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崖子村

石崖子村 石崖子村村庄概况 石崖子村娱乐活动 石崖子村历史遗迹 石崖子村散闻轶事 石崖子村在地图上的位置


石崖子村位于山东省胶州市西南部,原属 张应镇,2012年12月至今属 里岔镇,全村230户,780人。注:在胶州话中,“崖”读作yai,故村名应读作Shi Yai Zi据石崖子村韩姓老人讲,多年前,有兄弟四人逃难至此,一人在此落户立村,取名为韩家村,另有一人去了寨里(今胶南市韩家寨村),另外两人去向不明,据传闻二人也未走远,应该在今青岛市周边地区。后来周姓迁入,据传周姓刚迁入时受韩姓排挤,后来逐渐相处融洽,由于韩、周两姓历年来多有联姻,所以两姓的字辈排行在村里互通,比如韩姓的“福”字辈,其辈分相当于周姓的“辉”字辈,以此类推。据青岛市情网和《胶县地名志》记载,相传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韩姓从河南省汝南县迁来立村,取名韩家村,明正德年间(1500年前后)有周姓迁入且繁衍旺盛,成为主姓,韩姓渐少,因村中建筑多用石砌,故改村名为石屋子,后又根...

详情

石崖子村地名网_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石崖子村资料简介
  石崖子村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28110828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81。石崖子村与牧马城社区、崔家庄村、董家村、陡岭前村、墩泊村、甘沟庄村、高福庄村、高木寨村、郭家洼村、韩家庄村、杭埠岭村、贺家屯村、横沟村、后观音堂村、后良乡村、后朱陈沟村、胡家村、槐树底村、黄家阿洛村、黄家岭村、里岔村、河北村、良乡二村、良乡三村、良乡一村、林家庄村、刘家小庄村、刘节村、刘辛庄村、米家庄村、南楼村、前观音堂村、前朱陈沟村、沙家庄村、沙南庄村、朱家屯村、孙家洼村、孙家庄村、谭家二村、谭家三村、谭家四村、谭家一村、王家阿洛村、王家乔村、西大村、肖家村、徐家乔村、薛家河村、薛家庄村、杨家庄村、游家屯村、远家阿洛村、赵家阿洛村、赵家乔村、白庙子村、西张应村、臧家庄村、大埠头村、大草泊村、大河流村、大孟慈村、大朱戈村、东安家沟村、东青杨杭村、东张应村、陡岭后村、高家庄村、高山沟村、河流董村、河流孟村、河流史村、后芦村、后小河崖村、集南头村、梁家屯村、龙王庙村、前官庄村、前芦村、前小河崖村、曲家庄村、染坊庄村、史家屯村、寺前村、寺西村、宋家庄村、王家兰村、王子山村、西安家沟村、西官庄村、西青杨杭村、小埠头村、小草泊村、辛屯村、闫家屯村、洋河崖村、于家村、院后村、赵家岭村、赵家庄村、周家小庄村、朱戈刘村、河崖新村、里岔新村、高福庄新村、良乡新村、谭家村新村、河北新村、乔村新村、朱戈新村、草泊新村、张应新村、安家沟新村、孟慈新村相邻。

里岔镇行政区划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石崖子村介绍

石崖子村位于山东省胶州市西南部,原属 张应镇,2012年12月至今属 里岔镇,全村230户,780人。

注:在胶州话中,“崖”读作yai,故村名应读作Shi Yai Zi

据石崖子村韩姓老人讲,多年前,有兄弟四人逃难至此,一人在此落户立村,取名为韩家村,另有一人去了寨里(今胶南市韩家寨村),另外两人去向不明,据传闻二人也未走远,应该在今青岛市周边地区。后来周姓迁入,据传周姓刚迁入时受韩姓排挤,后来逐渐相处融洽,由于韩、周两姓历年来多有联姻,所以两姓的字辈排行在村里互通,比如韩姓的“福”字辈,其辈分相当于周姓的“辉”字辈,以此类推。

据青岛市情网和《胶县地名志》记载,相传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韩姓从河南省汝南县迁来立村,取名韩家村,明正德年间(1500年前后)有周姓迁入且繁衍旺盛,成为主姓,韩姓渐少,因村中建筑多用石砌,故改村名为石屋子,后又根据村东石崖壁,改称石崖子村。另据村里老人讲,村中原有一石筑古屋,为明代建造,20世纪中期被拆。

据《胶州村庄纪略》记载,据传元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韩姓从河南省汝县(个人注:疑是“汝南县”,书中“汝县”可能记载有误)迁来立村,称“韩家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6),该村为交通要道,贩运货物的商人多在该村驻店(当时村里有十几家客店),并常在村东大崖壁上做标记,称为“石崖子”。后又因韩姓人口不多,遂改成石崖子村。

注:在胶州话中,“崖”读作yai,故村名应读作Shi Yai Zi

石崖子村位于 山东省 胶州市西南部, 里岔镇东部,328省道两侧,距镇驻地约6公里,村东有从省道通向胶南市和张应的县级路城大路(从杜村镇的城献到胶南市宝山镇的大张八)。东、南与洋河镇的仲家庄隔岭相望,西与于家村、陡岭后村相邻,北与高家庄相邻。

