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桥乡

邹桥乡 邹桥乡历史沿革 邹桥乡地理位置 邹桥乡行政区划 邹桥乡人口民族 邹桥乡农水电力 邹桥乡资源企业 邹桥乡交通通信 邹桥乡教育卫生 邹桥乡经济发展 邹桥乡人才 邹桥乡生态旅游


邹桥乡位于东经115度24分至115度32分、北纬29度23分至29度28分之间,地处江西省 德安县西部,距县城37公里。东邻爱民乡,南接 车桥镇、磨溪乡,西毗瑞昌市南义镇和峨眉乡,北傍塘山乡,总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6970人(2017)(多为汉族 江右民系),全境西高东低,山峦起伏,西南部为丘陵,北部多山,是个典型的、具有江南特色的丘陵山区。原付山乡在合并之前,所设的供销社、信用社、粮站、中学、财政所、食品站、农技站等单位,因两乡合并均已撤销,现仅有小学、医院两个单位,现邹桥乡境内设有单位是:湖塘水库管理所、电管站、关山林业派出所、邹桥派出所、电信所、农村合作银行邹桥支行、邮政所、移动公司邹桥区域营销中心、农业技术综合站、食品站、粮管所、供销社、、地税分局、工商分局、邹桥法庭、邹桥林业工作站、人寿保险公司邹桥保险所、土地管理所、关山林场、财政所、司法所、民政所、邹桥...

详情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邹桥乡所有主城区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邹桥乡介绍

邹桥乡位于东经115度24分至115度32分、北纬29度23分至29度28分之间,地处江西省 德安县西部,距县城37公里。东邻爱民乡,南接 车桥镇、磨溪乡,西毗瑞昌市南义镇和峨眉乡,北傍塘山乡,总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6970人(2017)(多为汉族 江右民系),全境西高东低,山峦起伏,西南部为丘陵,北部多山,是个典型的、具有江南特色的丘陵山区。

原付山乡在合并之前,所设的供销社、信用社、粮站、中学、财政所、食品站、农技站等单位,因两乡合并均已撤销,现仅有小学、医院两个单位,现邹桥乡境内设有单位是:湖塘水库管理所、电管站、关山林业派出所、邹桥派出所、电信所、农村合作银行邹桥支行、邮政所、移动公司邹桥区域营销中心、农业技术综合站、食品站、粮管所、供销社、、地税分局、工商分局、邹桥法庭、邹桥林业工作站、人寿保险公司邹桥保险所、土地管理所、关山林场、财政所、司法所、民政所、邹桥学校、邹桥中心医院25个单位。2007年邹桥国税分局撤销,1992年邹桥营业所撤销。邹桥集镇上至电信所,下至人寿保险所约一华里的地段较为繁华,有超市、饭店等服务业门面53家,集镇常住人口约1000人,是德安县山里片人口较多、较繁华的集镇。

邹桥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德白公路穿越全乡,东通赣粤高速及105国道,西接316国道,是 德安县西北部中心镇,全县共有28个单位在该乡建有基层站所。

邹桥乡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邹桥乡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质水稻、棉花、竹木、水果、绿色蔬菜誉满四方。

邹桥乡发展潜力巨大。资源丰富,有金、锑、煤、锡、萤石、大理石、石灰石、瓷土等多种矿产;信息发达,已开通二千门程控电话,直拨海内外,有移动、联通地面接收塔各一座;

市场繁荣,邹桥街依山傍水,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街面15米宽,近2公里长,街道高楼林立,店铺相接,商品琳琅满目;旅游开发潜力大,湖塘水库湖岛相望,山水一色,遍布群山的溶洞洞中套洞,奇妙独特。

邹桥乡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木工板厂、医保厂、甲鱼养殖场效益蒸蒸日上,各种矿山开采的煤、锑、石子、石灰石供不应求。

全乡辖石门、张坑、源口、杨坊、付山、邹桥6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地邹桥村王家。

邹桥乡于2002年与付山乡合并一乡,沿用邹桥乡之名,原邹桥乡有大泉、源口、杨坊、邹桥、堰头、石门六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原付山乡有岩上、付山、张坑三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2002年合乡并村后,原大泉村与源口村合并,称为源口村,村委会驻地在下肖,辖17个村民小组,有19个自然村;原岩上村与付山村合并,称为付山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8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付山陈家;原石门村与堰头村合并,称为石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1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洪家坪;邹桥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1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王家;杨坊村辖13个村民小组,有1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下杨;张坑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7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余家岭。

