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岐镇

前岐镇 前岐 前岐镇乡镇概况 前岐镇行政区划 前岐镇概况 前岐镇沿革 前岐镇科教文卫 前岐镇经济发展 前岐镇人文历史 前岐镇民俗风情 前岐镇旅游资源 前岐镇获得荣誉


前岐镇,因前岐山而得名,别称岐阳。原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六都,福鼎置县后属福鼎县一都。民国初为前岐区,民国29年(1940年)设前岐镇。前岐镇地处闽浙交界,福鼎市东郊,北与浙江苍南县接壤,与我国矾都矾山毗邻。2019年10月,前岐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岐镇 辖2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原是海滨港口,浙江明矾大都经此水路运转国内外。70年代前岐、双岳围垦后,现已在成为小平原。省道沙吕线纵贯境内。001福东居委会、002岐阳居委会、201前岐村202照澜村、203柯湾村 、204双屿村 、205薛桥村、206彩澳村、207小岳村、208大岳村、209薛家村、210桥亭村 、211 黄仁村、212 熊岭村、213 井头村、214凤桐村 、215武垟村 、216西宅村 、217龟岭村 、218吴家溪村、219枫树岭村。土地...

详情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前岐镇所有村庄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前岐镇介绍

前岐镇,因前岐山而得名,别称岐阳。原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六都,福鼎置县后属福鼎县一都。民国初为前岐区,民国29年(1940年)设前岐镇。前岐镇地处闽浙交界,福鼎市东郊,北与浙江苍南县接壤,与我国矾都矾山毗邻。

2019年10月,前岐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前岐镇 辖2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原是海滨港口,浙江明矾大都经此水路运转国内外。70年代前岐、双岳围垦后,现已在成为小平原。省道沙吕线纵贯境内。 001福东居委会、002岐阳居委会、201前岐村202照澜村、203柯湾村 、204双屿村 、205薛桥村、206彩澳村、207小岳村、208大岳村、209薛家村、210桥亭村 、211 黄仁村、212 熊岭村、213 井头村、214凤桐村 、215武垟村 、216西宅村 、217龟岭村 、218吴家溪村、219枫树岭村。

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沿海有前岐、双岳2个万亩围海垦区,海岸线长18公里,浅海滩涂2万亩,山海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全镇有1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94所小学,有1所卫生院、29所卫生所、1座电影院。

1949年6月设前岐区,1958年8月成立前岐公社,1961年6月复为前岐区,1968年8月又成立前岐公社,1983年改为前岐区,1987年复为前岐镇。1995年,辖31个村委、2个居委会,64731人。1997年,面积153.9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前岐、黄仁、熊岭、桥亭、井头、凤桐、薛家、武垟、大岳、彩澳、西宅、龟岭、薛桥、照澜、佳山、上庵、周山、后洋、双屿、三丘田、安仁、蕉宕、罗唇、佳阳、双华、象洋、柯湾、龙头湾、吴家溪、枫树岭、小岳31个村委会和岐阳、福东2个居委会。 2000年,划出佳阳、后洋、周山、佳头、龙头湾、上庵、三丘田、安仁、象洋、蕉宕、罗唇、双华12个村,设立佳阳乡。

福鼎市辖镇。位于市境东北部。常住人口39472(2017) 。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岐阳。原是海滨港口,浙江明矾大都经此水路运转国内外。70年代前岐、双岳围垦后,现已在成为小平原。省道沙吕线纵贯境内。景点有妈祖天后宫、马仙宫、杨府宫等。

前岐因前岐山而得名,别称岐阳。原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六都,福鼎置县后属福鼎县一都。民国初为前岐区,民国29年(1940年)设前岐镇。1949年6月设前岐区,1958年8月成立前岐公社,1961年6月复为前岐区,1968年8月又成立前岐公社,1983年改为前岐区,1987年复为前岐镇。1995年,辖3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64731人。

1996年,面积153.9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辖前岐、黄仁、熊岭、桥亭、井头、凤桐、薛家、武垟、大岳、彩澳、西宅、龟岭、薛桥、照澜、佳山、上庵、周山、后洋、双屿、三丘田、安仁、蕉宕、罗唇、佳阳、双华、象洋、柯湾、龙头湾、吴家溪、枫树岭、小岳31个行政村和岐阳、福东2个居委会。2000年,将佳阳、后洋、周山、佳头、龙头湾、上庵、三丘田、安仁、象洋、蕉宕、罗唇、双华12个村划出设立佳阳乡;前岐镇常住人口39264人(五普)。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50982101:~001 121福东居委会 ~002 121岐阳居委会 ~201 220前岐村 ~202 220照澜村 ~203 220柯湾村 ~204 220双屿村 ~205 122薛桥村 ~206 220彩澳村 ~207 220小岳村 ~208 220大岳村 ~209 220薛家村 ~210 220桥亭村 ~211 220黄仁村 ~212 220熊岭村 ~213 220井头村 ~214 220凤桐村 ~215 220武垟村 ~216 220西宅村 ~217 220龟岭村 ~218 220吴家溪村 ~219 220枫树岭村

