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家村
应家村 应家村地理位置 应家村管辖地界 应家村人口文化 应家村历史沿革 应家村经济发展 应家村历代男丁数据 应家村历代祖先描像
江西省鄱阳县芦田乡应家村,归属上饶市地界,鄱阳县南大门。临近鄱阳湖80公里,鄱阳湖湿地公园30公里。属家族聚居古村落,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应氏居住,约公元900年前后遭黄巢兵掠,十室九空,村落遂废,惟有十八世散骑常侍腾公二子有传。宋朝28世伯十一昌运公(1148-1210),于南宋庆元庚申年(1200年)从广石城子里搬迁至芦田村;又过了270年后,到了明朝成化八年(1472),农历四月二三卯时,应氏三十七世征一公应长述,从广石槐树下(今老场村)再次搬迁至芦田,应氏家族在此地几进几出,应家村属鄱阳应氏祖居地之一。37世开基祖应长述复迁至今(2017年)546年历史,属鄱阳“九应”之一,已繁衍至58世,22代子孙。应家村位于 鄱阳县东南部,新农村建设村点,鄱阳县 芦田乡应家村委会所在地,属于行政自然村,毗邻鄱阳芦田轻工业基地,紧靠鄱阳水泥厂、洪门口煤矿,景鹰高速公路、X707县...
详情江西省鄱阳县芦田乡应家村,归属上饶市地界,鄱阳县南大门。临近鄱阳湖80公里,鄱阳湖湿地公园30公里。属家族聚居古村落,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应氏居住,约公元900年前后遭黄巢兵掠,十室九空,村落遂废,惟有十八世散骑常侍腾公二子有传。宋朝28世伯十一昌运公(1148-1210),于南宋庆元庚申年(1200年)从广石城子里搬迁至芦田村;又过了270年后,到了明朝成化八年(1472),农历四月二三卯时,应氏三十七世征一公应长述,从广石槐树下(今老场村)再次搬迁至芦田,应氏家族在此地几进几出,应家村属鄱阳应氏祖居地之一。37世开基祖应长述复迁至今(2017年)546年历史,属鄱阳“九应”之一,已繁衍至58世,22代子孙。
应家村位于 鄱阳县东南部,新农村建设村点,鄱阳县 芦田乡应家村委会所在地,属于行政自然村,毗邻鄱阳芦田轻工业基地,紧靠鄱阳水泥厂、洪门口煤矿,景鹰高速公路、X707县级公路穿村而过,距鄱阳县城23公里, 乐平火车站20公里。全村处处通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一、村东偏北马路上,上至土地塘、上柳树垱、汪家源水库下的重阳阔,下至村南徐家下的双溪口,归我村管辖
二、汪家源水库的建成,本村已划出十八亩水田,为此该水库是本村和店上杨家共有,水库内一块山地,面积约十多亩属于我村管辖
三、村东北方向,由洪门口直往芦田乡方向,以及往水泥厂的公路属于我村管辖
四、村东以北马路上有块甘蔗田,属我村辖内
五、村西,岭贝村前,上至鸦鹊桥,下至藕塘坝脚,以及罗磨山均属我村管辖
六、年湾村口,有几块稻田,面积共有五亩五分属于我村管辖
七、联合队蒸皮山东北,靠近中庄山的山皮,2013年5月被都邦实业公司征用四十一亩办厂
全村辖4个村民小队(应家、联兴、联合、联明),人口843人(2013年修谱统计人丁数),居民99%以应姓为主,属家族聚居村。全村有水田640亩、旱地300亩,山林650亩、水库3座(上头冲水库、扁担冲水库、官山水库)、水塘4口(石家塘、门口塘、冲伞嘴、藕塘背)。村民崇尚勤劳、朴实,节简的生活,其中90岁以上人口4人,80岁以上10人,是附近村庄少有的“长寿村”。村民历来重视教育,重学爱才,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在人口构成中,大专学历以上有近百余人,其中博士1人(前房后堂),硕士研究生16人(前房后堂11人,前房前堂2人,八字里2人,西房1人),二本以上46人,大专中专师范40余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居全乡前列。重文之风盛行,素有“载秀村”的美誉,很好的体现了历代汝南应氏先祖崇文之遗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足九百人的芦田应家村,走出了四位县级,十位科级领导干部,91名大学文化毕业生。2013年,应家村长老顺应时代需要,贴切晚辈心愿,重修了本村《汝南应氏族谱》。
据1683年《鄱阳县志》载,应家村属文北乡五十七都二图管辖。原本叫“芦田村”,后称“芦田应家村”,上世纪改叫“应家村”。据应家村保存的传世族谱《汝南应氏家谱》记载,应家村始祖韬公,河南南顿人(今河南汝南),西晋黄门侍郎 应绍之子。明朝成化壬辰老谱载,唐朝末年(约900年),应氏十七世祖光公字宗圣者居住在芦田村,后因 黄巢兵变,光公后代多死,村落遂废,唯常侍二子有传。