2002年合乡并村之前,原邹桥乡共有1384户,5703人(其中男性3136人,女性2567人),原付山乡共有521户,2354人(其中男性1247人,女性1107人),现全乡共有2054户,8214人(其中男性4271人,女性3943人),其中非农业户口218户,367人,畲族28户,196人,蒙古族1人。

总人口6970人(2017)。

邹桥乡的耕地面积以水田为主,旱地较少。原邹桥乡共有耕地面积5559亩,其中水田3845亩,旱地1714亩,原付山乡共有耕地面积1875亩,其中水田1002亩,旱地873亩,原付山乡水田散布在本县邹桥、爱民、车桥、张数等乡镇,现全乡有耕地面积7434亩,其中水田4847亩,旱地2587亩。这些耕地面积是过去大集体时的包产面积,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博阳河上游修了湖塘水库,降低了洪涝灾害,在博阳河两岸等地开荒扩种,新增旱涝保收的良田有1284亩,全乡的耕地面积8718亩。

邹桥乡历来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乡,兼种油菜、小麦、豆类、玉米等其他农作物,自1981年实行分田到户以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1985年,全乡粮油种植面积15628亩,水稻总产量1253.72万斤,小麦15万斤,玉米3万斤,油菜籽64万斤,之后几年,由于大力引进推广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实行低产田改造,扩大双季稻面积,培育壮秧,科学施肥,防病除虫,适时晒田,合理密植等科学种田新技术,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至1991年实行“水改旱”前,全乡的粮食总产达历史最高峰,水稻总产量1578.2万斤,比1985年增加325.2万斤,增产25.9%。2008年全乡水稻总产量 万斤,比1991年减少 万斤。

1992年,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邹桥乡大面积推广水改旱,由过去传统的种植水稻改种棉花。当时,进行这项工作难度很大,特别是棉花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农民有一个适应过程,而县、乡、村三级干部每天深入农户和田头地角,用算账对比的方式宣讲种植棉花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实惠,以及给山林带来了一定的保护效应。在栽种技术上,还从彭泽县请来植棉师傅长期蹲在各村,在各家各户、田间地头,手把手、心贴心的向大家传授怎样整好棉田,怎样制作棉苗营养钵,怎样管理棉床上的棉花幼苗,以及移栽、施肥、防病、打枝等一系列技术,经过精心组织、科学指导,第一年全乡种棉面积5218亩,平均亩产皮棉182斤,总产9496担,全部卖给国家,其经济效益比种植水稻增加85.2%。以后,农民的种棉积极性日益高涨,至1996年,全乡(含原付山乡)种棉面积和产量达到最高峰,棉田面积6523亩。亩产皮棉212斤,总产13823担,比1992年总产增加4332担,增加45.6%,1997年后,由于青壮年陆续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减少,棉田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至2008年,全乡植棉面积3030亩,总产量6092担,比1996年面积减少3493亩,减少53.5%,总产减少7736担,减少55.9%。1994年,原付山乡在全县首先完成售棉任务,时任县委书记邓太火亲自来向政府慰问祝贺。2005年,邹桥村8户棉农集资124万元,筹建了还在加工的轧花厂。

邹桥乡的特色农业从1997年在邹桥村六组种生姜开始至2008年在杨坊村种苦瓜,前后经历了12年的探索之路,1997年邹桥村六组曾令龙在安徽省临泉县引进种植生姜的姜种和技术,种姜面积24亩,最高的亩产达五千斤,当年挖取生姜产量62000斤。当时的生姜价格看好,但村民看不清市场变化,囤姜待价,又因越冬保管设施、技术不行,第二年春,生姜基本腐烂,如曾得水囤姜一万多斤,全部腐烂,亏损近两万元,其他种姜农户也基本一样,造成损失68000元。当年入秋以后,在种姜的田里套种大蒜。石门村湾里村曾家曾广春种了大蒜8亩,全乡种大蒜面积43亩,亩产2542亩,也因市场行情变化,低价出售,大多数亏本。1998年六月份,杨坊、邹桥、石门村有78户种植早萝卜254亩,长势很好,因久雨洪水泛滥,大多数因浸泡时间过长,被水冲毁,只有少量的低价出售,大部分腐烂,也是以亏本告终。当时邹桥种植生姜在全市、全县都有影响,很多媒体相继报道,市、县领导亲临考察,这是邹桥乡第一次实施特色农业的探索之路,随后在杨坊村、邹桥村等地,还多次种过大棚苦瓜、丝瓜等,还种过药材、胖姜,都因规模不大,销售不畅,投入成本高等一系列因素制约而逐渐萎缩,农民还是转向种植棉花和水稻。