全镇有一所省二级达标中学( 福鼎二中),一所省级园林式示范初级中学(福鼎 慈济中学)和18所小学。

该镇紧紧围绕着“柚乡菇城水产基地工贸强镇”的建设框架,建立起2万亩 四季柚、700万平方尺蘑菇、1万亩水产养殖、1万亩蔬菜等四大生产基地和5000亩蟠桃、水蜜桃、东魁杨梅等名特优稀水果基地。2001年,四季柚和白色双孢蘑菇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全镇现有乡镇企业200多家,其中草编制品总公司生产的马兰草席远销上海、江苏、广东等大中城市,2002年年底从温州引进的福鼎绿星人造板有限公司已开始正式投产,2003年引进的福鼎市康福卫生材料厂投资500万元生产医用敷料项目也已落户正式投产。该镇还引进总投资116万元的福鼎太姥食品酿造厂和投资800万元建立的圣王乳业生态牧场,另还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对前岐自来水厂、水电站进行技改,对二塑厂进行内部股份改制,新增产值300多万元。

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和边界贸易的繁荣,农贸中心市场、蘑菇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等三大市场年交易额达近亿元。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2.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93亿,工业总产值1.1亿元;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集镇现有人口2万多人,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前岐已成为闽东一个新崛起的重镇。

前岐,地处闽浙边界东北部,古称福东,因境内前岐山而得名,别称岐阳。这里环山面海,北接瓯越,东连闻名世界的天然良港—— 沙埕港,西通福鼎城关,南临福鼎内海,与世界矾都浙江矾山为邻,水陆路网四通八达,气候宜人,盛产四季柚,被誉为“世界奇果四季柚之乡”,像一颗镶嵌在闽浙边界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就是闽浙边界一个重要商品集散地。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在前岐等地出土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遗存,说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三国时期属建安郡,晋属温麻县,晋元兴三年(404年)卢循率起义军驻扎前岐罗唇等地。唐代属长溪县,元代起为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六都,清乾隆四年(1739年)福鼎置县后为一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始设前岐镇。1976年底,前岐和双岳围垦工程竣工,这里成为海滨小平原。

前岐地灵人杰,出过进士周国镔、举人李峥嵘以及秀才、拔贡、贡生不计其数。1932年,王宏文、郑丹甫、林时勉等一批前岐仁人志士在这里发展中共党员,开展地下斗争。1936年起,刘英、粟裕,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前岐李家山领导革命斗争,这里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成为闽浙边界革命老区。

前岐经济以农为主,兼产水果、茶叶、水产等。1995年,全镇耕地面积37853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甘薯次之。前岐是“四季柚”名果主产地,1995年有果园10519亩,年产量2769吨。茶园11425亩,年产茶叶636吨。水产有蛏、蚶、蛎等,水产品年产量946吨。农业总产值7399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7912千瓦。新兴的乡镇企业有小型水、火力发电站16座,总装机容量772千瓦。镇办企业有塑料厂、自来水厂、单丝编织厂、饲料厂、锯板厂、茶叶初制厂和大澜果场、九鲤林场、佳阳茶场、水产养殖场等80个厂场,年总收入达千万元。这里水陆交通便捷,距镇政府5公里的姚家屿,建有500吨级浮码头1座,船只可通沿海各口岸。省道沙吕线纵贯境内。

前岐人文景观荟萃,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基本保持明清时期风貌的岐阳古街外,还有许多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前岐马灯、唱嘭鼓、傀儡戏等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

后人名江天者以“前岐人物万千竞秀”八字嵌头,吟成七律一首赞颂前岐文化名镇,诗曰:“前路光荣景色幽,岐川美丽百花稠。人多俊杰香闽浙,物富佳珍射斗牛。万象明时生绚彩,千端应势竞风流。争春赛艳清心处,秀水名山月满楼。

据说,岐阳古街是闽东最古老的集市和街区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城镇建筑群之一。岐阳古街沿福东溪东岸而建,福东溪发源于桥亭熊岭,缓缓流入福鼎内海,古街亦逶迤而下,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独放异彩。去过浙江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乌镇的人说,岐阳古街建筑风格、街区布局、人文景观与乌镇有许多相似之处,相比并不逊色。

