治机构)统辖全县99个乡镇。

民国23年5月,福建省实行保甲制度,以保甲代替闾邻制度,撤销区公所,设立区署。民国24年8月公布《福建省各县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福安分为四个区,赛岐属于第一区(区署先设城关后移赛岐)。
  民国26年12月,第一区城厢镇改由县政府直辖,第一区区署移驻赛岐。

民国31年,撤销第一区(区署驻赛岐),改为县政府直属。
  民国34年,撤销区署,实行县、乡二级政制,设赛岐镇。
  民国37年,福安县全县调整为15个乡镇,辖144保2067甲,设赛岐镇。

民国38年(1949年)7月19日福安解放,设立赛岐镇人民民主政府。

1954年7月,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调整行政区划方案和福安专署执行意见,福安县调整基层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赛岐区(下辖10乡)。
  1956年11月,撤销赛岐区,成立赛岐镇。
  1958年7月,撤区并乡,福安下设两个镇:城关镇和赛岐镇。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乡镇改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设赛岐人民公社。10月人民公社复称乡镇,下分联社。

1959年11月乡镇改称人民公社,赛岐和穆阳2个镇和人民公社合并。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福安县原15个公社改设为15个区。设县直属人民公社(赛岐)。
  1962年,撤销松澳区,松澳区的赤溪、象洋、宝洋3个公社归赛岐公社管辖。

1963年,赛岐直属公社改为区建制,赛岐区辖赛岐、赤溪、象洋、宝洋4个小公社和1个区属赛岐镇。
  1965年,调整为赛岐区、赛岐镇。
  1966年,实行区、大公社并存制度。11月撤赛岐区,成立赛岐人民公社,并撤销赛岐镇。
  1967年,恢复赛岐镇,全县有3个区12个公社3个镇。
  1970年7月,赛岐镇与赛岐公社合并。
  1980年8月23日,恢复赛岐镇,全县辖15个公社3个镇。

1984年10月,废弃“政社合一”制度,建立县、乡(镇)、村3级政权。撤销赛岐公社,建立赛江乡;
  1985年10月,撤销赛江乡,并入赛岐镇,全县划分为6个镇、10个乡、3个畲族乡。

1988年5月,成立赛岐经济开发区。
  198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福安撤县建市。

1990年3月11日,福安市正式挂牌办公,设赛岐镇 。

2012年8月,从赛岐析出罗江村、三江社区,从甘棠镇析出南安、大留、小留、樟港、加招、北山、坑门里等7个村,成立罗江街道办事处

封建年代,陆路艰险,长途运输,大都凭借水道.当年,闽东北地区的货物往来,取道赛江了.因此,宋、明两朝代,赛江的水运业就初见波澜,成为闽东北及浙南地区通向外部世界的“山海门户”。

明朝,万历年间,在赛江下游的咸水滩,制盐业出现,故而,才有海盐运销内地山县之说。赛岐成为闽东浙南的"山海门户"和重要货物交通要地。

清朝 康乾盛世,随着社会稳定,工商业萌芽的产生,水运业骤兴,赛江沿岸的先民和外乡的有识之士,纷纷迁居赛岐,赛岐成了近代沿海移民集镇。随着人口的聚集,逐渐形成了港口商埠的雏形。

