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镇

田村镇 田村镇村镇介绍 田村镇人文景观 田村镇景点 田村镇历史沿革 田村镇经济 田村镇下辖村 田村镇人口


田村镇位于 江西省 赣州市赣县区东北部,毗邻吉安市万安县,接壤赣州市兴国县,距323国道15公里。田村镇为赣县区第二大镇,圩镇由原“田村”分割成的夏都,联群,红卫,建新4个村加村岭5个村组成,集中居住1.5万人。包括白石区在内,人口5.4万余人,仅次于城区梅林镇,为纯客家镇,行政村32个,国土面积达到2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山地面积23.5万亩。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每年接待旅客10万余人。唐大历年间龚和德开基至今,田村已有1400多年历史,赣州东河戏便是发源于此。因历史悠久、客家文化丰富,享有“客家古镇”之美称。镜内果树江山,稻谷飘香,民间传承灯彩工艺,田村产的黄元米果口味正宗,又称田村为“鲜果之乡,黄元米果之乡、大米之乡、花灯之乡”。田村镇有赣县区历史久远的 汉代古寺—— 契真寺,有 马祖禅师传授禅法的名寺—— 宝华寺。田村镇位于 赣县区东...

详情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介绍

田村镇位于 江西省 赣州市赣县区东北部,毗邻吉安市万安县,接壤赣州市兴国县,距323国道15公里。田村镇为赣县区第二大镇,圩镇由原“田村”分割成的夏都,联群,红卫,建新4个村加村岭5个村组成,集中居住1.5万人。包括白石区在内,人口5.4万余人,仅次于城区梅林镇,为纯客家镇,行政村32个,国土面积达到2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山地面积23.5万亩。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每年接待旅客10万余人。

唐大历年间龚和德开基至今,田村已有1400多年历史,赣州东河戏便是发源于此。因历史悠久、客家文化丰富,享有“客家古镇”之美称。镜内果树江山,稻谷飘香,民间传承灯彩工艺,田村产的黄元米果口味正宗,又称田村为“鲜果之乡,黄元米果之乡、大米之乡、花灯之乡”。田村镇有赣县区历史久远的 汉代古寺—— 契真寺,有 马祖禅师传授禅法的名寺—— 宝华寺。

田村镇位于 赣县区东北部,毗邻万安,接壤兴国,距323国道15公里,全镇人口5.4万人,行政村32个,国土面积207.3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3.4万亩,山地面积32.5万亩。民间传承灯彩工艺,素有客家古镇、鲜果之都、灯彩之乡、佛教圣地之美称。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赣县区历史悠久的汉代古寺契真寺,也有远近闻名的马祖禅师传授禅法的名寺宝华寺,还有1300多年历史的田村花灯。镇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水稻,兼种脐橙、甜叶菊、蜜梨、烤烟等。养殖业以生猪和水产为主。土特产有田村大米、黄元米果和竹木制品等。

1.田村花灯 田村的花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唐代传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最早传入的只有五彩灯笼、宫灯、走马灯几个品种,后来逐步发展有花篮灯、风景人物故事灯、宝盖灯、牌楼灯、龟纹灯、麒麟灯、狮灯、象灯、云灯、莲灯、架花灯等25个品种。

传统的花灯制作,一般选用竹篾枝条等为原材料,先扎制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再选用各种染色纸帛和金银箔纸等,剪镂出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人物图案等,镶嵌粘贴于灯体外,并根据花灯的大小类型,每盏灯的底座安装一个或多个烛托或油灯托,在上面置放蜡烛或小油杯。

在争奇斗艳的田村花灯中,尤以龟纹灯、牌楼灯、架花灯等最具客家特色。龟纹灯,造型巨大,远眺形似一个大绣球,近看有头有尾、四脚齐全,多悬挂于寺庙、祠堂门前,灯内可放置108盏油灯,夜间点燃后,灯彩灿烂,十里可见。龟灯上配有大型宝盖,盖上镶嵌着一组鲤鱼跳龙门的造型,寓意深远:巨型神龟象征着福寿康泰,鲤鱼跳龙门预示着前程远大。牌楼灯,又称彩楼灯,分立式牌楼和平面牌楼两种,为长条形,多悬挂于灯市入口和出口处的高大建筑物上,与五彩三天门并列。这种灯上面或设有图文并茂的吉祥祝福,或设有忠孝节义的民间故事等,灯内装有可自动循环、上下移动的机关,各组人物图案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展现,在烛(油)灯光亮的照射下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架花灯,是用木架为支撑的多层多彩多艺的花灯,是花灯中出类拔萃、制作最为繁杂的一种,灯内有4至6层跌落装置,每层或为天上人间、社会百态,或为悲欢离合、善恶有报等内容。各层设有烟花爆竹及引爆装置,一经点燃,烟花爆竹齐鸣,闪光如电,震耳欲聋。各层跌落装置逐层降落,灯内景物同时出现,惊心动魄,蔚为壮观。架花灯多在花灯结束时燃放,一般置放在村边的旷野之中。当人们在繁华的街市饱览各种花灯的情趣之后,便争相去村边看独树一帜的架花灯点燃盛况。此外,还有一种走马灯,虽然能行走,但这种灯彩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一般先将马头和马尾做好,用竹篾扎成的框架把前后两截连接起来,再在灯面上罩以各色彩布或纸料,配上马鞍、铃铛等,点燃后马儿奔走,丁当作响,俗称“走马”。据《燕京岁时记》载:“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田村花灯节源于中原,但又与众不同。就全国而言,张灯结彩闹花灯一般是在元宵节,即“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但田村的花灯节却是闹中秋,即“八月里来八月正,八月十五闹花灯”。田村闹花灯不是年年搞,而是三年闹一次,俗称“三年一任”。