福东溪自北而南流入大海,古街亦呈南北走向。古街北起岐阳亭大榕树下,南至海尾妈祖宫,全长1千多米。街道两边的房屋相对而建,沿溪的一侧房屋一律坐西朝东,沿山一侧的房屋一律坐东朝西。古街往龙头岭和照兰括底洋方向各延伸出一条小巷——龙头岭巷和风桐街,不同的是,这两条街巷呈东西走向。如果说岐阳古街像条巨龙,则龙头巷和风桐街就像龙爪一样,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丰满大气的岐阳古街。岐阳古街的建筑独具风格,既有徽州建筑那种恢宏气势,兼有江南民居的典雅庄重,同时又有闽南建筑的注重实用。整条古街除了三进四合院式的李家大院、城堡式的林家大宅、欧式风格的居之安等三户大宅院显得与众不同外,其它建筑的构造都是一致的:两层两进民居,一层临街一面全部为商铺式结构,前面为店铺不砌围墙采用通栏木门,后边为厨房,卧室一律设在楼上。毫无疑问,这种建筑格局与当年古街的繁荣商贸密切相关。当年从街头到街尾,商铺林立,家家开店。至今前岐百姓盖房仍然采用这种格局,只是通栏木门改成卷帘门而已。甚至在前岐的沿海农村及周边乡镇盖房也沿用这种格局,可见其影响之大。岐阳古街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上街以上部分叫街头顶,下街以下部分叫海尾。上街、中街、下街各修筑一道的石城门为界。在当地的族谱中,上街、中街、下街又被称为新城境、岐阳境、寿南境。因此,岐阳古街实际上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古街房屋的建筑大都保持明清时的风貌,少数几间建于民国时期,多为砖墙黑瓦结构,木雕、石雕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梁柱、斗拱、檩椽各具特色,雕梁画栋,千姿百态,屋内楹联虽非出自名家手笔,但其治学治家为人处世的劝诫富含哲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岐古建的木雕镂刻水平高超,许多宅院的窗格、厢房墙壁的人物木雕成为闽浙边界的木雕精品,常以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其中李家大院、周氏宗祠中的双面木刻浮雕、镂刻“群鼠争食”图和三国人物形象组雕等成为存世珍品,受到专家的高度称赞。据专家考证,前岐工匠的雕刻、镂刻技术在乾隆年间闻名遐迩,达到闽浙边界最高水平。街道上铺设“三合土”街面或石板,工艺精湛,排水系统完善,街巷空间尺度布局适宜,建筑有进有退。古镇整体风貌既丰富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岐阳古街最早建于哪个朝代,古街上的老人也说不清楚,《福鼎县志》等书语焉不详,其它文字资料也记述不清。据家谱资料记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林、黄、陈等八姓入闽,有一支迁居前岐。后来,中原战乱频仍,盗匪四起,前岐几经兴衰。到了明朝世宗嘉靖年间,有许多下府百姓(即今泉州、安溪、兴化、永春、同安等地)为逃避倭寇入侵,纷纷迁徙入境居住,这里人烟逐渐稠密。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驻军沙埕港,曾于是年六月初四日,从前岐港登陆,进攻分水关,经平阳县,扬镳北上。同年九月,福建巡抚宣永贵上奏朝廷曰:“郑贼扬波闽地,张名振互相鼓煽……劫掠沙埕、杨家屿(姚家屿)、潘家埠(双岳),打破前岐。”这里所说的前岐港指前岐旧港,就是现在的福东桥和前岐中心小学一带。可以确定的是,古街现有的布局在明代已经形成。

岐阳古街的繁荣时期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明矾的大量开采。据称,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下攻战苏浙两省。浙江玉环人王景成,携眷避乱,路过矾山,适逢暴雨,到路边大石洞(今矾矿遗址)避雨,和家人垒石埋锅,升火做饭。不料阴雨绵绵,一住数日。阴雨过后,继续南行,几个月后,返回故里途经此处,意外发现埋锅用的垒石碎裂,经洞中水流浸泡,竟成晶莹矾珠,可以淀水,亦可治病,视为秘宝,于是率众前来挖石炼矾贩卖。此后,开采的商人越来越多,所开采的明矾从前岐港装船经沙埕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岐阳古街也因此开始快速发展起来。前岐从康乾时期以来,商业异常繁荣,街上住户日众,生意兴旺,上街和中街有上百家的各式商店,下街有28家矾馆。清晨天刚蒙蒙亮,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街上人群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晚上甚至到了深夜,街上还依然万家灯火通明,织成一幅水泄不通、人头攒动的生活图景。当时,前岐以明矾为业者甚众,办矾厂的、开矾馆的、挑明矾的、挑柴竹(煎矾用)的、编矾篓的、装矾包的以及码头工、船工等上千户人家,都依靠明矿过生活。难怪当时有人说:“前岐人的饭粒,富含明矾的味道。”不但前岐街道上许多人以明矾业为生,而且从矾山到前岐的古驿道上有许多专门为明矾挑夫和客商提供服务的茶馆、酒肆。在龟岭村闽浙分水岭头上,还有官府设立的古关隘城墙和茶馆遗址,它们见证了漫漫矾路上挑夫和客商的艰辛岁月。

