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
流坑村 流坑村基本状况 流坑村村落布局 流坑村村庄规模 流坑村村落历史 流坑村主要建筑 流坑村明清建筑 流坑村特色饮食 流坑村流坑民俗 流坑村流坑交通 流坑村其他村里
流坑村,隶属于江西省 乐安县牛田镇,位于 牛田镇东南部,坐落在乐安县城西南方向38公里、赣江支流乌江之畔。流坑距乐安县城38公里。全村现有将近5000人。流坑村是一座 江右民系古村,始建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保存着明代建筑(含遗址)19处,清代建筑250多处。流坑村明清古建筑群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流坑 “傩舞”流传千年经久不衰,是幸存的古老的傩仪和傩舞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1月,流坑村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流坑村,属 江西省 抚州市 乐安县 牛田镇,位于乐安县西南,距县城38公里。流坑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年至943年),繁荣于明清两代。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闻名。村中现存明清传...
详情流坑村,隶属于江西省 乐安县牛田镇,位于 牛田镇东南部,坐落在乐安县城西南方向38公里、赣江支流乌江之畔。流坑距乐安县城38公里。全村现有将近5000人。
流坑村是一座 江右民系古村,始建于五代南唐昇元年间,保存着明代建筑(含遗址)19处,清代建筑250多处。
流坑村明清古建筑群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流坑 “傩舞”流传千年经久不衰,是幸存的古老的傩仪和傩舞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1月,流坑村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流坑村,属 江西省 抚州市 乐安县 牛田镇,位于乐安县西南,距县城38公里。流坑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37年至943年),繁荣于明清两代。流坑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闻名。村中现存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260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 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
其建筑类型之齐全、保存之完整,在国内自然村中实为罕见。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村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并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誉。
2003年,入选由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评选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流坑村四面环山, 恩江从群山中自南往北向西流去,明代董燧在西南方用人工挖掘的龙 湖,将湖水与江水联为一体,使流坑村成为山环水抱的胜地。恩江右岸的古老香樟,由 牛田镇至村口,浓荫覆盖十余里,景色极为优美。村子经董燧改建后,原来密如蛛网的小巷,以 七横一竖的较宽的街道相联,在宽巷的头尾,建有巷门望楼,用于关启防御。族人按照房派 支系分区居住,一如唐宋时代的里坊规制。各房派宗祠与各房派族众结合在一起,犹如众星 拱月。全族大宗祠则建于村北,其他宫观庙宇均建于村外,以符合古礼的要求。 全村外有恩江、龙湖环绕,内有村墙门楼守望,很像一座小小的城池。
明末清初乌江上游的竹木贸易空前繁荣且为流坑董氏所垄断,崛起的富商捐钱买官,营造豪宅,复兴宗祠,修撰谱牒,扩大族产。以其严密的 宗法制度将流坑庞大的族群凝聚维系到二十世纪中叶,以致一村一姓延续千年,历尽沧桑几经战乱而不散。流坑为何令世人刮目相看,除了它的 千岁年龄外,流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遗存。它已是一个共拥有八百余户四千余人的大村落,村庄面积3.61平方公里,耕地3572亩,山地53400亩。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村子。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建村,始属吉州之 永丰县,南宋时割隶 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 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 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裔孙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 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 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
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 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 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 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代到清初,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时达28所。全村曾出文、 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进入 仕途者,上至 参知政事、尚书,下至主薄、教谕,超过百人。
