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船镇

棉船镇 棉船 棉船镇自然资源 棉船镇经济发展 棉船镇文明之乡 棉船镇所辖区域 棉船镇人口迁移 棉船镇历史名胜


棉船镇 ,又名八宝州,素有“中国乡镇之星”称号,是长江下游一个大冲积洲的岛镇,位于长江水中间,四面环水,全镇属于长江冲击平原地形,地处赣皖两省交接边缘,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 彭泽县管辖。棉船镇的上游是长江 小孤山,南岸与长江马当矶对面,西北隔长江与安徽 宿松、望江两县相望。全镇总面积106.2平方千米,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16.8公里。耕地4.2万亩,基中植棉面积3.5万亩。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人口38136人(2017),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大镇之一。棉船镇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这里,除辽阔的长江水面外,还有长达15公里的圩内夹江、直贯东西,河套纵横,星罗棋布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场。棉船镇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5 摄氏度,无霜期247天。 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土壤属石灰性 潮土,土地深厚,质...

详情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镇所有特殊区域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镇介绍

棉船镇 ,又名八宝州,素有“中国乡镇之星”称号,是长江下游一个大冲积洲的岛镇,位于长江水中间,四面环水,全镇属于长江冲击平原地形,地处赣皖两省交接边缘,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 彭泽县管辖。

棉船镇的上游是长江 小孤山,南岸与长江马当矶对面,西北隔长江与安徽 宿松、望江两县相望。

全镇总面积106.2平方千米,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16.8公里。耕地4.2万亩,基中植棉面积3.5万亩。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人口38136人(2017),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大镇之一。

棉船镇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这里,除辽阔的长江水面外,还有长达15公里的圩内夹江、直贯东西,河套纵横,星罗棋布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场。

棉船镇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5 摄氏度,无霜期247天。 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土壤属石灰性 潮土,土地深厚,质地适中, 潜在肥力,宜种各种农作物,尤其适合种棉花。

棉船镇是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这里,除辽阔的长江水面外,还有和长达30华里的圩内夹江、直贯东西,河套纵横,星罗棋布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场。

棉船镇 交通邮电事业兴旺发达。除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发展 水上运输外,镇、村建有载客,载车轮渡码头多处。南通马当、九江、北至 望江、 安庆,当日往返。镇内已修建22华里水泥公路和64华里环堤公路,镇、村、组路路沟通,形成三级交通网络。 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棉船镇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镇有电视台、文化站、影响院、医院、保健站、敬老院,村村建有广播室、老、中、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镇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4所、完小3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镇内外人才济济。棉船镇先后荣获“全省先进乡镇党委”、“省级先进乡(镇)人民政府”,棉船镇公务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基层公务员”的称号。

更令 棉船人振奋的是,1995年3月20日 江泽民同志 亲临棉船视察,走田头、访农户,亲密无间地与棉农、基层干部促膝谈心。棉船人没有辜负江泽民同志的殷切希望,连续三年战胜了洪涝、干旱和虫害,创造了灾年稳产高产,保住十万担皮棉的奇迹。

棉船镇辖: 金洲社区、江心村、升洲村、 光明村、新红村、朝阳村、新洲村、新淡村、 日新村、良洲村、复排村、金星村、亭子墈村、棉科所。

彭泽县近100年以安徽桐城县和 枞阳县移民居多。

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在民国初年。《 桐城县志》(1995年版 ),在大事记栏中有这样记载:“民国二年(1913年):实业界人士 方履中,在东流、彭泽等地购置荒场、芦场,从家乡招农围垦十万亩,移民数万人。”(见《桐城县志》18页)。方履中(1864——1939年),字玉山,一字聘商。南乡(今属枞阳县)人,清未民国著名实业家,桐城派未期人物,在与英日商人侵占安徽省铜矿山的斗争中,是主要领袖。著作有《贞泯不泐》、《桐城名贤诗词辑》等。