岐阳古街当时的商业分工布局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十分合理,街头顶为客栈、旅店,上街为小吃铺、理发店、茶楼、酒肆,中街为南货店、百货店、布店、药店,下街为五金店、杂货店、矾馆,海尾为堆货码头。当时前岐港有三个埠头,一个是福东桥边的“破城坎”,潮涨时,福东溪水和海水顶托可以让装载几百担货物的帆船穿过福东桥,直上街头顶的碇步头停泊。碇步头是建材、杉柴的卸货点,“破城坎”是海蛰皮和甘蔗、鱼杂、海鲜的卸货点,而海尾码头则经常千帆云集、樯橹林立,是大宗货物的装卸点。乾隆九年(1744年)苏州、宁波商人在浙江矾山设厂炼矾,日产50吨,所产明矾全部取道前岐港装船转销全国各地,可见岐阳古街曾盛极一时。

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炼矾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岐阳古街进入鼎盛时期,创造了福鼎县的几个“第一”:近代福鼎第一个电厂办在前岐,使前岐成为福鼎县最早用上电灯的城镇;第一家火柴厂是前岐人创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前岐人开办的,经营的客货业务通达国内各大港口。明矾经济的繁荣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来随着明矾业的衰落以及前岐集镇中心向福东溪西岸转移,兴建福东新镇区,这里渐渐远离了往昔的喧嚣,成为一条宁静的古街。岐阳古街也因此得以保护下来。

岐阳古街上人文景观荟萃。坐落在街头顶的岐阳亭是到此访古的人们不可不看的人文景观。福东溪由北向南在此突然折向西转东回流,形成一个大拐弯,每当下暴雨发山洪时,溪水十分湍急,并由此漫过街道,泄入岐阳古街,沿街百姓深受其害。于是,先人在此因地制宜修建了一个岐阳亭,一是阻拦水患,二是为百姓提供一个休闲场所。岐阳亭的建筑十分巧妙,它既是挡水坝,又是凉亭,而且和旁边的一颗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融为一体,形成一道独特的榕亭坝三合一的风景线。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聚集着许多群众在此观看“傀儡戏”(木偶戏),欣赏唱嘭鼓。亭上的几幅对联道出了造亭人的用意:“曲棚磐道参天树,明月清风接水亭”;“榕伞擎天凉意满亭供语笑,鹿峰衔月清流百里寄笙歌”;“前山春万里鹿峰美酒能留客,岐水月千家亭树清风更醉人”。坐落在海尾的前岐天后宫又叫妈祖宫,每逢妈祖圣诞和重要节日,是信众祭拜妈祖的地方,逢年过节这里常常上演大戏,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天后宫落成于清康熙乙未年(1715年),迄今已290余年,有现存的宫门楹联为证:“霞帔云冠海上仙迹隐现,瑶函玉简熙朝宝命辉煌”。另据清嘉庆版《福鼎县志》记载:鼎邑天上圣母庙康熙年间重建,乾隆乙亥年(1755年)知县萧克昌拨资重修。由此可见,福鼎的马祖文化在清乾隆年间最为鼎盛。整座宫观呈四合院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福鼎市现有宫宇规模之最。宫殿灰砖青瓦,泥塑装饰,砖木框架,古香古色,粗犷豪放,具有浓厚的明末清初风格。走进宫门便是戏台,由四根方石柱撑着八角顶,顶上绘画图案依稀可见,木雕镂刻尚在。戏台四方柱刻着两幅对联:“做些忠孝节廉教人葫芦依样,看这王侯将相笑他傀儡登场”,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戏台前侧立着两根石笔(亦称望柱、旌表),中央是天井。戏台正面是正殿,内供妈祖神像。戏台两侧是厢廊,厢廊为两层结构。解放后,前岐天后宫一度被作为前岐绣花厂厂址,同时也是演戏放电影的“剧场”。“文革”初期红卫兵“破四旧”,天后宫前石碑、戏台前石笔及正殿内重要文物均被毁。2003年,地方热心人士为促进闽台交流,筹资重修天后宫。坐落在下街的福东桥是岐阳街的另一道风景,建于清嘉庆年间。当年古桥所在是前岐港繁忙的码头,如今古码头被围垦填成陆地,当年千帆云集的景象不再,这里成了镇上老人休憩的场所。和岐阳亭巧合的是,桥头边也有一颗数百年的大榕树。桥头上对联:“不雨桥常润,无云水亦阴”,似乎还在告诉人们这里往日的繁华。

千百年来聪明勤劳的前岐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文化遗产,如打马灯、唱嘭鼓、傀儡戏等。·其中,马灯舞以制作精美,表演编排独特、场面宏大而深受群众的欢迎。尤其吸引人的是,表演者都是孩子,他们身上绑着马头和马身,走着马步,列成马队,手中挥舞着刀枪,模拟一些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在锣鼓声中摆成各种阵式,边走边舞。在闽东,能够完整地制作马灯和表演马灯舞的仅有福鼎市前岐镇。

