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柄镇

溪柄镇 溪柄镇乡镇概况 溪柄镇气候环境 溪柄镇人文历史 溪柄镇历史沿革 溪柄镇行政区划 溪柄镇交通概况 溪柄镇历史文化 溪柄镇经济发展 溪柄镇特色物产 溪柄镇旅游资源 溪柄镇民俗风情 溪柄镇特色村屯


溪柄镇位于福建省福安市东南部,距市政府20千米。地处北纬26°57′-27°4′、东经119°30′-119°40′30″之间,东毗松罗,南连 赛岐,西接坂中,北依 城阳,方圆面积11689公顷,人口21062人,山地12.6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万亩,耕地1.9万亩(其中水田1.57万亩),水资源有流经境内的茜洋溪、龙新溪、 赛江总长共32.3公里。溪柄镇位于 福安市东南部,辖区面积11689公顷,下辖25个 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1062人,其中畲族人口3745人,占总人口的10.7%。该镇交通便利,距福宁高速公路互通口仅3公里, 104国道和省道下浦线交叉过境,水路有500吨级的下邑码头和山码头与赛岐港连接,电力有多条的线路和装机容量1.0万KW的茜洋溪电站,电讯信号覆盖全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工农业产值2.94亿元,财政收入651.22万...

详情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柄镇所有镇中心区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柄镇介绍

溪柄镇位于福建省福安市东南部,距市政府20千米。地处北纬26°57′-27°4′、东经119°30′-119°40′30″之间,东毗松罗,南连 赛岐,西接坂中,北依 城阳,方圆面积11689公顷,人口21062人,山地12.6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万亩,耕地1.9万亩(其中水田1.57万亩),水资源有流经境内的茜洋溪、龙新溪、 赛江总长共32.3公里。

溪柄镇位于 福安市东南部,辖区面积11689公顷,下辖25个 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1062人,其中畲族人口3745人,占总人口的10.7%。该镇交通便利,距福宁高速公路互通口仅3公里, 104国道和省道下浦线交叉过境,水路有500吨级的下邑码头和山码头与赛岐港连接,电力有多条的线路和装机容量1.0万KW的茜洋溪电站,电讯信号覆盖全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工农业产值2.94亿元,财政收入651.22万元。

溪柄属亚热带海洋性 气候,年平均气温19.6℃, 无霜期285天,年平均 降雨量1480㎜,温暖湿润、四季常春。

溪柄是闽东革命中心,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武装斗争,柏柱洋被誉为“闽东延安”,集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 柏柱洋红色旅游景区被福建省列为全省15个红色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有保存完好的闽东特委、苏维埃政府、妇女工作团、共青团等主要领导机关旧址,这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福安三贤之一的南宋忠义之士—— 郑虎臣祠堂(祠内有文天祥、范光宗、张蔚然等名人的题词),有 毛主席亲笔题按语的《福安县中农社与贫农社教训》一文中的南山村贫农社和中农社旧址,有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狮峰寺,有“兴云寺”、“福泉寺”、“桥头寺”、“报恩寺”等多个名寺,有十里生态绿竹走廊、茜洋溪天然浴场、千亩葡萄观光园。

民国23年土地革命时期,柏柱洋是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驻地。 溪柄镇 (2张) 1958年设溪柄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0年末面积128.4平方千米,人口3151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5人,辖1个 居委会、24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溪柄街。1997年,面积128.4平方千米,人口3.3万。

1990年,溪柄镇下辖1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

辖溪柄村、立峰村、北山村、扆山村、田坂村、仙洋里村、港里村、 龙潭面村、长洋村、 水田村、黄澜村、白沙村、浦后村、楼下村、 榕头村、立新村、 三村村、东坪村、 茜洋村、溪南村、 坑口村、采花桥村、 横坑村、墩面村24个村委会和溪柄居委会。

溪柄街居委会

溪柄村 辖溪柄、黄河、青山、垾头 自然村;

