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墩村

南墩村 南墩村南墩张氏 南墩村地理位置 南墩村南墩张氏简介 南墩村三大房的由来 南墩村祖先简况


广东省南墩村在 汕头市区中部,南邻金环路。属金园区金砂管理局。人口0.35万。新中国成立前,与北墩村同属东墩乡,称南畔,土改时分设村,名南墩。元末,村民自福建闽南迁此建村。现以张、黄、徐、郑、林5姓为主。原为市郊蔬菜基地,近年部分土地转为城建用地,村民转以工副业为主。聚落呈块状,多砖混楼房。另有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南墩村等同名村,瑞洪南墩村系瑞洪张姓发源地。南墩张氏在余干县是一个大族,且有着辉煌的历史。南墩张氏勤劳勇敢,民风淳朴,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值此家谱重修之际,我们仅就南墩张氏基本情况简介如下:南墩村位于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一:南墩张氏形成年代:南墩的实际位置就是现在的墩上村,因为它位于祖居地洪陂之南,且有土墩之形,故名南墩。据县志和南墩张氏家谱记载:1368年因红巾兵毁青林埂,尚德公带着三个儿子移...

详情

南墩村地名网_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南墩村资料简介
  南墩村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6112710123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61127。南墩村与洪涯社区、锦湾社区、洪祥社区、洪湖社区、新塘村、神口村、梁山村、桥里村、罗家村、小山村、架湖村、前山村、谢家村、上西源村、仓前村、高峰村、大源垄村、湾头村、前沿村、下西源村、把山村、后山村、柏叶房村、后沿村、前进村、西岗村、东源村、江家村、镇郊村、东源一村、东源二村、东源三村、后源村、寺昌源村、朱家村相邻。 还有3个地名与南墩村同名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南墩村介绍

广东省南墩村在 汕头市区中部,南邻金环路。属金园区金砂管理局。人口0.35万。新中国成立前,与北墩村同属东墩乡,称南畔,土改时分设村,名南墩。元末,村民自福建闽南迁此建村。现以张、黄、徐、郑、林5姓为主。原为市郊蔬菜基地,近年部分土地转为城建用地,村民转以工副业为主。聚落呈块状,多砖混楼房。

另有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南墩村等同名村,瑞洪南墩村系瑞洪张姓发源地。

南墩张氏在余干县是一个大族,且有着辉煌的历史。南墩张氏勤劳勇敢,民风淳朴,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值此家谱重修之际,我们仅就南墩张氏基本情况简介如下:

南墩村位于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

一:南墩张氏形成年代:南墩的实际位置就是现在的墩上村,因为它位于祖居地洪陂之南,且有土墩之形,故名南墩。据县志和南墩张氏家谱记载:1368年因红巾兵毁青林埂,尚德公带着三个儿子移居南墩。其实早在淮马公时就开始孕育着南墩西岗和松山的产生,据说淮马公曾邀张天师在云雾州游玩,张天师为淮马公寻找了青龙白虎墓地之后,也为淮马公提出了南墩西岗松山为后裔发祥之所。1312年南墩始祖振公首先从祖居地洪陂移居城源,1327年又移居青林埂,并卜吉南墩乃吉祥之地,因而出资向何景灵先生买下这块菜园地(当时墩上村的东面住着一何姓大村,仍叫何家园)。振公祖孙众多,只有尚德公(振公之孙)一个来到南墩。所以振公是南墩始祖,而尚德公则是南墩之祖。

南墩张氏三大房及其迁居简况:1368年尚德公带着三个儿子,定居南墩,长子宗义住在中间,次子宗达住在东边,幼子宗元住在西边,这就是三大房的原形。

长子宗义公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宏浚居中三(尚德由于孙子众多,规定按出生顺序定房号,中三也就是在孙辈中排行第三。)房,其八世孙孝年公迁居瑞洪街;次子宏逊居中五房;幼子宏侃居中八房。

次子宗达公生了二个儿子:长子宏让居东前房,其次子守青公之幼孙文学公在清中叶迁居金苗村(即现在的前沿村),其三子守成公在清中叶迁居柏叶房;幼子宏凯公居后房,生五子,长子守正公的曾孙天辰公迁居庙山,幼子守亨公居青林埂,守昌,守荣,守玉居墩上。

幼子宗元公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宏广也生了三个儿子:一是守贵居土屋下,其孙文远文献文相及曾孙天晏在明德乙亥年,公元1515年分居池塘院,晏公幼子伟寿(其子良荣,良玉,良昱:返回士昌源)分居沿山村,文远公曾孙良斌分居瑞洪街上。二是守杰,居西前房。三是守贞居新屋下,其九世孙睦龙睦华于顺治年间(1644—1661)迁居檀树嘴,睦美公迁居白虎嘴。次子宏廉居九房,其五子守礼公之四世孙天显天盛天凤同分把山。幼子宏宽居十一房。

