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庄村

和庄村, 和庄村村庄名片, 和庄村人文自然


和庄村隶属 济南市莱芜区和庄乡,是和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是莱芜通博山的要道。东接车辐村,西至普通村,南邻平州村,东北靠荣科村,西北与下洼村交界。地处山区,二0五国道穿村而过,博莱高速公路沿村东路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625户,1767口人,耕地1573亩,是和庄乡第一大行政村。据村碑记载,和庄建村于宋代因址在淄河北岸,曾名河庄。后取人和之意,改称和庄,明代曾在此设铺。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和庄铺:县东六十里,铺司一名,兵夫二名。”赵姓由日照迁入建村,后有侯、任、马、孙、王、崔诸姓迁入。其中侯、任、马三姓不知何去,村中有20姓,其中赵姓占60%,张、孙、崔、王其次。村民世代和睦相处,勤劳勇敢、民风淳朴。据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和庄乡在明朝天顺年问至清末曾属石马、杓山保。民国初称六区,下划为和庄、普通、啬泉三镇。1939年...

详情

和庄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和庄村资料简介
  和庄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70116110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6。和庄村与荣科村、官家村、关西坡村、青石关村、西车辐村、东车辐村、车南峪村、北平洲村、东平洲村、西平洲村、普通村、下洼村、大英章村、小英章村、马家峪村、南麻峪村、北麻峪村、横顶村、峨峪村、上佛羊村、啬泉村、张家台村、老姑峪村、左家峪村、马杓湾村、丁南峪村、草庙头村、下佛羊村、上崔村、下崔村相邻。 还有29个地名与和庄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和庄村介绍

和庄村隶属 济南市莱芜区和庄乡,是和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是莱芜通博山的要道。东接车辐村,西至普通村,南邻平州村,东北靠荣科村,西北与下洼村交界。地处山区,二0五国道穿村而过,博莱高速公路沿村东路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625户,1767口人,耕地1573亩,是和庄乡第一大行政村。

据村碑记载,和庄建村于宋代因址在淄河北岸,曾名河庄。后取人和之意,改称和庄,明代曾在此设铺。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和庄铺:县东六十里,铺司一名,兵夫二名。”

赵姓由日照迁入建村,后有侯、任、马、孙、王、崔诸姓迁入。其中侯、任、马三姓不知何去,村中有20姓,其中赵姓占60%,张、孙、崔、王其次。村民世代和睦相处,勤劳勇敢、民风淳朴。

据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和庄乡在明朝天顺年问至清末曾属石马、杓山保。民国初称六区,下划为和庄、普通、啬泉三镇。1939年4月划归博山县,同年9月又归莱芜县,仍属六区;1941年春莱芜划三县,和庄,普通二镇并入常庄区,啬泉划入石马区,归莱东县管辖;1945年与常庄合为常庄区;1956年撤区划乡,设和庄乡,同年10月建立和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设和庄、啬泉二乡,归常庄办事处所辖;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和庄、啬泉二乡合并为和庄乡。和庄村隶属和庄乡。

《续修莱芜县志》载:淄水发源有三,源出麻峪者为最大。和庄河属淄河水系,源于小英章、大英章,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35平方公里永茅晚,该河为季节河。为防止夏季洪水泛滥,疏通河道,1971年修建的和庄桥,雄跨在淄河之上,下设九个桥洞,长65米。为加固河堰,防止水土流失,1979年修筑两个拦河大坝。该河是河南边土地的灌溉水源。

早在宋代,村内建起东、西、南、北四门,用来抵御“长毛”。后来村民见匪患渐绝,遂不再续修。四门在1940年被拆除,至今只留有几段残垣。民国时期,老街上尚有赵家酒店、旅店,名噪一时。