田村闹花灯为什么与众不同?当地主要有两种传说:一是壮行说。客家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田村的灯节年一般设定在古代科考的大比之年。其目的是给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远足参加科考的学子以壮行色,同时也寄托着家乡父老对莘莘学子金榜题名跳龙门的渴望。

二是抗元说。据说当年的客家先民为反抗元朝的残酷统治,决定组织起义,为设法麻痹田村的“家鞑子”,便将正月闹花灯的习俗改在农历八月,以营造太平祥和的节日气氛,掩盖全村即将起义的图谋,并取得成功。孰是孰非,现已无法考证。不过,每逢田村灯节年来临,当地先要用白布或黑布遮盖整个街市的上空,各式各样的灯彩全部悬挂在布帛下面的绳索上。这种悬灯方式,既可以更好地营造渲染花灯节的氛围,又可以防止灯彩被雨淋湿,俗称“瞒天过海”,场面非常壮观。

田村民间传承的木偶戏也是大具观赏与研究力。

2.晒经盛会和罗汉盛会

契真寺每年有两次 佛事活动。一是农历六月初六的晒经盛会;二是农历八月初一的罗汉盛会。传说,唐末契真寺火灾,十八罗汉经飞入储潭,有直指使见舟底火光,命泅者得之。至今十八灵经仍存水火痕迹。晒经盛会即源于此。按 传统习俗,凡参与晒经的信士,自六月初一起斋餐素食,主晒经日,先要沐浴更衣,焚香拜佛,寺僧举行盛大佛事。晒经时由十八僧人每人持真经一本,由藏经阁徐徐步入晒场,晒经场上由当地名士和善信十八人排成一行,每人手持一个檀香炉,肃立在晒经场,恭候僧人持经到来。其时鞭炮声隆、鼓乐齐鸣、念佛声、育经声响成一片。名经正面朝阳光曝晒,背面用檀香炉火熏陶,寺僧边涌经,一边翻晒名经,祈颂天下太平,名经永存。
  罗汉盛会是纪念罗汉菩萨遗留真经的盛大庙会。是日从早至夜,寺中佛事连绵、灯火通明、香烟燎绕、经声嘹亮,念佛声、古乐声、鞭炮声源源不断。江南各地香客云集,热闹非常。若逢三年一度的中秋灯会则更为隆重,远近香客及观灯游人络绎不绝,即观赏花灯,又进香拜佛。自八月初一至十五历时半个月的花灯节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它集田村民间的传统花灯、龙灯、云灯、狮象灯、麒麟灯、茶蓝灯等多种灯彩于一体,伴有踩高跷、扮故事、民间武术、古典戏剧、古乐队等舞台表演形式,展现街市的盛昌景象,这更增添了八月罗汉盛会节日光辉,令游人驻足忘返。
  3.客家习俗

