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社区
书院社区 书院社区村庄由来 书院社区经济状况 书院社区社会事业
书院社区位于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 公里,北临北头社区,与白沙河相望;东临晖流社区,晖流河(白沙河汇流上游支流)沿社区而过。2004年有社区居民277户,670人。据公元1525年《蓝氏东轩堂冢谱》记载,蓝氏四世祖蓝铜于公元1525年在此建社区,距今已近480年的历史。社区南京刑部右侍郎、诰授通议大夫、兼左佥都御史蓝章(蓝铜之长子)葬于此。后嘉靖十二年,朝迁敕赐兆茔于即墨之北,茔建成后将蓝章之墓迁走,当时的看墓人仍居于此,外称南茔。明崇贞年间,蓝章的六代玄孙蓝氏十世祖蓝居。在茔西建成三栋别墅。取“树谷、树木、树人”之意,在匾上署名为“三树堂”书院,故几百年来人们对外也称书院社区,解放后正式定名为书院社区。蓝居,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据说蓝居少时聪明,相貌魁梧,说话 声音洪亮。二十五岁入武校,第二年得乡举,二十八岁成进士、...
详情书院社区位于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2.5 公里,北临北头社区,与白沙河相望;东临晖流社区,晖流河(白沙河汇流上游支流)沿社区而过。2004年有社区居民277户,670人。
据公元1525年《蓝氏东轩堂冢谱》记载,蓝氏四世祖蓝铜于公元1525年在此建社区,距今已近480年的历史。社区南京刑部右侍郎、诰授通议大夫、兼左佥都御史蓝章(蓝铜之长子)葬于此。后嘉靖十二年,朝迁敕赐兆茔于即墨之北,茔建成后将蓝章之墓迁走,当时的看墓人仍居于此,外称南茔。
明崇贞年间,蓝章的六代玄孙蓝氏十世祖蓝居。在茔西建成三栋别墅。取“树谷、树木、树人”之意,在匾上署名为“三树堂”书院,故几百年来人们对外也称书院社区,解放后正式定名为书院社区。蓝居,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据说蓝居少时聪明,相貌魁梧,说话 声音洪亮。二十五岁入武校,第二年得乡举,二十八岁成进士、中式御览,被授为南京金陵卫守备。历任神威营坐都司,多次率军平定乱军,屡获奇功,被封为昭勇将军。清朝建立时,广召天下贤士,曾四次征召过他,但他恋念明王朝,都被他因病而拒绝,归隐于灰牛山下。
蓝氏第十九世祖蓝仁庆,自幼聪敏好学,饱读诗文,画艺甚高,当时人称“即墨三才”。他作乡官为人正直,颇受敬重。其山水画多传日本,家中所藏,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失落。
20世纪80年代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社区开始种植桃、杏、李子、山楂、樱桃等果树,仅桃树就有万余株。水果生产是书院社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占社区家庭收入的70%。
书院的手工业加工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从事机械加工, 生产水暖器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生产PVC管材,现年创收20多万元。2004年,该社区总收入 1152万元,人均4358元。
书院社区,其名就有文化底蕴。早在民国初年,蓝氏家族就在三树堂书院设立私塾。三树堂正殿东间祭祀,西间为课堂。第一任教师是蓝庶堂,学生三、四十人,采用复式教学,附近不少社区庄的子弟前来求学。后来,三树堂书院毁于文革时期,改建成供销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建成书院小学。有“文化社区”之誉称的书院社区,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社区里的锣鼓队、秧歌队曾经轰动一时。90年代,社区投资30多万元硬化道路,改善环境,整修河道,建宣传栏,给老年人发放福利。
周边经济型
霞山楼客栈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书院村209号滨海公路与书香南路交界处南100米
九水书院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风景区北九水疗养院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