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坑镇

高坑镇 安源高坑镇 高坑镇历史沿革 高坑镇集镇概况 高坑镇邮编及代码 高坑镇投资环境 高坑镇经济发展 高坑镇主要街道 高坑镇财政收入来源 高坑镇投资环境 高坑镇社会事业 高坑镇综治协会 高坑镇联防新机制


高坑镇位于萍乡市 安源区东部,东临 芦溪镇,南接 芦溪县上埠镇,西与白源、 安源镇接壤,北与上栗县赤山镇交界。境内交通便捷,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及挂线横贯东西,浙赣铁路穿境而过,镇、村公路四通八达, 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占安源区面积近1/3,总人口44680人(2017年)。其中 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各占一半,是 安源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1956年置高坑镇,1958年改公社,1969年复改镇。1997年,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新华、高坑、浒泉、云泉、茶亭、王家源、石上、富田、茶园、彭泉、裴家、楠木、泉江、丰园等14个行政村。2003年,将大陂行政村划归白源街道管辖。下辖14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共有185家商业网点,驻有20家国有中小型企业和 江西应用工程学院、萍矿职工总医院等较大规模的学院和医院。驻地高岗埠距市区14公里。...

详情

高坑镇地名网_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资料简介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介绍

高坑镇位于萍乡市 安源区东部,东临 芦溪镇,南接 芦溪县上埠镇,西与白源、 安源镇接壤,北与上栗县赤山镇交界。境内交通便捷,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及挂线横贯东西,浙赣铁路穿境而过,镇、村公路四通八达, 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占安源区面积近1/3,总人口44680人(2017年)。其中 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各占一半,是 安源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

1956年置高坑镇,1958年改公社,1969年复改镇。1997年,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新华、高坑、浒泉、云泉、茶亭、王家源、石上、富田、茶园、彭泉、裴家、楠木、泉江、丰园等14个行政村。2003年,将大陂行政村划归白源街道管辖。

下辖14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共有185家商业网点,驻有20家国有中小型企业和 江西应用工程学院、萍矿职工总医院等较大规模的学院和医院。驻地高岗埠距市区14公里。镇辖面积69平方公里,有耕地10751.8亩,其中水田9143亩,旱地1608.8亩,有山林面积57113亩,以松、杉、油茶、竹林为主。农村税费改革后,该镇原有计税面积10751.8亩,因各种原因减少的计税面积为1608.8亩,现共有计税面积为9143亩。高坑镇交通便利, 浙赣铁路、 沪瑞高速公路、三二0国道及挂线穿境而过。地域优势和传统的产业优势成就了高坑镇昔日的辉煌,镇财政收入2000年近2000万元,所辖的高坑村和王家源村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以总产值超亿元而闻名全市。当时的高坑不仅是安源区乡镇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是 萍乡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随着2001年国家关井压产宏观政策的实施,全镇400余座煤矿全部同时关闭,给高坑这个以煤业为主、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80%的工业重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导致了支柱产业的消失,引发了经济的迅速下滑,失业人员剧增,社会矛盾突起、治安状况恶化三大社会性问题。高坑镇面临着解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该镇沉着应对,克难而进,确定了稳定大局安民心,以变就变激活力,因势利导找出路,创新机制保平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思路,以大综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经济展中促进稳定,在稳定之中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年中,实现了治安秩序良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全面复苏。2004年高坑镇实现了由地下工业向地面产业的转移,镇财政收入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各项事业稳步迈入发展快车道。一举步入萍乡市“十佳文明乡镇”和“经济十强镇”行列。

高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是江南煤炭重镇。2001年,按照国家关井压产政策关闭境内全部煤矿后,镇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兴工强镇”战略,成功实现从“地下工业”向“地面产业”的转型,先后引进萍乡焦化、赣西电煤、环球化工、中源瓷业等规模以上企业25家,形成煤化工、非金属材料和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财政税收实现高速增长,由2005年的1500万元增到2009年的1.67亿元,实现一年翻一番、五年增十倍,并先后荣获“江西省百强乡镇”、“萍乡市十强工业乡镇”、“萍乡市平安乡镇”、“萍乡市十大魅力乡镇”,“萍乡市财政收入上台阶”、“萍乡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街)”等荣誉称号 。