邹桥乡的传统产品稍有名气的是原付山乡的红枣、辣椒、川芎和香椿,因付山独特的高山气候和土质,历来这些传统产品在本县、瑞昌、武宁、永修等地享有盛誉。1985年红枣结果树6200多株,干枣总产量一般都在12万斤左右,有些农户一家干枣达1000多斤,是家庭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销路很好。1986年后,因枣树得了一种枣疯病,干枯落叶。1990年南京农学院有一教授前来考察,建议老枣树挖根、培土、施肥、施药,新枣树移植,因后来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迁居县城,无人管理,任其自然生长,大多数枣树自然死亡,落叶不挂果,产量急剧下降,至2008年付山挂果枣树不到一千株,干枣产量不到三千斤,这一传统产品也就衰落了。川芎在1985年全付山种植面积207亩,干川芎亩产一般在二三百斤,总产约5万斤,也是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种植川芎面积急剧减少,产量急剧下降,2008年种川芎82亩,干川芎总产量17500,至于付山的辣椒,香椿十多年来,面积大量减少,产量急剧下降,农户种植的仅是自给。

邹桥乡的养殖业自1985年以来逐渐由家庭分散型养殖转向集中专业性养殖,因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居多,原家庭型分散养殖逐渐衰落,已不适合市场行情,2005年原乡党委副书记曾广秋带头集中养殖蛋鸡,随后带动郑宗汉、周金应、周国金3人兴办蛋鸡厂,现乡有蛋鸡厂4家,养殖蛋鸡41000羽,年产蛋三万箱,年产值450余万元,年利润60余万元。2008年源口村王银龙,余众生,郭继于,黄国华四人在源口村兴办养猪厂,猪舍面积3500平方米及相应设施,现存栏生猪570余头,2008年出售700余头,产值85万元,为适应养猪饲料供应,乡畜医站站长曾德金和李屏根二人合资兴办饲料加工厂,年产饲料120余吨,产值29万元。1995年原邹桥乡政府与福建关老板合资在杨坊村上扬德白公路边兴办鳗鱼厂,占用农田24亩,号称投资1200万元,乡政府贷款先后投资200万元,前后三年,共出售新鲜鳗鱼1500吨,产值3600余万元,1998年关老板外逃,剩余小部分幼鳗由信用社接管养殖出售还贷,乡政府亏损60余万元收场,随后,鳗鱼厂,曾租给县城王老板养殖甲鱼,租金由占用农田的村民小组收取,2006年养殖甲鱼移址它处,原鳗鱼厂现成为一堆乱石,废弃的农田20多亩。

邹桥乡山地以丘陵坡地为主,土壤肥沃,适宜林木自然生长,2007年林权体制改制时,测绘统计现有山地面积 亩,其中国家公益林 亩,省级公益林 亩,中德长防合作造林面积 亩,2002年至2003年,两年全乡退耕还林面积 亩,退耕补偿金下拨 元。

邹桥乡的土地管理自1985年以来,没有出现过违法占用农田搞建筑的现象。原邹桥乡、付山乡各设土管员一名,2007年成立了德安县国土局邹桥国土管理所,驻地在邹桥集镇,管理邹桥、爱民、塘山、车桥三乡一镇的土地管理工作,共有4名在职干部。至2008年底,全乡农田保护面积4580亩,占全部耕地的52.5%。农民建房大多在旧宅基地上重建,依法规范办事。

邹桥乡现有水面 亩,除国有中型水库湖塘水库以外,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集体兴建的一些小型水库和村庄附近历史上形成的小池塘,主要是以防旱养鱼为主, 1997-2002年全乡新建了以抗旱为主的小型池塘,水库23处,增加蓄水量32万立方米,2005年在石门村新建了一座装机容量为325千瓦小时。年发电量达20万度的石门小电站,1988年在杨坊村建有35千伏变电站,1986-2007年全乡新建水利提灌站15座,灌溉面积2548亩,1988年以来的国家先后投资1100万元加固改造湖塘水库,并网发电每年输送电力140万度,产值40.6万元。1990年全乡用上了高压电,2008年全乡用电 万度,其中:工业用电 万度,照明用电 万度。共有变压器 台,为工农业生产和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能源。2001年在杨坊村三、十组进行园田化建,平整耕地52亩。1985年后农业机械使用率逐步提高,1985年全乡仅有手扶耕田机4台,农机耕作面积1520亩,其他农业机械没有。2008年全乡有手扶耕田机22台,农机耕作面积5860亩。增长近四倍。全乡有联合收割机12台,收获面积4680亩,小型抽水机218台,小型机动脱粒机300余台,机动喷雾器322只,家庭小型碾米机352只,农用车辆10辆,榨油机、机粉机18台。