抗日战争中,和庄遭受数次“流血事件”,百姓对日军无比仇恨。1939年腊月23日,日军飞机从济南起飞,经和庄西北珍珠山侵白晚请入,先后两次投炸弹11枚,炸死村民7人。1943年正月初一,日军一个22人小分队、警备队,正式盘踞在此,踞点设在东门外。当时村内72名共产党员带领百姓积极抗日。党员张兆正一身正气,只身混入敌营探取情报,不慎暴露身份,遭受严刑拷打,誓死不屈服,从容就义。还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赵刚(字焕章)凭借家产招兵聚将,抗日救民。后任独立营营长,智勇双全,威震四乡,后在费县、蒙阴等地,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党员孙延田积极带头参加抗日,英勇牺牲于 淮海战役。这村共有23人为国捐躯。如纹元杠今72个党员仅留4人,且均已年逾80。

建国以来,和庄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社员共68户,社长是赵美桂。1956年转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又成立和庄人民公社。1968年,和庄村开始“ 农业学大寨”,村民改河造地。以补耕地之不足,整理土地300多亩。和庄村水源条件较差。书垫乌辨求记王吉茂带领村民于1966年修筑北水库,1968年修筑南水库,1970年打了大口井,修了蓄水池,筑水渠300多米。

和庄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高粱、谷子,产量较低。1964年村中搞起了试舟整旬验田,将田地分成大畦播和小畦播合理密植,一亩地产量达到千斤。如今村中部分耕地按人均分完后,剩余有灌溉条件的良田又实行承包制,有的农户承包五六亩。产量提高,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每年都顺利完成公粮上交的任务。

和庄村的养殖业发展较早,早在1955年,村中办起了蚕场,种植200棵桑树,并派人到寨里学习养蚕技术,后来效益较差,被迫停办。1956年,村中养羊二三百只,因条件不适应,最终将羊全海断部卖给南文子。在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抓第三产业、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下,和庄村老人张敬东于1999年3月专程到莱州种兔繁育基地参观学习,并买回10只珍珠兔,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殖技术。为解决好饲料问题,又从烟台购买优质牧草种子,进行种植。形成了种植、养殖一体化的模式,养殖场初具规模,收入颇丰。

1978年村中进行了果树承包,到1990年村中果园面积达500多亩。村民赵新波从报上看到了大寻杠拳叠棚种植凯特杏的消息,大胆尝试。如今,他的大棚杏已发展到500棵,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在他的带动下,和庄乡有十几户发展大棚凯特杏。在果树发展的同时,和庄人依地理条件发展了蔬菜种植: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等,特别是旱地西红柿,耐旱晚熟,色泽鲜艳,肉质厚,富含多种维生素,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和庄交通便利,在l982年兴起了买卖热。当时仅有20多人,他们靠人推脚踩跑莱芜、下博山、小打小闹搞贩运,初步尝到了甜头。1987年,青年农民王文国夫妇率先购买一台8马力三轮车搞贩运,不到3个月收入4000多元。在他俩的影响下,村里31对年轻夫妻先后买上了三轮车,春夏运蔬菜、水果,秋后贩花生,一年四季不歇车,个体运输业渐趋红火。

和庄村的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如今,村中各种车辆日益增多,拥有大型汽车48辆,四轮农用车120辆,三轮车26辆,装载机一部,出租车15辆,轿车6辆,摩托车300辆。和庄村的运输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销机制,买卖做到全省20多个县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运输专业村”。

1990年村领导组织建起和庄村服务楼,赵灿利看准形势,与村中签定承包合同,服务楼生意兴隆。一批思想活跃的有识之士,也先后在二0五国道东西两侧投资建楼,主要从事维修,饮食服务业等。靠近淄河的是一条新建商业街,店铺林立,服装加工,装饰材料批发零售,维修业等。这里已建楼房30多幢。商业街与二0五国道交叉相连,成为和庄村商贸中心。

和庄村的教育发展迅速。1986年村人筹资22万元建起了和庄乡第一座教学楼。1997年又投资5万余元,配备微机、打印机7台,该校发展情况,被山东电视台《正午时光》作了专和庄村新建商业街题报道。和庄村幼儿园创办于1958年,当时,该园仅占用3间民房。1977年改建为和庄乡中心幼儿园,,总面积2750平方米。1990年,幼儿园建设又提高一个档次。园舍新颖,设备齐全。设有活动室、休息室、游艺室、储藏室等,配置了大型组合滑梯、飞机转椅、电子琴、手风琴、收录机等,小型玩、教具干余件,设施配套达到了标准化。1995年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1年,该村考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70名。

