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村

韩山村 韩山村概况 韩山村行政区划 韩山村历史文化 韩山村地方特产 韩山村地理位置


江西省鄱阳县高家岭镇韩山村受鄱阳县管辖,紧挨牛马坦村、包丰村、董红村。山清水秀,天蓝水清,物华天宝。鄱阳县 高家岭镇韩山村委会由: 韩山村,百四村,元一村,黄花亭,梓山村,白米畈,康家坞,甲子岭,茶亭下组成,位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中部地区,村委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村内企业:家具城,粮油加工厂,阀门厂。主要农产品:桃子,葱,辣椒,茅菜,杏子,通菜,樱桃,芜菁,水稻。 村内资源:石膏,粘土,镁煤,铬铁矿,花岗岩,车轮矿。 村里单位:韩山村广播站,韩山村卫生院,韩山村村委会,韩山村党支部。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村里年轻劳动力大多出外打工,其中以广东、福建、浙江居多,很多人一年只能回来一趟。年平均气温为17.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5℃(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9.1℃...

详情

韩山村地名网_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高家岭镇韩山村资料简介
  韩山村是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高家岭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1128107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61128。韩山村与五十里岗村、牛马坦村、积谷村、大塘村、包丰村、官庄村、龙岭村、大宗村、内湖村、车廊村、汪玲村、站前村、芦埠村、双玲村、程塘村、董红村相邻。 还有8个地名与韩山村同名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高家岭镇韩山村介绍

江西省鄱阳县高家岭镇韩山村受鄱阳县管辖,紧挨牛马坦村、包丰村、董红村。山清水秀,天蓝水清,物华天宝。

鄱阳县 高家岭镇韩山村委会由: 韩山村,百四村,元一村,黄花亭,梓山村,白米畈,康家坞,甲子岭,茶亭下组成,位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中部地区,村委会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村内企业:家具城,粮油加工厂,阀门厂。

主要农产品:桃子,葱,辣椒,茅菜,杏子,通菜,樱桃,芜菁,水稻。
  村内资源:石膏,粘土,镁煤,铬铁矿,花岗岩,车轮矿。
  村里单位:韩山村广播站,韩山村卫生院,韩山村村委会,韩山村党支部。

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村里年轻劳动力大多出外打工,其中以广东、福建、浙江居多,很多人一年只能回来一趟。

年平均气温为17.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5℃(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9.1℃(1977年2月4日)。其中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9.4℃;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6℃。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3月18日,终日11月26日,持续254天。由于县内地形复杂,山区、 丘陵、 河谷地区的气温各有差异,形成小地形温度。在海拔400米以上地区,一般每升高100米, 温度下降0.5℃左右。

松树、樟树、泡桐树、竹等。

野兔、野鸡、野猪、獐子、小角羚羊等。

韩山小学位于鄱阳县高家岭镇韩山村,是一所六年制小学学校。学生大多来自村委会的各个村,现有班车接送。学校现有学生大约有200余人,老师20余人。

简介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韩山,在府北六十里,上有韩信庙,因名。亦曰寒山,一名安山。明宣德中,建淮藩于郡城,此为窀穸之所。”

2010年5月26日,我们陪同前来鄱阳采风的著名作家陈世旭来到了韩山。相传,山下居民为韩信后裔,因韩信遭诛,萧何为保韩氏一脉,以其名为韩裔姓。今天韩山村民全部姓何,包括为我们当向导的老支书,似乎为传说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

韩山坐西朝东,几座山峰组成“冖”字型,山前十分开阔。顾祖禹说的“窀穸(zhūnxī)之所”就是指墓地。淮靖王朱瞻墺看中了这里的风水,通过奏报,韩山就被勅赐为淮王陵园。历代淮王、郡王等大大小小王族成员都安葬在此。据说,陵园中有牌楼、神道、王陵、疑冢等诸多砖石建筑。1938年,为了阻止日寇海军向武汉推进,国民当局在长江彭泽段构筑拦河坝式的“马当要塞”,鄱阳县令王伯荩公然带兵,将淮王陵墓盗挖一空。

陈伯泉《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收录了淮王系的4篇圹志,墓主分别为淮靖王朱瞻墺和王妃萧氏、淮康王朱祁铨、淮恭王朱载坮,可见他们的墓志铭均被文物部门收藏并确认。

今天,我们除了能看到杂草以外,什么都没有。回到村里,我们找到了一块墓砖,上书“嘉靖丁亥年造,淮府官砖”等字样,总算见识了一样距今484年的明代遗物。

韩山归来,小说家陈世旭概括出了一个散文标题:一个王族,在深草中埋没。

寻找鄱阳淮王的历史痕迹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巩固明王朝统治后,他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还采取各种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朱元璋特别重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采取全封藩王的制度,把他的24个儿子分别封在各重要城镇去做亲王,用以监视控制各地的军事将领和监督地方官司吏。这些分封的藩王,按规定都配有护兵,少则三千人,多者一万九千人。藩王有指挥当地卫所守镇兵的大权,如遇有突发事件,封地的卫所守镇兵,在接到盖有皇帝御宝文书的同时,将领们还必须有藩王的令旨才能调动兵力。
  《明史》地方志记载,当时分封在江西的共有三藩,先后有23个藩王。明代江西境内的三个藩王分布在南昌、鄱阳和南城一带。在南昌的是朱元璋的第16个儿子宁献王朱权宁藩王系。在鄱阳的是明仁宗朱高炽第7个儿子淮靖王朱瞻墺淮藩王系。在南城的是明宪宗朱见琛第4个儿子益端王朱祐槟益藩王系。
  朱瞻墺于永乐廿二年(1424年)被封为淮王,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于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市),正统元年(1436年)“以韶多瘴疠涉迁于饶。”朱瞻墺在鄱阳在位十一年,正统十一年(1446年)薨,谥曰“靖”,故称淮靖王。其死后葬于韩山。
  淮王在鄱阳共传八代计九王,他们统治鄱阳达208年之久,直到明王朝灭亡后才结束。世袭淮王位的是淮康王朱祁铨、淮定王朱祐棨、淮庄王朱祐榤、淮宪王朱厚涛、淮恭王朱载怡、淮顺王朱载坚及淮王朱翊钜与淮王朱常青。(后两位淮王未谥字)其间淮康王世子朱见濂与淮恭王世子朱翊镜因早卒未能袭王位,而分别追封为淮安王与荣昌王。