邹桥乡的林业生产历来良性发展,林业生产由过去的过量采伐,步入良性循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农村人口绝大多数在家务农,其生活取暖,建设等都是用木材,无法控制,群众自由采伐,1985年全乡木材蓄积量为8万余立方米,九十年代后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家电普及,天气变暖,使用钢筋水泥等建筑物居多,由于林业公安,林管站的从严管理,木材使用量大量减少,森林资源得以保护,自然增长率增加,生态环境大为改变,上世纪难见的野猪,山羊等动物经常出现,全乡山林植被覆盖率为61.6%,2008年全乡木材蓄积量为9.6万立方米,比1985年增长20%,而且逐年增长。全乡95%是自然林。小山竹、毛竹得到一定的保护,严禁拔笋和乱砍乱伐,全乡人工森林以杉木为主,至2008年全乡人工森林3.5万亩,人工林木材储蓄量为1.75万立方米。2008年全乡林业收入为168万元,比1985年增长三倍多。果业以家庭散植为主,主要为枣子、奈李、桃子、柑橘、板栗等,杨坊村邹家垅的自然板栗林成片,自然生长,每年采摘野生板栗五千斤左右,湖塘水库水淹区,源口村上郑王贵如利用荒山栽种柑橘、双季板栗151亩,精心管理,每年硕果累累。2008年,九江日报和德安县电视台曾作出专题报道。

邹桥乡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种类主要有煤,锑、石灰石。煤主要储藏在付山村,张坑村、大泉村,锑储藏在杨坊村,全乡煤储量为30万吨。1985年后,先后有大泉马鞍山煤矿,付山煤矿1号井,2号井,4号井陆续开采,至2008年共产煤10万吨,产值2000万元,上缴税金52万元,现马鞍山煤矿,付山1号井,2号井关闭停产,4号井仍在正常采掘,锑石在1987-1989年小量开采,先后采锑三千吨,产值150万元,上缴税金12万元,因锑储藏地点在中型水库湖塘水库大坝附近,开采危及大坝,限定开采,2008年在大坝外围邹家垅,九江吉达矿业公司开始采锑,加工锑产品,年底产值245万元,税利32万元。

邹桥乡的乡村企业自1985年后经过了探索、发展、衰落的过程,原邹桥老乡办企业扫把厂,翻砂厂于1990年,1991年关闭停产,翻砂厂厂址改做乡敬老院,原邹桥乡于1996年在邹桥村何家投资32万元,办了一座红砖厂,仅试炉生产,因1997年大雪压倒窑棚,土质含石,管理不善,停产关闭,亏损而终,原付山乡于1996年投资28万元在张坑村兴办灯泡厂,因产品质量不佳,权益关系不顺,管理不善,以亏而终,1985年先后有杨坊村兴办石灰窑,石门村办砖瓦厂等,都因管理销路问题,关闭亏损。总之,邹桥乡集体办的乡镇企业即无规模,又无拳头产品,给国家集体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民办企业起步较晚,21世纪后才初现锥形,邹桥村6组曾冬林2001年开始办锯板厂,2004年在原锯板厂的基础上转产,兴办木板厂,主要生产建筑胶合板,2008年生产胶合板 块,产值126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2人就业,上缴税金50000元,管理严格,销路较好,效益可佳。2007年邹桥村8组董万利等人,集资合股在原邹桥供销社棉花仓库办旅游鞋厂,仅一年的时候不欢而散,亏损关闭。2008年,石门村一组浙江移民,畲族青年雷柏林,在畲族聚居地,石门一组兴办蔬菜加工企业---畲香园,投资420余万元,兴办厂房,购进设备,租赁土地,主要是加工辣椒,蔬菜等酱制品,瓶装包装,销路较好,在南昌、九江、武汉等大城市商场可见畲香园系列产品,2008年产值256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86人,租种农田585亩。

1985年全乡只有固定电话12只,设邮电所一个,1985年设邮政、电信管理所各一个,建立移动、联通接受信号塔六座,全乡有线电话长度55.8公里,固定电话851个,手机成人普及率51%,电脑宽带76台,2008年底全乡电信、移动、联通话费入缴115万元,邮政订阅报刊量有 件,2008年邮政全年收入23万元。邮政储蓄2008年底存款1054万元。1985年全乡仅有原邹桥乡政府旧东风汽车一辆,2008年底,全乡有货车12辆,私家轿车56辆,公用轿车、面包车12辆,摩托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全乡有摩托车372辆,客车4辆,全乡乘座客车到县城的客流量约有2.5万人次。

