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市乡

六市乡 六市乡历史沿革 六市乡行政区划 六市乡地理位置 六市乡经济发展 六市乡生态农业 六市乡廉政建设 六市乡社会事业 六市乡方言 六市乡生态旅游 六市乡交通


六市乡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西北部,北连芦溪县,西接湖南省攸县,东临高洲乡,南连坊楼镇,离萍乡市43公里,距县城36公里,是萍乡到莲花的第一站,行政区域109.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辖8个 行政村,总户1983户,总人口6695人(2017年) , 耕地面积9858亩。六市乡是历史文化之乡。六市乡因乡政府机关驻地六市村而得名,原属安福县地,清乾隆年间(1743年)莲花设厅分治,六市划为上西乡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共三个都。解放前,这里曾设六市乡,解放初期属五区(九都区),合作化时(1956年)为六市乡,1958年置六市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7年,面积108.7平方千米, 人口0.8万,辖六市、大沙、横塘、河江、探家坊、垭坞、六市乡 (3张) 黄家、海潭、西坑、黄桥、山背、山口12个行政村...

详情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所有特殊区域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介绍

六市乡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西北部,北连芦溪县,西接湖南省攸县,东临高洲乡,

南连坊楼镇,离萍乡市43公里,距县城36公里,是萍乡到莲花的第一站,行政区域109.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辖8个 行政村,总户1983户,总人口6695人(2017年) , 耕地面积9858亩。

六市乡是历史文化之乡。六市乡因乡政府机关驻地六市村而得名,原属安福县地,清乾隆年间(1743年)莲花设厅分治,六市划为上西乡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共三个都。解放前,这里曾设六市乡,解放初期属五区(九都区),合作化时(1956年)为六市乡,1958年置六市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7年,面积108.7平方千米, 人口0.8万,辖六市、大沙、横塘、河江、探家坊、垭坞、

六市乡 (3张) 黄家、海潭、西坑、黄桥、山背、山口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六市,距县政府29千米。

六市乡是水源之乡。有锅底潭和河江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是 湘江的 攸水、 渌水, 赣江的 禾水的发源地,素有“三把仁义水”发源地的美誉。六市乡是生态优美之乡。全乡地势北高南低,乡境四周均为山岭,村庄皆散处在带状形的崇山峻岭中。

丘陵占四分之一,山地占四分这三。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耕地面积657.2公顷,山林面积9120公顷,铁矿石、石灰石等资源丰富。有勤王台、张天洞、婆婆岩、西坑庵等名胜古迹,有瑶山古杉、千年红豆杉、千年银杏树、椤木石楠、连体古皂角树五种全省罕见的古树。

全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山清水秀,是避暑旅游的好地方。六市乡是历史文化之乡。六市乡因乡政府机关驻地六市村而得名,原属安福县地,清乾隆年间(1743年)莲花设厅分治,六市划为上西乡第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共三个都。解放前,这里曾设六市乡,解放初期属五区(九都区),合作化时(1956年)为六市乡,1958年由11个高级农业社合并为六市公社,1984年3月复名为六市乡。

六市乡文化灿烂,人才辈出,可谓钟灵毓秀,人文蔚起,有民族英雄吴希,革命烈士张子铭等。这里是茶灯舞的发源地,有龙灯舞、民间乐鼓、秧歌等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辖六市村、大沙村、垭坞村、海潭村、西坑村、黄桥村、山口村、山背村等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鸡子寨。

太沙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新朋下20户,上沿背23户,下沿背24户,上腰沙27户,中腰沙25户,老屋场30户,年塘20,晒禾岭24户,河江背57户,礼堂35户,河背31户,板元冲17户

六市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老街25户,新街60户,杉树下57户, 六市乡 (3张) 瑶山30户,徐家陂28户,周家屋22户,移民新村50户,下江边15户,坳仔背27户,横塘28户

垭坞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公德山22户,园里21户,田东20户,龙坛背21户,垭坞26户,上屋场31户,下屋场35户,庙背20户,垅上25户,探家坊20户,八洞贯24户