淮王在鄱阳封王达208年(1436-164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208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一座城市的历史中,208年可不是一瞬间。淮王统治鄱阳208年,不可谓不长。208说出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其间有多少人和多少事淹没其中?淮王在鄱阳留下了什么?后人何处可见淮王的历史踪迹?
  淮王王府及淮王墓
  淮靖王朱瞻墺自广东韶州涉迁来饶州,即在饶州府洽地建造王府,(府治迁至永福寺)其子朱祁铨建永寿宫。永寿宫雄伟壮观,园内设八景。八景优美秀丽,清幽古朴,奇妙无比。明亡后,永寿宫倒塌。永寿宫给我们留下的只是遗憾与无奈。
  八代九王及嫔妃墓均在韩山南麓。墓首有陵堂、高殿、华表、牌坊与官道。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是几块墓志铭。
  江西考古工作者先后挖掘了南昌宁献王系和南城益端王系墓,其豪华奢侈程度令江西考古界专家们为之咋舌。这些奢华的藩王墓被业内人士称为“江南皇陵地宫”。然而,鄱阳的藩王墓竟全部被盗被毁!世事沧桑,陵夷谷湮,而今韩山一片荒凉。到此山,只能给人一种步履废墟的痛感。
  王府珍宝和“皇陵地宫”的随葬品流落何方?鄱阳失去的资源,确实太多太多。

永寿宫和淮王墓湮没了,鄱阳人失去了解208年历史的宝贵资源。但历史留给后人传世的文字记载,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笔者寻觅到一些与淮王相关的文字记载的文物,这些文字记载,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淮王208年的部分历史。
  淮王在封地权力至尊又为所欲为。为了牢牢掌握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任用了不少自己从京城带来的亲信。
  由进士舒载道撰写的“赐奉正张淮服色记”碑中载:“淮藩掌府张公久历,钦除淮国佐我,康王历事定王迄今。淮王因其老成可任,奏请命,赐一品服色。”该碑记现在杨梅桥村,无人收藏。
  鄱阳灵芝门周氏祖先周宽,是当年护卫淮王来鄱阳的亲信。《周氏宗谱》载:“周宽在明代由小旗奉天征讨,官至仪卫正武德将军。称守备,正千户。随淮王先从北京迁广东韶州,后以韶多瘴涉迁饶州鄱阳。九代荫袭此职。”“周诗由郡痒生授王府典膳。”“周书由郡禀生授司礼舍人。”
  由邢部佑侍郎胡韶撰写的“明故安人赵母陆氏墓志铭”中载:“安人姓陆氏,安庆望族,大父璲任淮府典宝。”“淮府故昭信校尉赵公福闻其贤,以礼求之。”该墓志铭于2004年发现,现由东岳庙收藏,并供香客祭拜。
  以上碑文及《周氏族谱》,记录了藩王府部分“封官”。王府内有总管(掌府),有珍宝管理人(典宝),有负责安全的“仪卫正武德将军”和“昭信校尉”。有负责饮食的(典膳),有负责礼仪的(司礼舍人)。藩王府编制复杂,封官众多。他们活着生活骄奢淫逸,死后盛殁厚葬。按明朝规定,藩王在封地的一切经费均由封地府县供给(包括三千护兵)。由此可见,当时饶州鄱阳的负担有多重。我们从这里,似乎看到了当时鄱阳的“繁华”,同时也看到了鄱阳的“哀愁”。
  传说的真假
  淮王在鄱阳统治的208年中,各种传说不少,现录一二:
  “淮王抢亲”。传说中淮王在京城荒淫无度,怨声载道,可他是皇叔,大家奈何他不得。后来,皇帝和大臣设套,称饶州繁华异常。淮王中计来到鄱阳。在鄱阳,淮王恶习不改,规定各家嫁女,一律要送新娘子来府住三天。
  此传说是真是假,难以置信。“皇叔来鄱阳”,应该是淮靖王。而史料记载,朱瞻墺在宣德四年已就藩于韶州,正统元年从韶州迁鄱阳,淮靖王不是从北京来鄱阳。不过,淮王诸墓均被盗被毁,据考古工作者认定,淮墓被盗是因为淮王在鄱阳干了不少坏事,可能是受害者泄愤所至。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淮王抢亲”传说可信。
  淮王在封地统兵三千,这三千兵驻扎何地?有传说说人民医院西侧“营房里”就是因驻兵而得名。还有传说说灵芝门右侧,现在的“箭道弄”及“小教场”就是因驻兵练兵而得名。此传说是真是假,有待我们去破解。

周边乡镇

高家岭镇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周边村庄

韩山 地址:上饶市鄱阳县
上饶市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