江西省有30名以上进士的村子仅有四个,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个 文物古迹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实在是难得的。明代旅行家 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历,赞曰:"其处纵横捭阖,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枋焉"(见《 徐霞客游记》)这里所说的"五 桂坊",就是为表彰宋仁宗 景祐元年(1034)董氏一门五人同时中进士这一盛事而建的纪念牌坊,"五桂齐芳"历史罕见,可谓殊荣。近千年来,流坑科举之盛,仕宦之众,在江西独一无二,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明代,流坑开始建宗祠,不断修撰族谱,在家族的约束力中增进儒家学理凝聚族人,以心学的弘扬给族人注入了存理去欲、修齐治平的生机。“以德行为本”,“先立其大为宗”,“辅以血脉以禅于无穷”,家族的维系开始超越原始阶段,进入到理性的境界。 南京刑部郎中董燧辞官回乡后,着手规划改建全村的整体布局,“建筑按风水学考虑外,还依据周礼的规定布局”(郑孝语),族人按房派支系分区而居,与各房派的宗祠结合在一起。
为教化和约束族人,流坑董氏的族规日趋完善,至明代中叶,董氏第二十二代董燧,是位 哲学家,举人出身,官居刑部郎中,有理政治事之才,致仕后,对村子加以改建治理,使流坑规范饬,井然有序,奠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整个流坑村,外有 乌江、龙湖环绕,内有村墙、门楼守望。董燧等对流坑的规划、整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 中国古代村落建设的宝贵模式。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历,说:“是(流坑)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明清时期,流坑的科举仕宦日见式微,流坑董氏的学术、文化、政治、工商活动却呈现旺势。明代董姓学人共有著述38种,有诸多名流贤达为流坑董氏撰文、赋词、赠诗、题匾,如 王安石、梅圣俞、 朱熹、 文天祥、 吴澄、 罗洪先、 聂豹、 曾国藩、 左宗棠等等,都为流坑留有墨迹。
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叶,村子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形成了七横(东西向)一竖(南北向)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格局。巷道内鹅卵石铺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村中现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还有重要建筑组群18处、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村中古民居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集木、砖、石雕(刻)及彩画、墨绘于一体,工艺精湛。明代民居怀德堂中的雀(爵)鹿(禄)蜂(封)猴(侯)砖雕壁画和永享堂照壁上镶嵌"麒麟望日"堆塑堪称精品。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门头、墙壁上刻有不少题榜、名额,共计682方(处)。这些匾联皆有来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或表主人身世,或显家族之荣耀,或体现儒家传统的道德思想,或反映"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流坑村古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江西赣式民居的典型风格和特点,面积近7万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组群完整,街巷仍为传统风貌,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科学价值及环境与建筑艺术价值。
流坑村中那栉次鳞比、古老幽深的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全村现有500余栋各类房屋中,有明清两代建筑260余栋,其中明代和明清之际的民居30余栋,祠堂60余堂,宫观庙宇8处,文馆、戏台各1座,流坑古民居之多,全国少有。它们大都有绝对年代可考,这些明清建筑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 高峻的马头墙,仰天昂起,既可防风,又可防火;间或有几座建有水平高墙的祠宇宅第,又俨然似微型城堡。明代与清初住宅,大门多在右侧,清初以后,住宅大门移至正中;门楣、屋檐饰以雕刻、彩绘;屋内墙壁、门柱、窗棂、柱础、枋头、雀替、档板、天花板,也多有雕绘装饰,制作的花鸟虫鱼、传奇故事、神话 仙迹,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大量地吸收了南方各省雕绘技艺的精华。
流坑的传统饮食以豆腐、霉制食品闻名,有豆腐、霉豆腐、霉豆腐饼、霉鱼等。霉制食品味道独特,价格便宜,让游人大饱口福。
1 、流坑人的麻将——玩铜钱牌
在流坑,经常可以看到村中妇女围坐着玩儿铜钱,村里人称之为打铜钱牌。所有的铜钱为“ 康熙通宝”,以铜钱的背面写字做区别,类似于今天的麻将。
2 、流坑的供神——“游老爷”
流坑的游神又称“游老爷”,是正月里的最热闹的活动。“老爷”是村里人对庙里的菩萨和神的总称。游神那天,由村里的青壮年抬着“老爷”,前面鸣锣开道,穿过流坑的每个街巷。“老爷”走到那,香火旺到那、鞭炮放到那。
3 、流坑的跳傩——“玩喜”
流坑人把出傩神、跳 傩舞称为“玩喜”。流坑的傩舞是古时驱鬼逐疫的典礼。后来发展到哪家“中举”、“添丁”“娶妻”等喜事也要请傩,表演的娱乐性增强。
傩舞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着彩袍,手舞足蹈。傩舞不用语言,只有肢体来表现各种神话传说里的人物,辟邪祛妖,祈福平安。演员的每个招式都有板有眼,把角色性格表演得惟妙惟肖。傩班演出的主要剧目有“钟馗扫台”、“天官赐福”、“出将”等民间传说。
流坑傩剧最后的节目一般是“抢罗汉”,非常有特色。“抢罗汉”时全部演员都取下面具,一起登台献艺,各逞其能。演员们现出打拳、踢腿、翻斤斗、跳桌子等绝活,把演出推向高潮。
由抚州长途车站乘坐开往 乐安的国营客车,票价40元。再由乐安换乘去流坑的车。客车在乐安车站等候,到点即走,上下午各一趟,票价11元。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沙湾镇流坑村