海潭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上水43户,老屋场32户,下水36户,土桥头38户,黄家里30户,鸡冠石31户,上海潭33户,中海潭34户,下海潭33户

西坑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铁坑26户,屋背27户,沙湾24户,西坑36户,木梓坪21户,苍下24户,元楼下16户,桐里背50户

山背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上山背41户,江边20户,下山背35户,花里前20户,八树下16户,八树下16户,八斗里46户

山口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山口36户,贝屋场15户,中村24户,清水41户,分水坳21户,马古脑15户,返上22户

黄桥村

自然村名称及户数:

桥仔头46户,石背20户,黄陂48户,坳上23户,坳头25户。

全乡67个自然村,1975户。50户以上自然村(50?100)为4个,50户以下自然村为63个,100户以上的没有。

六市乡地处 罗霄山脉中段,位于江西省 萍乡市莲花县西北部,北连芦溪县,西接湖南省攸县,东临本县高洲乡,南连坊楼镇,离萍乡市43公里,距县城36公里,是萍乡到莲花的第一站,

行政区域109.9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辖8个行政村, 六市乡 (3张) 总户1983户,总人口6695人(2017年),耕地面积9858亩。

六市乡在上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工业经济稳健发展,尤其是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金,全乡兴办了3家铁矿公司、7个选矿场、龙岗木制厂、4家焰花材料厂、群青化工厂、钙粉厂、碎石场等乡村企业,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8个行政村的农网改造已完成,村村通程控电话。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创办了红豆杉基地、食用菌基地和千亩农业生态环保园等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了海潭西瓜、六市板栗、太沙杜仲、西坑红豆杉等“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工业经济稳健发展,通过优化招商环境、突出项目招商,引进了投资上亿元的江西垣盛矿业公司和新型高科技企业铝合金粉末厂,共兴办工业企业30余家。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打造了上水绿色生态型、太沙文化型、八佳店林业生态型、西坑民俗保护型、桐里背产业提升型等一批新农村亮点村落。全乡各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兴建了卫生院、敬老院、司法所,实施了集镇农贸B区建设和“金三角”绿化工程。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家家户户用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全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全省十佳环境优美乡镇”活动,被批准为江西省环境优美乡镇。乡内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乡上下正围绕打造“经济活力之乡,社会和谐之乡,生态优美之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创办了红豆杉基地、食用菌基地和千亩农业生态环保园等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了海潭西瓜、六市板栗、太沙杜仲、西坑红豆杉等“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工业经济稳健发展,通过优化招商环境、突出项目招商,引进了投资上亿元的江西垣盛矿业公司和新型高科技企业铝合金粉末厂,共兴办工业企业30余家。

六市乡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主打生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加快全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该乡是江西省环境优美乡镇,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农作物病虫害很难在乡境内生存、繁殖,该乡的农作物长年没有施用农药。为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他们切实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田园化”为重点,加强全乡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农业机械化条件,全乡共有68户农户购买了耕田机或收割机。并做到农业产业规模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基地,着力把红豆杉、西瓜、优质稻、有机茶等优势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做优做强。同时,他们还立足六市乡人口居住分散的现状,指导好农户房前屋后种植农作物,大力发展庭经济,增加收入和美化庭院。进一步加强了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化市场建设,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着力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使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六市的品牌。

六市乡海潭村以生态优势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猪+沼+果”、“粮+菌+菜”及“草-鸡-林”等生态农业模式,因地制宜地将生态农业模式中的各个环节发展成优势产业,形成了以瓜、菌、菜、果为主的四大富民生态产业带,并大大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推进力量为推进生态优势产业的发展,六市乡积极创新生态模式和技术应用,通过综合利用、科学组合“绿色”种养、沼气池建设、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轮(间)作等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形成农业生态循化链条,将传统农业中的粮食、水果、蔬菜等产业提升为生态型的农业产业,并通过大力培植,形成了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生态养殖、食用菌、绿色韭菜、绿色西瓜等特色生态产业带,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绿色及无公害产品达18个.立足本地优势,大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本增效种养技术,普及生态配套技术,以推动产业整体升级,并构建良种配良方、病虫害无害化防治、信息与市场、标准化生产等五大服务体系,努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六市乡仅食用菌生产就消耗作物秸秆100斤,年实现食用菌产值近3亿元,同时食用菌生产废料又被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绿色”生产和培植地力,实现了的循环生态生产。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文明一条街”建设。人、畜粪便变成了“绿色燃气”(沼气)和“有机肥料”(沼渣、沼液),猪圈、露天厕所没有了异味,烟熏火燎的“锅台”找不到了影子,有效推动了家居温暖清洁化、生态经济高效化、农产品绿色无害化、农业生产生态化。

