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辛村

里辛村, 里辛村行政区划, 里辛村人文自然, 里辛村人物事件


里辛村隶属 济南市 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是办事处驻地。里辛村位于莱城东南17公里处东与高家岭村为邻,西和颜庄镇疃里村接壤,南与北赵家峪村、石家岭村相依,北司郑王庄、东田庄、小官庄三村毗连。里辛村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据哪吒庙碑文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魏、韩、董四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聚居。海拳当时分建三村,西村名纤纺,东村为坡庄,中村名李信村(李信系人名),后人丁繁衍,村落扩大,合为一村,定名李信,后来逐渐演化为里辛。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明天顺年间,全县分为四乡,里辛村属东乡所辖;沿至清末民初,全县划为十区,里辛村属颜庄区管辖;1941年四区属新甫县;1944年7月至9月划归新泰县;10月复归新甫县;1945年回归莱芜县,里辛村归属颜庄区管辖;1958年3月撤区改乡,颜庄区划分为颜庄乡和郑王庄乡,里辛隶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郑王庄乡改...

详情

里辛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里辛村资料简介
  里辛村是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70117002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7。里辛村与北赵、南赵、茶峪子、铁铜沟社区、石家岭社区、北赵社区、石家岭村、张家岭村、银山子村、高家岭村、玥庄村、冯家庄村、朱家庄村、凤凰峪村、郑王庄村、石头湾村、双龙峪村、黄崖村、黄金兰村、双口峪村、北田庄村、东田庄村、西田庄村、小官庄村、潘家庄村、后朱山村、前朱山村、大庙村、小庙村、黄家洼村、簸箩村、上田庄村、东宋家庄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里辛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里辛村介绍

里辛村隶属 济南市 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是办事处驻地。里辛村位于莱城东南17公里处东与高家岭村为邻,西和颜庄镇疃里村接壤,南与北赵家峪村、石家岭村相依,北司郑王庄、东田庄、小官庄三村毗连。

里辛村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据哪吒庙碑文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魏、韩、董四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聚居。海拳当时分建三村,西村名纤纺,东村为坡庄,中村名李信村(李信系人名),后人丁繁衍,村落扩大,合为一村,定名李信,后来逐渐演化为里辛。

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明天顺年间,全县分为四乡,里辛村属东乡所辖;沿至清末民初,全县划为十区,里辛村属颜庄区管辖;1941年四区属新甫县;1944年7月至9月划归新泰县;10月复归新甫县;1945年回归莱芜县,里辛村归属颜庄区管辖;1958年3月撤区改乡,颜庄区划分为颜庄乡和郑王庄乡,里辛隶属郑王庄乡;同年10月郑王庄乡改为郑王庄 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郑王庄、颜庄两个公社并为颜庄人民公社;自人民公社到颜庄办事处(1984年),再到1985年10月建立里辛乡前,里辛村隶属社(处)下设的里辛管区;1985年10月撤处建乡,属里辛乡所辖;1995年10月改乡为镇,2012年11月撤镇改街道办事处。属里辛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里辛村民自明洪武二年迁此聚居,繁衍生息,发展到今天,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升而出,日落而归,“刀耕火种”,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里辛人民倍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里辛人民跟党闹革命,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为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而抗争。1927年大革命时期,里辛村民自发地修起了围子墙,在当时起到了防止匪患敌扰的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初期,村里成立了农救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斗争。1945年冬,上级在村西设兵工厂一处,1946年因特殊情况搬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揭开了里辛村发展史上新的一页。1953年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加入初级社,1957年加入了农业合作社,1958年里辛村民昂首阔步加入了人民公社。同年里辛大队建立,并分设了生产小队,按片设立四处食堂,村民吃了近一年时间的“大锅饭”。劳动分配制度至1981年前,经历了一个“地六劳四——地四劳六——人劳各半——人六劳四——人七劳三”的发展变化过程。1981年按劳动力分地到户,1982年全面推行土地 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原生产小队变为村民小组。

里辛村由过去的东、中、西横向布局,变为小里辛(即里辛北岭)、大里辛和里辛河南三个自然村呈南北走向的格局。该村北有石龙,南有土猪而闻名,四面环岭,中部低洼。岭地面积偏多,砂礓黄土皆有,野生植被较为完整,草本植物多为各种野草,木本植物以野生酸枣树、刺槐、荆棵为主。人工植被主要有两大片果园,村里庄外,河道两旁,杨、榆、桐、槐等树种生长茂盛,村东青年林植于1985年,2500株杨树高大挺拔,遮天蔽日。岭地主植地瓜、花生,间有少量谷子、高粱、棉花、大豆等作物。洼地集中在村东、村南周边的河套地段,种白鸦符植小麦和玉米,是里辛村民食粮的生产地。