高坑镇

[邮编]337042

[代码]360302101:~001周家坊居委会 ~002民主居委会 ~003山下居委会 ~004和平居委会 ~005泉江居委会 ~006黄泥墩居委会 ~007王家源居委会 ~008南竹山居委会 ~200高坑村 ~201富田村 ~202泉江村 ~203丰园村 ~204彭泉村 ~205茶园村 ~206裴家村 ~207楠木村 ~208浒泉村 ~209 云泉村 ~210茶亭村 ~211新华村 ~212王家源村 ~213石上村

境内自东向西有320国道和国道挂线、浙赣铁路以及2002年动工修建的昌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自南向北的石上经高坑至楠木、茶垣,高坑至赤山、浒泉至杨桥公路和高坑至泉江铁路专线形成四横四纵交通网络。公路、铁路,客运、货运十分方便。其中石上经高坑至楠木16公里和园塘至茶垣4公里水泥路面为1999年以后修建的。全镇17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城镇、农村电网全面改造,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已经普及到村。

全镇经济过去以煤炭生产、加工为主,属老工矿型集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建材、电瓷、化工产品、玻璃制品、汽车配件和煤炭生产等为主的工业体系。200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015万元。有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38家,私营企业产值8516万元,全镇就业人数3471人。农业以水稻、蔬菜种植和畜、禽、渔养殖为主。2002年粮食总产7729.5吨,蔬菜总产7607.9吨,肉类总产1055.4吨,水产品总产600吨,农业总产值为3140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943元。

2001年,按照国家关井压产政策关闭境内全部煤矿后,镇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兴工强镇”战略,成功实现从“地下工业”向“地面产业”的转型,先后引进萍乡焦化、赣西电煤、环球化工、中源瓷业等规模以上企业25家,形成煤化工、非金属材料和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财政税收实现高速增长,由2005年的1500万元增到2009年的1.67亿元,实现一年翻一番、五年增十倍,并先后荣获“江西省百强乡镇”、“萍乡市十强工业乡镇”、“萍乡市平安乡镇”、“萍乡市十大魅力乡镇”,“萍乡市财政收入上台阶”、“萍乡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街)”等荣誉称号。

2010年共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1388.5万元,同比增长54.2%,是2005年11.2倍,年均增长62%。全镇享受农村低保728户1784人,年发放农村低保金180万元;城镇低保1728户4315人,年发放城镇低保金900万元;优抚对象80人,年发放优抚金40万元;2010年发放租赁补贴3520户,30万元;2.2万村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5%。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越,并先后荣获“江西省百强乡(镇)”、“萍乡市十强工业乡镇”、“萍乡市十大魅力乡镇”,“萍乡市财政收入翻番奖”、“萍乡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街)”、“萍乡市财政收入上台阶奖”、“萍乡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萍乡市平安乡镇”、“萍乡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安源区镇街管委会绩效考核综合一等奖”、“安源区镇街管委会经济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第一名”、“安源区发展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安源区引进内资第一名”、“安源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安源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集镇主要街道有两条,一条为北起铁路桥下,南至高坑煤业有限公司(原高坑煤矿)长约2000米,宽10米,水泥路面,系商贸区,也是居民聚居区。另一条即东起车谷岭,西至萍矿六六一厂,全长1500米,宽12米,水泥路同,属302国道挂线干道。街道两旁设有邮政、电信、工商、税务、法庭、粮管、环卫、房管、交管等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类商店、旅社、餐馆、诊所,并有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一个。两街互为丁字型,三叉路口为最繁华段。

全镇经济和谐、健康发展,财政收入开始扭转对地下产业(煤炭)的依赖,2008年1月至10月共完成工商税收1454.7万元,同比增收18.4%,创造了2001年关井压产以来的最好成绩。