八五年以来,老百姓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掀起了一股修路热,全乡6个村委员会村村通水泥路,全乡71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有66个,占93%,75自然村。有63个自然村通水泥路,占84%,全乡修路共投资950万元,至2008年底全乡水泥路硬化路面62公里,其中国家政府出资932.5万元,集体出资8万元,群众集资9.5万元,因修路占用农田93亩,村民不要任何补偿。邹桥乡的村落有部分处在博阳河的上游两岸,过河交通原来都是木桥支架,洪水泛起,桥毁路断,只有隔河相望,八五年以来,全乡先后有杨坊村亭子李家,张家岭,邹桥王家,桥头曾家,石门湾里曾家,郑家,大港下,熊家嘴,何家,源口村黄家10个村庄,群众自发集资在原木桥通道处,兴建水泥桥,当时每座桥投资3-5万元,共投资38万元,这些桥成为通途便道,没有一座木桥,全乡在博阳河上的古石桥,有石门村的樟榆桥和大港下的石桥成为便道。

邹桥乡自解放以来是德安山里片的教育中心,“文革”前的山里片的六乡一矿,只有一所邹桥初级中学,1968年-2002年设邹桥完全中学,恢复高考后,邹桥中学因教育质量高,高考录取率高而闻名赣北,很多城市学生来邹桥中学就读。1985年后,全乡教育事业平稳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青壮年文盲扫盲率80%,1992年港商沈炳麟在付山捐献9.7万元建希望小学一座,冠名“庆同楼”。2002年邹桥中学高中班撤销并入县一中,原付山中学并入邹桥中学,邹桥小学和邹桥中学合并为邹桥乡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简称邹桥学校。1985年全乡在校中学生814人,教职工42人,2008年全乡在校初中生106人,教职工26人,1985年全乡在校小学生1182人,教职工59人,2008年全乡在校小学生356人,教职工39人,1985年全乡中学2所,2008年中学一所,1985年全乡小学10所,2008年全乡小学6所。减少4所,1985年以来,各级政府为改造学校危房增添教学设施,先后投资508万元,现全乡教育房产面积7318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 3651平方米,增长100 %,邹桥中学是一所设施齐全农村初级中学。全乡学前教育从无到有,1985年前没有幼儿园,2008年底设有幼儿园三所,入园儿童145人。

邹桥乡的卫生事业起步较早,解放后设有邹桥中心医院一所,付山医院一所,1985年以前各个村由原大集体时期的“赤脚医生”自由行医,难以规范,2005年开始实行医改,实行合作医疗,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全乡村民参与率92.7%,现全乡持证行医的乡村医生17人,村级卫生所3所,付山分院1所,邹桥中心医院1996年晋为甲等农村中心医院,1998邹桥中心医院移址新建,国家投资28万元,各方筹资4万元,现邹桥中心医院共有占地面积1054平方米,房产面积3612平方米。病床12张,并设有300毫安X光机、心电图、半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洗胃机、B超机等设备,1985年以来,全乡没有过重大的传播疾病和医疗事故。

邹桥乡的计划生育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实施以来,常抓不懈,一直列于全县前茅,19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5‰,育龄妇女节育率为 96.7%,2008年自然人口增长率为10.24‰,育龄妇女节育率为93.85%,分别增减4.26‰、 2.85%,二00六年,乡政府投资35万元,建有面积412平方米的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邹桥乡政府驻地邹桥王家,解放初就有德安县山里片“首府”之称,地理位置较好,主街道呈一字形由东南向西北延伸,两边群山青翠,德白公路插镇而过,前面博阳河常年清水流淌。1985年以前集镇街道南至邹桥中学门口,北至原兽医站,全长400米,泥石公路穿插而过,“晴天一阵灰,雨天一片泥”。1985年以后,历届政府对邹桥集镇建设较为重视。1988年乡政府投资三万余元,铺了一段由邹桥中学至原兽医站,约400米长的柏油路。1996年德白柏油公路贯通全街,有所改观。2005年乡政府投资170余万元,由原来的7米宽的柏油路改造加宽为9米,提高30公分,全长自邹桥村垅口陈家至石坂下李家2公里的水泥路面,两旁附设排水沟和路灯。2009年乡政府投资138万元,在主街道两侧加固美化,政府更换路灯,做了一处面积达27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邹桥集镇的主街道面目一新。集镇建设还对原来1985年取用河水为自来水的改造。1996年至2006年,乡政府两次投资45万元打深井两口,对原老水管进行了更换改造,致使邹桥集镇的人才饮用了放心的自来水。乡政府办公大楼在1976年砖木结构的基础上2000年投资18万元进行了加固改造,屋顶掀瓦改为水泥钢筋结构,墙面白色瓷砖贴面,集镇的一切其他设施相应俱全,店铺林立。乡政府2008年出资4万余元购进一辆垃圾清运车,尽量使既集镇街道清洁卫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创业,用积累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回家乡创业,如石门村四组曾令臣投资6000多万元,在共青城创办“江西国纺纺织厂”,2008年投产,当年产值4200万元,利税452万元。邹桥六组曾令华自1998年开始,在德安县宝塔工业园创办“江西通达电器厂”,2008年底,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4200万元,年产值3800万元,利税305万元;邹桥七组王义春自2001年开始在德安县工业园创办“江西利和电器厂”,2008年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3200万元,产值2800万元,利税212万元;源口上肖刘永茂在辽宁大连从事建筑业,资产2000余万元。还有很多人在外地从事建筑、运输、商贸、餐饮等行业,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全乡拥有百万资产以上的有126户。近年来,相继在上海、南昌、九江、县城购房置产的有628户。