里辛村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村掀起了“ 农业学大寨”,大搞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1972年冬摩天岭会战工归殃纸程铺开,日出劳动力800余人,整治“猪脸地”400亩,使岭地变良田。1974年冬至1975年春,里辛人民进行移河造地,日上阵劳动力达2000人,共搬运土石35万方,开挖宽60米、平均深提蜜辨度2.6米、长达2公里的新宙府凶柜河道,石砌河堰2200米,造地500亩。同时,大力加强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先后打机井6眼,修水渠4000米+架管道2600米,筑塘坝3座,架设动力线路8000米,安装精促戒嘱电动机63台,柴油机8台,修建200立方米和150立方米水池各1座,扩大水浇地腊枣热面积1200亩。不仅使大部分岭地旱涝保收,而且解决了1000多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里辛村注重科学种田,早在1975年成立了农业科技队,划地42亩,作为种子培育试验基地,培育出的小麦、玉米良种,促进了粮食作物的更新换代,提高了粮食产量。

特别是农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里辛村走上了农业多元化发展的快车道。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走农、工、商相结合的多种经营之路,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菜农及时引进新品种,大棚种植面积达30余亩,年产无公害蔬菜2.5万公斤。

发展养鱼专业2户,鱼塘占地20亩。养鸡业形成规模,养鸡户发展到6家,年养鸡突破2万只,产蛋总量达到22 5吨,年创收94万元。花卉业已经出现,正朝着一个良好的势头发展。村两委按照“培植典型,示范带动”的思路,2001年抓了芦荟基地建设,发展势头迅猛,已有27户从事芦荟种植,占地28亩,年创收户均3.37万元,成为里辛村产业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里辛村矿产资源丰富,村办企业迅速崛起,境内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粘土等十多个品种,其中地下煤炭储量最为富有,粘土储量次之。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内就有煤矿开采,尤其到1965年村办煤矿进入鼎盛时期,尽管当时设备条件差,主要靠人力挖掘,但日产量突破了20吨;1971年改由颜庄公社接管;1984年6月20日”里东煤矿”破土动工,同年7月因发洪水,将刚立起不久的三根木制井架冲走,1985年底停工;1986年改由乡、村两家合资经营,后因各种原因,最后封井破产。村西、南两岭碳酸钙石灰岩遍地皆是,为开采石料和烧制石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64年成立了石料场,1965年建起了石灰窑,生产的料石和石灰销往正在建设中的七O一五厂(莱钢特殊钢厂的前身),支援了工业建设。1972年里辛建筑队成立,并带起了一支有80把手推车组成的运输队,年收入20多万兀,成为里辛村当时的主要经济来源。

改革开放以后,里辛村依托莱钢辐射,村办企业蓬勃兴起,劈铁队、水泥预制厂、50吨电炉钢渣处理厂(年创产值120万元)等一批企业相继诞生,原村建筑队也由小型化规模,发展壮大成里辛建筑安装公司,年创产值300万元,成为里辛村的龙头企业。

里辛村道路宽畅,交通十分便利。1985年建乡以来,里辛人带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新理念,加强境内道路建设,修田间生产路总长度达到25华里,先后在河道上修建钢筋水泥桥3座。其中,1985年村投资18万元,在新河卜架起了长60米、宽6米、高6.5米的里辛河南大桥,解决了村民过河难的问题,连接了与北赵家峪及莱钢的南北交通。1995年改乡建镇后,里辛村加快了道路建设步伐。1997年实施“三横四纵”道路综合治理规划,新修和拓宽道路30华里,形成了纵横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01年,对村南北主街道进行拓宽改造,拆除民房24间,搬迁8家住户,石砌路边沟900米,修起长800米,宽12米的南北新大街,总投资30万元,使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畅通,给外来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横穿村内的东西大街系韩莱路段,街道两旁高楼大厦林立,农副产品、铁木二业、服装首饰、家电专卖、烹调饮食、婚介录像等,近50种门类的个体经营业比比皆是,繁华兴隆,经营户达120多家,从商者近千人。里辛的木业历史较长,早先有李家耩子出名,现在已发展到8家,其中4家规模庞大。个体运输业突飞猛进,全村拖拉机54台,农用汽车26部,出租军28辆,大型拖卦车4辆,仅此一项专业,年创产值达400多万元。境内外来企业耐火材料厂、楔横轧制厂、粉末冶金厂等充满活力。2002年,里辛工业园动工兴建,现已有8家外来企业租地建厂,落户工业园区。时至今日,里辛村已形成一个农、工、商经济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里辛集贸市场繁荣,每月三、八逢里辛大集。1986年在村内立集,1993年迁至村东青年林,1994年由乡人民政府扶持,里辛村投资75万元,特殊钢厂协助200吨水泥和100吨钢材,在村西南与五十号电炉偏东250米处的结合地段划地60亩,建起现在的里辛集贸市场。部分地面水泥硬化,钢架结构棚盖面积达1200平方米,内设水泥平台6排,摊位100个,外加300多个露天摊位,集市规模宏大,商品种类齐全,日交易额达120万元。其次新大街北部,村大院对过,特钢厂家属宿舍区人口处,常年设有小市场,交易不断。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质的变化。东西大街两侧,二、三层居民楼座座拔地而起,过去的土坯茅屋早已灭迹,吃不饱、闯关东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现如今面食成为餐桌上的主饭,家家吃上了自来水,过去出门靠步行,现在“打的”、骑摩托车。2002年成为全镇第一个电话村,手机达到600部,闭路电视正在普及,村民吃穿住行不再愁,重点转移在讲究。

