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村

同安村


同安村位于同安集镇(乡政府驻地),曾是宜丰县第七区区公所(太平区)驻地。东与鹅颈村接壤,西连乡采育林场,南和党田村交界,北与宅里村、罗家村毗邻。地势为三面低一面高,茜坑河、东槽河在境内之同安街口浮洲寺汇合,此为棠浦河的源头。清以前属太平乡30都,解放前夕属太平乡。解放初属棠浦区同桂乡,后属太平区 同安乡。1950年成立同桂乡 (包括鹅颈),1951年,同桂乡改为同安乡。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了同安农业高级社(辖明水)。1958年成立同安分场(公社)同安村,1960年合并到花桥分场,改称花桥分场同安村,明水大队析出。1961年,同安从花桥公社析出,恢复同安人民公社,同时恢复同安公社同安村。同年,同安村一析为三:同安村、北门大队、柏树大队。 1968年扩社并队,同安再次并人花桥公社,同时成立了花桥公社同安村,明水大队、同安村、北门大队、柏树大队并入。1972年冬调整社队规模,同安再次从...

详情

同安村地名网_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同安村资料简介
  同安村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609242012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60924。同安村与同安集镇、党田村、洞山村、鹅颈村、宅里村、罗家村、东槽村、明水村相邻。 还有16个地名与同安村同名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同安村介绍

同安村位于同安集镇(乡政府驻地),曾是宜丰县第七区区公所(太平区)驻地。东与鹅颈村接壤,西连乡采育林场,南和党田村交界,北与宅里村、罗家村毗邻。地势为三面低一面高,茜坑河、东槽河在境内之同安街口浮洲寺汇合,此为棠浦河的源头。清以前属太平乡30都,解放前夕属太平乡。解放初属棠浦区同桂乡,后属太平区 同安乡。1950年成立同桂乡 (包括鹅颈),1951年,同桂乡改为同安乡。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了同安农业高级社(辖明水)。1958年成立同安分场(公社)同安村,1960年合并到花桥分场,改称花桥分场同安村,明水大队析出。1961年,同安从花桥公社析出,恢复同安人民公社,同时恢复同安公社同安村。同年,同安村一析为三:同安村、北门大队、柏树大队。 1968年扩社并队,同安再次并人花桥公社,同时成立了花桥公社同安村,明水大队、同安村、北门大队、柏树大队并入。1972年冬调整社队规模,同安再次从花桥公社析出恢复同安公社,同安村重屑同安公社,1978年底明水生产队再次析出,组成公社采育林场。1983年,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同安村改称为同安乡同安村,行政隶属至今未变。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578户 2145人,有耕地面积4711.3亩。

同安村位于同安集镇(乡政府驻地) ,曾是宜丰县第七区区公所(太平区)驻地。东与鹅颈村接壤,西连乡采育林场,南和党田村交界,北与宅里村、罗家村毗邻。地势为三面低一面高,茜坑河、东槽河在境内之同安街口浮洲寺汇合,此为棠浦河的源头。清以前属太平乡30都,解放前夕属太平乡。解放初属棠浦区同桂乡,后属太平区 同安乡。1950年成立同桂乡 (包括鹅颈),1951年,同桂乡改为同安乡。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了同安农业高级社(辖明水)。1958年成立同安分场(公社)同安村,1960年合并到花桥分场,改称花桥分场同安村,明水大队析出。1961年,同安从花桥公社析出,恢复同安人民公社,同时恢复同安公社同安村。同年,同安村一析为三:同安村、北门大队、柏树大队。 1968年扩社并队,同安再次并人花桥公社,同时成立了花桥公社同安村,明水大队、同安村、北门大队、柏树大队并入。1972年冬调整社队规模,同安再次从花桥公社析出恢复同安公社,同安村重屑同安公社,1978年底明水生产队再次析出,组成公社采育林场。1983年,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同安村改称为同安乡同安村,行政隶属至今未变。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578户 2145人,有耕地面积4711.3亩。

[农业]

同安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少量油莱和杂粮。解放前,水稻品种以高秆为主,只种一季,亩产在300~350斤左右。50年代开始试种二季晚稻。70年代后,开始引进矮秆品种和各种杂优稻,同时全面开始推广使用新技术,如薄膜育秧、旱床育秧等。粮食总产迅速增加,亩产也大幅度上升,达800~1000斤。

[工业]