田村客家人,秉承了中原古风,性格豪爽,素有喝 水酒的传统。其水酒纯正地道,久 喝不醉,回味无穷。
  酿造水酒必须有上等的糯米,而田村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优质大米。丰富的糯米为水酒提供了深厚的原料基础。其酿造技术由客家先民从北方传承而来。制作方法为:选用优质糯米,淘洗后蒸熟至无米芯为止,然后用井水将米饭淋透,再拌人 酒曲水,封盖数日。糯米经发酵后酿出酒娘。糯米发酵后的酒娘按一定比例冲人井水。数日后,沥去酒糟,沥出的水则为水酒,将其装入酒坛盛好封口,隔坛用砻糠火将酒烧至沸点为止。此时一坛上好的田村水酒就可以享用了。
  田村水酒酒色微黄透亮,味清香平和。平时,田村客家人在劳作之余喝上两碗水酒,既能过酒瘾,又能解渴,全身的疲劳则烟消云散。每逢节日,田村人多以水酒招待客人,人们细细品味,慢慢斟酌,充分回味水酒甘甜纯厚的芳香。
  田村客家人自古有喝 擂茶的习俗,过去来了女客一般以擂茶招待,而且每逢农时节日,村里的擂茶钵就会响起来,爆麻、烧水,不一会一大钵热气腾腾,浓香扑鼻的擂茶就端了上来。左邻右舍的女人都喊来,你一碗,我一碗,东家长西家短,说到高兴处,连狗牯打巴的故事都讲了起来。
  擂茶制做方便快捷,将碾碎的茶叶,少许 油炸花生米,爆炒的芝麻,适量的盐、姜、甘草、陈皮与茶油混和,用擂钵装着,然后双手持擂茶棍(木梓树做的),将原料擂成茶泥状,再用开水冲泡,放上香料,即可食用。
  因擂茶具有香、酥、鲜、甜的特点,营养丰富,既能解饥渴,又利肠胃,助消化,更能祛风寒抗感冒,所以田村三天两头都有擂茶声,但郑重其事喝擂茶只有几种场合:一是新婚的第三天,新郎家要请左邻右舍喝茶,目的是让新娘和大嫂、大婶们见个面,这叫做“三朝茶”,喝完茶还让每一位来客带一份各色果子回去。二是家里添丁进口,要请邻里喝茶,并赠送“红蛋”。三是每逢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女人的花朝日。 这一天 女人们相聚在一起,为女孩子们“穿耳朵”,以便于日后戴耳环。四是办丧事也以擂茶招待送葬客人。
  在喝擂茶时,主人配以拌茶的果品,如“苞栗炮” (一种用玉米粒爆炒后的果子,呈白色状),“黄元干碎” (一种用黄元米果晒成的干片,再爆炒后的果子)。人们喝着擂茶,吃着台上用笸篮盛着的果品,畅谈着客家村的新事,好一派农家独特的风景。

4. 东河戏

东河戏是在赣州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又称东河戏。

东河戏班社多为班主制,由有衣箱(戏衣所有权的人为班主,主持入社的人通常称为“老包”。他们有的自己有衣箱,有的向别人租来衣箱;有的自己能演戏,也有不会演戏的;有一人独当,也有几人合伙的。演员工资(以民国初为例)最高每年180元,最低80-0(银元);也有以“工分”计算的,最高800分,最低300-400分。班社免费供给米、柴、盐,各人自备油、菜。班社成员一般30-40人,除“老包”外,管班(联络)、伙头(炊事员),大衣、二衣、盔巾、杂箱、走杂各一人,乐队最多七、八人(通常只用四五人),余为演员。头目(最好的)老生负责拟定角色和演出节目及其顺序。

东河戏舞台语音以中州韵为基础,杂以客家官话,本剧种人称为赣州官话。其声平仄略与普通话相反:反之亦然,如“街坊”近如普通话的“解放”;“背景”近如普通话的“北京”。丑行有时纯用地方语音插笠打诨。昆腔戏唱叶音略近“吴音”。

东河戏未设立过自己的笠班。历代艺人多个别拜师、跟班学艺;少数出身于祁剧班社所办的笠班。学徒进班初期,必须自带伙食费,学会“跳刘海”(《大八仙》中的一个娃娃角色)班社可免费供饭;能在台上讲一言半语,便可领到菜金;能龙套、探子、走脚报信,就有少数工资。一般是三年跟师,三年帮师,前后六年中所得工资,都归师傅所有,本人只能得到师傅给予的少数零用钱。

田村宝华寺

宝华寺系佛教大丛林中之古刹,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位于赣县区田村镇东北边境的东山村,与兴国县永丰乡李树下村之交界处。据《赣县区志》记载:唐开元年间,马祖禅师到龚公山传播禅法,为开山祖师,后历代高僧在此传经诵佛,为赣南佛教圣地。该寺建在群山环绕之中,清净幽雅,风景独特。今存三殿,雄伟庄严。寺内有十大宝:大宝光塔、出木井、古鼎锤、千人锅、龙泉井、千年杏、千年柏、千年松、四方竹、灵照女莲。宝华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自从马祖在宝华寺建佛教丛林(俗称佛学院)开始,僧人就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才使得佛法在中国大地上有发扬光大,深入人心的机会。宝华寺佛学也因此源远流长。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佛教与宝华寺皆有缘源,其佛教人士每年都会专访宝华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 深藏不露的古刹中,藏着皇帝敕建的千年宝塔,从那 无以伦比的雕刻艺术中,不时透现出一千多年前,马祖禅师在这里开山布道的辉煌。

