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谷镇

盘谷镇 盘谷镇简介 盘谷镇交通 盘谷镇规划 盘谷镇人文环境 盘谷镇自然资源 盘谷镇历史文化 盘谷镇科举文化


盘谷镇是江西省 吉安市吉水县下辖镇,位于 吉水县的西北,与峡江县接壤。它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大镇,常住人口27760人(2017年) ,占地面积为93.2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大村大姓(尤其李、曾,周姓居多,有些全村都同姓)是盘谷的一个显著特点。谷村风光 (11张) 盘谷镇邮编:331606代码:360822102。镇中心为谷村:谷村全部姓李,谷村分为上老屋、下老屋、街上、园下、旧宅、汉阳、岭下、太园、大祠、小祠、祠南、祠东。附近村庄:上曾家、下曾家、石濑、燕窝、龙头山、湛溪、书院下村、樟家园、秧坑村、白竹坑、杨康、北岭、下居、水边、乌鲁、洪洞、大桥、山下、杨家边等。为了好管理现在将多个村委会合并,老屋、同江、杨家边、坛山园、友联、太元、小祠下、湛溪、松城、石濑、上曾家、泥田、北岭、下居、岭口15村委会。镇政府驻谷村。盘谷镇有良好的...

详情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所有特殊区域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介绍

盘谷镇是江西省 吉安市吉水县下辖镇,位于 吉水县的西北,与峡江县接壤。它是一个人口较多的大镇,常住人口27760人(2017年) ,占地面积为93.2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大村大姓(尤其李、曾,周姓居多,有些全村都同姓)是盘谷的一个显著特点。

谷村风光 (11张) 盘谷镇邮编:331606 代码:360822102。镇中心为谷村:谷村全部姓李,谷村分为上老屋、下老屋、街上、园下、旧宅、汉阳、岭下、太园、大祠、小祠、祠南、祠东。附近村庄:上曾家、下曾家、石濑、燕窝、龙头山、湛溪、书院下村、樟家园、秧坑村、白竹坑、杨康、北岭、下居、水边、乌鲁、洪洞、大桥、山下、杨家边等。为了好管理现在将多个村委会合并,老屋、同江、杨家边、坛山园、友联、太元、小祠下、湛溪、松城、石濑、上曾家、泥田、北岭、下居、岭口15村委会。镇政府驻谷村。

盘谷镇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优美,林业水利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3348.7公顷,多为针叶林和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42.6%。盘谷的水利资源也很丰富,全镇有小(二)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1座,另外同江河流经盘谷的13个村,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肥沃的土地加上丰富的水源使盘谷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盘谷的茶叶远近闻名,香飘千里。

盘谷镇是我县重要的农业大镇,主要种植水稻,兼种高粱、花生、番薯等作物。盘谷镇正着力做好农业产业化建设,现已建成万亩田园化项目区,建成“稻鸭共栖”为主要模式的标准化绿色大米生产基地面积550亩,完成优质稻生产面积4.2万亩,种植1350亩无公害蔬菜。此外,盘谷镇还有不少养鹅、养鸭、养鱼专业户。同时盘谷镇积极做好生态农业建设,在各村推广沼气的建设和使用,覆盖率达30%以上。

昌赣高速公路和吉新公路、水西朱阜公路穿越境内,使盘谷镇成为吉水县西北重要的交通经济枢纽,盘谷镇党委、政府也多方筹资修建道路,仅2004年一年就修建村级公路6条,全长约14.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极大地改善了盘谷的交通状况,形成了盘谷境内“半小时交通圈”的交通网络。