2006年至2008年,源口村上肖、周家、黄家,杨坊村张家岭,付山村曾家,张坑村余家岭,石门村下程坊、磨盘洲八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先后建设成为省级试点新农村,国家及有关部门投入资金256.8万元,村民出资出力投入102.5万元,对原来的脏、乱、差等现象进行彻底改造,拆除旧房屋、旧厕所、旧猪栏、旧牛栏202处,对住房进行改造,粉刷一新,均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图书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家家出门是水泥路,村民的生活习俗有所改善,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农家享受着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受益人口1043人,295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邹桥人民自1985年至2008年,20多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上积极接受新技术、新产品,减轻了体力,增加了产量;大田直播等技术得到推广。全乡有沼气池527个,每个投资约2000元,共计105.4万元,太阳能316个,家电普及,农民接受新技术、新产品的观念日益增长。1988年原邹桥乡科普站获省科普先进单位,乡科普员黄序江同志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先进科普员”。

1985年全乡五保户困难户有185人,全乡军烈属有21户,全乡集体、个人集资供养五保户、困难户,全乡代耕金19500元。2008年底全乡农村低保人数512人,常补对象22人,平均每人每月份120元,非常补贴对象490人,最高每人不超过70元,全乡农村低保额全年21.05万元,城市人口低保28户,46人,平均每人每月160元,全年全乡城市户口人中低保额为8.83万元。全乡分散供养五保户58户62人,集中供养11户11人,全乡供养五保户金额为8.94万元。全乡优抚对象13人,(其中烈子1人,继子1人,烈父1人,复员军人5人,抗美援朝退伍军人1人,西沙群岛反击战退伍军人4人)全乡优抚金5.34万元, 2008年底,政府统一补贴浙江移民、柘林水库移民、湖塘水库移民、河南移民共2031人,平均每人每年600元,全乡移民补款发放121.86万元。1985年至2008年乡政府陆续投资80万元,建有敬老院一所,入院集中供养五保户11人。民兵武装工作1985年全乡(含付山)有民兵连9个,其中民兵536人(机干民兵172人,普通民兵264人),当年应征入伍青年13人。2008年,全乡有民兵连6个,其中民兵94人,当年应征入伍4人,1985年—2008年全乡共输送入伍青年185人。

自2002年后,邹桥乡积极招商引资,入住宝塔工业园,其项目有:利和电器有限公司、鑫宝电器有限公司、正通铭金属有限公司、鸿立食品有限公司,共投资1.5亿元,在本乡范围内有:石门一组畲族青年雷柏林返乡创业,建成畲香园;九江吉达矿业有限公司在杨坊一组从事锑矿开采;邹桥村六组曾冬林创办关山胶合板厂。至2008年底,全乡工业总产值 万元,利税 万元。

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农民人均收入780元;农民负担一直控制在4%以内。

“十一五”概况

一、以经济发展为主线,财税招商齐头并进。

据统计,2006年我乡全年共完成财税收入50.4万元, 2007年完成税收52.6万元,2008年完成税收55.7万元,2009年完成税收155万元,2010年完成税收317万元。合同资金12.3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个(将才鞋业,正通铭金属),千万元项目8个。2010年新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将才鞋业和千万元以上的明星矿业、航翔门业、隆盛矿业、畲香园二期及纳税千万元以上的睿智然料有限公司等项目。其中2009年引进的千万元项目--湖塘自来水厂已正常运营。

