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湖镇
象湖镇 象湖镇历史沿革 象湖镇行政区划 象湖镇交通要地 象湖镇资源丰富 象湖镇特色产业 象湖镇人文景观 象湖镇社会经济
象湖镇位于 瑞金市中部,是瑞金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东汉时期,因地形似象,塘多如湖得名象湖。 全镇面积共有36.8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1932亩,耕地面积6648亩。下辖8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47个小组,常住人口170510人(2017年)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4元。主要产业有水稻蔬菜、特色种养、物流仓储、建筑泥工、施工机械等。东汉时期,因地形似象,塘多如湖得名象湖。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设象湖区,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0年更名城关公社,1976年改城关镇,198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象湖镇。1997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7.3万,辖绵水、绵塘、瑞明、金星、桔林、岗背、上坪、东升、南岗、溪背、竹岗11个行政村。下辖8个行政村(瑞明、岗背、金星、上坪、南岗、桔林、竹岗、...
详情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有7个社区
象湖镇位于 瑞金市中部,是瑞金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东汉时期,因地形似象,塘多如湖得名象湖。 全镇面积共有36.8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1932亩,耕地面积6648亩。下辖8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47个小组,常住人口170510人(2017年)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4元。主要产业有水稻蔬菜、特色种养、物流仓储、建筑泥工、施工机械等。
东汉时期,因地形似象,塘多如湖得名象湖。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设象湖区,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0年更名城关公社,1976年改城关镇,198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象湖镇。
1997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7.3万,辖绵水、绵塘、瑞明、金星、桔林、岗背、上坪、东升、南岗、溪背、竹岗11个行政村。
下辖8个行政村(瑞明、岗背、金星、上坪、南岗、桔林、竹岗、溪背),11个居委会(八一路、上阳路、解放路、河背街、红都大道、东升、绵塘、绵水、绵江、中山路、摇前),247个小组。
象湖镇辖红都大道、上阳路、解放路、河背街、八一路、中山路、东升、绵塘、绵水、摇前等10个社区,桔林、岗背、上坪、瑞明、南岗、金星、溪背、竹岗等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解放路。206、319、323国道交汇境中。纪念地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名胜古迹有龙珠塔、云龙桥、双清桥。
全镇面积共有36.83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 象湖镇 (3张) 其中7个老居委会,镇机关干部42 名(其中女干部15名),平均年龄34岁,村居干部97名,平均年龄40岁。常住人口170510人(2017年)。全镇山林面积11932亩,耕地面积6648亩。主要产业有水稻蔬菜、特色种养、建筑泥工、施工机械等。
镇党委下辖4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其中8个村党支部、11个居(党)支部,党员数1659人,其中,女党员297名;预备党员36名;少数民族党员3名,离退人员187名,流动党员67名,60岁以上的党员546人。
[2008年代码]360781100:~001解放路居委会 ~002红都大道居委会 ~003上阳路居委会 ~004河背街居委会 ~005八一路居委会 ~006中山路居委会 ~007东升居委会 ~008绵塘居委会 ~009绵水居委会 ~010摇前居委会 ~011绵江居委会 ~200桔林村 ~201上坪村 ~202瑞明村 ~203南岗村 ~204金星村 ~205溪背村 ~206竹岗村 ~207岗背村
