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坝镇
沙洲坝镇 沙洲坝镇历史沿革 沙洲坝镇镇情概况 沙洲坝镇历史介绍 沙洲坝镇行政区划 沙洲坝镇经济发展 沙洲坝镇革命旧址 沙洲坝镇旅游景区
沙洲坝镇位于 瑞金市西郊,东邻 象湖镇,南接 武阳镇,西毗 云石山乡,北界 九堡镇、 黄柏乡。全镇国土面积7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42亩,山林面积65779亩,房屋道路面积17872亩。辖12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042人(2017年) 。镇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有662名党员。沙洲坝自南唐保大十一年设瑞金县以来为瑞金所辖,以沙洲坝自然村而命名(因此地有一条旱河坝,河内多沙,称之为沙洲,由此得名)。明代,沙洲坝隶属浮乡。清至民国初,改隶常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后,沙洲坝隶属下肖区,1934年冬,转隶象湖区。1949年8月瑞金解放,仍隶属象湖区。1957年8月,象湖区撤销,沙洲坝转为瑞金县直属乡。1958年8月,沙洲坝、樟树二乡合并成立沙洲坝人民公社。1960年10月,沙洲坝公社分成沙洲坝、七堡二个公社。...
详情沙洲坝镇位于 瑞金市西郊,东邻 象湖镇,南接 武阳镇,西毗 云石山乡,北界 九堡镇、 黄柏乡。全镇国土面积7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42亩,山林面积65779亩,房屋道路面积17872亩。辖12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6042人(2017年) 。镇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有662名党员。
沙洲坝自南唐保大十一年设瑞金县以来为瑞金所辖,以沙洲坝自然村而命名(因此地有一条旱河坝,河内多沙,称之为沙洲,由此得名)。明代,沙洲坝隶属浮乡。清至民国初,改隶常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后,沙洲坝隶属下肖区,1934年冬,转隶象湖区。1949年8月瑞金解放,仍隶属象湖区。1957年8月,象湖区撤销,沙洲坝转为瑞金县直属乡。1958年8月,沙洲坝、樟树二乡合并成立沙洲坝人民公社。1960年10月,沙洲坝公社分成沙洲坝、七堡二个公社。1963年2月,沙洲坝、七堡二社又并为沙洲坝公社。1984年6月,建乡换届,改沙洲坝人民公社为沙洲坝乡人民政府。1993年12月撤乡建镇,沙洲坝乡人民政府改为沙洲坝镇人民政府。
沙洲坝镇素有“瑞金红色旅游”之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 沙洲坝镇 。“红色中华”峥嵘岁月留下的革命旧址21处遍布全境,“中央临时政府”“红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沙洲坝镇总 面积9.24万亩,其中冲击小平原近3.28万亩,平均 气温18.9℃,年日照时数平均1838小时,年无霜期268天,是一片充满蓬勃生机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热土。2000年来,沙洲坝镇党委、政府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强镇作为第一目标,按照“工业富镇、三产活镇、农业稳镇,把沙洲坝建成瑞金西北部周边城镇和红色之旅明星乡镇”的发展 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更高的层次上定位发展,在全方位对接中阔步先行,沙洲坝镇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 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5实现生产总值4.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415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市前沿,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实现新跨越。自然资源质优量丰。境内拥有继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喀斯特 地貌分布群,石灰石储量达8.8亿吨,金属镁、锰矿、 铁矿品高量大,极具开采价值。境内有一地下暗流经过,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山地面积11万亩,其中适宜采割松脂的 湿地松面积达2万亩。