盘谷镇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新崛起的城镇,财政所、民政所、土管所、派出所、农权站、农技站、统计站、林站、水管站、广播站、乡办、计生办等“七所八站”,中学(吉水县盘谷中学)、小学(桃林小学、泥田小学等)、卫生院(盘谷镇中心卫生院)、信用社、供电所、电信所等单位,它们为全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为盘谷的崛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风光 (10张) 吉水县盘谷镇是“文章节义之邦”,自古享有“吉水人文甲天下”之美誉,明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现盘谷白竹坑村人),明永乐年榜眼周述与其从弟周孟简(探花)(现下老虎坑自然村人)同登进士,同列鼎甲,兄弟二人的殿试策对,同获成祖御批。一时名动天下。“一门三进士”之说,上曾家村曾存仁与子曾同亨、曾乾亨父子三人为明朝进士,县城原有座“三曾祠”,是族人为纪念他们修建的。“百步两尚书”之说,泥田水边村周延,累官吏、兵两部尚书。上曾家曾同亨,历官吏、工两部尚书。这两村田舍交错,鸡犬相闻,出入相望,距离仅百来步。“一家八尚书”之说,盘谷谷村,在宋、明、清三朝,人文蔚起,中进士的有68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他的族人李日宣任兵、吏两部尚书。李振裕先后任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民间道是“一家八尚书”。“十里九布政”之说,在明朝时有几处约距十里路的村子里,先后有有官任布政使。谷村李中,任广东省布政使;上曾家曾存仁任云南省布政使;泥田周延,任广东省布政使;螺陂肖晚,任福建省布政使;肖宽,任湖广布政使;泷头彭杰,任湖广布政使;李赞,任浙江省布政使;银村谢体升,任浙江省布政使;李维祯,官至布政使

盘谷镇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繁多,有国际 濒危动物麂子和国家保护动物獴,白鹭,狸等等.绿色覆盖率达95%,有大量珍惜植物.盘谷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铁矿等。

盘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乡镇,盘谷镇拥有千年古村,江西第一大自然村的谷村,全村历史上共有68名进士,被誉为“全国科举文化第一自然村”,谷村李氏是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的后代,晟公之子李宪是江西李氏始祖之一,子孙在全国有一百多万人,谷村开基始祖李唐,子孙后裔分布全国各地,每年皆有湖南,广西,广东,湖北一带的李氏来谷村祭祖。谷村现全村上下共两千多户.人口一万多。谷村历史文人众多.每年中秋节各个村都有烧火塔,过年吃迎神酒的习俗.

盘谷镇谷村是一座千年古村,谷村李氏从始祖李唐开始,便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创设湛源书院,要求
  幼童入书院读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世李迁之、李存之兄弟首开纪录,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同科中举,接下来在短短三十年中,一个村子连中9个进士,而李鼎三叔侄中同榜进士,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于建炎、绍兴间先后在谷村敕建经训书院和义方书院。宋绍定五年进士、缉熙殿侍讲李晦之于嘉熙间又创建了桂林书院,此后元、明、清三代又先后建起了文蔚书院、树人书院、东湖书院、神童书院、有斐书院、三益书院、复礼书院、六行书院,连宋代书院总计12所,到清末除湛源书院已废弃外,尚有11所。
  从宋元丰五年至清乾隆四十年,谷村683年中共有进士68人。如果剔除客居在外者,则有59人。从李迁之、李存之 井冈山大学学生暑期古村实践 (4张)  中举人至清咸丰九年共有举人127人,除客居外乡29人外,有98人,其中武举9人。此外,自元至清贡士96人,荐辟34人,仕籍67人。除去封赠、荫袭不计,谷村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总共308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者也很多。《谷村仰承集》记载:自宋至清末,被朝廷任以官职的287人,五品以上46人,三品以上16人。最有名的是明崇祯朝左都御史(正一品),兵部尚书(从一品)李邦华,由于敢于直言,锐意改革戎政,屡遭劾削,又屡被起擢,后因李自成进京,自缢而死;其侄李日宣在崇祯朝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因性耿直,忤旨下狱,又曾遭陷为东林党削籍,后起故官,明亡不食死;清初兵部侍郎李元鼎之子李振裕于康熙朝连任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清正廉明, 谷村仰承集 (3张)  吏治清雅,士风为之一变。读书人多,科举贡荐者多,入仕者多,必然形成浓厚的文风,学者文人也多。
  据不完全统计,谷村自宋至清末有著述者71人,有著述150余部。经查,这些著述中至今尚存,藏于国家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的有38部,其中有名的如宋代经学家李如圭,他的经学著作《仪礼集释》30卷、《仪礼释宫》1卷、《仪礼纲目》1卷,除《仪礼纲目》已佚外,余二种均收入《四库全书》。

明人侯宾于《李氏文献序》称:“西平王子十又五人,支分派析于天下,惟江右之族为盛,江右之族惟吉安为盛。”我们可以沿着侯宾于的说法,推衍得更加明确一些:吉安之族惟吉水为盛,吉水之族惟谷村为盛。