叶桥流坑 (23张)
流坑村,旧称叶桥窟,位于 浙江省 景宁县城西南,属 沙湾镇,距离 叶桥村0.65公里。
村以坑得名。辖1个自然村,6个 村民小组,151户,621 人,汉族。
耕地面积322亩。2000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194.44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流坑村
流坑村位于 章贡区 沙河镇东南部,距 沙河工业园1.5公里,市中心6.8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全村总面积为6150亩,其中耕地922亩,山地4333亩。下辖13个村民小组,284户农户,总人口1083人,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60元。该村林木茂盛,水源充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 特色产业为芋头、生姜、莲藕,鱼苗养殖也名扬 赣州市周边县(市)区。2000年荣获赣州市“文明村镇”和章贡区“安全文明村”、“十佳和谐村庄”等称号。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流坑村
樟市镇流坑村委是个年集体纯收入不足2万元的贫困村。在省委“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工程开展以来,省档案局驻村工作组进驻流坑村委开展三年帮扶工作,工作组进驻流坑村委后,按照省委确定的“三查二建一发展”要求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他们进村入户了解民情,赶墟入集了解商情,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为三年驻村帮扶打下基础。 看到村委办公条件简陋,他们将省档案局二套办公沙发赠送给村委,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
2005年春节前,工作组汇同省局机关领导举行了扶贫助困送温暖慰问活动,对村委10户五保户、3户烈属、14户困难户进行了慰问并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当工作组了解到流坑小学学生仍使用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破旧桌椅上课时,心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他们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多方请示,在省档案局的支持下,工作组向流坑小学捐赠了260多套学生桌椅,并在六一前夕为流坑小朋友们赠送了一批书籍和文体学习用品,价值达四万多元,此举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的称赞。
工作组还争取到省局支助5000元为流坑两自然村修复因水灾而冲毁的桥梁。在工作组的多方奔走下,终于联合到省档案局、 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和 南方农村报等单位在流坑携手创建“福利龙复合肥高产示范村”活动,并于7月上旬在流坑举行了仪式,在活动仪式上,福利龙公司向农户赠送了1.5吨复合肥,发放了有关资料,公司技术人员还结合流坑示范点的具体农作物举行了科学施肥的技术讲座,并向示范农户发给施肥情况登记表,方便公司进行肥效跟踪,此举很受农户的欢迎。 省档案局长 徐大章同志高度重视基层驻队工作,三进流坑看望驻村队员及指导驻村工作,告诫驻 村干部要多调查研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尤其是要利用身为档案工作者的优势,做好现行文件、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力争使流坑村级档案工作成为樟市镇乃至曲江区、 韶关市的村级建档示范点,充分发挥档案及其管理部门在发展农村经济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并要求工作组要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尽快选准帮扶项目,以壮大流坑集体经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顺利完成三年帮扶目标。
工作组的同志不负领导的期望,经过近半年对流村情、民情的了解分析,并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后,认为利用村委原有的旧鱼塘进行加深加宽固基等全面整理后,帮助村委实施鱼塘养殖开发项目,该项目周期短、见效快,且资金投入不到5万元,资金投入较少。此项目实施后,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2万元收入。工作队还通过对马坝、樟市城镇集贸市场的了解后提出一设想,如果在这些商贸集散地为流坑村委买一商铺,每年租金收入也有一万多元。此外,他们还提出,以落户该村的 东升农场为依托,利用当地农民饲养的鸡牛猪等牲畜粪便等为基础原料,请农科专家做指导,建立有机肥厂,向基地提供有机肥料,此项目若能实施,既可为村集体带来2万元的收入又可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工作组已把这些设想形成书面材料向省档案局汇报,省局正对这些项目的可行性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加紧研究。 在“两委”换届中,驻村工作组积极协助组织考察村官人选,协助投票选举,确保了选举程序和过程的合法,确保了群众选准选好当家人,为村委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周边酒店
流坑人家客栈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
周边农家院
流坑状元山庄
地址: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
周边垂钓
流坑垂钓山庄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麻坑村桥头对面
营业时间:00:00-24:00
周边景区,
流坑村古建筑群-乐善公祠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西屋下
周边村庄
流坑村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