沙洲坝镇沙洲坝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 中央政府所在地,当年 毛主席亲自带领群众在这里挖了一口闻名遐迩的“红井”。该村辖7个村民小组,427户农户,人口1385人,耕地面积742.8亩,现有 党员49名,党小组4个。2005年村级集体纯收入52.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民人均收入4360元,比上年增长18%。沙洲坝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员检验先进性、体现先进性的平台,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的互动互促,走出了一条欠发达村镇建设新农村的好路子。198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连续三届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3年被全国妇联评为“美德在农家先进示范点”;2004年被江西省委评为全省“三培两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 贺国强同志实地调研,对该村做好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文章作了充分肯定。贺部长在座谈会上说:“瑞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开展‘三评促和谐活动’,实行‘好班子’公示牌制度,推出‘党员红本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08年代码]360781104:~200沙洲坝村 ~201官山村 ~202金龙村 ~203清水村 ~204大布村 ~205梅岗村 ~206杉山村 ~207河坑村 ~208洁源村 ~209莲江村 ~210七堡村 ~211群峰村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完成了农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
达——万余门,移动、联通、小灵通通信实现无缝覆盖,因特网、宽带网、有线电视已进村入户。城镇功能逐步齐全,设施日趋完善,沙洲坝镇有2所初中、1所高中,市一中分部,8所 小学。沙洲坝镇新农村建设做到“四个避免”一是群众主体,避免大包大揽。沙洲坝镇找准政府主导位置,突出指导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多次召开沙洲坝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及调度会,激发村、组两级新农村建设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当 演员,群众做观众”的被动局面。二是因地制宜,避免不切实际。由于各村基础不一,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沙洲坝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尽量征求群众意见并达成共识后,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对 条件好的村要求更高,功能更为完善,并为其它村做示范;对基础相对弱的村先进行“三清、三改、一拆、一分”,有条件时再推进其他工作。三是注重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高处着眼,细处着手,注重村庄建设的长远规划,量力而行,逐步完善,避免重复建设。如连江柯达新村,规划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以上,该村建成后,将成为瑞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 亮点。四是建管并重,避免流于形式。实施建管并重方针,建成一个,管好一个,使新农村建设常建常新,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如洁源小区,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赣南地调队干部也常年驻扎在 梅岗村新农村点,帮助完善设施,开展管理维护。
个私经济蓬勃发展。共引进35余家外来投资企业,引进资金15.3亿元,带动了该乡 商业、运输、 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2005年底,沙洲坝镇共有私营企业近百家,个体工商户500余户,从业人员近万人。 水泥、石灰、 石灰粉、石灰钙化砖、标石等建材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昔日的革命圣地正逐步打造成赣南东部的建材“航母”。 农业产业强力推进。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做活农村经济,依托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营销网络,采取规模种养的方式,初步建立起农业基地。烟叶、脐橙、养鳗为沙洲坝镇的主导产业, 葡萄、花卉、 肉牛、生猪为优势产业,基本上做到了一村一品,形成了农业支柱产业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沙洲坝 百花园新村 (3张)
人文环境和谐优越。秉承光荣革命传统的沙洲人民,民风淳朴,勤劳务实,开明开放,惜誉如珍。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廉洁高效、优质服务、依法行政”的理念,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总体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多方并举努力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 治安 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团结鼓励的舆论环境,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气兴旺的良好发展氛围。