清末民初,跑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赛岐人,就紧挨着江畔建起了一条1里多长的商业街,街两旁的楼店,清一色的骑楼式结构,其模式与厦门、泉州、漳州的老街风格相媲美。骑楼式的楼店遮风避雨,逢遇雨天,从街头走到街尾,不用打伞,便于进货,便于留客,更便于坐店经商。应该说,那时赛岐人的经商意识已融入了沿海大商埠人的开放理念了。转瞬间,赛岐的街市上,商贾云集、商号如林,不仅有南北杂货铺、布店、药店和鱼货栈、茶行、粮行还有洋人代理商开办的亚细亚、德士古、美孚洋行及南洋兄弟烟草经销处。随着商贸的兴隆,赛岐的街道也日渐扩展。赛岐的街市,白天人声鼎沸,夜里灯火通明,那繁华的景象,俨如那年代的“大邑”。当时,赛岐的航运业更为兴盛。赛岐港的长泊岸、大埠头、挤泊着来自上海、宁波、广州、厦门、台湾、福州等地涂红髹绿的货船、渔船、客船,赛岐籍的帆船也扬帆驶向国内外各大港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一艘赛岐籍70吨位的木帆船航抵日本冲绳;三十年代,又有一艘赛岐籍41吨位的木帆船,满载着浙南的 明矾,远航到辽宁营口。那时,赛岐籍的船,北往山东、南抵广东、东至台湾,频频进发。期间,赛岐的轮船业也悄然兴起。从二十年代,赛岐商人购进第一艘100吨位的客轮,到三十年代赛岐商人添置一艘500多吨位货轮,10年多时间,赛岐港就有10多艘本地籍的轮船,在赛江宽阔的水面上航驶。这标志着,赛岐的运输业从传统驶向了现代工业文明。

随着 赛岐港商贸、航运业的繁荣,官方先后在赛岐设立海关、银行、盐政、信电、茶叶等管理和办事机构。赛期的邮政与电信事业,赛岐早于清朝光绪年间,赛岐就有了邮政代办所。时至三十年代,赛岐有一位商人自行投资,架设了一条从赛岐至福安县城的电话线,长达24公里。当年从国外发电报到赛岐,只需填写“中国赛岐”四个字,即可照收无误。这真是:“不知福安县,却识赛岐港”。

20世纪上半叶,日本人入侵,八年抗战连着三年内战,战火遍地燃烧,国内百业凋敝,经济衰败,赛岐港难逃厄运,同样罹祸,顿时失去了往昔喧嚣的景况。解放前夕,国民党败兵从东南沿海溃退台湾,沿途又炸沉和击沉了多艘赛岐籍在航的轮船,受此重创,赛岐的航运业元气大伤。此时,眺望沉寂的赛江面,令人不禁长长喟叹:“寒鸦散尽水悠悠。”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十分注重赛岐港的商贸复苏和航运业振兴。国营的百货、纺织、食糖、水产、茶叶等商贸公司率先在赛岐开张营业;随即,国营的客轮、货运机帆船也在赛岐港劈波启航。当福州港务局三都办事处在赛岐挂牌成立时,喜庆的鞭炮炸响了半条街。赛岐成为当时闽东最发达的地区,拥有闽东最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金融中心。

国营的商贸公司在赛岐闪亮登场,大大活跃了赛江沿岸土特产的购销两旺。每年开春,山里人、畲家女挑着绿莹莹的茶箩、背着翠晶晶的茶篓,疾步涌向茶叶站门前,排起长龙队嘈嘈嚷嚷地等待收购;初夏时节,官井洋黄瓜鱼发海,满载着金灿灿黄瓜鱼的大船小艚,急摇橹猛荡桨,咿咿呀呀地麋集在水产码头,争着过秤赶鲜;一入冬,赛江沿岸的糖寮开榨,一艘艘首尾尖尖的溪犁船,装载着一筐筐红彤彤的板糖,飘着渔歌,犁开层层清波,慢悠悠地汇聚在土产站的小埠头下,等候叫号过磅进仓。赛岐港又生机焕发了。

国营的航运公司也及时地在赛岐港出现,它给闽东北地区的物流畅通注入新的活力。清晨,当彩霞将赛江水染成锦缎似的时刻,一艘艘满载着百货、建材、化肥的轮船顺着早潮,鸣着响笛向赛岐港报到;傍晚,夕照映红了两岸青山,一艘艘装有毛竹、茶叶、板糖的木帆船,盈着满帆,迎着晚汐,翩翩出港。赛江上,轮来帆往,激活和丰富了山区人民的新生活。