马灯分马头和马身两部分,演出时分别绑在演员的前腹和后腰,里面各点一根蜡烛,马灯也由此得名。马头和马身由竹篾扎成,外面包上纱布,纱布喷上各色油漆作为马的颜色;马头的纱布上用彩笔画上马眼、马嘴、马鼻等,在马身上则画上马鞍、皮带;而马的鬃毛和尾巴改用塑料丝做成,制作方法是将塑料丝喷上颜料,经细细梳理后扎起接到马身上。马眼已改用电灯来替代,演出时电灯忽明忽暗,极似马儿眨眼,较之过去单纯地画上马眼,形象了不少。制作马灯的过程,既要求制作者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求制作者要十分精细。比如在纱布上画马眼、马嘴、马鼻,由于油漆较干,在运笔上一不留神就容易画走样,直接影响视觉效果。有时为画好一个马头而返工了多次。

马灯演出的道具很多,最醒目的当数演出服饰——头盔、头巾、马甲、马裤、彩鞋。头盔是“将军”所戴,它由质地坚韧的纸板做成盔身,其上镶金边,嵌银珠,贴彩饰,再插上亮闪闪的珠花、绒花。而头巾、马甲、马裤则由各色绸缎制成。这些服饰的颜色须与马色相同,“将军”穿戴齐整,“跨”上战马时,气势十分威武。

马灯的表演靠一面大红“帅”旗来指挥,旁边还有两盏红灯。旗为红缎制作,镶金色曲边,红缎上绣金色“帅”字,旗的两翼张灯。据称,这一旗两灯俗称“把门枪”,为马阵之眼,马灯演阵时,每匹马必须以门枪为目标,认定跟进,变化阵势,才不致有误。

在前岐,马灯舞被称为“打马灯”。相传早先马灯舞是单骑独舞,称为“神马”,后来发展成了马队,演员均为小孩。“打马灯”表演起来场面宏大、人多热闹,除了在街道、广场表演外,还进村入户表演。表演时,通常由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口念吉祥之语,代表喜庆吉祥,很受群众的欢迎。另外,近些年,前岐“打马灯”表演也利用自己在民间的影响,配合地方政府做一些政策方面的宣传。如2000年—2002年,就应前岐镇计生部门的邀请,走村入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前岐马灯舞作为地方曲艺的一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体系。从马灯队的演出规模上说,现已发展至由30名少年同场进行表演。其中24人作为骑马将士,2人负责“牵马”(实为马队的统一指挥者),另4名女孩则是丫环。在演出中,通常由负责牵马的两个技艺娴熟的小孩带队变阵,以锣鼓声为指挥信号,有效地调节场上的演出秩序。前岐马灯在表演上十分注重展现古战场上千军万马奋勇拼杀、进退自如的豪情,在内容上多引进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古代传奇故事,如《杨家将》里的“穆桂英挂帅”、“佘太君出征”,还有《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等。不管表演什么内容,前岐马灯都将按照一套完整的节目场次进行表演。这套节目共有12场。第一场叫“内外城”:将士们骑着战马巡逻在城内外,并御敌于城外;第二场是“交云操”:千军万马统一指挥,形如一体;第三场“卷花心”:马队层层防卫,壁垒森严;第四场“五个螺”:战马螺旋运动,缠敌于死地,聚而歼之;第五场是小节目——“跑马”:战争间歇,将士们以乐观的精神进行跑马游戏;第六场“蝴蝶操”:场上战马奔腾不息,犹如蝴蝶穿花;第七场“梅花操”:马队阵形千变万化,形如梅花朵朵;第八场又是小节目,穿插进行祝贺吉祥或宣传政策等活动;第九场是“顿营”:连日奔驰作战劳累,将士们宿营养精蓄锐;第十场“棋盘操”:勇士们骑着战马,人人各司其责;第十一场吹奏“钱棍曲”,寄托人们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财源茂盛的美好心愿;最后一场则是“洗马”,象征着胜利后的喜悦和祥和,讴歌太平盛世。另外,每一场均由鼓乐队结合场面气氛配合演奏不同的插曲,小演员们则在其中一人的领唱下边舞边唱不同的歌曲,如《福鼎是个好地方》、《跃马提枪上战场》、《竹篱笆》等曲目,还有铜管乐、群口快板等。

据老艺人介绍,前岐马灯有多次参加外出演出和宁德地区民间文艺汇演,应邀到温州市等地演出,获得很高的赞誉。2002年中央电视台曾专题报道过前岐马灯表演盛况。

如今,前岐会制作马灯的老艺人都步入耄耋之年,前岐马灯濒临失传。目前地方政府已经组织有关人员对马灯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进行整理保护和抢救。