坑口村 辖坑口、王仔斗、溪兜、周山、允坦油坊、允坦、长岭、下半岭、下坂 溪柄镇 (3张) 、为家、山后楼、山溪岭头、上半岭、油家山、林坑、秋竹冈、山楼、坑头、东北冈、田水丘、甲浦林场自然村;

采花桥村 辖采花桥、大墓兰、白梅岭、铁炉坑、马头山、秤锤坑、柴山里自然村;

横坑村 辖横坑、甲浦楼、林家宅、□兜、大坑、岭仔下、大田坪自然村;

茜洋村 辖茜洋、牛田后、半岭、亭下、大冈、坑边、磨录坑、龙太坑、下厝坪、潘洋、大丘头楼、山楼、洋头冈自然村;

白沙村 辖白沙、洋中厝、下贵洞、贵洞里、亭下、牛角垅自然村;

黄澜村 辖黄澜、大洋里、坑里、后岐自然村;

北山村 辖北山、井头岩、马墩、大船头、槟树下自然村;

葛厝村 辖葛厝、曲濑自然村;

溪南村 辖溪南、横路、西洋里自然村;

浦后村 辖浦后、同台、里浦后自然村;

田坂村 辖田坂、下岙垄自然村;

立新村 辖山下、竹柄、田头冈自然村;

三村村 辖三村、田头自然村;

东坪村 辖东山、山坪、仙人村、大林、上金竹坪、三步兜、厝埕基、洋当厝、细日山、下金竹坪自然村。

墩面村 辖墩面自然村;

水田村 辖水田自然村; 溪柄镇 (5张)

扆山村 辖扆山村、龟武自然村;

立峰村 辖马厝、老蛇冈、寨下、东坑店、船民、坂边、院后、九龙自然村;

榕头村 辖洋头自然村;

楼下村 辖楼下、后垄、半兜、大洋中、长富村、鲤鱼边、南山、蛤蟆头自然村;

仙洋里村 辖仙洋里、龙盘下、步兜、周厝坪、炉下、知青场自然村;

长洋村 辖长洋、前坪、葛藤坪、暗弯、横路下、碧后、猴头、王家山、后坞自然村;

港里村 辖港里、赛岔、西林、菰楼、三峰里、横坑、大洋、柘下 自然村;

龙潭面村 辖龙潭面、山里限、下可坑、墩兜自然村。

溪柄镇交通便利,距福宁高速公路互通口仅3公里,104国道和省道下浦线交叉过境,水路有500吨级的下邑码头和山码头与赛岐港连接,电力有多条的线路和装机容量1.0万KW的茜洋溪电站,电讯信号覆盖全镇。

溪柄镇至今以有750多年历史,有128.4平方公里红色土地,有3.3万老区人民。革命前辈邓子恢、陶铸、曾志、叶飞、 马立峰、施霖、 张少廉等曾在这里领导和开展闽东革命斗争,素有“闽东延安”之称。溪柄山清水秀,地灵人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宁德地区农科所、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试点镇、地区领导指挥田在境内交织形成农业科技网。柏柱与新兴的工业小区融为一体、方兴未艾。黄兰绿竹笋、徐氏石材、任达果蔬、“五鹅”针织等享誉省内外。改革开放以来,溪柄的经济发展,从松散走向集中,从闭塞走向开放,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从单一经营走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小城镇改造呈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正从基本小康向富裕型小康迈进。为了实现构筑福赛中部繁荣和建设“经济强镇、科技兴镇、文明集镇”的目标,有着辉煌历史具有创业心的“溪柄人”,决心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群策群力,奋力拼搏,为溪柄的再创辉煌而不懈努力。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工农业产值2.94亿元,财政收入651.22万元。

溪柄是闽东农业大镇,是 宁德市农科所和省水稻新品种中试基地,农业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该镇大力发展良种种羊、种猪和水鸭等家禽养殖,已成为福安六大畜牧业基地之一。

