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家台后村
逄家台后村 逄家台后村概况 逄家台后村发展 逄家台后村历史发展
逄家台后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市) 张家楼镇(原寨里镇驻地),位于古镇口湾西侧,东北距张家楼镇驻地5公里,处于胶南市区至琅琊台的旅游线路与龙潭路的交界处。该村现有耕地1350亩,果园300亩。该村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逄姓从 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在炮台(明朝设置)北面,故名逄家台后。2009年现逄家台后村共有居民600户,逄姓是村中的第一大姓,此外还有王姓、崔姓、丁姓等居民。 逄家台后村 (5张)2009年,该村农业收入达1500万元,占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该村以有利的地理位置为依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效农业,有大批 村民从事百货零售、餐饮服务、农资经销、畜牧养殖、苗木繁育等产业,其中三产业户2009年达到200多家,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占2009年农村经济总...
详情逄家台后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市) 张家楼镇(原寨里镇驻地),位于古镇口湾西侧,东北距张家楼镇驻地5公里,处于胶南市区至琅琊台的旅游线路与龙潭路的交界处。该村现有耕地1350亩,果园300亩。该村地处平原,地形平坦。
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逄姓从 江苏海州迁此立村,因在炮台(明朝设置)北面,故名逄家台后。2009年现逄家台后村共有居民600户,逄姓是村中的第一大姓,此外还有王姓、崔姓、丁姓等居民。 逄家台后村 (5张)
2009年,该村农业收入达1500万元,占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该村以有利的地理位置为依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效农业,有大批 村民从事百货零售、餐饮服务、农资经销、畜牧养殖、苗木繁育等产业,其中三产业户2009年达到200多家,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占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该村还利用靠海的优势,积极发展滩涂养殖和深海网箱养殖。
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在琅琊故地,曾经有过一个县级的行政区域——藏马县。藏马县是以其境内的藏马山而得名,县治所在地就是今天胶南市南部重镇—— 泊里。
这个县从1944年8月建制到1956年3月撤消,只有短短的11年7个月,并且中间10个月的时间还曾经与其他县合并过,后来又分离出来。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藏马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付出了很多很多,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藏马县的前身是共产党建制的诸城第五区,藏马县的建立,是因了这个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抗战后期,整个山东的形式错综复杂,周边有八路军的胶东半岛、沂蒙山区根据地、新四军的苏北根据地,还有青岛、胶州、日照等日伪及国民党军队盘踞的地方,几方势力犬牙交错。如果我军控制了泊里地区,向北可以连通胶东半岛,向南可以联系日照及其苏北,而向西就是革命老区临沂,山东省委和八路军山东总部所在地。不仅可以使沂蒙山区与胶东基本连接起来,而且拥有了出 海口,便于海上的对外联络和物资出入。而对于敌方当然也是同等重要。总之,任何一方控制了这个地区就掌握了山东东南地区的战争主动权。
1944年7月底, 山东军区为了占领泊里地区,发起讨伐伪滨海警备军李永平部的“讨李(永平)战役”。
李永平系青岛日军第五混成旅团直接指挥的伪滨海警备军司令,其部约3500人,盘踞在以泊里为中心的日照、胶县、诸城边区。讨李战役,参战部队以滨海六团、军区教导团、炮兵团、特务连组成右纵队,由滨海六团团长贺东生、政委吴岱指挥,兵分三路,自两城以北地区向东北进攻;以滨海十三团、军区骑兵连组成左纵队,由滨海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指挥,兵分两路,从市美地区向西南出击,形成对敌两面夹击之势。此外,新一一一师六六二团在障日山,六六六团在两城附近,独立团在马耳山地区,配合地方武装阻击诸城、日照援敌,保障主攻部队侧后安全,掩护破坏诸(城)日(照)公路的群众;十三团第三营、莒中独立团、日北县大队、诸城县大队、区中队及民兵,牵制莒县、诸城、日照各据点的敌人。战役自7月24日晨开始,至8月25日胜利结束,计攻克大小据点40余处,摧毁碉堡300余座,共毙伤敌伪军380余名,俘300余名,击毁敌汽车6辆,缴获机枪6挺、步枪300余支、短枪30余支,其它物资甚多。此次战役,我军收复了诸胶边大片土地,解放了30多万人民,控制了日(照)诸(城)公路大部和海(州)青(岛)、诸(城)胶(县)公路各一段,进一步改变了滨海区的抗战形势,巩固与发展了滨海与胶东两区的联系,收复了诸胶边大片土地,藏马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五莲山区和藏马山区连成了一片。