解放后,闽东的交通发展突飞猛进。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开始修建福(州)温(州)公路。1956年,福温公路通车途经赛岐,赛岐人第一次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响,欢欣雀跃。那几天,不少山里人起大早,带着蒲包饭,赶了二、三十里山路来赛岐,看看汽车究竟是什么模样;还有的孩子尾追车后,闻闻汽车喷出的尾气是什么味。随后,4月中旬,赛岐至霞浦的浦赛公路又修通了;时隔二年,赛岐至闽北浦城的公路也通车了。这时,从京城北京至省城福州的国道和从闽东沿海霞浦县至闽北山区浦城县的省道,在赛岐纵横交汇了,赛岐港成为闽东水陆交通枢纽中心的优势地位也赫然凸显出来了。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后期,是中国计划经济执行最严格的时期。赛岐,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省、地物资商品采购供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此建立。先后驻足于此的,有:工业品采购供应二级站、农资公司、土产公司、盐业公司、木材公司、石油公司、燃料公司、医药二级站、粮食转运站、建材物资部;闽东各县为了便于物资采购和转运,也纷纷在港口的周边设立办事处和建仓储;本县各乡镇亦趋之若鹜地赶来设采购组。当时,汇聚在赛岐的外地商业办事机构多达100多家,赛岐人戏称这些采购组、站是“大使馆”。赛岐成为闽东的经济中心.

赛岐港是 潮汐天然良港,建国后,港区码头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早在1957年,在港区的东岸就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的港务货运码头,靠泊能力为600多吨,随即扩建成连体码头,靠泊能力提高到1500吨,彻底改变了赛岐港历史上货物装卸在江中大船过驳小船的落后状况。当码头上竖起吊杆机装卸后,赛岐港的码头工人也摆脱了长年以来肩扛背驮的繁重体力劳动。接着,水产、粮食、煤炭、石油、木材、食糖等7座专用码头相继建成。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赛岐港码头的靠泊能力总和近万吨,港区的各种设施日臻完善。因此,赛岐港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辟为外贸运输物资启运点;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辟为国轮外贸物资装卸点。

赛岐港航运业的发展,建国后,如日中天,蒸蒸向上。首先,有实力雄厚的闽东轮船公司雄踞赛岐,该公司拥有14艘货轮,总运力7840吨,其中最大的一艘运力1400吨,是我省三大国营海运公司之一。赛江沿岸的船民,历来对外海航运、内河运输情有独钟,他们颇具创办航运业的经验与传统,又继承祖辈“宁缺家中三扇门,不差船上一舱板”的艰苦创业精神,解放后,再掀起新一轮办航运业的浪潮。通过合资、联营等方式从解放初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赛江沿岸共兴办起集体、个体联营等性质的水运企业20多家,拥有大小轮船、木帆船300多艘,总运力达12000多吨,为赛岐港的航运业增光添彩。

赛岐的工业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年间,为了适应港中船舶上的需用,四面八方的能工巧匠就汇聚在赛岐,操办起了加工篾篷,锻造链、锚,搓拧船索等作坊。解放前,当县城人还没见到电灯时,赛岐首家机械碾米厂发电机的余电,就让厂邻近的有钱人沾光了。解放后,赛岐工业的发展,更是欣欣向荣。赛岐茶厂首家鸣笛开工,每逢茶叶生产旺季,厂里聚集着2000多名择茶女工,机声隆隆,茶香弥漫过半个赛岐港。该厂生产的茶叶走俏东南亚和东欧市场,当时的苏联人最青睐赛岐茶厂生产的红茶。赛岐酒厂生产的“蜜沉沉”酒,远销海内外,被评为福建名酒,编入《中国名食谱》,周恩来总理曾用此酒宴请过外宾。闽东面粉厂担负着全闽东地区“军需民食”的面粉生产任务。地区水坞木材加工厂出厂的枕木,为中国南方铁路大动脉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赛岐铁合金厂生产硅铁合金、硅钙合金产品,是我省唯一的铁合金出口基地。闽东化工厂生产的硫酸,是我省工业的重要原料。闽东造船厂、福安造船厂出坞下水的铁壳轮、水泥船畅航于闽东沿海……那时,赛江两岸,烟囱林立,机声轰鸣,不仅国营企业独领风骚;还有赛岐传统的手工业、轻工业,诸如:棕麻厂、砂轮厂、竹篷社、打火机厂、电瓷厂等集体企业,也异呈纷彩。