溪柄是闽东老区农业大镇,这里的群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现拥有 脐橙2000多亩,葡萄种植面积7000亩,茶叶8000多亩,绿竹1万多亩,原省委书记现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路过溪境内看到公路两旁连绵起伏的竹子时曾感喟并当即赋诗曰“千里绿竹起黄沙,赛江两岸舞婆娑,不忘时传疾苦声,更喜添财富万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勤劳的溪柄人民根据市场调大了经济作物尤其是水果的种植面积,这里的优质水果如葡萄、蜜柚、脐橙、雪柑等已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一些水果苗木批发专业村、专业户也随之呼出,水果种植批发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溪柄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实的文化积淀,而且还是农业科技汇聚之地,设在这里的宁德市农科所和省水稻新品种中试基地等单位为溪柄的农业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溪柄人民大力发展良种种羊、种猪、水鸭等家禽养殖,溪柄已成为福安六大畜牧业基地之一。革命战争年代叶飞、陶铸、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运铸帷幄,指挥八闽儿女浴血奋战,柏柱洋被誉为“闽东延安”。

溪柄作为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地位,且境内储有丰富的 矿产、淡水、 森林等资源优势,其作为福安腹地经济的区域特色将被更多有识之士所认同,也必将有更多商贾来此投资兴业。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溪柄人民不断发展奋斗的20多年,2005年溪柄的国内生产总值3.9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达1.06亿元,工企业产值达2.0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达8000多万元,财政收入400多万元。虽然这些数字在全市并不突显,但却点滴记录着溪柄人民不懈奋斗的足迹,也因此溪柄集镇所在地的溪柄村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先进村镇”。

溪柄镇是闽东地区的老区重镇、科技新镇、农业大镇。溪柄人民勤劳淳朴,境内矿山、水利、农业各种资源丰富,其分布主要情况如下:

巨峰葡萄:溪柄镇共有葡萄5000多亩,各村均有种植,其中溪柄村有1000多亩,年产量约250吨,品种以巨峰、京亚早熟型葡萄为主,果大味甘、含水份较多、宜于鲜食,产品主要销往山东、 广东等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溪柄村委带领广大果农脱贫致富,成立了村葡萄协会及农民营销队伍,为广大果农提供资金、技术与信息服务,有效地推动当地葡萄种植业的发展。

苗木批发:溪柄镇果树苗木批发形成规模,溪柄农民依靠本镇区域与农业资源优势,许多农民从事名优特果树苗木的培养与批发。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龙潭面村的农民科学家雷金生同志年批发“早种六号”枇杷苗木就有5万多株;而仙洋里村年培养批发美国黑李(美国布郎李)、大华李、芙蓉李,各种桃李的苗林就有30多万株,苗木批发出售时间约在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果实上市时间约在5月至8月。

绿(篓)竹:绿篓竹是溪柄镇一大特色产业,全镇拥有绿竹种植面积近万亩,各村均有分布,现形成规模的有“百竹生态园”和十里绿竹走廊。绿篓竹主要分布在溪柄镇黄兰村和白沙村,年可生产绿竹笋2000吨,群众平均年收入达1000元左右,而生产大户则年均收入达8000-10000元,绿竹鲜笋主要销往 广州、深圳、 浙江一带再经各地加工远销海外。原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到该镇视察工作,看到黄兰、白沙绿竹喜人的生长形势时,曾即兴赋诗一首:“千里绿竹起黄沙,赛江两岸舞婆娑;不忘时传,更喜增财富万家。”近年来,溪柄人民正在继续扩大绿竹面积并摸索绿竹笋的新加工工艺。