二、以农民增收为主旨,特色产业效果显著。

壮大产业,农业经济收益提升。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本乡实际抓主导、创特色、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发展壮大蔬菜产业。我乡引进的江西畲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从事蔬菜生产和蔬菜深加工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企业自身建立了100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全乡及周边乡镇发展蔬菜种植业,其注册的“畲香园”商标获得“江西省知名商标”;二是发展壮大养殖产业。养殖规模达15万羽;有养猪场6个,年生猪存栏1万头;建有综合养殖场1个,养殖山羊1000只。三是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共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并于2010年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邹桥张家岭葡萄,并实现了套袋技术全覆盖,取得了江西省《无公害产品证书》,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四是药材种植初具规模。结合付山、张坑两村的特殊地理环境,积极推广川芎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余亩,亩产0.5万元,且供不应求,并于2010年组建了川芎种植合作社。五是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农村经济合作社市场交易额达3000万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共硬化公路60.2公里,总投资达1580余万元。6个村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90%以上的自然村通了水泥(油)路,并结合新农村点建设,为全乡40%以上的农户自家门前新修了水泥路。二是夯实农业基础。全乡累计新建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座,1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7座,维修山塘20座,维修水渠16.8千米,安装水管26.5千米;新建提灌站3处,新建沟渠8800米,解决安全饮水工程6处,完成土石方4.56万立方米,修建桥梁7座,累积投资680余万元。2010年通过社会运作筹资1000万元新建一座日处理水4200吨的大型自来水厂,彻底解决集镇及水库下游近5000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是完善惠民工程。投资80万元新建敬老院一座,筹资180万元加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万元建成200个沼气池,投资130万元的深山移民整体搬迁(付山10组锅棚里)项目建设,投资 80余万元对邹桥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投资55万元在杨坊村十三组新建了一个大型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厂,投资20余万元对全乡六个村部进行了改造,投资16万元新建了8个候车亭。

邹桥乡有一些在外工作的人脱颖而出,身居要职,比较显赫,亭子李家的李国华现年50岁,任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副部级);大冲的余卫国,现年48岁,任湖北省电力局局长(正厅级);下肖肖平学,现年46岁,任江西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付山刘家的刘卫平,现年52岁,任共青城法院院长(正处级);付山余家岭的余建军,现年52岁,任永修县县委常委、公安局长(副处级);付山冷水塘陈少华,现年54岁,任共青城公安局政委(副处级)。全乡在外工作,获得研究生、博士生学位的有24人,源口村付家付达奇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后学位。

邹桥乡多处农田在博阳河两岸,洪水泛起,难免有损。1998年全乡因洪灾受损农田1624亩,其中绝收807亩,直接经济损失143万元。1987年8月石门村一场冰雹造成农房,部分农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3万余元。1985年至2008年全乡因雷击死亡五人,如1986年7月份在石门村10组就雷击死亡男性青年2人。2007年的冰雪灾害,致使原付山乡断绝交通26天,冰压倒压坏电线、木竹、危房等,直接经济损失116万元。

邹桥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较深的古乡驿站,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在今源口林家岩建有安福寺,北宋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太常博士,进士郑诒,厚葬于杨坊村六组(即大冲郑家)名臣王安石撰《太常博士郑诒墓表》一九九四年建砖厂时出土残碑仍存。

亭子李家是一个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依山傍水,历代名人辈出,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该村绅士李仕春赈灾济粮600担,感动朝廷,下旨兴建亭子,以示彰扬,名曰“俞义亭”,建在村前河边,熠熠生辉,蔚为壮观,亭子李家由此得名而来。1967年毁于“文革”时期,一片废墟。1996年群众自发集资32000元,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再现光彩。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石门村斑鸠博人何步蟾投资兴建种德桥,即今樟榆桥,四墩五孔,长46米,高13米。坚固如初,为通途要道,是德安县尚存的古桥之首。明清时期,素有“杨坊街”之称的廖家,商铺30余家,是德安县山区通往武宁、瑞昌的主要驿站。大革命时期,杨坊,付山革命活动频繁,中共德安县委早期领导人杨开全就是德安县“杨坊街”附近的杨家人。抗战时期著名的万家岭大捷,驰名中外,石门村的何家畈,樟榆桥一带是主战场之一,老人还谈起民国27年(1938)过“火线”的事。邹桥乡历来流传民间唱采茶戏。全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戏班子”27个,付山村陈家1990年有一台全是女性的戏班子,当时影响很大。道具服饰有部分保存尚好,付山村的冷水塘尚存清末时期的古戏台。杨坊村的黄梅戏剧团2005年参加全县文艺调演比赛获得二等奖,邹桥村八组的王春林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获得德安县民俗、流行唱法二等奖。