三角饺是 福鼎市前岐镇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小吃,因为是三种米合成的又叫“三合饺”。三角饺是用糯米、籼米、粳米三种米按一定的比例合成的混合米磨成米浆装在纱袋中用石头压干后用来做饺子皮,馅料选用瘦肉和肥肉配以香菇、青葱、虾仁等,佐以白糖、酱油和少许红酒,醉三四个小时,即可包成饺子。饺子在蒸笼里蒸熟后香气四溢,惹的大街小巷的行人垂涎欲滴,吃起来热腾腾的汤汁在口里四溅,馅料油而不腻,饺子皮既柔软有粘性又不粘牙,色香味俱全,口感极佳,独具风味,吃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据前岐镇退休老干部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任 福建省省长魏金水、副省长叶松、高盘九等领导每次到福鼎都要尝一尝前岐三角饺。在闽浙边界 福鼎、 苍南、 泰顺(市)许多乡镇的婚宴上它也成为一道比上的主食。

前岐“三角饺”的创始人名叫廖天贵,绰号“流涕贵”,出生于民国初年。廖天贵家里是做小吃生意的,在前岐镇当时最繁华的岐阳街中街(岐阳街112号)经营一家小吃店。廖家小吃店生意十分,父母忙不过来,廖天贵从小就在店里帮助父母跑堂,由于年龄小经常流着鼻涕满头大汗端着菜跑进跑出,老顾客就亲热跟他打趣叫他“流涕贵”,廖天贵也不生气,照样答应,于是这个绰号就叫开了,几十年后他的真名反而很少人知道了。廖天贵聪明勤劳,善于思考。成年后接过父母的营生,把小吃店打理得更红火。他想许多人喜欢吃饺子,也有许多人吃汤圆,但是有的喜欢吃汤圆却不喜欢吃饺子,有的吃饺子的人又不喜欢吃汤圆,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和顾客交谈,他终于明白,饺子皮煮熟后太硬不好吃,而汤圆皮是糯米做的会粘牙所以有的人不喜欢。于是,他用糯米、籼米、粳米三种米按1∶1∶1的比例合成的混合米磨成米浆装在纱袋中用石头压干后用来做饺子皮,这样做出来的饺子皮既柔软有粘性又不粘牙,他还对饺子的馅料进行改良,选用瘦肉和肥肉(按2∶1的比例)、香菇、青葱、虾仁等原料,同时对饺子的外形进行改进,将饺子的包皮不封密,中央留一个小口,三边捏成三个角,并把饺子的底部设计成金字塔形状,这样饺子放在蒸笼中是正立着,由于中间有小口既可以使青葱蒸熟后不会发黄还可以使香气飘出而里面的汤汁不会溢出,并且由于有了一个“出气孔”,即使到了晚上没卖掉里面的馅料依然新鲜,不会变味。

1936年郑丹甫、林时勉等人在前岐一带闹革命,廖天贵也秘密参加了革命队伍,成为一位“红点户”(闽南语指专门收集情报的地下交通户),因为表现出色,四十年代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叫卖三角饺为掩护,出入国民党镇公所、茶楼酒肆、赌场、鸦片馆等刺探我党被捕人员关押地点及看守情况、国民党民团布防和调动动向等情报向党组织报告,并为各地党组织传递信息,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演绎了一段红色佳话。

前岐山明水秀,胜迹众多,有周祠御笔、梅庐春晓、霜染丹枫、月明天湖、仰狮晨钟、鹿峰夕照、狮峰观日、九鲤戏珠、古寨留芳、三井映霞等十大胜景。 

周氏宗祠位于闽浙边界革命老区的前岐镇周佳山,这里群峰翠抱,林森竹茂,村前有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参天大樟树,终年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

周氏祠堂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古代建筑物,也是中共鼎平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的办公旧址。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五十年整修扩建成五进祠堂,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建筑物面积794平方米,建筑工艺十分考究。堂上至今有保存完好的乾隆皇帝为褒扬进士周国镔从政清廉奉公、孝敬双亲,钦封其父母的御赐圣旨匾和牡丹、芍药名花,以及朝庭大员的墨宝文物,长期以来吸引了闽浙边界的无数游人前往游览观赏。1962年春,牡丹、芍药名花盛放,宁波、温州、瑞安、平阳、福安、霞浦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前往观赏,连续十几日每天游人数以千计,盛况空前。

相传周国镔自幼孝敬父母,礼待乡亲,勤奋读书,乾隆三十年,他考上进士,出任地方官,清廉自守,为老百姓做好事,皇帝遣刑部尚书孙希旦为使到周佳山慰问,并随带钦敕周国镔父母的圣旨匾,御赐牡丹,芍药名花。钦差回京复命,向乾隆皇帝大力赞赏周佳山百姓的敦厚朴实、文明知礼,皇帝口喻翰林院《四库全书》编纂陈科捷亲笔书写了“世德堂”竖匾,派员送到周佳山。之后,又诰命吏部尚书蔡新题赠“绳泽式茂”的横匾。过了几年后,刑部尚书孙希旦回浙江瑞安老家省亲,皇帝又命他到周佳山探望,孙氏也题写了“瓜瓞绵绵”的横匾。这些真迹都保存在周氏宗祠的厅廊上,为闽浙边界少有的墨宝珍品。这里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每天都有不少游人前来观赏周氏宗祠和周佳山奇妙的山光水色。 