契真寺

契真寺,始建于汉.迄今一千多年,历史悠久.初名“弃假”,后改名“契假”,唐时复改“契真”。位于赣县区田村镇中心,(古时名叫天丛山),距赣州市区60公里。群峦茸翠,修竹环绕,景色清幽,淑气宜人,构成一幅天然画卷,不仅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驻足留恋,兴诗作赋,而且感动十八罗汉化作儒生前来一宿。并留下罗汉名经,十八罗汉像以醒世人,所以这里一直成为当地人们心中祈求福祉的圣地。现在是江西省重点寺院之一。在全省,乃至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
  契真寺千多年来之所以远近闻名,主要在于寺中藏有十八卷手抄《佛名经》,也叫“罗汉经”、“瑞经”,千百年来灵瑞异常。明朝王孙朱多炡在其《契真寺瑞经记》中说:“藏经寺中,不计夏腊凡几许。每田村缁素有祷,则焚香瞻礼。雨则雨,晹则晹。有疾苦者,请迎至宅,可以镇恶,应如影响。一方赖之。”清顺治间李元鼎的《募建瑞经阁疏》和康熙间黄汝铨的《佛名经应祷记》都有祥尽的陈述。至使契真寺声名远播。

因寺灾,经书曾飞入储潭水中。为祛经书水渍及污垢,僧民借六月艳阳而晒之,形成了每年农历六月六日晒经法会的传统。除了六月六的晒经法会,村民为感恩十八罗汉送来灵瑞的“罗汉经”,祈求菩萨长佑,还在每年农历的八月举行盛大的“罗汉会”礼佛诵经,八月的罗汉法会与田村传统的八月十五吊花灯活动不期而遇。信众可以礼佛又能赏花灯,远近信众更是趋之若鹜。每年这二次法会期间,大江南北的信众不远千里而来 有至诚者三步一跪,五步一拜来契真寺进香礼佛,每天数百上千。有千余烟灶的田村圩旅店爆满,家家有客。宋明以降,契真寺香火一直鼎盛。清末民初寺内常住僧尼多达七十余人,拥有田产数百亩。民国时期的契真寺有大小佛殿十八座,大小佛像数百尊,总占地面积近十亩。
  现在的契真寺虽没有旧时的规模,但也初具一方宝刹的辉煌。僧尼修行有所,百姓祈福无碍,相信众缘和合,必能造福一方。

以驻地命名。解放初属田村区。1958年与白鹭、白石联合成立苏区公社(后改为田村公社)。1962年划分为白鹭、白石、田村、庙前、坪坑5个公社,1965年庙 田村镇 前、坪坑、田村并为田村公社,1968年白鹭、白石并入田村公社,1972年恢复白鹭、白石2公社。1984年改田村乡、白石乡,1988年建田村镇。2001年,白石撤乡划归田村,田村镇面积207.3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田村居委会和夏都、建新、红卫、联群、村岭、上齐、中齐、社大、月坪、根山、坪坑、龙下、莲塘、东山、芳溪、兰芬、杨梅、坪内、湖塘、斜坑、庙前、五陂、富竹2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田村圩;白石乡面积69.6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白石、西坑、里目、下横、田面、下白石、地头、塘基、上坪9个行政村。

全镇果业面积达1.6万亩,播种优质稻2.1万亩,烟叶生产重点村扩大到9个村,田村镇成立的富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特色农产品提供有利平台;工业发展势头好,引进客商创办金豪啤酒厂,有全县最大的矿区——白石矿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接待旅客8万余人;村村通程控电话形成了完善的通讯网络。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有力推进,拓宽了东河大道,新建了果业城。2002年被省评为“税费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夏都

联群

红卫

建新

村岭

杨梅

东山

莲塘

上齐

中齐

社大

五陂

庙前

月坪

根山

坪坑

斜坑

兰芬

芳溪

富竹

湖塘

坪内

龙下

(白石区)白石

下白石

塘基

里目

地头

田面

下横

西坑

上坪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2564

16384

16180

家庭户户数

7575

家庭户总人口(总)

32270

家庭户男

16157

家庭户女

16113

0-14岁(总)

9674

0-14岁男

5429

0-14岁女

4245

15-64岁(总)

20891

15-64岁男

9997

15-64岁女

10894

65岁及以上(总)

1999

65岁及以上男

958

65岁及以上女

104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1009

周边诊所

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夏都天南路田村医院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夏都天南路田村医院

周边小学

田村中心小学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教育路

周边乡镇

田村镇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

周边村庄

南田村 地址:赣州市赣县区

湖田村 地址:赣州市赣县区

枧田村 地址:赣州市赣县区

杨梅村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田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