在彭泽县主要是 太泊湖 流域和方湖流域以及长江沿线,如 棉船,马当的杨柳.跃进.船形,浪溪的百圩,太平的永乐,芙蓉太字,以及红光等等。在移民中以 枞阳县人为多。枞阳县向来分南乡和东乡,因为 方履中是枞阳县义津人,属南乡,所以其中又以南乡人(在彭泽听得最多的 枞阳口音)居最,东乡人(棉船朝阳人口音)次之,桐城县的移民主要靠近枞阳县的地区如 孔城等。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在1954年大水后和大跃进期间,又有几万人。这次是天灾人祸造成的。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以第一次为基础的,是为寻找生活而投亲靠友,离开故乡。据《枞阳县志》所载:“1959年,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7人,1960年下降到270人。”含蓄地说明了“大跃进”期间我县广大老百姓的悲惨遭遇。1959-1960仅仅一年左右时间,每平方公里人口减少27人。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枞阳,总人口减少达48800人以上(就算自然 出生率与普通 死亡率能相抵消)。当然,这些减少的人口大部分饥病而亡,但也有少数背景离乡,其中移民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彭泽了。

第一批的移民已经历五代左右,第二批移民也有三代以上。他们中只有第二批还有一些活着,可也是风烛残年了。他们汗水伴随着泪水浇灌出丰收的沃野,为子孙开辟一片新天地。现在他们的后代在彭泽这块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着,但千万要记住先辈的勇敢和勤劳,更不要忘记先辈的艰苦和辛酸! 芙蓉镇 ,棉船镇,芙蓉农场几乎都说 枞阳话.郎溪镇,太伯湖开发区,红光厂大部分说枞阳话, 马当镇一半说枞阳话, 龙城镇, 黄岭镇, 定山镇有一小部分说枞阳话 说枞阳话的大部分集中在比较发达的沿江地区,但说实话,现在在彭泽的枞阳人整体生活水平不如我们枞阳。 彭泽县有许多“ 桐城佬”,而实际上多是枞阳人(枞阳当时即是桐城的东乡和南乡),这当然与方履中是桐城南乡人有关。 枞阳人移民彭泽这段历史,没有多少人关注,在《枞阳县志》中只有寥寥数字的表述。

历史,什么是历史?我说,这些被掩埋在黑暗中,掩埋在冰冷土地里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能哭会笑的历史。

现彭泽县人口仅三十四万,但祖籍桐城(以枞阳多)就近十万,如果再加上现已属安徽省望江县和宿松县(原属彭泽县行政区划)的 桐城籍人(这些地方的"桐城佬"并不比彭泽的"桐城佬"少,以此类算的话),至少有不少于三十万"桐城佬",其中至少二十万是“枞阳佬”,在离枞阳几百里的异地繁衍生息.

近百年来,这些枞阳人至今还保留着枞阳的方言及风俗,"枞阳话"在这里通行无阻.呵呵,他们的先辈当年背井离乡,把那些过去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万亩良田,多少人在临死之前还要把那一把骨头要运回家乡啊.哪一家在彭泽的枞阳人没有一段辛酸的往事?哪一家没有悲欢离合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因为战争、饥荒、经济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移民,而在中国历史著作这么丰富的国家中,正史却少有记载。

枞阳话是彭泽仅次于当地话的四大方言之一,枞阳人比较集中的 棉船是彭泽当代名人最富集的地方。

棉船的形成始于明朝中期,建村于明末,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蛾眉洲、八宝洲、粮洲和八保洲等称谓。1912年10月,孙中山先生到彭泽段长江水域视察并在《建国方略》中关于整治扬子江部分专门提到“粮洲岛”(也就是棉船)的重要性。

棉船镇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在这里打响,“灵芝号”渡口(位于棉船镇江心村)被誉为“解放江南第一渡”,目前为油菜花旅游文化节主景区重要景点。新中国成立后,在此设立江北区,1958年成立江北人民公社,这一时期棉花的种植开始大面积铺开并形成规模,移民迁入住户逐渐增多,形成建国后的第一次移民潮,主要以安徽桐城、枞阳等地人为主,目前我镇建国后移民及其后代占比达90%以上。1962年10月,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到江北公社视察,见此地四面环水,地形似船,又盛产棉花,于是提议更名为棉船公社,并亲笔题书“棉船人民公社”,棉船称谓沿袭至今。1984年改棉船乡,1994年3月撤乡建镇,成立棉船镇。

周边中学

棉船中学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中学

周边乡镇

棉船镇 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周边村庄

江心村 地址:九江市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