林时勉烈士故居,端庄恬静,幽雅美丽,因院落的里外、前后乃至围墙外、后山上都种有腊梅、杏梅、杨梅等,故称“梅庐”。位于前岐镇岐阳街凤桐巷,坐北朝南,环山翠抱,面临安塘溪。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初顺治六年(1649年)扩建成一厅七厢,四周护墙环筑,南面是正门,门顶的外向是蔡元培先生亲题的“梅庐春晓”,里向有广东“岭南诗社”社长江梅雪先生的题词“诗声远播”。正中间是一条用乱石砌成的甬道直通正厅,甬道的两旁种植着冬青树,茂密苍翠,把左右两爿庭园分了开来,左庭园种植腊梅,右庭园种植杏梅,还间杂种植了石榴、白枣、柚子、葡萄;围墙外和后门上除种有杨梅之外,还在院落的里里外外栽了许多柑、桔、桃、李、荔枝、香蕉等果树,桂花、芍药、紫薇、月季、水仙等花卉,院后和左右有大树,竹林环抱,把这所典雅、古朴的庭院装饰得格外美丽、四季是春。

林时勉烈士,厦门大学数学系学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陶铸同志领导的厦门大劫狱,随后进入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在福州举办的国民军官集训班受训。后回福鼎前岐一带宣传发动群众,开辟浙闽边区革命根据地,从此“梅庐”便成了我党的地下联络站。1934年冬,王宏文、林时勉、郑丹甫、郑大庭、朱善醉等人组成的中共前岐中心支部就在这里成立,“梅庐”又成了地下党领导核心议事地址。当时进驻前岐的工农红军挺进师领导人刘英、粟裕、叶飞和浙南地区负责人郑丹甫、陈百弓等曾经常在“梅庐”西厢楼上商议部署革命斗争活动。梅庐因而也成了闽浙边革命遗址。 

指前岐镇李家山的合抱枫。提起合抱枫,人们总会把它和党的优秀儿女刘英、粟裕、陈百弓、林时勉、郑丹甫、廖恩铭等同志联系在一起。1935年5月间,刘英、粟裕同志率领工农红军挺进闽浙边区选中李家山为驻军地,从此合抱枫便和赤色政权结下不解之缘。红军入闽不久,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这里成了临时省委的办公地址。这时,在闽浙边老区的深山中、密林里、溪流边,经常听到群众以清脆的声音唱着:“党的儿女名刘英、领导人民闹翻身,千难万险干革命,为国除奸杀敌军……”的山歌声。同年8月17日,浙江伪保安五团一个连进犯李家山。刘英、粟裕率领省委特务队,和陈百弓、廖恩裕、郑丹甫、林时勉率领的鼎平县游击队共同配合,全歼来犯之敌。刘英在合抱枫下欣然赋诗纪念:“重重山,叠叠峰,李家山挺立两株合抱枫。债累累,租税重,千心万眼盼红军。合抱枫,姿态雄,千年生根摇不动。穷人众,力量富,红军带领万人众。万人众,红军红,李家山下灭国军。合抱枫,年年红,火烧山头遍地红。”后来,刘英同志仍到浙南一带坚持地下革命斗争,他又最后一次来到合抱枫下,挥手大书“打破旧世界,建立苏维埃!”十个字刻在树干上。合抱枫成为红色革命的象征。

湖水很清沏,湖畔茶树清立,苍松挺秀;湖中秀水映山,碧洗天空;四周晴岚萦绕,恍然似天上瑶池移到人间。每到秋夏的傍晚,或徜伴林间,或安坐石上,或琅琅读书,或静心赏景,金色的余晕灿烂,映写着人的身影和思绪。入夜,一轮明月涌托于蓝空,映照于湖面。溶溶月华擦亮小湖,小湖便象镜月一般。微风忽来,湖面摇漾波澜揉碎的月光,人也被它淹没,如同置身于一种梦幻般的纯美的境界。

仰天狮,坐落于前岐镇大兰溪畔犹如一只巨大的仰天长啸的雄狮,故而得名。

游览仰天狮,乘车至大兰果场,然后徒步沿着石径登阶而上,山道两旁柚树成林,松柏青翠。登至“隐西古寺”,伫立寺前,眺望山下,前岐集镇秀丽清姿尽收眼底;转向寺后观望,一只雄健生威的“仰天狮”便屹立在眼前。仰天狮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传,从前有两位猎人来到“仰天狮”狩猎,一日忽然下起大雪,倾间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只山顶有块地热气腾腾没积上雪,二位猎人以为是天狮显灵,急忙把猎具猎物埋藏此地,立石碑为标志,后来俩家果然家业兴旺……与仰狮峰并列的是玉蟾峰,组合而成了前岐一对最有灵性的“双乳峰”。“仰天狮”是处旅游的好地方,木茂草绿,碧洗晴空,恍然造化笔下的一幅精致的“江南水墨画”。