“讨李战役”结束后,1944年8月,中共滨北地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诸胶边地区组建两个县,以原南部诸城五区为主建立藏马县,同时建立藏马县工委,张雨首任县工委书记,于云光首任县长,从此藏马县建制产生。
1944年10月,在粉碎日伪军夏季报复性“扫荡”后,主力部队由诸胶边地区转移到外线作战,该地区的斗争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中共滨北地委经上级同意,决定将诸胶边县和藏马县合并为诸胶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盘踞在泊里、王台、王戈庄等地伪军纷纷投靠国民党。山东军区令军区1师2团和独立第3旅等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8月20日至22日,连续解放了王台、王戈庄等地。此时,中共滨北地委为了加强新解放区的领导和建设,决定撤销诸胶县,在南部地区恢复藏马县建制。
由于八路军主力转移外线作战,泊里被敌伪军占领,新成立的藏马县委、县政府设在丁家大村(今大村镇驻地),辛光宇任藏马县委书记,于云光任县长,地域主要包括今胶南市南部的琅琊、泊里、张家楼、大场、海青、理务关、藏南、大村等地区,以及现在诸城市、五莲县部分地区。因为藏马县在1944年建立后两个月就被合并,又在十个月后恢复,中共藏马县委和政府的工作是从此时才正常开展,因此有些文献将藏马县建制时间记载为1945年8月。
1944年讨李(永平)战役后,李贤斋继任伪滨海地区警备军司令。李贤斋这个人,本来就是一个铁杆的汉奸,日伪时期很受到驻青日军的宠爱,反起共来,一点也不含糊,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泊里惨案”。在泊里的时候,抓丁拉夫,搜刮民财,强修工事,扩充队伍,搞得当地鸡犬不宁,当地老百姓恨透了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伪李贤斋负隅顽抗,拒不向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缴械投降。面对当时现状,山东军区下决心要解决泊里问题.因此,山东军区野战兵团第一师梁兴初部和滨海支队接到命令,在解放胶县县城和诸城县城后,立即向伪李贤斋部发起攻击。
因这次讨伐的对象李贤斋和上次战役的李永平都姓李,所以有人也称其为“二次讨李战役”。
1945年9月,山东军区第一师挥师东进泊里镇,先进行泊里外围战。9月15日,部队由诸城一线出发,1师的2团从西南攻占伪李贤斋之胜水据点。旺山、塔山据点守敌闻风而逃;1师1团从东北方向直逼泊里镇,消灭崔家庄伪军一个中队,大岭伪军一个营投降,收复了夏河城;9月18日晨,二团在程山崖一带击溃伪李贤斋部主力3000余人。接着在21日,占领泊里镇西南旺山据点,同时擒获猖獗于子良山附近的伪特务队20余人。看到战场形势不好,子良山伪军160余人及伪诸胶日莒海防警备军第四团一营800余人先后缴械投降。一团则将泊里镇东北交通要道崔家庄、大石岭及东南海防前哨夏河城等伪据点先后收复,并击溃300余名伪军反扑,夺取东北岭制高点。1师3团绕道于9月26日下午,向盘踞在海边的贡口伪军发起攻击,激战只有半小时,伪军就支持不住了,企图乘船逃跑。这时,1师3团一部抢占海滩,在水中与伪军展开搏斗。停泊在贡口海湾的日伪军炮艇,企图用火力掩护伪军登船, 3团对在海里的舰艇实施猛烈的火力攻击,舰艇看情况不好,只求自顾,丢下岸上的伪军,起锚逃跑。贡口一战,打死打伤伪军200余人,生俘伪军340余人,紧紧地关闭了泊里之敌从海上逃跑的大门。
正当我军准备给敌人最后一击,彻底解放泊里的时刻,9月27日上午,作战主力部队的山东一师忽然接到山东军区命令:“停止对泊里镇之敌的进攻,立即到铺上及以东地区集结,准备向东北挺进。”
当时日本在8月投降时,东北地区是苏军的占领区,广大的区域内只有原东北抗联的少数中国部队,广袤的东北地区基本处于国共双方军队控制的真空地区,当然也成为国共争夺的首要地方,因此,首先抢占东北比在山东作战更为重要。根据中央的命令,山东我军在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的带领下,抓紧向东北挺进。这样,即将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参加泊里战役的我军撤出战斗,9月27日20时,部队主力第一师在师长梁兴初率领下撤离泊里外围,开赴铺上,10月5日挺进东北。第一次泊里战役终止。
死到临头的伪李贤斋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喘息机会,就好象被淹没在洪水中漂来了一块木板子被他抓住了。于是他急忙投靠了国民党,并接受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改编,摇身一变成为 “诸胶日莒警备军”。此时,他手里仍有兵力近4000人。李贤斋知道,八路军不会饶了他,撤离只是暂时的,山东军区也不会放弃对泊里的攻击,所以,一方面派要员在山东省政府上层活动,争取在军事上得到国民党军队的支持,另一方面整顿内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要与共产党部队再拼一下子。