岗背村位于瑞金市象湖镇的东部,南距瑞金市火车站1公里,西距瑞金市城区1.5公里,东界瑞金市叶坪乡福水村,南毗象湖镇南岗村,红都大道、金都大道、七彩大道、象湖大道等主要道路贯穿全境。岗背村于1968年由原红金大队和岗背大队合并而成,1993年瑞金市撤县设市时由叶坪乡转入象湖镇管理。全村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55亩,耕地面积1663亩,水塘面积约200亩;下辖16个村民小组,有1300多户,78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326人;共有11个党小组,99名党员,党支部委员7人,村委会干部8人;有小学1所,幼儿园5所,医疗诊所7所。
象湖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她地处赣、闽、粤边界,是赣入闽的主要通道,旧有“入闽之咽”之称,属江西的南大 象湖镇 (2张) 门。
象湖有便捷的交通条件。323、206、319三条国道贯通辖区;与鹰厦线、京九线接轨的赣龙铁路横贯全境,纵贯镇域的鹰瑞汕铁路(鹰潭—瑞金—汕头)进入国家铁路中长期建设规划;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即厦蓉高速)瑞金段、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即济广高速)瑞金段都将于2011年10月全线建成通车,届时象湖镇辖区将形成双“十”字枢纽型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
象湖有丰富绿色产品。已初具规模的有卉、蔬菜、三黄鸡、食用菌、稻田养殖、青枣草莓等时鲜小果广大产业,其中蔬菜达 3120亩,食用菌达15430平方米,稻田养殖520亩,青枣草莓240亩。
象湖有丰富的劳力资源。至2005年底,全镇有剩余劳力0.5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有2443人。劳力资源的丰富,促进了的工业、轻工业的发展。全镇共有大小服装厂18家,各种手工制作店113个。
象湖有丰富绿色产品。已初具规模的有花卉、蔬菜、 三黄鸡、稻田养殖、时鲜水果(如青枣、草莓、 西甜瓜)等产业,其中蔬菜达 3120亩,稻田养殖520亩,青枣、草莓240亩、西甜瓜500亩。脐橙、大棚蔬菜、食用菌、生猪、“三黄鸡”养殖等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旅游、社区服务、仓储、物流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200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1.53亿元,工业总产值1.97亿元,财政收入161.2万元,全镇人均收入2338元。
象湖有众多名胜古迹。“双清柳渡”、“笔架凌霄”、“龙珠白塔”、“双江望月”等点缀镇区。现兴建的龙珠公园、 红都广场、时代广场等更增添了“故都”风光。
象湖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烈士馆、纪念馆、烈士塔、 红军大学等坐落镇区,距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苏大会址仅3公里之遥,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每年接待游客70.3万人次。
象湖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她地处赣、闽、粤边界,是赣入闽的主要通道,旧有“入闽之咽”之称,属 江西的南大门。
象湖有便捷的交通条件。206、319、323三条国道,以及“昌厦”高等级公路、 赣龙铁路贯穿全境,形成十字网络,交通十分便捷。
在象湖镇上阳 中宪第,有一排建筑气势恢宏:四间祠堂连成一片,主祠堂门口一对石狮坐镇,两米高的围墙把建筑围得严严实实,“神秘感”油然而生。这就是瑞金有名的 客家建筑杨氏宗祠,曾经的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所在地。 瑞金西杨宗祠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 (4张)
杨氏宗祠始建于明 万历戊申年间。该建筑的修建旨在增进族人和睦团结,友善乡邻,仁义共处。步入其中,但见54根大园木柱支撑屋面,斗篷拱板,无不精细制作。自前祠后寝室至祠门首石栏杆计长十五丈四尺,宽四丈九尺。外观小青瓦面,一字屋脊,步步登高。祠内前厅设神台,列祖列宗神位按次分列。上祠悬挂斗大的“世守清白”和“睦堂”两块横匾,以警示族人治家以孝为本,处世以忠信为主,为事以廉洁为先,待人以诚实为要。东汉初期,有位叫 杨震的学者,他少年好学,明经博览。任教二十多年,州郡多次请他做官都遭拒绝。后终因盛情难却,在50岁的时候答应做官,并先后任 刺史、 太守、 太尉等职。在杨震任 东莱太守时,一县官为报答他在任荆州刺史时的推荐之恩,深夜送十斤黄金给恩师。杨震为此责备该县官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该县官因师恩未报于心不忍,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听完,严肃地说:“你这话收回去,怎么不会有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该县官只好谢罪,惭愧地走了。从此,“四知”千古流传。