解放初期,同安村靠水碓从事大米加工,时有水碓6座;拦陂头上下2座、找公湾1座、划船陂1座、苎麻桥1座、中圾1座。这是比较落后的碾米方法,一个劳力一天只能加工4担谷子。60年代后水碓逐步淘汰,村里开始用柴油机加工碾米,当时有碾米厂1个,1979年增加到3个,1981年后由私人承包,承包费用2000元。榨油厂有用水车带动研磨的2个, 1975年改用柴油机带动,1981年改用电动碎籽,私人承包经营,承包费用 2800元。同安村原有造纸厂2个,1985年停办。其他如木工组、缝纫组、理发组、铁业组、泥工组、机修店、榨粉厂、鱼苗场等均于1981年停办。同安村现有饮食部1个,年创税利2万元,竹凉席厂1个,商店店面11间。

[林业]

同安村四面环山。解放前,由于只砍不育,无人管理,大部分都是荒山,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政府开始重视保护林业资源,通过历年植树造林、垦复荒山,到1998年全村共造林 450亩。1980年后,集体、个人用材须经政府批准,限制乱砍滥伐。1994~1998年,每年砍伐杉木约2000余根,1998年更新砍伐约180立方米。1980~1992年在茜坑垦复竹山林200亩。1975年,村里投资2万元在太平岗兴办果茶厂一个,开辟柑桔面积150亩、茶叶面积80亩,建厂房一栋。1995年转给私人承包经营。

[畜牧水产]

饲养猪、牛、鸡、鸭是同安村的传统。解放前,由于饲养方法落后,卫生防疫差,畜牧业发展缓慢。解放后,政府有计划地从各个方面帮助村民发展畜牧水产业,提倡科学养殖。下步水库为较大水产养殖基地,面积有20亩,已转给私人承包,山塘、水塘面积共8亩。畜牧水产业是同安村经济的一项特色。

[农机具]

农民传统的生产农具有犁、平耙、操耙、滚子、锄铲、耙宜、谷箩、谷筛、禾桶、禾折、禾镰、茅刀等。

解放后,除沿用一些旧农具外,逐步引进了不少较先进的农机具,如农用拖拉机、脚踏打谷机、背负式喷雾器等。

[水利]

1957年,村里组织劳力在下步蝈修建了一座高5米、宽100米的水库,蓄水量达1200立方米;可灌溉下步垌水田180多亩。1975年组织全村70C余男女劳力,奋斗一周,将曲折的北河挖直改湾2公里,共挖土方11万方,使两岸水田免受洪涝灾害,1976年改挖南河。全村共有柴陂10座,1969年以前,只是简单的用树木打桩修陂,遇到洪水,柴陂一冲就倒,进入七、八十年代,村里组织将中屋圾陂、罗家陂、拦陂头陂、王家堰陂、象嘴陂、喻家陂、狮子陂、毛陂、东门桥陂、北海陂等全部改成混凝土陂。

[交通运输]

同安村解放前水陆不便,一切出入运输全靠肩挑。当时有一句俗语说“三天上高(上高县),四天一府(瑞州府),一天棠浦(棠浦镇)累得死”。说明了当时同安村交通的不便和挑夫们的艰辛。 1958年棠潭公路修通,横穿同安,交通运输开始便利起来。1998年,全村共有大小运输车辆33辆。

[文化教育]

50年代村有业余剧团,每逢春节或农闲时间,村民组织在一起进行排练,演出的戏目得到观众的好评。业余剧团曾参加过一次县地方戏剧汇演,多次参加乡戏剧汇演。1959年业余剧团解散。同安村自解放前就有每逢春节期间闹元宵的习惯,过元宵时,村里组织扎一条四爪“驼背龙”(又称百节龙)、鳌鱼、麒麟、西游记人物、各种花灯、狮子灯组合在一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1993年曾组织参加过县里闹元宵演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解放前只有初小一所。解放后,开始办完小,有中心小学一所,建在现中心小学场地中的敬翁祠(1990年敬翁祠拆迁洞山建寺院)。1998年,小学有5个年级9个班,另有1个学前班、1个幼儿班,在校学生380人,老师24人,其中民办教师10人。1997年,香港豪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再兴先生捐资30万元,县乡村及个人筹资23万元兴建了一栋3层教学大楼,大楼以“再兴”命名。

[卫生]

解放前有6名中医师,解放后,实行合作医疗。村里有集体公益金,实行看病免费。80年代后开始由私人承包。现有中医师2名,西医师2名。

[人民生活]

解放前,同安村有?o%的贫困户,其中20%是放下禾镰没饭吃的特困户,只能靠给地主打长、短工维持生活。解放后,村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发展很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90年代后,农民生活逐渐走向小康。1998年全村有彩色电视机280台、黑白电视机 320台、洗衣机30台、电冰箱40台、程控电话180门。解放后到现在,全村共建有新房438栋。

周边政府机构

医界贷东庄客户服务中心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政府

周边乡镇

同安乡 地址: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

周边村庄

同安乡同安村 地址:宜春市宜丰县同安大道

鹅颈村 地址:宜春市宜丰县

洞山村 地址:宜春市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