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小屯村

东小屯村


东小屯村位于 胶州市马店镇西南。明代建村,原名包烟屯。清代属利涉乡。宣统三年(1911年)到民国初期属卢公区。1929~1944年属三区,1945年划入胶高县。1949年划入胶县。1959年属马店公社。1984年属马店镇。后为与西小屯区分,改名为“东小屯村”。2019年,东小屯村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东小屯是胶州秧歌发源地。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民间舞蹈。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胶州包烟屯村(现马店镇东小屯村)赵姓、马姓两家人逃荒关东途中,靠乞讨卖唱谋生,逐步形成这种边舞边唱的表演形式。返回关里后,经历代相传,不断改进,到19世纪60年代基本定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演员为10人,分5个行当,即4男6女。男分鼓子、棒槌各2人,女分翠花、扇女、小嫚各2人。舞蹈程式有十字梅、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

详情

东小屯村地名网_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东街道东小屯村资料简介
  东小屯村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东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28100727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81。东小屯村与渔乐湖、腊行社区、河西屯社区、空港社区、安家村、北堤子村、大半窑村、大店村、大姜戈庄村、大麻湾二村、大麻湾三村、大麻湾一村、二铺村、高家庄村、葛埠岭村、葛家庄村、韩信沟村、和平庄村、河西店村、河西屯村、后店口村、后丰隆屯村、后辛庄村、荒庄村、贾庄村、胶东村、腊行村、刘家店村、罗家村、南堤子村、南庄二村、南庄三村、南庄四村、南庄一村、前店口村、前丰隆屯村、前辛庄村、圈子村、东三官庙村、三角湾村、胜利庄村、十里铺村、石家庄村、谈家庄村、汪家庄村、温家庄村、小半窑村、小姜戈庄村、小麻湾东村、小麻湾西村、小西庄村、斜沟崖村、于家村、周家庄村、周王庄村、朱家屯村、朱家庄村、爱国庄村、八里庄村、小铺村、张王庄村、大麻湾新村、大店新村、南庄新村、于家新村、爱国新村、东小屯新村、和平新村、大寨新村、韩家新村、白家屯村、大铺村、大寨村、东草泊村、葛戈庄村、官庄村、韩家二村、韩家三村、韩家一村、宋家泊子村、朱家寨村、西草泊村、小寨村、杨家屯村相邻。 还有5个地名与东小屯村同名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东街道东小屯村介绍

东小屯村位于 胶州市马店镇西南。明代建村,原名包烟屯。清代属利涉乡。宣统三年(1911年)到民国初期属卢公区。1929~1944年属三区,1945年划入胶高县。1949年划入胶县。1959年属马店公社。1984年属马店镇。后为与西小屯区分,改名为“东小屯村”。

2019年,东小屯村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

东小屯是胶州秧歌发源地。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国内较有影响的民间舞蹈。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胶州包烟屯村(现马店镇东小屯村)赵姓、马姓两家人逃荒关东途中,靠乞讨卖唱谋生,逐步形成这种边舞边唱的表演形式。返回关里后,经历代相传,不断改进,到19世纪60年代基本定型,舞蹈、唱腔、伴奏均有一定程式。演员为10人,分5个行当,即4男6女。男分鼓子、棒槌各2人,女分翠花、扇女、小嫚各2人。舞蹈程式有十字梅、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唢呐外,还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扣腔、锯缸、打灶、迭断桥、上庙、南锣、东坡、男西腔、女西腔、小腔等。后经发掘整理的唢呐音乐曲牌有得胜令、打灶、小白马、斗鹌鹑、八板、水浪音、扇簸箕等。1987年,国家文化部门将

胶州秧歌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周边公司

凌云广告装璜 地址:马店镇东小屯
马店镇东小屯

周边村庄

东小屯村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二一七省道

小屯村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

东屯村 地址:青岛市黄岛区

胶东村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