邹桥乡姓氏较多,人员籍贯之广,尚崇宗亲,重视修族谱、建祠堂,全乡百人以上的姓氏主要有陈,刘、余、桂、黄、曾、杨、李、吴、岑、万、周、何、郑、王、林、肖18个姓,籍贯除世居的村民外,外地的主要是解放后来此谋生和国家安排的移民,主要是河南、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湖南、上海等14个省市的人,全乡外籍人员共有1890人,现本地人与外籍人通婚联姻,和睦相处,无别之迹。一九八五年后,全乡先后掀起一股修族谱,建祠堂之风,如杨姓的“四知堂”;曾姓的“三省堂”;余姓的“谏草堂”;吴姓的“至德堂”;黄姓的“双井堂”;周姓的“爱莲堂”;陈姓的“颖川堂”等在前后23年中有的修篡了二次家谱,有些大姓村庄,八五年后,在原老祠堂的基础上都分别修建了新祠堂,如杨姓,曾姓,周姓、何姓、廖姓等群众自发筹资修建宗祠,有了一定的影响,全乡修谱建祠没有违法滋事现象,都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认真对待,予以珍惜。

邹桥乡历来崇尚信教,庙宇较多,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在今源口村林家岩建有安福寺,屡建屡毁,岩上有人如人拇指痕迹,清晰可见,堪称异事,解放前今邹桥乡源口村、车桥镇的长庆村等地设有安福乡。近年,在道颜山的古庙遗址上新建的朝天寺,付山脚下普元寺,樱桃山下的万福寺,常住僧人六人,三寺均经县委统战部核准批建,总投资共56万元,全乡佛教信徒48人,基督教信徒39人,大多数是年龄较大,女性居多,全乡没有邪教,以教为名从事非法活动者。

邹桥乡崇山峻岭,小桥流水,自然生态保护较好,散布在各处的自然景观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主要分布如下:

1、石门村何家坂的石门溪。博阳河水两边常年流水不涸,中间一座小山绿荫覆盖,相传是北宋年间义门陈人接送朝庭官员、文人墨客的码头渡口,“百

犬同槽”与此处有紧密关系,民间还流传“斑鸠驳、石门溪、鸡公叫、凤凰啼、不出天子到何时”的传说,与德安县的义门陈文化有着紧密联系,2005年在此处建有石门水电站,更添风光,具有一定的旅游观赏价值。

2、博阳河,自湖塘水库至石门水电站全长约八公里,绿水常流,两岸木竹相拥,如清淤开发,可作漂流、游玩旅游景点。

3、斑鸠驳,在石门村9组,是北宋义门陈人狩猎游玩之地,旁边又有德安石桥之首的樟榆桥,即有文化底蕴,又有自然风光。

4、邹桥村三组(岩下何家)处在付山脚下,上至付山余家岭,保存一条较好的石条铺设的古驿道,峻险秀丽,登高纵览,天高胸宽,是德安县保存较好的古驿道,开发价值可观。

5、道颜山,处在与车桥镇交界处,德白公路在山下通过,山上古树参天,人工石铺小道直驶山顶,山上有名刹朝天寺,香火甚旺,山高峻秀,是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旅游佳地。

6、大泉洞,处在源口村大泉周家,是乳石性天然溶洞,天工神造,溶洞长深未测,奇石林立,形态各异,常年泉水流淌,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1985年,邹桥乡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付山乡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共计 万元。2008年邹桥乡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增加 万元,增长 %。1985年原邹桥乡农民人平纯收入为278元,付山乡农民人平纯收入为152元,平均纯收入为215元,2008年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为2164元,增长10倍。1985年原两乡财政收入22万元,2008年全乡财政收入99万元,增加77万元。增长3倍多,1985年原邹桥营业所、信用社,付山信用社年底存款余额916万元,贷款余额123万元,2008年邹桥信用合作支行年底存款余额2314万元,邹桥邮政储蓄2008年底存款余额1054万元,合计3368万元,比85年增加2452万元,增加267.7%,2008年信用合作支行年底贷款余额1106万元,比85年增加983万元,增长近八倍。2002年在邹桥新设德安县人寿保险邹桥保险所,2008年底,全乡人寿保险参保人共424人,年底保险总额为38万元,赔偿保金81212元。

周边政府机关

德安县邹桥乡人民代表大会 地址:九江市德安县德白公路
九江市德安县德白公路

周边乡镇

邹桥乡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