红井
它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 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 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1933年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找水源,被一早起来的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只一会儿功夫,一大伙群众来到了挖井现场,在主席的带领下,没几天功夫,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毛主席用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和沙洲坝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从此,沙洲坝人民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 井水。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 国民党反动派又卷土重来,为了阻止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填掉这口井,当地群众就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好几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将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 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中革军委旧址
这里是瑞金沙洲坝 乌石垅村,是瑞金时期中革 军委和总司令部所在地。1931年11月2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 总参谋部随中革军委驻在 叶坪乡洋溪村。后来总参谋部随军委首长在前方指挥作战,1932年底改称为中革军委 总司令部。1933年5月,总司令部部分人员从前线返回并迁到沙洲坝 乌石垅。1934年1月,前方的红军总司令部撤回瑞金,前后方的红军司令机关合并后仍住在乌石垅。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这里经常遭到敌机轰炸,因此1934年7月,总司令部又随军委迁到 云石山梅坑村,直到长征出发。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对这些旧址进行了保护和修缮。1953年3月,按原貌修复了中革军委和总参谋部及第一局的旧址。2006年,总参谋部组织征地并拨款,修复了总参谋部其他局和总供给部、总卫生部、总兵站运输部、总动员武装部等旧址,调整完善了原旧址的内容,使这些旧址群得以顺利修复,能够再现当年红军领导机关的革命斗争历史。 总参谋部(总司令部)旧址 (2张)
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成立时下设总参谋部。总参谋部下设作战科、侦察科、交通科、动员科、教育科和管理科等六个科。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总参的组织机构进行过几次调整。1934年1月,前后方两个红军司令机关合并,可以说这是“八一”南昌起义以来我军最高司令机关最兴旺发达的历史时期。这里总司令部下辖六个局:第一局(作战)下设7个科;第二局(情报)下设4个科;第三局(队列、管理)下设3个科;第四局(通信联络)下设4个科;第五局负责训练;第六局负责动员。红军长征前夕,第三局改称第四局,第四局改称第三局。从总参谋部成立到红军长征的三年中,军委参谋机构的名称和体制虽有多次变化,但基本上是部、局、科三级组织体制,机构比较精干。瑞金总参谋部也就是总司令部的组成和职能,与总参谋部作战部、第二部、第三部、通信部、军训和兵种部、动员部、管理保障部等二级业务部有直接联系,有的就是这些业务部的前身。
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
这栋房子原是苏区时期地主 杨衍兰的私祠,称为 元太屋,建于1876年,是典型的 客家民居。1933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从 叶坪乡迁驻这里。 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 (2张)