赛岐是闽东的工业重镇,满街走动的尽是戴工帽、穿工作服的人。当年,闽东人视赛岐为淘金地、聚宝盆,不仅福安本地的姑娘,连周边县的妙龄女子,寻夫择婿,都爱到赛岐相亲,要是能与一位赛岐青年工人结缘,就觉得十分幸运。

赛岐是福建八大名镇之一。赛岐人,来自天南地北,没有宗族概念,没有派系之争,和衷共济;赛岐人,跑南闯北,见多识广,胸怀坦荡;赛岐人,喜迎八方客,礼貌待人;赛岐人,讲卫生、讲文明,有很强的城镇意识。赛岐曾于五十年代中期,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模范镇”;赛岐的农贸市场,也曾于八十年代后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全省文明市场”。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国家实行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波涛激烈地冲击着赛岐港。首当其冲的是,各个“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国营工贸企业,失去了控制商品、物资调拨功能,在市场经济中黯然失色,渐渐淡出。受其影响,赛岐港的吞吐量、装卸量也骤然锐减。

赛岐凭借其地处福建环 三都澳港区中心位置、是福州至温州经济走廊的突出部位的区位优势,赛岐人民意识到赛岐将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赛岐积聚着丰厚的潜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赛岐的开发。当年,原省委书记项南同志视察赛岐港时,曾建议在赛江沿岸建立闽东中心城市。虽然说,该建议没有实现,但经各专家学者的研讨论证,在叶飞副委员长和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 习近平同志的支持下,“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了。

“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起步高,成立不久,就经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的成立,为赛岐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开发区成立后,致力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长达980米的104国道赛岐大桥跨港而过,大大促进了赛江东西两岸的共同繁荣;接着,22万伏输变电站、万门程控电话、日产4万吨自来水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港区内码头建设更臻完成,现已建成300-3000吨级码头泊位20座,赛江下游白马河畔的3000吨级码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轮开放;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和坚实的条件。

在国务院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赛岐新区建设日新月异,颇具特色。早在九十年代初期,赛岐镇政府的领导,遵循赛岐商贸活跃的传统,卓有远见地在新区开辟了一条长1500米、宽24米的商品批发街;和修成一条长1000米、宽12米的商品零售街。赛岐商业街,商品时尚、价格实惠,不仅邻近乡镇人赶来采购,连城里人也常来选购。批发街上,车水马龙;零售街上,人头攒动。这里,是人们理想的购物天堂。

赛岐经济开发区成立后,进入新世纪,赛岐的工业发展,万马奔腾,气象万千。开发区的工业园区,已落户工业企业100多家,总投资达50多亿元,形成了以船舶修造、电机电器、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群。其中,有7个项目先后列入福建省、宁德市在建重点项目。尤其是船舶修造业更引人瞩目,若隐若现的赛江岸线中,密布着31家修造厂,拥有15座船坞,其中有4座300-10000吨级船坞,总坞量27.5万吨,年产值达25亿元,涌现出万人的修造船大军,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民间修造船基地。入夜,一座座船台上,四射的焊光,映入江中,象繁星在水中闪烁;激溅的焊花,洒向夜空,又象节日的礼花纵情绽放!