“成化壬辰老谱纪云,谓公因燧而卜居,窃以为非也。盍芦田,自参军韬公,由浙省金华宦迁芦田,而后历居一十七世,以至元公宗圣者,唐僖宗乾符末,为歙州刺史陶雅举起为武勇先锋将军,因黄巢兵变,公幸宦游,绵现世系,至叔兴宁一公,始迁广石老屋场之山嘴头,居住七世。而公复迁芦田何之?公之迁,非为田地膏腴,而卜也;非为山水秀丽,而迁也。盖公之所以卜居于斯者,重念祖之孝也。故公之孝行,传文详焉,用志之聊,以传公所不传之隐耳。十三世孙谨记”(应武星提供)
明朝 成化八年(即
公元1472年),农历四月二十三,应氏三七世祖征一公应长述(1413-1485)携其二子从槐树下(今老屋场村)复迁芦田村。距今(
公元2017年),已繁衍至五十八世,共延二十二代子孙,复迁至今已有
546年的历史。应家村的应氏后裔共分二支,西房,前、后房。西房为节六公后裔,启明公后裔分前、后两房,其中前房分支又包括“前房前堂"、“八字里”,“前房后堂”,目前全村前房后裔居多,占总人口约三分之二。
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出产稻谷、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粮油作物。大多数年轻人都塌实、低调努力的工作,有魄力的后生选择在外做生意开公司,懂技术的到工业园上班,有胆识的在家自主创业,做到人人在努力,天天在进步,努力使自己早日奔小康。村民的勤快、朴实的作风,使他们在外工作受到很多企业青睐,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走进村,一幢幢别墅式的楼房拔地而起,呈现一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村上下依托鄱阳工业园的开发建设,策应村委会构建“园企村”的思路。2011-2013年,争取数十万建设资金,用于改造村容村貌,共浇水泥公路2.8公里,改造村中池塘-门口塘,安装健身器材,修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多项活动设施,极大的丰富了村民健身娱乐活动。应家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城镇化的应家村正在逐步实现。
本人口统计从应家村开基祖应长述出生年(1413)开始,至2013年12月,本村《汝南应氏宗谱》圆谱时截止,数据源自族谱记载,由于年代久远,人数繁多,难免遗漏,望历代先祖泉下体谅,叩首。
芦田应家村历代祖先功名绘像名单:
29世:应克中,南宋1214-1240年间,重修家谱。
31世:应叔兴(1241-1301),元成宗明经进士出身,京谕典教
34世:应必升(1317-1390),1365年,饶州知府陶然,举起为郡教授
35世:应诚祖(1367-1413),炉田村亲房祖,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转升奉议大夫,(鄱阳县志、饶州府志、江西通志均有记载)。
36世:应炳文,恺七,于1439年农历8月22,重修家谱,传世至今。
37世:应长述(1413-1485),征一公,炉田村开基祖,1472年从槐树下复迁炉田。
后房41世:应文钊(1530-1589),后房祖
前房41世:铣公,前房祖。
后房43世:应明鉴(1605-1689):明朝团练把总,后擢升为都司,转升游击职御改印。
前房45世:应观佑(八字里祖),佛佑,祖佑(1702-1753,前房后堂祖)
前房46世:应虞生(1732-1813)
前房49世:应敬行(1814-1878),授登仕郎
前房49世:应玉成(1836-1891),字达璋,乡饮正宾,邑庠生
前房49世:应达远,同志九年,县志“孝节”
后房49世:应有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例授单恩九品冠带
前房50世:应兆鳌
前房50世:应兆华
前房50世:应兆依,乡耆大宾
前房50世:应秀文,字克章,乡耆大宾,邑庠生
后房50世:应官香
西房50世:应学劭,清嘉庆13年(1808)考取案元,14年(1809)邑庠生
前房51世:应艳开
前房51世:应长富,字鹤龄,号鉴官,乡正八品冠带
前房51世:应宝宗
周边行政单位
琼中县烟草专卖局办证服务中心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政府
周边
应家乡应家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应家乡应家村
周边电动车店
怀府特产(华兴东区西北)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三友超市(应家店)
周边村庄
应家村
地址:上饶市鄱阳县
应家村
地址:上饶市广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