中央执行委员会产生于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由63名委员组成,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项英、 张国焘为副主席。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选举175人为正式中央执行委员,36人为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全苏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仅要负责法律的制订和颁发,还要监督各项法律的实施执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成立的三年时间里,共颁发了《 土地法》、《 劳动法》、《婚姻条例》、《征税条例》等上百个法律条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设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境内有红井旧址群、二苏大会址旧址群、军博园 “三大”国家5A级景区,景区总面积达到4000多亩。镇村着力推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相互融合,建设洁源生态园、杉山瓜果基地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从市区往南约3公里, 206国道旁边,有一处 生态公园叫乌石下,那儿古木参天,遮天盖地,以樟树居多。
来到公园,一块巨石立在入口,上书“
乌石下公园”。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绿得惹人喜爱,沿着 绵江河岸绵延几里,仿佛是一条绿裙穿在河身上,使绵江河更显妩媚多姿。
顺着鹅卵石砌成的小径,进入到树林里,顿时一股清凉扑面而来,路上的燥热消失殆尽。环顾四周,约有十来亩面积,到处立着大大小小的树木,粗的如桶,细的如碗,棵棵长得直溜,高二三十米,像擎开的绿伞。那茂盛交错的枝叶,尽情地伸展,弯弯地织成一道道穹门。
顺着石阶路往左走,地势更低一些,丛生着灌木。高大的青芽花树,
牛根子树(当地的称呼),还有一些樟树如皇宫里的柱子一般,坚强粗壮。树上缠绕着一些藤蔓,紧紧地拥抱着树干。地上有些湿漉,想必那涨水时鱼儿把这当作了安全的港湾。
折回原来的小路,往右拐,眼前耸立着一棵粗壮的樟树,上面挂的牌子显示它已有一百岁高龄了,可真要与我们人相比,它却一点都不显老,树干上没有一片老皮,顶上没有枯枝,有的只是苍翠的树叶和旺盛的长势。往前望去,一片的樟树林,大约有一百多棵,都与这棵樟树相似,树与树间隔均匀,不会挨得太挤。树底下地势开阔,绿草茵茵,平坦地铺开,如一张绵绵的绿毯。那斑驳的树影清晰地投在绿毯上,好似一幅淡淡的剪纸画,看了心里舒服极了。
往前走一段路,来到河岸边,一条叉河道闯入这片树林,小河道上虬枝横卧,树下河水清凌,小鱼儿及一些水生动物正欢快地游着。走过河道上的小桥,来到河边, 绵江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偶尔在某处打个漩涡,又不停歇地奔流。河中央一棵枯死的大樟树仍巍然屹立着,傲视这迢迢流水。顺流而下,都是一色的翠绿,找一处垂钓,那凉爽的风,那翠绿的影,那闲情逸致,准让你流连忘返。
在沙洲坝镇七堡的
群峰村北面,离沙九公路约一公里,有一神秘的好去处,叫“独石子”。
“独石子”山不高,沟壑纵横,怪石嶙峋,上面披着一层苍翠的灌木丛,虫鸟在石缝和树丛间唧叫啁啾。站在山脚下,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凉凉的,润润的,沁入每个毛孔,舒服极了。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干净清澈,汩汩地流着,没尝就能感觉到它的甘甜。
沿台阶拾级而上,来到溶洞口,它像蟾蜍张开的大嘴,依势而建了一个寺庙,用岩顶当房顶。进得庙里,顿时阵阵凉爽,里面一个大厅,正中一块巨石撑住穹顶。大厅左边透进亮光来,往上望去,前面有一根石柱,矗立在岩前,仿佛是石狮的前爪摁在石墩上,边上还有一堵古墙,相传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炮楼。绕着大厅中央的巨石,来到后堂,里面有些幽暗,但别有洞天,在石壁下方,一个水缸里盛满了澄澈的山泉,石壁上一滴一滴的泉水,缓缓地滴到水缸里,那滴水流过的地方,已然形成了石钟乳的雏形,还有一波一波似流水的白色。
后堂中央有一块椭圆形巨石,孤傲地立着,传说它是观音石,上面有三尊天然形成的观音像。仰望穹顶,据一守庙人说,上面有七孤星,晚上能看到它们聚在一起发光。有诗为证:登上瑞金独石峰,神化通天自然中;栩栩如生观音像,七星闪闪照苍穹。在石壁脚下,隐约看见有沟缝,仔细用电筒一照,里面居然有大大小小的洞,曲径通幽,不知接连至何处。
在大厅右侧一个阴暗的角落,有一扇门,上书“观音洞”。打开门,突然呈现一个令人惊奇的大洞,凉气袭人,石燕扑楞而出。沿着石阶下去,洞里宽敞幽静,一左一右两块巨石,恍如一对雄狮。沿着三条小路通向不同的方向,有的绝壁挡在前面,有的又深又暗,不敢贸然下去,只能用电筒照着欣赏,也许在阴暗的角落,又隐藏着一个洞穴。
洞穴狭道相连,宛如地下迷宫。每个洞弯曲狭小,仿佛都能通向远方。置身其中,深感压抑,恍若大小岩石都会挤压过来一样。尖叫一声,那声音传得老远,渐渐地消失在深不可测的每丝每缝。在每个洞里走过,旁边都有叉洞,如果不是电灯指引,很可能会找不着方向。据守庙人说,这个溶洞长约三百米,洞洞相通,中间还有一个大洞,能容下一百多人。
“独石子”当属寻奇揽胜,探索大自然的好地方。有诗赞曰:石盆窟里出神仙,一对雄狮站洞前;独石奇景妙变迁,独有神化别有天。
周边派出所
沙洲坝派出所
地址:沙洲坝镇506县道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2:00,13:30-17:00
周边 景区,古迹
瑞金红井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沙洲坝镇七彩大道与金都大道交叉口西南侧
营业时间:08:00-17:30
周边门
瑞金第一中学-东门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学苑路
周边乡镇
沙洲坝镇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