11月,滨海军区为打通滨海地区与胶东地区的阻隔,使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解除顽军对胶州湾的威胁,决定再次发起“泊里战役”,迅速彻底消灭李贤斋的部队。
这次实施泊里战役的主力部队,是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和警备十一旅一部,由原滨海军区第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和滨海三军分区特务团、海防队、武工队、一军分区独立团的一个营、工兵排、九二步兵炮连、迫击炮连等改编组成,战斗兵力3500余人。另有藏马县大队及藏马、日照两县的民兵3500人,共计7000多人。由滨海军区参谋长张仁初任前线总指挥,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赖可可任政政委。
当时的泊里,敌伪军已经经营了多年,有相当完备的防守工事,形成了互相交叉、几乎是没有死角的火力网,我军对其攻击也是很困难、很艰巨的。为此,参战各部队采取对应的措施就是在火力掩护下进行近迫土工作业,挖掘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构筑工事和堡垒,完成对泊里之敌的严密包围。
各路近迫作业步步逼近泊里镇时,李部认为已到生死关头。12月5日至7日两夜,组织营以下敢死队,在火力支援下,连续猛烈出击,妄图阻止近迫作业部队的土工作业,从而达到解除其威胁固守泊里的目的。由于参战部队一时疏忽和思想上的轻敌,一线部队受到了一定伤亡,泊里河西构筑的炮楼和工事掩体遭到了一些破坏,土工作业一度受挫。这时,塔山、于家官庄被围之敌,在参战部队的严密封锁下已水尽粮绝,除一部逃回泊里外,余者均被消灭。这一胜利鼓舞了一线部队的士气,土工作业继续向前推进。
泊里镇南门外的独立碉堡阵地,距泊里镇围墙约100米,碉堡周围有一片坟地,从这里可以观察南面和西南面的一切活动,并能以火力控制大片地区。参战部队如能夺取这一碉堡及南面高地,敌人的活动就将一览无余,并可以对泊里镇内一部分地区进行火力控制,亦可作为进攻泊里镇的支撑阵地。因此,我军首先用炮火摧毁其碉堡,同时组织火力猛攻,强行了夺取这片高地,在碉堡西北、东北两面用火力切断守敌与圩内的联系。泊里有很坚固的城墙和碉堡,给我军攻击带来很大的麻烦。经过参战部队的广泛讨论研究认为:可以用挖地道的办法解决,于是,在12月3日前指命令藏马县政府组织力量,打通三合村至敌圩墙西南碉堡1500米长的地下通道。藏马县政府接受任务后,调动海青、大山、户部、洪凝、街头和日照、莒南等区县基干民兵1000余人,编成4个中队,日夜轮流作业,苦干16个昼夜,于12月23日完成了高1.5米,宽1.3米,长1500多米的地下通道任务。
在完成对泊里镇之敌的包围和土工作业后,将大量的炸药通过地道送进了敌人的碉堡的地下。参战部队和地方武装于12月26日黄昏发起总攻。进攻部队首先点燃了炸药,只听“轰——”地一声巨响,山动地摇,周围一公里范围的人都被震倒,敌军大炮楼连同一个连的守军被炸得无影无踪,地面出现一个方圆几十米的大坑,圩墙南面和西面也被炸开几十米的大口子。随着坑道爆破的成功,一线部队立即占领了泊里周围的制高点,并且立即调整部署,组织强大兵力,乘敌人紊乱之机潮水般的冲入镇内歼灭敌人,并组织兵力追歼突围逃窜之敌。此时,镇内之敌已惊恐万状,失去固守信心。
战至12月27日夜,泊里、蒋家庄、邱家庄、宗祀庙等据点之敌已经无力再战,分多路倾巢突围。突围之敌又遭到后续部队强大火力的猛烈截击,全部被消灭。高戈庄、
逄家台后据点之敌在参战部队两昼夜的严密包围和强大的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下,于12月30日全部缴械投降。至此,泊里战役胜利结束。
泊里战役取得辉煌战果,攻克泊里重镇及崔家庄、蒋家庄、邱家庄、宗祀庙、塞南岭、高戈庄、于家官庄、塔山等敌据点9处,毙伤敌人1000余名,生俘敌副司令于炳宸以下官兵3000多名。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000余支,汽车5辆,电台3部,军工厂、发电厂、被服厂等数座。至此,滨海区全境解放;藏马县全境解放;南起陇海线,北至胶济线之间700平方公里国土全部解放。
泊里战役后,县驻地由大村迁至泊里,此后,泊里一直为藏马县驻地。
从1944年的“讨李战役”,到后来两次“泊里战役”是当今胶南区域内现代最大的几次战役。指挥和参加战役的军队指挥员,有十几位成为后来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其中罗荣桓元帅就是战役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前线指挥员粱兴初,后为38军军长;张仁初后为26军(现守备山东的26集团军)军长,梁、张两位将军在建国后都率军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建功卓著,1955年均被授于中将军衔;贾若愚、贺东生、刘涌等多名指挥员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参战部队也不乏后为解放军序列大名鼎鼎的部队,其中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就是当年参加“讨李战役”和第一次“泊里战役”的山东军区一师为主干发展形成的。