在杨氏宗祠门口的墙体上,赫然写着“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几个大字。原来,杨氏宗祠不仅一 象湖镇 (3张) 个睦族的文化建筑,在近代,它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31年, 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在毛泽东同志的倡导下,开始筹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1年9月中共苏区中央局红军 总政治部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址设在 瑞金的天后宫。1932年夏,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址迁象湖上阳杨氏宗祠,学校正式改为“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刘伯承、 叶剑英等先后任校长。学校内设政治部、教导部、校务部、俱乐部等。从建校到1933年10月,学校共招生6期,学员6000余人,培养了一批中、高级军事和政治指挥人才,这些人才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氏宗祠经历五百余年的风雨侵袭,只经过几次的小维修和局部加固,迄今仍然完好。历史总归是历史,但历史留下的痕迹总是能被人民记起。1998年,经过瑞金市人民政府批准,杨氏宗祠公布为“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旧址。从此,该建筑作为革命遗址,重点保护起来。
瑞金龙珠塔下,古老的塔身与周围的树木交相辉映,一股神秘感油然而生。也许是那段历史赋予了它的独特性,也许是那个岁月使它充满了神秘感。远看,近仰,时而觉得它像个士兵一样镇守一方,时而像个伟人一样令人景仰。记者环绕塔身数圈,宝塔的面貌愈加清晰。
龙珠塔始建于明代 万历年间,至清代 道光十八年 西关杨氏捐资重建。1934年,该塔破旧不堪,加以维修,并以塔为中心兴建 犁庭公园。2007年再次进行维修。维修后的宝塔塔高34米,底层外围39.4米,内径2.85米,墙厚4.38米,为九级六面,砖石结构,内外石灰粉刷,壁内折上式,可以沿着狭窄的阶梯攀至塔顶。塔基六角处用小抹角柱础,第一级有三门可入塔内,第二级起,内层各级均铺有楼梁楼板,设有门、壁龛。每级外层均有门、窗洞,可登眺。登临古塔,眺望莽莽笔架山,俯视滔滔绵江水,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登塔观光者络绎不绝。古塔历经沧桑,遭受百年风雨侵袭,仍然屹立在绵江河畔。该塔造型精巧、坚固、久负盛誉。
龙珠塔作为我市重要的 水口塔,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积淀着一代代瑞金人的人文心态。市文化馆一老干部告诉记者,在千百年的历史中,龙珠塔寓意深刻:作为 绵江河的重要航标,为营造我市盆地空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风水学说中,水口塔有镇水作用,水积则财聚,龙珠塔的存在寓示我市人民民丰物阜、百业兴旺,为百姓留下无穷的信心;龙珠塔在瑞金的民间传说中为“ 状元笔”,为我市文明的昌盛繁荣增添了一笔;塔自建成以后,便成为地方的一重要风景名胜,提升着瑞金的文化底蕴。
如今,历经几百年沧桑的龙珠塔仍然完好,宝塔成为我市一处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市民休闲,游客参观敬仰的好去处。夏季如期而约,傍晚时分的宝塔脚下或见三五成群人在轻松闲聊,或见一对对情侣在约会浪漫,这里人气旺盛。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市民工作之余,喜欢去一些清净、舒适、安逸的休闲场所,释放压力,回归自然,位于 绵江河畔的龙珠塔周围树木成林,幽静舒适,加上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个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如今,政府也意识到地方名胜古迹对旅游的拉动作用,多次对塔下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花巨资在龙珠塔对面兴建了 中华苏维埃纪念园,如今,宝塔和纪念园交相辉映,令红都更加璀璨生辉。
瑞金城四周皆山,其南面的乌仙山最美。山间林木繁密,郁郁葱葱,山沟泉水潺潺,山峰高低起伏,犹如青山腾空飞跃。远看峰顶像一只欲飞的乌鸟,故取名乌仙山。其山顶有一寺庙,也称 乌仙山寺,乌仙山左、中、右峰分别有 龙峰塔、鹏图塔、凤鸣塔( 瑞金八景之笔架凌霄),相衬更显雄伟神奇。
乌仙山寺 (2张)
登乌仙山有两条路,往左沿山脊的石阶路,步行直到山顶,其山腰有亭台供游人休息;往右是水泥路,可坐车从山谷盘旋而上到达顶峰。随着瑞金城的发展,人口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登乌仙山者逐年增多。每逢节假日,游人最盛,犹如集市。邻路两旁还有零星商铺,销售饮料、水果、香烛及农家小吃,为路人服务。
登乌仙山游客虽多,但多为本地人。有早晚登山锻炼者,有登山游玩者,也有去乌仙寺拜神求福者。不论何者登山,在不同时候会有不同感慨。
春天的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山谷中雾气四散,天空中浮云飘动,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此时登山,舒展筋骨,呼吸山中清新空气,是何等精神!