2006年以来,六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坚持做到“四个强化、四个治理”,进一步增强了全乡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四个强化、四个治理”的具体内容是:强化党章学习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强化廉政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和作风教育;治理商业贿赂、治理收受红包和礼金问题、治理高危行业入股分红问题、治理财务人员吃拿卡要等问题。

乡境内有海潭垦殖场、河江水库管委会、中小学、医院、公安派出所、林管站、信用合作社、供电站、电信所、邮政所、加油站、粮站等,其中在外有21名副县级以上高级教授职称,出国留学生1人,研究生8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积称是36人,是省定重点扶贫乡。乡境内有名胜古迹 勤王台、张天洞、婆婆岩、 西坑庵、 瑶山有一棵古杉,树龄500年,外径3.5米,黄桥有一棵全县唯有的银杏树。板源冲有一棵700年的 红豆杉。六市是一个典型山区农业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林面积达13.68万亩;水资源充足,有锅底潭和河江两座中型水库;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六市乡属亚热热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山清水秀,是避暑旅游的好地方。

六市乡的方言属于赣语吉茶片的“莲花话”,又属于“莲花话”中的“上西话”,其与县城“垄西话”的差别一是体现在语音上,比如砻西只有少数中古知、章两母字读/t/,而且只限白读音,上西则知、章两母洪音字都读/t/,彻、澄、昌三母字读/tʰ/,以及上西的阳上字较多;二是还体现于词汇上,例如“做什么”一词,砻西腔叫“做哪ka”,上西腔则叫“做怎个”;“窗户”一词,砻西腔叫“朵子”,上西腔则叫“坎门”;砻西腔中用的广泛的否定词是“呒”/n44/(或作“唔”),上西腔中运用广泛的否定词则是“不”/pε44/。尽管砻西腔与上西腔的差异绝非只限于以上几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两种腔调差别之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市乡除了赣语的广泛分布外,亦有客家方言的存在。《莲花县地名志》中记载有数个客住村分布于六市乡,这些客家人大多来自广东,如黄家里黄氏即徙自广东梅县和平堆,另外亦有部分人徙自江西南部的赣州及广东省的其他地区。 这些客住村形成了一个客语方言点,使得莲花县成为萍乡市唯一一个非纯客家县。

六市乡依托河江水库、锅底潭水库和本乡的千年红豆杉、银杏树、清泉寺等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该乡从解决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行为,严格限制污染性企业在乡境内兴办。实施了集镇街道、新农村和319国道绿色通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种植了雪松1000余株,红叶石楠、桂花等树12000余株,松树、杉树等2000余亩产。加强对乡境内的锅底潭、河江水库等26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环境保护,认真执行机关党员联系景区制度,即每个机关干部联系一个景区,规范景区管理和开发。同时,拍摄了六市乡生态环境专题片,印发了生态旅游宣传单,制作了生态旅游指示牌。该乡引进的一家占地约25.29公顷、投资2000多万元的,集旅游、休闲、绿色环保、教育培训、湿地保护、植物培育、人居环境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基地--萍乡海潭生态示范园,正在建设之中。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六市是旅游的旺季,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游客纷纷而来该乡观光旅游,来这里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享农家乐,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成为六市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六市乡位于莲花县北部,是萍乡市、芦溪县进入莲花县的第一站。319国道纵贯南北,并在六市隧道与319国道萍乡湘东段相接。六市乡同时还是省道231线的终点。

周边乡镇

六市乡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

周边村庄

六市村 地址:萍乡市莲花县

山背村 地址:萍乡市莲花县

黄桥村 地址:萍乡市莲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