里辛村历来崇尚文明,注重文化教育。1948年设立村办小学,首任教师吕祖仁;1951年春搬出农户,迁进村西小学,办学规模扩大:1969年扩建里辛中学;1976年成立了里辛联办高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李开芳等3位教师和学生刘训时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兰州大学、青岛医学院录取,在当地引起了轰动;1994年,里辛村投资127万元,对原村小学(即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改扩建,建起了高标准的现代化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内部设施按国家一类办学标准配备,教学班达到9个。1994年“两基”验收达标,1997年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12月被市教委授予“办学水平优秀单位”和“钢城区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称号,2002年8月被省教科所命名为“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研究”实验学校,里辛中心小学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在发展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幼儿学前教育也得到了重视。1996年村里投资建起一座新的幼儿园,幼儿入园率达到了100%。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全村先后考取的大、中院校生达200余人。

里辛人崇尚文明,文艺生活丰富多彩。1966年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有了自己的“庄户剧团”,自编自演,节目丰富多彩,排演的《大实话》、《三世仇》、《红灯记》等节目下乡进厂演出,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里辛立集后,先后举办秋季物资交流会3次, 莱芜梆子剧团和钢城豫剧团及多家歌舞杂技团为大会助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里辛村的卫生事业由弱到强,不断发民壮大。建国前,缺医少药,十分落后。1947年仅有吴玉江在韩家宅私营一个小诊所,后有石金章在村民张宝庆家坐诊。建国后,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55年成立了村卫生室,1973年全村实行了合作医疗。截至现在,村办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4人,还有3家个体诊所。另外,镇卫生院、益寿堂客座境内,村民就医不难,购药方便,一些疾病得到及时治疗。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前增长了7.5岁。

里辛村汁划生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成绩显著。 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都控制在5%。,到2002年全村已做节育、 绝育手术者达620人,独生子女报名率达100%。

里辛村人自古重德,和睦相处。名人李信家人与邻居互相礼让,各撙宅地,两大家族竞让出一条“东西街”,被后人传为佳话。现在,里辛村人大力倡导“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全村男女老少人人遵纪守法,个个敬老爱幼,家家争做“文明守法光荣户”,村风、民风优良,2002年被评为市级“法德结合、文明理家”示范村。

勤劳勇敢的里辛村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边生产,一边积极参军参战,模范支前,有16名优秀男儿,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里辛村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改革开放后,里辛村人在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姿态,沿着殷实富裕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向前奋进。

公交线路: K209 莱城--一钢夜市路口—大成珠宝—光明大厦—贵都超市—长途汽车站—程故事—广电大厦—大故事—南姜庄—地理沟—海关—(汇源大街)—辛庄—芦城村—苗家庄—蛇沟村—涝坡村—潘西—里辛—一钢

①李信:生于1435年,卒于1505年,字太信,里辛村人、明成化年间曾任广信府照磨,一生清政廉洁,酷爱书法、诗词,深受朝廷官员赏识及群众的信任与尊敬,里辛便由李信之名演化而来。

②围子墙:1927年大革命时期,里辛村民为防匪惠敌扰,自发地组织起来,用黄土、沙子、石灰制成三和土,绕村四周修筑起底宽1.5米,封顶0.6米,高一丈有余的围子墙,东西南北分设四门,有专人轮流把守,在当时充分发挥了保护村庄的重大作用。

③石龙:位于里辛北岭自然新村之中,呈东西走向,石为红褐色。传说早年有一南蛮云游此地,眼见一条龙尾接摩天岭,头欲与棋山相连,阻河成海,给百姓带来灾难,便掏出随身所带之剑,将其眼珠挖掉,此龙血如泉涌,遍身染红,僵死化石,现测龙身绵延2.5华里。