夏日傍晚登上峰顶,迎面凉风习习,晚霞光芒万丈,映红了游人的脸庞,归林的鸟儿从你眼前阵阵飞过。此时,你不感觉酷暑的闷热,把一天的劳累也忘得无影无踪,你的心情一定沉浸在美丽的晚霞、山峰、林鸟的大自然中。 空山新雨后 采风乌仙山野 (15张)
要是在秋天登山,沿着山路观赏林中秋色。深蓝的天空下,整个山林,五颜六色,花花朵朵,山林中树叶有金黄色、淡红色、深绿色,一簇簇野花,有红色、黄色、白色、紫色,把乌仙山装点得多姿多彩。
因为南方少下雪,因此冬天的乌仙山倒显得神秘起来。当天空乌云压顶,闪电雷鸣,狂风呼啸,游客奔走避雨。此时,你根本不会留意山中美景,但却会联想到大雨带来的影响。是官员,会想到暴雨给当地带来的水害;是父母,会联想到孩子放学会被雨水淋湿;是庄稼人,你会想到庄稼会被大雨冲垮;是香客,会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这就是不同登山者,所产生的不同感想。
去 八一小学的沿江路段残留有几米的老城墙,估计是仅有的古城墙了。在沿江路离 瑞金市八一小学校门口不远处,有一段突兀老墙,和周围的红砖水泥房显得格格不入。只是如今这座墙不知何因,却成了一户人家的围墙。如今,这座残存下来的老墙是否真正是老城墙,已无考证,就如当初城墙的兴建一样,它的建造究竟是何时,也无明考。
据明 嘉靖《瑞金县志》记载,“元 至正癸巳, 判官黄荣忠循故址修筑”,但故址修建年代,却只字未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黄荣忠成为有名有姓修建城墙第一人,另外,元代前,瑞金就建有城墙了。黄荣忠此次修筑后,“城墙延袤四百余丈,高丈有六尺…… 雉堞千十有八,警铺五十六,门四:东曰朝阳,南曰观光,西曰挹秀,北曰拱极,皆覆 敌楼之上。东阻贡水,南阻绵水,西北凿址为 隍,东南角当二水之冲,上建拱日楼以镇之”。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到,在元代,瑞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建有城楼,分别为朝阳楼、观光楼、挹秀楼和拱极楼四门。警铺又称 垛墙,上有 垛口,可射箭和瞭望;警铺,类似于亭子,于此,城墙基本上就围绕这四墙门修建,并形成瑞金城的基本格局。
在清道光《 瑞金县志》记载,县署置于城东南角,翰阁、 学宫、 察院、忠烈祠、 城隍庙排列于城南, 关帝庙、鳌极楼建于南门外,圣恩寺、 养济院建于西门外,毓秀台北门外。到了清 咸丰七年,又“费以万计”维修城墙,不过这次维修只是在原基础上修缮,并未新增或开辟城门。据考,此时的东门位于原县 武装部,就是滨江现代城;南门位于水电局门口;西门位于八一路西口;北门位于原食品厂门口,也就是金都小区附近。那时,城区总面积0.4平方公里,整个瑞金城呈元宝状。
在清朝同治时的城区图,大家熟悉的 云龙桥、双清桥都在城墙外,另外,在三座城门附近,都不约而同修建了寺庙,如在南门观光门建有关帝庙,西门挹秀门修有圣恩寺,北门拱极门兴有拱极。不但如此,绕城墙而过的绵江附近也建有6座寺庙。
宋元明清,历经数代,瑞金城墙修建约20余次,其结构分砖、石垒、三合土筑造,不过,因年代差异,城门的款式也不大相同,称谓也略有改变。总体上城内布局南密北疏,政治中心在东南沿江处,虽然城墙历代多有不同,但政治中心和城内布局却历代相同,只不过建筑物时兴时废。
民国时期,年代动乱,老城墙也多毁于此时。解放后,仅能在沿江路 瑞金市八一小学北端、人民会场和 瑞金一中老校区可寻觅到城墙踪迹。如今,那段疑似瑞金仅有的老城墙,从保卫整座城市到为人看家护院,不免让人有些失落,这或许是历史开的玩笑吧。不过,因为附近学校众多的缘故,这座城墙陪着后人成才,看着一个个无知孩童,长成知书达理之人,也会在岁月沧桑中发出会心的笑容。
竹岗小学
岗背小学
河背街小学
瑞明小学
宝钢希望小学
怡安小学
瑞金市绵塘小学
南岗小学
常住人口170510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92432 |
男 | 48556 |
女 | 43876 |
家庭户户数 | 21126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82900 |
家庭户男 | 42655 |
家庭户女 | 40245 |
0-14岁(总) | 25973 |
0-14岁男 | 14640 |
0-14岁女 | 11333 |
15-64岁(总) | 61807 |
15-64岁男 | 31827 |
15-64岁女 | 29980 |
65岁及以上(总) | 4652 |
65岁及以上男 | 2089 |
65岁及以上女 | 2563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77866 |
周边政府机关
瑞金市人民政府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金都大道190号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7:00
周边派出所
瑞金市象湖派出所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民生保障大楼(华林北路东)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7:00
周边动车站
瑞金站
地址: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鹅岭脑大道
周边综合医院
瑞金市人民医院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象湖镇红都大道154号
营业时间:09:00-18:00
周边乡镇
象湖镇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