清代属招贤乡

清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初期属邞城区

1947年属胶河县朱郭区

1953年划归胶县第十六区

1958年9月属卫星人民公社

1984年属胶县张应镇

2012年12月至今属胶州市里岔镇

全村230户,780人,现有周、韩、殷、王、刘、李、杜、付、臧、卢等姓氏,周姓人口最多,725人,占93%。

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0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9906公斤,粮食总产量525吨,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20万元。

截至2014年,全村面积4480亩,耕地面积1920亩。

石崖子村有第一水库、第二水库、东沟水库、草沟水库、东南沟水库等大小十余座水库,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水库中有田螺、河蚌、草鱼、鲫鱼、白鲢等,水少时,常有村民下水捕捞。

村东有一条河,贯穿村南北,北接高家庄水库,南至龙门口附近,村民称之为东河,河里有乌龟和各种鱼类,村民常在此洗衣服,孩童多在此洗澡戏水。近年来,由于生活垃圾以及泥沙淤积,现在水量已远不如前。村中有许多关于东河的传说,其一是某村民放牧牛羊至此,赶牛羊至河边喝水,当牛羊下水时,却发现多出了一头,而当牛羊上岸时,数量又恢复正常。

石崖子村原有一处供销合作社门店,属张应供销合作社十处门店之一。

1958年张应与杜村分离,成立张应供销合作社,下辖10处门店,,石崖子村为其中之一。1962年撤销石崖子门店,后设石崖子村代购代销店,属于张应供销合作社,是张应供销合作社28处代购代销店之一。

村南原有一学校,名为 石崖子小学(学校类别:普通)。20世纪90年代时,校长周茂平,教师有胡元进、周茂历等。除本村外,生源主要来自周边的高家庄村、龙王庙村、陡岭后村。20世纪九十年代末,学生逐渐合并到大孟慈村的大孟慈小学,后来石崖子小学停办,改为居民住房。

据《胶州市教育志》所附《胶州市1987年8月小学分布情况表》显示,当年石崖子小学共有民办教师8人、共有7个班级,全校共有学生233人,其中男生数118人,女生数115人。其中一年级1个合32人、二年级1个合36人、、三年级1个合38人、四年级1个合26人、五年级2个合61人、六年级1个合40人。

1986年“全国创造性活动最佳征文”(国家级)比赛中,石崖子小学大队《智斗“狐仙”》一文荣获三等奖。本次征文活动中,胶州全市共有141篇征文获奖,其中全国级29篇、省级15篇、市级47篇、县级50篇。

在石崖子小学南十几米处原有一幼儿园,地处村最南面,幼儿园西侧是村民菜园,菜园旁有一口大井,南侧是田地,后来幼儿园搬迁,原址改作民居。

离该村最近的集市有张应集、孟慈集、仲家庄集、里岔集,其中张应集每逢农历的2日和7日开集,是几个集市中规模较大的集市,也是是村民最常去的集市,集市商铺林立,最东是粮食市,西侧是肉市和蔬菜市,中间则是书摊、服装市场等,张应集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似古代庙会一般,尤其是腊月22日和27日的集市,是一年中最热闹也是最拥挤的。

505路:汽车总站————张应

汽车总站—1海尔工业园—2北京现代4S店—3胶州湾工业园—4神州云溪城—5王家滩小区—6庄里头—7人寿保险—8正北名苑—9佳乐家超市—10北三里河—11第二卫校—12东店子村—13皇骐河滨华庭—14双岭村—1盛家庄—2斜庄—3柘沟—4柳沟—5十五里夼—6车家河—7栾家坟—8臧家屯—9同心村—15九龙社区—16殷家洼—17九龙卫生院—10雅玫花苑小区—11高家洼—12九龙派出所—13九城路—14新东机械—15朱家埠—16大小闹埠—17魏家庄—18油坊路口—19昭文村—20小王邑路口—21大村—22十亩田—23香甸—24二十六中—25李子行—26战家村—27洋河镇政府—28赵家庄—29曲家芦—30大庄村—31市买村—32芍药洼—33神山后—34朱季—35西洋河崖—36后小河崖—37院后村—38张应—张应便民服务中心【寺西村—寺前村—龙王庙村— 石崖子村—陡岭后村—染坊庄—大孟慈村】(在镇村公交开通前暂时延伸线路运营至大孟慈村)

该村较有名的是“石崖子苹果”,其特点:香、甜、脆,口感好 。

这里的苹果种类繁多,有红富士、国光、金帅、香蕉、红玉、红星、金玉、印度(音)、巧兰金(音)等。

1981年之后,苹果的收购价格年年攀升,从1981年之前的0.2元/斤,到1986年的0.38元/斤,价格增长90%。1984年,苹果由二类农副产品降为三类,实行议购议销,供销社对全县果园提供综合服务,采取“三包一扶持”措施(即包生产资料、包销路、包技术指导,发放扶持资金)。收购价格的增长和政策的放宽,是苹果得以广泛种植推广的重要原因。