在泊里战役的全过程中,藏马县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配合和无私支援主力部队作战,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挖交通壕,抬担架,送军粮,运送作业器材,挖坑道,构筑工事,修碉堡,追捕敌人,看押俘虏,等等,受到了前指的表扬和奖励。
解放战争时期,藏马人民为解放军作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几乎竭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藏马县仅1946年就组织了三次参军,有6500名民兵参加了解放军奔赴。内战爆发后,中共华东局号召解放区人民紧急动员起来,支援前线,巩固后方,发展生产,保证军需,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藏马人民义无返顾地奔赴前线。他们先后参加了孟良崮、莱芜、淮海、南麻、潍坊、淮海、渡江等十几个大的战役。冒着敌人的炮火,顶着敌机的轰炸,把一宗宗物资、弹药送到前沿阵地,把一批批伤病员从前沿阵地转移到后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涌现出一个个闪烁着时代特色的群体形象。“陈毅子弟兵团”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毅子弟兵团”是藏马县子弟兵团在1947年支援鲁南大会战中获得的光荣称号。
1947年1月下旬,蒋介石亲赴徐州部署与指挥对鲁南解放区临沂等地的进攻。3月2日,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和滨北支前司令部命令藏马县快速组织一个支前子弟兵团。藏马县只用了3天时间就从8000多名踊跃报名的青年民兵中精选出953人,组建了一支既能随军参加战斗,又能抢救运送伤病员的精干的子弟兵团。当时,滨北支前司令部共调集了藏马、胶南、诸城、莒北等县的子弟兵团,组成了滨北支前支队,藏马县子弟兵团跟随华东野战军一纵队,担负第一线抢救伤病员任务。这支队伍在执行支前任务的101天中,曾先后进军胶东、鲁中、鲁西、鲁南、渤海等战场,参加过宁阳战役,担负过官庄抢运、乔店抢救、泰西转运等数次艰巨任务。他们在炮火纷飞的战斗中和敌我厮杀的阵地上,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用自己的衣物给伤员换取食物,用自己的身体抵挡敌机的扫射,宁愿自己负伤、牺牲,也不让伤病员再次负伤
藏马子弟兵团为华东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立下了功劳。全团有19人立一等功,100人立二等功,576人立三等功,187人立小功,并获得了相应等级的银质红星奖章。1947年6月,华东军区特授予该团“陈毅子弟兵团”光荣称号,给全团记大功一次,奖给大批枪支和弹药,并赠送“陈毅子弟兵团”大红旗一面,该旗现存北京中央军事博物馆。山东军区颁发“八一”奖旗一面,广州部队伤员赠“支前模范”红旗一面,滨北支前司令部颁发“滨北支前榜样”锦旗一面。还有各级党政军机关及被救护伤病员、驻地群众分别颁赠的奖旗、锦旗13面,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支前委员会、省人民武装部联合发布嘉奖。《大众日报》连续发表消息和文章,宣传该团功绩。
此后,藏马支前队伍又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上海战役。据有关数字统计,淮海战役,藏马县征购和运送枕木2348根,调运粮食474万余斤,调运柴草259万余斤,共出民工4.3万余人,在解放军打过长江以后,藏马县的过江民工有470人,运粮草民工2813人,征购与运送枕木1715根,调运粮草470余万斤,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藏马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也包括藏马人民的一份功劳。
在血与火的奋斗中,众多的藏马儿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1945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伪滨海警备军司令李贤斋,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仅泊里地区就有83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活埋、枪杀,甚至凌迟处死,这就是著名的“泊里惨案”。
周边政府机关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下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下村村
周边中餐馆
汕头砂锅粥
地址:寨里路与334省道交叉口西150米
周边村庄
逄家台后村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
逄家村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