鹿峰山,传说山中从前曾经住过修行苦炼、欲成正果的梅鹿仙子,故而名之,又名雷音山,老鹰山。鹿峰山面朝东海,北依鹤顶山麓,南望太姥山。驱车到山脚下车,越过棋盘山,登上鹿峰之顶,放眼四周,茫茫一片沧海,巍巍千仞太姥,所有美丽的景物尽收眼底。人们都夸鹿峰的黄昏景色最美,那碧蓝碧蓝的海水、苍翠苍翠的青山、映托着一轮彤红彤红的夕阳,好似把苍绿的大海、蔚蓝的天空,葱翠的山野都燃红了。

在沙吕公路大兰桥西端,有一座葱翠的山峰,其形似朝天巨狮,英姿勃勃,巍然威武地蟠踞在海岸上,隔海有只巨大野象,人称“象山”,与狮峰终年默默对望。古来有“狮嘴对象鼻”,夜合昼分之神话传说。这雄狮的身上林海莽莽、果园茫茫,好象是长在雄狮身上的锦毛。此峰周围十几里地,均盛产四季柚。由于这里气候温和,水份充沛,土质得天独厚,所产柚子味道特别甜美。登上峰巅,别有洞天,狮头部有数丈高的悬岩峭壁是狮嘴,还有岩石洞乃狮耳,洞宽可容纳近百人,正好可供登山游人疲倦时休息之用。因狮峰座落西边,每天早晨一轮红日从东山岗冉冉升起,登上狮峰顶巅观日出之景象,实在妙绝。

又名三井飞霞,位于吕沙公路三井桥上侧,照兰溪上游。此地林茂果丰,绿草为茵,两山夹缝处,突然飞泻奔流出三层水,形成三道瀑布,流入三口“井”中,故称“三井”。这三层飞瀑水帘,雪花四溅,日间受阳光照耀,如万串金珠,夜间被月辉映照,如三条玉帛。流水永不止息,又久不满溢,令游人啧啧称奇。 

位于前岐镇桥亭村与薛家村的交界处。其实,山坳里哪有鲤鱼哟,只不过是这山间自然形成九处苍壑,突出地面,朝望蓝天,宛如九条欲跃欲游的鲤鱼,于是有“九鲤戏珠”之雅称。信步登九鲤,在风吹草低的旷野,没有现成的路,又到处都是路。清晨,细露如珠,铺在草地上,湿履沾巾。原野上各种各样姿色的小花,在青青的草地开放;多情好客的小鸟,在苍翠的树丛间欢唱。九鲤,带岐川襟牛岭,绵延数里,势欲跃入牛头溪,撑起福东胜景一角的历史蓝天。

古寨位于前岐镇彩岙凤山之巅,沙吕公路边侧。山上林竹繁茂,山下柚树成林,南面是茫茫东海,西边邻福鼎城郊,风光秀丽,郁郁葱葱,景色令人迷醉。相传,明朝末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俗语说:“官压民反”,前岐有壮士黄金虎,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武艺也好。他与拜把兄弟高老七、徐三陆等九人,因受不了财主的欺压,聚集一班穷弟兄,上到这座荒山,设立“九龙寨”,竖起义旗,劫富助贫,很受远近老百姓的拥戴,声势愈来愈大。山下马厝内有一名书生马金銮,在旧城里开设书馆,糊口度生。寨主黄金虎见他为人忠厚诚实,知书达礼,与他结成金兰之交。有一次,马公子与前岐街李员外的千金李秀英偶尔相遇,一见钟情,私订婚约。一日,李小姐到前岐海尾妈祖宫进香,不料碰上一伙海匪,贼首见她天生丽质,便令众匪徒将她团团围住,要把她绑架抢走。这消息很快传到“九龙寨”,黄寨主急令众兄弟带领五百壮士下山,击败了盗贼,将李小姐救回山寨细心调养。那李员外与夫人陈氏,忽听爱女被海盗掳走,当场昏倒在地,陈氏因日夜思儿,还得了重病。李小姐便告别黄寨主等众兄弟,回家拜望娘亲,陈氏喜出望外,病体恢复如初。秀英将寨仔山英雄发兵相救,马公子细心照料,和两人相爱之实情如实禀告双亲。李员外与陈氏夫人对“九龙寨”的壮士和马公子深表敬佩和感激,并将女儿许配给马公子,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通俗小说《十里亭》写的就是马金銮和李秀英相爱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

2019年10月,前岐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中学

福鼎二中 地址:前岐镇
前岐镇

周边乡镇

前岐镇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

周边村庄

前岐村 地址:宁德市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