进入新世纪,沈海高速公路福安连接线赛岐互通口开通,赛岐人出行、和货物运输更便捷了。赛岐到福安市区不消15分钟;到省城福州也仅需一个半小时;到温州二个小时,到上海六个小时,真是“千里江陵一日还”了。

殷周时期,福安境内即有土著先民的生息活动。隋唐之际,中原百姓开始迁居境内。宋代,赛岐的人烟已很稠密。明代,畲族大规模迁入县内。入清以后,人口持续增长。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灾患频繁,人口呈下降趋势。

截止至2015年,赛岐镇域内总人口9.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3万人。

常住人口54342人(2017)。

赛岐汉族人口居多,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有 畲族、回族。

截止至2015年,赛岐镇下辖7个街道社区,24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

和平社区 辖和平街、马祖弄、后门弄、洋中厝、上岐头等

前进社区 辖前进街、黄土岗、桥头店、山帽石、前山、百贰坎等

解放社区 辖解放街、后门山巷等

下港社区 辖下港街等

万寿社区 辖万寿街、钟声、登高、凯旋、桥兴、新兴、新峰等

凯旋社区 辖凯旋街、永康、材厂、麻雀洞、野马坡、野马坑等

虹桥社区 辖虹桥路、拆迁路等

赛里村 辖詹厝、王厝、杨厝、仙岩下自然村;

店前村 辖店前、虾墓垄、里林、牛地坑、鳌峰、虎岩、大岭、沙洲坂、蜈蚣下自然村;

大叶村 辖大叶、四定冈自然村;

廉首村 辖廉首、金蟹、锦埔庵、白鹤、张坑、锦埔、陈澳自然村;

宅里村 辖宅里自然村;

下埔村 辖下埔自然村;

梨园村 辖梨园自然村;

青江村 辖青江、路边自然村;

宝洋村 辖宝洋、上牛罗、瓦窑前自然村;

溪里村 辖溪里、下牛罗、灰岐山、坑边、三坪、后行里、石厝里自然村;

秀洋村 辖首洋、郑里、里牛坑自然村;

大象村 辖大象、高水笕、鸡叫坑、楼坑、下灌碓自然村;

苏洋村 辖苏阳、林后、下村、阳上、岔门头、笊篱山、刘家鼻自然村;

桃洋村 辖角垄头、下桃洋、上桃洋、桃洋自然村;

泰康村 辖泰康、牛溷下、外平坑、东山、大洋坪、浿头里自然村;

长岐村 辖长岐、上长岐自然村;

大盘村 辖大盘、里厝自然村;

泥湾村 辖泥湾、长楼自然村;

小盘村 辖小盘、长后、浿头里自然村;

江兜村 辖江兜、王坑、旦岩、上龙岩、为墩、下龙岩、林炉里自然村;

象环村 辖象环、岭头墩、长冈、上流水坑、下流水坑、林包里、岭门楼、大湾、流水坑自然村;

狮子头村 辖狮子头自然村。

郭厝坪村 辖郭厝坪、陈洋坪、池下、加后垄、牛鼻埕、朱山、周庵自然村;

下长岐村 辖下长岐自然村;

赛岐素有“牛城”别称。在祥牛环岛(牛兜),高高耸立着一组石雕耕牛的群像——一只昂首的公牛旁,一只母牛正亲舔着一只小牛犊。这组石牛雕像,充分展示了赛岐人民勤劳、奋发的精神和表达了赛岐人和睦、感恩的思想理念。这组雕塑成为赛岐的城镇标志。

赛岐地区通用 闽东语北片方言 福安话,本地人称之为 平话。 福安话属闽语闽东语的北片区(福宁片),是北片区的代表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市、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寿宁县、周宁县和柘荣县。

闽东方言大概形成于唐朝,底层词汇一定程度上受到古越语的影响。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闽东话中。

2015年,赛岐地区生产总值39.87亿元;工业总产值25.96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5.4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8.5亿元;财政总收入3742.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98元。

赛岐地理位置优越,是闽东交通枢纽。是闽东、闽北、赣东北、浙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环三都澳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陆交通衔接,同三高速贯穿南北,104国道贯通南北,省道小浦线穿越东西,与赛湾公路、赛下公路及沿海高速公路和福温铁路形成赛岐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陆路交通网络。城区东距福鼎97公里,西至屏南176公里,北抵寿宁82公里,距宁德、周宁,柘荣、霞浦等县(市)均在80公里以内,距闽东机场30公里.城区内设高速公路互通口1个,福温铁路站点距城区9公里。