谷村确实是一座充满蕴藏的古老而庞大的村落。无论流连于谷村周围的山色山光中,还是徜徉在谷村纵横交错的街巷中,也无论埋头于谷村完备的族谱文献中,还是涉足于谷村闪烁着文化灵光的众多古迹中,只感觉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谷村太庞大深奥了,置身于其中,常常使人分不清东西南北,摸不透其中的奥秘。当你从迷惘中抬起头,似乎有点头绪,但又 没有完全梳理清楚时,已经夕阳西下了,是赶紧离去,踏上归程呢,还是留下来继续探寻?《谷村仰承集》所载清朝吉水知县 朱廷基《宿谷村》诗里有“谷村文物地,此夕得淹留”之句,正好表达了这种进了谷村而一时难以离舍的心情。 永远的乡愁 (5张)

李景瑞

李景瑞(1914—1969)江西省吉水县盘谷谷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兼训练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

李景瑞于1914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吉水县盘谷谷村一户贫农的家里。1929年,红军来到李景瑞家乡,他当时才15岁,在革命的熏陶下,投身革命,并参加了儿童团的工作,曾被敌人抓去关押拷打了两天两夜。1930年9月,他报名参加红军,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同年11月,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1月,他被部队选送到 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无线电报务,次年5月毕业,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以后,因工作需要,他先后被派到第三十四师、少共师、粤赣军区、红三军团,红二方面军、援西军、四方面军等部队的电台工作过。在那最艰苦的年月里,不论组织上派他到哪里,也不管是叫他干什么工作,他都愉快地接受,很好地完成,从不知道苦和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十四师电台报务员, 少共国际师电台报务员,粤赣军区电台报务主任,军委电台报务员,红三军团电台代报务主任,红四方面军电台报务主任,红五军团电台队长,援西军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电台队长,新四军第一支队电台中队长,苏北指挥部电台总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通信科科长兼电信大队大队长,第三科科长,苏浙军区司令部第三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通信局副局长兼华东野战军通信科科长,第三野战军通信联络处处长兼政治委员。 文元牌坊 (2张)

1934年景瑞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 陕北后,先后跟随贺龙、刘伯承转战于晋豫等根据地。1938年5月,调回延安军委三局高级训练班学习,9月因前方电台急需,故未毕业就被派往新四军一支队任电台队长。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他担任电台中队长。1940年7月,随主力北上;成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被任命为通信科长。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全军编成7个师,李景瑞随一师粟裕师长到达苏中,任一师通信科长兼电讯大队长。1946年成立华东军区时,任通信局副局长兼野指通信科长;7月,被任命为华东军区通信处长兼政委,以后改为第三野战军通信处长兼政委。l950年,任南京军区通信处长。1955年,被授于 少将军衔。1956年7月,任命为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同时兼任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无线电工业总局副局长。1964年7月,离职休息,因积劳成疾,此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于1969年4月6日与世长辞,终年仅55岁。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 江右民系,江西 吉安府 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 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 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中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被罢归后,终日著书讲学。卒后赠光禄少卿,谥文庄。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嘉靖二十四年(1545),微服访黄门祝咏于衡阳,携门人王托等游南岳,登祝融峰,游青玉坛,宿上封寺,交友高台寺。现存高台寺的状元松,志载为他与名僧 楚石共植,至今传为佳话。于方广寺逗留七日,瞻仰二贤寺,缅怀朱张。在南岳写诗二十来首,文数篇。

罗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嘉靖五年(1526),罗洪先参加乡试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 会试,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

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 王阳明心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至地理、水利、边塞、战阵、攻守,无不精心探究。

罗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和 地图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尤以地图学贡献卓著。他精心绘制的两卷《 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 地图集。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李邦华(1574-1644年),字孟暗,江西吉水盘谷镇谷村人。明崇祯时期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柱国太保,兵部尚书。清康熙帝赐谥号:忠肃。

受业于同里 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 乡试。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成进士,授泾县知县,有政声。当时朝士多诋毁 顾宪成,邦华为之辩解,遂被指为 东林党人。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 内书堂,曰六科 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没有得到回应。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乡。万历四十五年出为山东参议。天启元年恢复原官,整顿易州兵备,迁光禄少卿,擢 右佥都御史巡抚天津,与登抚 袁可立共议战守,互成三方之制。後被魏党削官。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南京 兵部尚书。崇祯十五年冬,代 刘宗周为 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抵九江。安抚 左良玉。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 李自成陷山西。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应。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国( 文天祥)祠,十九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有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投缳而死。赠太保、 吏部尚书,谥忠文。清朝时赐谥忠肃。[1]