石板材:溪柄镇石材资源蕴含丰富,品种有 花岗石、闪长岩、方石、 片石等,溪柄红色老区革命根据地柏柱洋曾因大洋中拥有一块巨大柱状乳白色的岩石而著名。溪柄镇政府为了合理有序开发本地石材资源于1992年注册30万元成立了福安市天然石材开发公司,现在花岗岩、闪长岩年产量3600立方米,路基碎石,片石产量1.3万立方米,方石年产量1万立方米, 鹅卵石尚未开采,其储藏量约30万立方米。溪柄主要石材资源特点如下:a.辉石闪长岩(651、653),光泽度强,韧性、耐酸碱性、硬度适中,主要出口日本生产墓碑。b.路基碎石、片石,韧性、耐酸碱性、硬度符合国家交通用料标准,可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用料。c.方石,质硬,颜色洁白,韧性较强。d.鹅卵石,规格齐全,质硬,储量大。

藤制品:溪柄镇溪南村的一大特色产品是藤制品加工,70年代该村引进外省技术,创建集体 藤椅厂,至今发展为全村农产家庭编织业。品种有座椅、靠椅、躺椅、茶几、方桌、 摇篮和书架等,分工有备料、钉架、破藤、 编织、油漆藤制品等。产品美观新款、轻便、舒适,物美价廉,年产数万件,这不但充分利用溪柄当地竹藤资源,还使全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茶叶:溪柄镇共有 茶园面积1万亩,品种还较传统单一,主要是福云六号、福安大白茶等。在上级指导下各村开展无公害茶园建设和茶叶品种改良工作。其中北山坂1千多亩茶园被市茶业局列为福安市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而采梅村引进种植 乌龙茶60多亩,种类达15种,有铁观音、大红袍、丹桂等。

瘦肉型种猪:溪柄镇目前形成规模的瘦肉型种猪记得有8个,主要分布在立峰、斗面、山下等村,存栏量达1.5万多头。

溪柄镇人杰地灵,山川秀美,这里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传统积淀深厚。著名景点有全国十八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柏柱洋大革命旧址,建于唐景福年间,建筑风格全国少有的狮峰寺,两山合壁,一坝截流的红领巾水库,奇险俊秀的龙潭百丈祭,名士郑虎臣祠,天然浑成的流米寺和天然禅寺,水质清冽的茜洋天然浴场,九首一体的九首榕等。

其它:溪柄镇的民间传统小吃和工艺等也颇具特色,如山下的麦杆扇原由明代村中一农民始创供驱蚊纳凉之用,现发展成家庭手工编织业,产品种类繁多,造型美观远销省内外。田坂的糯米棕,色泽金黄剔透,口感嫩软,棕馅品种多,可供选择,常年有供应。而溪柄镇水田的红星芋头,“旒蛴”(流蜞,学名疵吻沙蚕),仙洋里的鲜食玉米等水果蔬菜也远近闻名。

“闽东延安”柏柱洋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被列为福建省15个红色重点旅游区之一,也是 福安市、宁德市革命传统和 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楼下村借红色之旅的机遇,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精心培育和开发,开办与旅游相关的商店多间,增建公厕,完善食、宿、行条件,已开始收到效益。村两委规划建设2至3个上档次、上水平的农业观光园,供游客休闲观光。

立足村情,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向精致农业发展,在人均6分地上大做山地文章,搞葡萄、幼龄果园间套种,树立起葡萄、茶叶、养殖三根支柱产业。发动和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向外地争取农业订单,2008年,全村500多亩葡萄全部推广标准化栽培,果园套种高价值蔬菜鸡爪椒、密本南瓜、 槟榔芋。新种植“金观音”、“铁观音”乌龙茶50多亩,新引进一家工艺茶加工企业,60多名村民被安排就业。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鸭存栏达1万羽,生猪存栏2600头,仅养猪一项2008年可增加农民收入400多万元。 

周边乡镇

溪柄镇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

周边村庄

溪柄村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柄镇

三溪村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柄镇

楼下村 地址:宁德市福安市
宁德市福安市

黄澜村 地址:宁德市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