赛岐是闽东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地。经济腹地广阔,可达两省三地区十五个县(市)1.5万平方公里、400万人口区域,包括该地区9县(市)和政和、松溪以及浙江泰顺、庆元、苍南、龙泉等地。省、市的商业、物资、供销等部门在赛岐设批发站点20多家,其腹地的农产品、工业品以及建筑建材等大宗货物材料大多通过赛岐疏散。

赛岐港是潮汐天然良港,属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赛岐开港于唐末宋初,到明清鼎盛时期就与日本和台湾、天津、上海等港口通航通商.北起赛岐大桥上游的三江口,南至下白石的白马门,水域面积5508万平方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海岸线长60公里。港道少淤,潮差大,可建3000吨至1万吨梯级码头的港址有10多个。

赛岐港在建国后获得充足发展,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辟为外贸运输物资启运点;1984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辟为国轮外贸物资装卸点;从1983年起与香港正式通航。此间,港口的吞吐量均居闽东各港口首位,省内仅次于福州、厦门港,位居第三位,被喻为“闽东小上海”。赛岐港现有100至3000吨级码头20个,总泊位6000多吨,已定为国轮外贸装卸点,与香港通航。国内航线已通福州、厦门、上海、南通、温州、宁波、青岛、广州等地,并开辟长江航线。

镇内有自来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达4万吨。拥有2所35千伏变电所,福州至闽东电网220千伏火电输变电工程设在赛岐。程控电话和数字移动话均已超过万门。

赛岐污水处理厂(一期)厂区建设用地45亩,总投资近7000万元,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万吨,将于2014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太平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部门在赛岐均有分支机构,并设有外汇业务分理处。港务局、外轮理货公司、外轮代理公司及船舶检验局均已设立办事机构。

赛岐镇在福安市委、市政府及赛岐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总体要求,坚持走“强化交通、发展商贸、立足支柱、壮大农工、超前规划、加强城建”的发展路子,以建设新型闽东港口城镇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9.86亿元。农业向高优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值8500万元。赛岐被省政府列为全省船舶修造三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中心和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之一,并已初步形成打火机、食品加工、船舶修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

2005年财政收入3215万元,比增5.1%,其中增值税完成1368万元,地方工商税完成759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比增29.2%;年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13亿元,比增22.1%,贷款余额5.59亿元,比增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0元,比增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75元,比增14.5%。

2007年仅赛岐一个经济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亿元,比增12%;工业总产值32亿元,比增1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增42.1%;财政总收入3670万元,比增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比增12.5%;全年外贸出口6083万美元,比增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7元,比增18%,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比增13.6%。期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13亿元,比增58%,期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43亿元,比增87%。

赛岐初步形成了以船舶修造、电机电器、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聚,电机电器行业关联企业18家,冶金建材关联企业7家,食品行业关联企业10家,船舶修造行业关联企业8家。

赛岐已形成了农副产品交易、小商品批发零售、建筑建材供应、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资料、水果批发、钢材、船舶修造材料等八大专业市场,市场交易活跃,实现了大量人流、物流、商流的聚集成为闽东的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树立大农业观念,坚持“主体、单体相结合,田地、山地一起抓,片上、点上都开发,长效、短效共同发展”的办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以发展葡萄、龙眼等水果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科技应用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

粮食生产稳定粮耕面积1.1万亩,三年累计产粮 万吨,建立葡萄新品种、水蜜桃和油桃试种基地,建成江兜山地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引进18个葡萄新品种成功试种,全镇新增水果面积5600亩,大宗水果累计面积达2.03万亩,赛江晚熟龙眼成片达2800亩、惠园橄榄2000亩、葡萄8000亩、桃1800亩、李1800亩、柑桔1500亩、枇杷2400亩,蔬菜复种面积逐年增加,基本形成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格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农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预计今年农业总产值可达 万元,比1999年6580万元增长 %,农民人均收入达 元,比1999年增 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冬修水利、海堤加高培厚,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海堤石护坡工程、管灌工程均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林业生产注重生态平衡,加强封山育林工作,完成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4.03万亩,林业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积极实施扶贫攻坚、造福工程计划,开展争创小康活动,抓好整改类村的“五通”、“五改”和绿化工程。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全面推行土地延包、减负卡等制度,着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年减轻农民负担 万元。农业科技应用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