四十一年, 福王之籓已有期,忽传旨庄田务足四万顷。廷臣相顾愕眙,计田数必不足,则期将复更,然无敢抗言争之者。邦华首疏谏,廷臣乃相继争,期得毋易。巡视银库,上祛弊十事, 中贵不便,格不行。巡按浙江,织造中官 刘成死,命归其事于有司,别遣中官吕贵录成遗赀。贵?族奸民纪光诡称机户,诣阙保留贵代成督造。邦华极论二人交关作奸罪。光疏不由通政,不下内阁,以 中旨行之。邦华三疏争,皆不报。是时神宗好货,中官有所进奉,名为孝顺。疏中刺及之,并劾左右大奄之党贵者,于是期满久不得代。

四十四年引疾归。时群小力排东林,指 邹元标为党魁。邦华与元标同里,相师友,又性好别黑白。或劝其委蛇,邦华曰:“宁为偏枯之学问,不作反覆之小人。”闻者益嫉之。明年以年例出为山东参议。其父廷谏时为南京刑部郎中,亦罢归。邦华乃辞疾不赴。天启元年起故官,饬易州兵备。明年迁光禄少卿,即还家省父。四月,擢 右佥都御史,代 毕自严巡抚天津。军府新立,庶务草创,邦华至,极力振饬,津门军遂为诸镇冠。进兵部右侍郎,复还家省父。四年夏抵京,奄党大哗,谓枢辅 孙承宗以万寿节入觐,将清君侧之恶,邦华实召之。乃立勒承宗还镇,邦华引疾去。明年秋,奄党劾削其官。

崇祯元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寻改兵部,协理戎政。还朝,召见,旋知武会试,事竣入营。故事,冬至郊,列队扈跸,用军八万五千人。至是,增至十万有奇。时方郊,总督勋臣缺,邦华兼摄其事。所设云辇、龙旌、宝纛、金鼓、旗帜、甲胄、剑戟,焕然一新,帝悦。明年春,幸学,亦如之。命加 兵部尚书。时戎政大坏,邦华先陈更操法、慎拣选、改战车、精火药、专器械、责典守、节金钱、酌兑马、练大炮九事。

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占役者,其人为诸将所役,一小营至四五百人,且有卖闲、包操诸弊。虚冒者,无其人,诸将及勋戚、奄寺、豪强以苍头冒选锋壮丁,月支厚饷。邦华核还占役万,清虚冒千。 三大营军十余万,半老弱。故事,军缺听告补,率由贿得。邦华必亲校,非年壮力强者不录,自是军鲜冒滥。三营选锋万,壮丁七千,饷倍他军,而疲弱不异。邦华下令,每把 总兵五百,月自简五人,年必二十五以下,力必二百五十斤以上,技必兼弓矢火炮,月一解送,补选锋壮丁之缺,自是人人思奋。 三大营领六副将,又分三十六营,官以三百六十七人计,所用掾史皆积猾。邦华按罪十余人,又行一岁二考察之令,自是诸奸为戢。

营马额二万六千,至是止万五千。他官公事得借骑,总督、协理及巡视科道,例有坐班马,不肖且折橐入钱,营马大耗。邦华首减己班马三之一,他官借马,非公事不得骑,自是滥借为希。

京营岁领太仆银万六千两,屯田籽粒银千六十两,犒军制器胥徒工食取给焉。各官取之无度,岁用不敷。邦华建议,先协理岁取千四百,总督巡视递节减,自是营帑遂裕。

营将三百六十,听用者称是。一官缺,请托纷至。邦华悉杜绝,行计日省成法。每小营各置簿,月上事状于协理,以定殿最。旧制, 三大营外复设三备兵营,营三千人,饷视正军,而不习技击,益为豪家隐冒。邦华核去四千余人,又汰老弱千,疏请归并 三大营不另设,由是戎政大厘。

仓场总督 南居益言:“京营岁支米百六十六万四千余石,视万历四十六年增五万七千余石,宜减省。”邦华因上议军以十二万为额,饷以百四十四万石为额,岁省二十二万有奇。帝亦报可,著为令。帝知邦华忠,奏无不从,邦华亦感帝知,不顾后患。诸失利者衔次骨,而怨谤纷然矣。