地处工矿区的高坑镇原来财政收入主要靠地下产业(煤炭)支持。2001年实施关井压产后,全镇工商税收骤减,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失去生活来源。面对严峻的形势,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振奋精神,掀起了第二次创业的热潮,提出“大办非煤企业、地下损失地面补”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煤炭业主第二次创业。为尽快用地面产业取代原来的地下产业(煤炭),该镇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为投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的规章制度。同时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融资近千万元健全交通网络,抓紧对城镇的美化、绿化、亮化,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继完成了高王公路、高泉公路、裴家公路等40余公里的公路路面硬化。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不少外地客商看中高坑这片热土,纷纷来高坑投资兴业。全镇招商引资年年有突破,较大的项目有投资1.5亿元的燃料油储运项目,投资1.3亿元的萍乡市第二地表水厂,投资6000万元的萍乡焦化有限公司焦油分厂等;同时引进了台湾宏凯鞋业(江西)有限公司制鞋厂、萍乡市恒辉针织厂两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新上了堰湖农庄、萍乡市乐民万猪场、萍乡市福丰猪业有限公司3家农业产业化项目。该镇还利用焦化厂产生的大量煤气,延长产业链,大力引进陶瓷工业项目,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逐步形成了冶金、陶瓷、焦煤、化工填料为主的新的产业结构。

2002年,全镇共有小学13所,初中2所,职中(普高)1所,有教职工305人。在校小学生1461人,初中生1437人,职中(普高)207人。有镇属卫生院一所,村级医疗站(所)16所,个体医疗诊所37处,全镇共有各类医务人员117人。镇内还设有文化大院、电影院、新华书店、有线电视站、网吧、灯光球场、游泳池等文化娱乐场所,和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候家庵,现名浒泉寺等多处宗教活动点,还有休闲游玩的自然风景区即风景秀丽的小金山。高坑镇政府所在地,既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萍乡矿业集团高坑煤业有限公司的驻地 生产基地。在镇主要街道中段建有萍矿职工总医院,其前身为安源煤矿医院,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近百年历史,俗称“围子医院”,占地面积30余亩,为全国煤炭系统规模较大的一所医院,医疗水平及设备精良,距集镇1公里的周家坊驻有高等学府一所——江西省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原萍矿职工大学)。

针对高坑地区企业多、下岗人员多、工农矛盾多、治安状况复杂的特点,镇党委、政府在认真研究、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成立高坑地区综治协会,它是一个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综治组织,是在高坑镇党委、政府引导下自愿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它采取“自愿加入 、自主会务、自筹资金”的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整合了两种民力资源,构建了三级综治网络。协会积极开展收集报送信息、排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治安秩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帮教活动、交务巡逻、看楼护院等各项综治活动,创新了群防群治载体,激发了群防群治新活力,使高坑地区形成了以镇党委、政府为主,综治协会为辅,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的综治工作新载体,参与人数众多,已形成一个覆盖高坑地区的各村、社区、村民小组,会员达1728人的综治组织,成为维护全镇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

路地联手,构建铁路护路联防新机制。过去,受“想要富,吃铁路”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段时间沿途各村偷盗铁路货运物资蔚然成风,一度成为南昌局货盗重灾区。针对这一严峻情况,高坑镇充分发挥地方综治工作优势和铁路综治力量优势,积极进行调研、探索,建立起依托基层党组织,以路地公安干警为主体,护路队员为骨干,以村义务护路队员为基础,以维护铁路沿线治安为目标的反货盗责任体系。提出了路地联手,双拳合击的打击货盗新机制。建立了站区联系会议制、双向责任制、信息互动制等制度,构建了路地配合、警民联动和站、车、线互动,群防群控相配备的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通过采取“专群结合经常打、重点地段专项打、团伙作案重点打、盗运销一起打”的严打整治措施,铲除了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毒瘤,2004年全年未发生过一起货盗刑事案件,实现了高坑镇铁路治安“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的根本性转变。

周边中学

高坑中学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X128(萍乡市高坑镇政府东南)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X128(萍乡市高坑镇政府东南)

周边乡镇

高坑镇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

周边村庄

文家界 地址:萍乡市安源区
萍乡市安源区

泉江村 地址:萍乡市安源区

楠木村 地址:萍乡市安源区

裴家村 地址:萍乡市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