和庄村生活条件,也一年一个样。1974年村中人用上了电。1995年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1998年村内普及有线电视。1999年村中8条主要街道硬化成水泥路。2001年成为电话村。

和庄村由解放前不足700人的小村,发展到近1800人的大村庄,村民收入也由生产队时人均210元,增长到2001年的3200元,村民生活殷实富足。物质、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朴实能干的和庄人将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和庄村的辉煌前景。

和庄村村北靠望鲁山,南面是风景秀丽的原山,原山主峰俗名禹王山,海拔610.5米。

禹王山山的名字取于远占的“大禹治水”。相传大禹曾在此处治理过洪水,于是此山更显奇妙。山上的两株古柏历经沧桑,好像一位历史老人俯视全村,至今古风犹存,俊秀苍翠。东面重修的庙宇凌驾于峭崖之上,与古柏相映成趣。“大禹治水”后,遗留在此的古环,更透露着此处历史的久远。山腰处有一天然洞名十八间洞,洞长约150米,充满神秘色彩。洞口上面有四处被称为“山中四景”,即古庙、古柏、古环、十八间洞。古庙原庙早已毁掉,2002年,村人集资重修于陡峭山崖之上,木制结构,古色古香,飞檐凌空,宛若仙阁。古柏位于庙宇西面,共两株,已八百余年历史,苍劲挺拔,若两人攀登山峰。古环相传古时渔民出海在此拴船所用,至夸仍在禹王山顶。(还有一处在北峪山顶)。十八间洞位于禹王山山腰处,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敌人扫荡,百姓常隐身于此。此洞共十八间,洞洞相连,越往里空气越稀薄。

禹王山相邻的东北面有一峪名黄家峪,关于此峪有一则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和庄赵汝夏”的顺口溜,一直在民问流传不衰。相传和庄老人赵汝夏在黄家峪种一片瓜地,每日勤勤恳恳,悉心照料。忽一日,见地头石块上端坐着一位女子,甚是诧异。那女子说了几句话使不见踪影。老翁立即明白那是一个怪物。次日,赵汝夏一到田中,那“女子”又来石块上坐下,与老人攀谈,后来渐渐熟识。那“女子”说,自己修炼了几百年方成人形,是否与人一样,美貌无比。老人遂训斥了她几句。翌日,一到田里,见瓜被破坏,堆满了石块,很是生气。又看见那妖怪坐在石块上,笑着说:“我这瓜地最不怕石头,怕的是那些臭死人的大粪。”又过了一日,地里石块全无,成了一地大粪。老人甚是高兴,觉得那妖怪不过如此。制服它,防它坑害别人。于是回家取了一些胶,涂在那块石头上。隔了一日那妖怪果然又坐在那里.老翁拿起鞭子去说:“看你今后还敢害人不!”妖怪动弹不得,挨了几鞭,用力挣脱,逃之天天,石块上被粘下许多兽毛。

后来,从山西来了几个人说来请赵汝夏。一问才知,原来那妖怪逃到了山西,附在一女子身上。那女子从此 精神错乱,胡言乱语,口中嘟囔:“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和庄赵汝夏”。于是,家人四处打听,最终得知赵老住处,便日夜不停赶到这里。赵汝夏听完,就说:“我去收拾它。”就戴上草帽,拿上鞭子,和那几个人出发了。到了山西那人家里,赵汝夏看到那女子蓬头垢面,大声喝道:“你还敢害人!”一鞭抽过去。那女子大叫一声,神智马上清醒。一家人对赵汝夏感激不尽,千恩万谢,苦留数日,方让其离开。从此,再也没听到那妖怪害人的事了。但是,这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和庄赵汝夏”话流传至今。

周边小学

和庄小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和庄小学(和庄中学附近)

周边乡镇

和庄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周边小吃

陕西大碗面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东关街官寺市场东北侧约90米
济南市莱芜区东关街官寺市场东北侧约90米

周边村庄

和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合庄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沙王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何家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粟子庄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