另外,清时有从前房迁居到大山和虎山定居的,也有从十一房迁居鞍山定居的。

由于家谱资料的丢失,还有许多外迁的南墩张氏儿女无法考证和记述,据说贵溪,景德镇,南昌都有从南墩迁居出去的南墩张氏大族。因此人们所说的南墩,在瑞洪地区包括了南墩墩上,大山,新屋下,虎山,把山,自昌源,柏叶房,下西源,沿山村,金猫村,前后鞍山,读书嘴,白虎嘴等村。其实南墩还应该包括所有的尚德公的后世儿孙。

南墩先祖同知公之墓

百年古榕让路 南墩村民期盼金凤路桥早日建成

记者昨天在采访中获悉,为让金凤路桥工程顺利建成,南墩村两株逾百年古榕(见左图/本报记者袁笙摄)将让路民心工程,而迁移至其它地方种植。与此同时,南墩村民对金凤路桥工程建设给予支持理解,并期盼工程早日建成通车。

昨天下午,记者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南墩村。在村中,记者看到两株枝叶相连的榕树,经历多年风雨洗礼,至今枝叶婆娑、生机勃勃,不少村民都把榕树当成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提起榕树树龄,83岁的南墩村民张老伯告诉记者,在他父亲的孩提时代,这两株榕树就已是枝干粗壮、枝叶茂盛了,其树龄至少超过200年。

得知记者采访目的,正在榕树下纳凉的南墩村老人组多名老人向记者证实,为让路给金凤路桥建设,两株古榕将迁移至其它地方种植。“金凤路桥工程是全市民心工程,村民们对此都很支持!”多名老人都表示,虽然两株古榕见证南墩村发展历史,村民们对古榕也有着深厚感情,但金凤路桥是全市的民心工程,大家对古榕让路给工程表示支持。据了解,有关古榕迁移工作目前正在协调中。

“金凤路桥越早建成就越好!”南墩村老人组的张赌老伯表示,金凤路桥建成通车后,不但能减缓市区交通压力,困扰南墩居民的一些脏乱差问题也将得到改善。因此,村民们对金凤路桥工程的建设都给予支持,并期盼工程早日建成通车。

南墩张氏是黄帝的后代。据历代史书记载张姓始祖挥公是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一说始祖挥公是黄帝之孙。国于青阳,据考证青阳实际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所以张氏也称“青阳张氏”。始祖挥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时代。到周宣王(公元前781—前台824年)时挥公的一个58世孙,名张仲,《诗经。小雅。六月》载:“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张仲是当时的一个名人,周宣王很器重他。至后挥公70世孙张侯(公元前580年左右)是晋国的大夫,位列忠贞侯,史记有记载。至后挥公76世孙张孟谈(公元前454左右)为晋国大夫,为赵襄子智灭智氏。张孟谈之子张抑朔,孙张开地,重孙张平,均为韩国国相。张良(公元前250—前186)是张平的儿子,为韩报仇,助刘邦灭秦兴汉,为汉国师,这时张氏儿女大部分居住在河北清河郡的清河两岸,故称“清河张氏”。到唐高宗公元678年,宰相张文瓘(张良的一个22世孙)夫人刘氏从清河迁居福建,随即迁居 德兴阐上。南宋时德兴阐上文瓘公后裔已有相当的规模,其中有一个16世孙,名仁宪,号称十院张氏。也就是仁宪公的长子张用庄,在公元1100年左右的时候,命其三子张仲文到余干洪陂寻找先人古迹,遂命四个儿子迁居余干洪陂。张珍叟是张仲文的一个五世孙,他生活在1195到1290年之间,他家境殷实,开始做了一个小官,由于时值宋元争战之期,大约在1270年左右,张久的军队进驻在瑞洪地区,兵扰民散,苦不堪言。张珍叟向张久据理力争,劝张久不可扰民,同时用自己的马50匹送给张久的部队,才得以平息其括马之令。此举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朝廷的赞许,遂升为鄱阳县县令。后来珍叟公得一龙驹宝马,献于朝庭,上悦其瑞,御赐“淮马张氏”,遂升太平路同知,太平路刺史,福州府正。所以他的后代就称为“淮马张氏”。张珍叟生了一个儿子,名小崖,官至应昌路总管。张小崖生了三个儿子:张振;张拱;张揆。张振是南墩的始祖;张拱是西岗的始祖;张揆是松山的始祖。张振1312年首先从祖居地洪陂移居城源,1327年再移居青林埂,并卜吉南墩。1368年张振之孙张尚德从青林埂带着三个儿子(宗义,宗达,宗元,即三大房的始祖)迁居南墩。正式开启了南墩张氏的新纪元。

周边山峰

南墩后鞍山 地址:上饶市余干县

周边诊所

淮城镇渔源社区卫生服务站 地址:上饶市余干县余瑞路

周边村庄

南墩村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

南墩墩上村 地址:上饶市余干县

阿尔山分队 地址:上饶市余干县余瑞路

南墩柏叶房村 地址:上饶市余干县

南墩士昌院村 地址:上饶市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