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面村
寨面村 寨面村建制沿革 寨面村概况 寨面村经济发展 寨面村风景名胜
寨面村位于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城东北部,西邻段屋乡寒信村,东接高龙村,南连马头村、宽田村,北接杨公村。属丘陵山区,呈条带状,距县城45公里,距瑞金市政府驻地65公里,距赣州市111公里,距国道线、 赣龙铁路15公里[1] 。截止2015年: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一个社区村委会,总人口1.1万人。境内有中小学一所,幼儿员一所村党委下辖设8个党支部,党员163名。解放初叫寨面公社,1958年9月成立11月成立寨面公社,而后于1965年3月寨面公社并入宽田公社。2015年,寨面村面积45.6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山塘组、梅比岭组、高彼头组、分水凹组、新田坊组、岭坑组、大布坑组、祖堂下组、8个行政组;村政府驻寨面圩,距县城45公里。1965年,撤销寨面公社,划归宽田乡。寨面位于江西省赣州于都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
寨面村位于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县城东北部,西邻段屋乡寒信村,东接高龙村,南连马头村、宽田村,北接杨公村。属丘陵山区,呈条带状,距县城45公里,距瑞金市政府驻地65公里,距赣州市111公里,距国道线、 赣龙铁路15公里[1] 。截止2015年: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一个社区村委会,总人口1.1万人。境内有中小学一所,幼儿员一所村党委下辖设8个党支部,党员163名。
解放初叫寨面公社,1958年9月成立11月成立寨面公社,而后于1965年3月寨面公社并入宽田公社。
2015年,寨面村面积45.6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山塘组、梅比岭组、高彼头组、分水凹组、新田坊组、岭坑组、大布坑组、祖堂下组、8个行政组;村政府驻寨面圩,距县城45公里。1965年,撤销寨面公社,划归宽田乡。
寨面位于江西省赣州于都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
辖区面积45.6平方公里,8个个行政组,一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1万人。境内有中小学校一所,幼儿园一所,村卫生院一所,农村信用社一所。
寨面,自清代开局,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寨面人民在此开垦土地,建设家园,繁衍生息,奋斗不止,为创造人类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苏区期间,寨面儿女踊跃参军,勇敢的和反革命分子做斗争,在无数前辈坚持斗争,抛头颅,洒热血,涌现了如管节等一大批优秀儿女,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寨面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苏区革命精神,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勇于开拓,使寨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寨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寨面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2008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群众为主体,政府引导,干部服务的原则,本村是于都县重点扶持重点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培育新农民为突破口,开展各村优势产业及农村实用法律法规培训160期,参加培训农民634人次,专门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教学15次,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专业人才,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1000余人次,本村连续两年评为县农民知识化培训先进单位。结合我村山地的优势,以光皮树、脐橙、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生猪、西瓜、毛竹、水产为优势产业,全乡完成脐橙、加工脐面积达1200多亩,建立光皮树保护基地1200多亩,种苗繁育基地1300多亩,与省林业厅种苗站、省林科院生产种子办协作,使当地群众增收92万元;全乡养鱼630亩,种植毛竹5000多亩,茶叶120多亩;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加快了植树造林步伐。各村小组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完善,共完成20户以下的编制154个,20户以上的61个,规划建房164栋,查除违法用地82宗,符合规划要求补批79宗,拆除不符合规划用地的3宗。重点对寨面圩进行了整治,对圩镇进行了美化,亮化,配齐配强了卫生保洁员;安排了专项经费,逐步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现象。全村9个省扶点共拆除空心房、厕所、破旧牛猪栏8500余平方米,改水325户,改建卫生厕所318间;其中岭坑等村新建沼气池200余个,新建牛猪栏面积705平方米。新硬化通村公路16公里,通组公路3.2公里,通户路2613米,清理垃圾130吨,清理路障162处,清淤泥沟渠10.8公里。寨面民间文化进一步活跃,福星剧团深受群众欢迎,结合县剧团送戏下乡活动,开展了一系列送戏进社区活动,丰富了我乡农村文化生活。09年我村县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评荣获二等奖。
计划生育工作甩后进位。
2008年计生工作落后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痛定思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依法行政,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形成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计划生育、人人支持计划生育的良好氛围。共出动宣传车60车次,书写标语1000余条,发放计划生育宣传年画2000余份,奖励扶助政策宣传单3000余张,编写宣传栏66期,群众生育观念有了较好的转变。利益导向机制得到坚持。全乡共36例6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落实了每人每年600元的奖励扶助,免费办理已扎二女户“一卡通”和“独生子女光荣证”共计423份,办理独生子女健康平安保险398份。积极为群众便捷办理生育证、一卡通、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免费提供节育措施和环孕检服务,积极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以法院非诉执行为依托,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严厉查处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有效降低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乡、村、组三级干部培训进一步加强,参训达1100人次,有效提高了干部计划生育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08年计划生育工作摆脱了被动落后局面,年终考评中在同类乡镇中位置前移。
2011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生猪、绿茶、脐橙、山茶油、四大主导产业强力推进。以正大集团为龙头,受市场拉动,农民发展猪—沼—果—渔一体化生猪养殖积极性高涨。以寨面华荣茶场为龙头,在山塘、高陂头两组新增种植面积150余亩。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分水凹、岭坑、为重点种植基地,农村品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引进中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在新田坊建立光皮树保护基地200亩,种苗繁育基地50亩;引进广东开平牵中制药集团在梅陂岭开发高效油茶500亩。同时,西瓜、红芽芋、虫草蛋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销售两旺。圩镇建设得到加强。安排了专项经费,对寨面圩进行了部分整治,配齐配强了卫生保洁员,新开辟垃圾填埋场1个。加强了对圩镇街道的管理,圩镇秩序有所好转。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结合县剧团送戏下乡活动,开展了一系列送戏进社区活动,全年送戏乡5场,送电影下乡300余场,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二)以民生为第一根本,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社会民生。按照上级部署,精心组织并扎实开展了“二十万户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全乡225户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全年为329户1204人发放救灾救济资金25.45万元。城乡低保达87户91人,发放资金7.2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618户1668人,发放资金201.63万元;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152人,发放资金32.74元。为95名优抚对象发放补助资金46.4元,为74名退伍军人老人发放生活补助2.67万元。城乡大病救助工作全面启动,为53人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35.23万元,为17名孤儿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0.81万元。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着力破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瓶颈,参合群众3881人,基本实现全覆盖,为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计生二女户代缴新型合作医疗参保费10.98万元,新农合医疗补助受益群众3800余人,共计补助资金62.16万元。“光明·微笑”工程成绩显著,全乡有15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4名唇腭裂患者绽放笑容。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53户困难群众住进了新房,45户“两红”人员及其遗属完成了危房改造,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15.3万元。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工程,新建2万余平方米移民集中安置区1个,45户150余人搬出深山区,移民补助建房53.5万元。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保参保人数17916人, 60周岁享受养老金3805人,养老金达262.89万元。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37.77万元,农村离任两老补助4.35万元。自筹近30万元资金全面完成了“三类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安排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10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发放补贴资金114.41万元,发放高考入学资助4.5万元、高中生助学金15.47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7.8万元。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付家电下乡补助30万元、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30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48.5万余元,养育能繁母猪补助14万元。
安背山风景区、马路山风景区
周边美发
村陪部老吱理发店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周边村庄
寨面村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