镇区内现有文化站2座、文体活动场所40多个,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31个村(居)。镇区驻有福安市医院、镇属医院各1座,全镇共设立医疗站56个。几年来,赛岐镇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省第二批科技示范镇”、“双拥模范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赛岐拥有历史悠久的商业历史,已经形成以虹桥街为中心的商贸区,和以罗江锦江为中心的商贸区,步行街也已投入使用。位于赛兴路与下浦路之间的赛岐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11.8亿元,规划面积133亩,建设集商业、办公、居住、餐饮、会议、文娱等为一体的“城市生活空间”。其中一期占地75亩,二期占地58亩 。

截止到2014年,赛岐镇现有中学2所、成人中专1所、完小校26所 、教学点1处、幼儿园和托儿所28所。

赛岐地区部分学校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层次 序号 学校名称 层次
1 福安市赛岐中学 初中 2 福安市苏阳中学 初中
3 福安市赛岐小学 小学 4 福安市赛岐小学宅里校区 小学
5 福安市赛岐中心小学 小学 6 福安市赛里小学 小学
7 福安市店前小学 小学 8 福安市象环小学 小学
9 福安市苏阳小学 小学 10 福安市廉首小学 小学
11 福安市狮子头小学 小学 12 福安市大叶小学 小学
13 福安市青江小学 小学 14 福安市大盘小学 小学
15 福安市小盘小学 小学 16 福安市大象小学 小学
17 福安市泰康小学 小学 18 福安市利园小学 小学
19 福安市长歧小学 小学

截止至2013年,赛岐地区共有市直医疗卫生单位1家、中心卫生院1家。

福安市医院座落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始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36亩,业务用房面积16000平方米,编制床位200张,人员编制200名。主要担负着福安市下半区近3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教学于一体的二级乙等非营利性综合性医院。是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定点医院,也是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主要担负着本市南部九个乡镇及赛岐经济开发区近3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是闽东卫校实习医院及全市基层卫生院进修培训基地。

象环村地处福建东北部,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素有“南国葡萄之乡”的美称,是福建巨峰葡萄的发源地,有着30多年的葡萄种植经验,种植生产的葡萄远销海内外,占据全国包括福州、厦门、温州、杭州、广州、东莞、海口、深圳等大部分市场,是中国巨峰葡萄的生产基地。
  葡萄素有高贵的品质,是送上司领导及亲朋好友的上佳果品,是水果家族中的佼佼者,葡萄可以美容养眼,而其酿造的酒更是可以延年益寿。在象环村种植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粒大汁多,甜度高,串儿大,色泽红黑亮丽,营养丰富,百吃不厌,其口味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象环葡萄在各个葡萄销售市场中占据领先的位置。

上世纪90年代初苏阳村群众利用良好的气候优势引品试种,经多年试验,培育出适应性好、颗粒大、品质优、抗病力强的东魁杨梅,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引入农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作为当地最大的东魁杨梅示范基地,带动了一方经济。

苏阳“东魁”杨梅以其肉厚籽小、酸甜爽口等特性深得市场青睐,曾荣获“全国十大精品杨梅”称号。截止至2011年,种植面积突破3200亩,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拥有“苏阳红”、“屏峰山”等多个杨梅品牌,产品热销浙江温州等地,如今,杨梅产业已成为该村1030户、5000多人主要经济来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杨梅,每亩收入8000元至15000元不等,种植大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

2019年9月24日,赛岐镇(葡萄)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周边中学

福安第二中学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罗江开发区赛江北路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罗江开发区赛江北路

周边政府机关

赛岐镇人民政府 地址:宁德市福安市虹桥北路16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17:00

周边综合医院

福安市医院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王厝76号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赛岐镇王厝76号

周边乡镇

赛岐镇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