村南,大崖壁南侧有一条深沟,长约100米,宽约20米,深约6米,两侧山崖壁立,呈“V”字型,当地人称为“龙门口”。

村东北部场院原有一个大型秋千,高5米以上,名为“转秋千”(胶州话为“转悠千”),平时主要由村民周茂央及其子女维护,大概在春夏之际,会有村民前来玩转秋千,同时引来数十人围观,且有商家前来出售冰糕等清凉食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转秋千被拆除。

村里盛行 中国象棋,村中好手经常在一起切磋棋艺,同时也会吸引众人前来观棋。

保皇和 够级是山东一带盛行的牌类游戏,在石崖子村也是非常盛行,无论老少,都喜欢玩上几局,乐趣无穷。其中更为有名的当属够级,够级需要六个人、四副牌,主要强调团队协作能力。

村东南百米处的慈水河西建有一座菩萨庙,南北17米,东西12米,占地200余平方米。

殿内0.6米高的台子上供奉着三尊神像。中间莲花座上有观音菩萨,菩萨左边有送子爷爷、送子娘娘,腰里缠着、背上背着小孩,右边有杀痘哥、杀痘姐。

院内有一棵大棠梨树,朝北的大树杈还挂有一口高约0.7米、直径0.6米、重约400多斤的大钟,上面铸有八仙过海图及捐款建庙铸钟人的姓名。

1951年,庙宇被拆除。

1958年,大炼钢铁,大钟化为铁水。

另据 石崖子村老人讲,村里有一大钟,据说此钟为明朝所铸,钟高一米有余,钟口径亦约一米,钟上明确记载本村原名“韩家村”。钟周身刻满人名,其中绝大多为韩氏姓名,少部分为周姓。大钟本置于村西的一座庙中,后置于村中学校,做上课铃之用,今去向不明。据分析,此钟可能就是《胶州村庄纪略》所记载的菩萨庙中的大钟。

据村里老人讲,村中原有数间明代石筑古屋,建国后被拆。

据村里老人讲,村南,大队驻地附近,原本是一大片韩氏墓葬,后来村子扩建,上方全部建设民房。

该村韩姓原有韩姓家谱,建国后,家谱遭毁。

由于韩、周两姓历年来多有联姻,所以两姓的字辈排行在村里互通,比如韩姓的“福”字辈,其辈分相当于周姓的“辉”字辈,如果是周姓“辉”字辈见到韩姓“福”字辈,则以兄弟论,如果是周姓小一辈的“茂”字辈见到韩姓“福”字辈,则称韩姓为叔或伯,以此类推。

该村有周氏墓一处,墓四角有桩,墓前有青石供桌,桌上有石质香炉,建国后墓毁。

周姓来源不明,因与临近的 大孟慈村周姓所用字辈基本相同,疑是大孟慈村周姓的一支,据《胶州百家姓》上册记载,大孟慈周姓有周氏族谱,至于石崖子村周姓家谱是否一并在内,亦或是单独有谱,不详。该村沿用周氏字辈主要有殿、敦、辉、茂、兆、瑞、庆,现已延续到庆下面一辈,辉现为村中周姓比较大的字辈。

据 石崖子村老人讲,多年前,有一风水先生来到村里,看过风水后言道该村周姓后人将出五千个乞丐,后来周姓出一后人,取名为周五千,寓意为以一人取代五千乞丐;又传闻风水先生言村里韩姓殡葬在“猪”地,周姓殡葬在“狗”地,寓意“狗咬猪”,因此韩姓人口渐少,周姓逐渐兴旺。此为言传,无史料记载,故不知真实历史如何。

另据《胶州村庄纪略》记载,周五千的故事发生在 陡岭后村(与石崖子村东西相邻)。据传,周姓五世祖周文达有4子、18孙、53曾孙、113玄孙。有一次,看阴宅之人在查看了周姓家族的墓群后,直呼周姓族人出五千个乞丐后才会有能人出现,周文达为了解救周姓族人挺身而出,将五千个乞丐的命运集于一身,不惜丢掉性命,后人尊称他为“周五千”。周姓后人为了纪念他,捐资为“周五千”修墓立碑。

“周五千”的故事是否真实,到底是发生在石崖子村还是临近的陡岭后村,已无法考证。

该村流传 毛贵洗山东的传闻。

据《胶州市志》记载,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春,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安徽阜阳人)派将领毛贵攻占胶州,连克莱州、青州、沧州、济南等地,前锋抵达柳林(北京通南县),元都大震。是年,胶州治所东迁至新城(即胶州内城)。

如图为清朝 道光时期 石崖子村在地图上的位置,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道光地图 (2张)

如图为 民国时期石崖子村在地图上的位置,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民国地图 (2张)

如图为1931年 石崖子村在地图上的位置,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如图为1953年 石崖子村在地图上的位置,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如图为1984年 石崖子村在地图上的位置,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1984年地图 (2张)

周边内部楼栋 房地产

龙王庙-82号楼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石崖子诚大路龙王庙82号楼

周边村庄

石崖子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里岔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石空崖村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

石门子村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牧马城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