④土猪:位于里辛河南三个自然小村之间,北头南尾,身高迭30米,腰围100米之多,质地黄土。1974年移河造地时,因开挖新河道将其头部挖掉,后又从其身部修路断为两截,土猪面目全非,现已不再显其原形。

⑤李家耩子:建国前,里辛村李家裤子就远近闻名,倍受人们青睐,木匠李永胜从父辈手中学得绝活,从事农用耩子制作,选用优质小叶槐为原料,丈量尺寸不用尺子而用手柞量,几十个铆榫全为斜式,所有榫子全部用玻璃球打磨后再组装,这样的铆榫严丝合缝,密不透水。(曾有人验证,把耩子放入水中浸泡一夜后退出铆榫,结果滴水未进。)李家耩子既结实美观,又价廉好使,畅销莱芫、新泰、沂源等地,深受用户称赞。

⑥东西街的来历:里辛村是明成化年间(1465年)广信府照磨李信的故里,村里过去有一条古老的东西街。

据嘉靖村志记载:东西街宽约十几丈,在当时是少有的宽大街,而街两边住宅却很窄,大多均不够四合院的面积,说起这条东西街,当地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有一年,李、魏两家因一条地埂闹了纠纷,李家要盖房子,把房基线划在了地埂当中、这条地埂本来是两家伙着的,这样以来,如果房子盖起来,房檐下的滴水,势必滴在魏家的地里,无形之中,李家就多占了魏家的地,两家为此闹到了县衙。知县听了原告、被告的陈述,正要依法公断,猛然想起了李家是当朝名人李信的家族,就决定先把案子放一下,打听一下再判案。一打听不要紧,知县倒吸了一口气。原来李家是李信的堂叔兄,县官则一推了之。李家觉得吃了窝囊气,便来到了广信府找李信,李信听了,提笔写了几行字,让堂叔兄带了回来,回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隔一墙

让一墙

让出三墙走车辆

再让几墙又何妨?

李家知道李信对这种做法很不赞成,就在原房基线地上让出了三墙,重新划了房基线,魏家看李家姿态高,让了地基,很受感动,便让出了四墙,也划了房基线盖房。李家见魏家让了四墙,又多让出了两墙,魏家也多让了两墙……就这样,两家一让再让,让出一条宽十几丈的东西大街,两家宅子虽然窄了,但是关系却更加和睦起来。——摘自田茂泉的《棋山民间故事》

一、烈士英名录

李克忠 王秀银 亓学祥 李宪增 李孔笃 张学书 张学斋 李元庚 赵玉德 李京笃 李实笃 李文玉 王学增 李京传 赵 才 于丙军 李万笃

二、历任村支书

1938年6月-1939年3月李万笃

1939年4月-1942年10月李信笃

1945年11月-1947年9月李顺芳

1947年10月-1950年12月张新岱

1951年1月-1970年1月刘德文

1970年2月-1978年9月刘玉坤

1978年10月-1982年11月李永维

1982年12月-1988年 李奎笃

1989年-1992年 李社笃

1993年-1995年 李洪韬

1996年- 王克义

三、历任村主任

1939年-1942年 李宗民

1945年3月-1946年7月李信芳

1946年8月-1947年6月张新岱

1947年7月-1956年 刘德文

1966年5月-1971年2月刘玉坤

1971年3月-1978年12月尚庆顺

1979年1月-1980年12月李洪韬

1981年1月-1982年12月尚庆顺

1983年1月-1984年4月曹佃芳

1984年4月-1992年 李冠芳

1993年-1995年 王化圣

1996年-1998年(代理主任) 李克选

1999年- 利成增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张新纯 原菏泽军分区司令员

张学信 原济南军区232师政治部主任

赵宪春 原北京军区某高炮团团长

李会传 新汶矿务局工会主席

刘国庆 济军后勤部113部油料处处长

戴洪春 解放军总参三部办公室秘书

张 群 山东武警总队军需处处长

李连实 原山东省铁路局党委书记、局长(正厅级)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

李开芳 凤城高中副校长 中教高级

赵宪平 里辛中学 中教高级

刘昌庆 莱芜市教育局 中教高级

六、李万笃

李万笃(1918年-1940年4月)字干卿,里辛村人,1935年八莱芜师范讲习所读书,1938年参加抗日活动,同年五月入岸堤抗日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回到当地发动抗日武装,建立了中共泰山特委大队第十一中队,后调莱南行署任公安股长,1940年4月29日,在陡沟战斗中壮烈牺牲。

详情

周边政府机构

里辛街道里辛村退役翅节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

周边乡镇

里辛街道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

周边村庄

里辛村 地址:济南市钢城区

里辛河南 地址:济南市钢城区

圈里村 地址:济南市钢城区

石家岭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

张家岭村 地址:济南市钢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