其年十月,畿辅被兵,简精卒三千守通州,二千援蓟州,自督诸军营城外,军容甚壮。俄有命邦华军撤还守陴,于是侦者不敢远出,声息遂断,则请防寇贼,缉间谍,散奸宄,禁讹言。邦华自闻警,衣不解带,捐赀造炮车及诸火器,又以外城单薄,自请出守。而诸不逞之徒,乃构蜚语入大内。襄城伯 李守锜督京营,亦衔邦华扼己,乘间诋諆。邦华自危,上疏陈情,归命于帝。会满桂兵拒大清兵德胜门外,城上发大炮助桂,误伤桂兵多。 都察院都事张道泽遂劾邦华,言官交章论列,遂罢邦华闲住。自是代者以为戒,率因循姑息,戎政不可问矣。邦华前后罢免家居二十年。父廷谏无恙。

十二年四月,起南京 兵部尚书,定营制,汰不急之将,并分设之营。谓守江南不若守江北,防下流不若防上流。乃由浦口历滁、全椒、和,相形势,绘图以献。于浦口置沿江敌台,于滁设戍卒,于池河建城垣,于滁、椒咽喉则筑堡于藕塘。和遭屠戮,请以隶之太平。又请开府采石之山,置哨太平之港,大垦当涂闲田数万顷资军储。徐州,南北要害,水陆交会,请宿重兵,设总督,片檄征调,奠陵京万全之势。皆下所司,未及行,以父忧去。

十五年冬,起故官,掌南京 都察院事,俄代 刘宗周为左都御史。都城被兵,即日请督东南援兵入卫,力疾上道。明年三月抵九江。 左良玉溃兵数十万,声言饷乏,欲寄帑于南京,艨艟蔽江东下。留都士民一夕数徙,文武大吏相顾愕眙。邦华叹曰:“中原安静土,东南一角耳。身为大臣,忍坐视决裂,袖手局外而去乎!”乃停舟草檄告良玉,责以大义。良玉气沮,答书语颇恭。邦华用便宜发九江库银十五万饷之,而身入其军,开诚慰劳。良玉及其下皆感激,誓杀贼报国,一军遂安。帝闻之,大喜,陛见嘉劳。邦华跪奏移时,数诏起立,温语如家人,中官屏息远伏。其后召对百官,帝辄目注邦华云。旧例,御史出巡,回道考核。邦华谓回道而后黜,害政已多。论罢巡按、 巡盐御史各一人。奉命考试御史,黜冒滥者一人,追黜御史无显过而先任推官著贪声者一人。台中始畏法。

十七年二月, 李自成陷山西。邦华密疏请帝固守京师,仿永乐朝故事, 太子监国南都。居数日未得命,又请定、永二王分封太平、宁国二府,拱护两京。帝得疏意动,绕殿行,且读且叹,将行其言。会帝召对群臣,中允 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 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遂罢邦华策不议。未几,贼逼都城,亟诣内阁言事。 魏藻德漫应曰:“姑待之。”邦华太息而出。已,率诸御史登城,群奄拒之不得上。十八日,外城陷,走宿文信国祠。明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遂投缳而绝。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本朝赐谥忠肃。

周长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生于1913年,盘谷镇泥田同园村人。1928年在县苏维埃政府保卫队任队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机枪连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长征中所率连被评为红一方面军的“巩固部队模范连”。到陕北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8年底随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一部挺进苏鲁豫边区,任苏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团团长,参加了开辟苏鲁豫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1942年入中共华中局党校学习,后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三团团长,教一旅一团团长,鲁中军区第四团团长,参加了山东大反攻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军区第四师参谋长、副师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警备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八纵队二十四师师长。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岗、洛阳、豫东、济南等战役。1948年11月入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指挥了闽北地区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1951年1月调任苏南军区副司令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军长,参加指挥了金城反击战。1956年回国,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周边中学

盘谷中学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古中学(315省道北)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古中学(315省道北)

周边诊所

吉水县盘谷卫生院 地址:吉安市吉水县

周边小学

盘谷小学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翰阳村

周边乡镇

盘谷镇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周边村庄

盘古 地址:吉安市吉水县

水边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