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

王村镇 王村镇历史沿革 王村镇地理环境 王村镇自然资源 王村镇行政区划 王村镇人口民族 王村镇经济概况 王村镇社会事业 王村镇交通 王村镇风景名胜 王村镇历史文化 王村镇获得荣誉


王村镇隶属于 山东省 淄博市 周村区,地处山东省中部,位于周村区西南19千米处,东和南与 淄川区接壤,西与 章丘市毗邻,西和北与 邹平县连接,东北与 彭阳乡相连,总面积58.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7°44′,北纬36°41′,素有“淄博西大门”之称。王村镇距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50千米, 距 济青高速公路20千米,距建设中的 滨莱高速公路8千米。 胶济铁路王村货运站坐落境内,309国道从境内穿过,是省道胶王路的起点。王村镇辖41个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50622人(2017年) ,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水平千强镇、全国重点镇 和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山东省级文明镇 ,生态宜居新型重点镇 ,淄博市经济强乡镇。2014年,王村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亿元,出口创汇完成7784万美元,实现税收入库2.5亿元、财政收入...

详情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介绍

王村镇隶属于 山东省 淄博市 周村区,地处山东省中部,位于周村区西南19千米处,东和南与 淄川区接壤,西与 章丘市毗邻,西和北与 邹平县连接,东北与 彭阳乡相连,总面积58.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7°44′,北纬36°41′,素有“淄博西大门”之称。王村镇距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50千米, 距 济青高速公路20千米,距建设中的 滨莱高速公路8千米。 胶济铁路王村货运站坐落境内,309国道从境内穿过,是省道胶王路的起点。

王村镇辖41个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50622人(2017年) ,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水平千强镇、全国重点镇 和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山东省级文明镇 ,生态宜居新型重点镇 ,淄博市经济强乡镇。

2014年,王村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亿元,出口创汇完成7784万美元,实现税收入库2.5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18048元。

王村镇是《 聊斋志异》的诞生地,中国小米醋的始祖和发源地。 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殷商时期,王村镇即为姜姓诸侯国-—— 逄国所在地,春秋至南北朝期间为“逄陵”邑(县)治所。

元 至顺元年(1330年),因王姓立村,地处山谷,故名王村峪。

明代中期开有店铺,称王村店。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为淄川县正西乡、西北乡的一部分,简称王村。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建制镇,属 淄川县第六区,1948年属冲山区。

1956年改为王村乡,1958年建王村公社。1970年8月由淄川区划归周村区。1982年3月恢复王村镇。2001年3月区划调整,彭阳乡整建制划入王村镇。

王村镇地处 山东省中部,位于周村西南19千米,东西最大距离5.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5千米,总面积58.6平方公里。东和南与 淄川区接壤,西与 章丘市毗邻,西和北与 邹平县连接,东北与 彭阳乡相连,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7°44′,北纬36°41′。素有“淄博西大门”之称。距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50千米,距 济青高速公路20千米,距建设中的 滨莱高速公路8千米。

王村镇地处泰鲁山系,是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南部为 丘陵,北部是 平原。

王村镇主要山脉有西宝山、东宝山、冲山、福禄山,其中西宝山最高,海拔351.8米。

王村镇主要河流有玉带河、青杨河,境内流长15.6千米,流域面积31.77平方千米。

王村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主要风向为西南风。

王村镇境内有 粘土、 焦宝石、 石英石等矿产资源 。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王村镇宝山、杨古山一带,煤主要分布在王村镇尹家村、辛庄村、王村村一带,瓷石、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王村镇彭阳一带,砖瓦粘土主要分布在王村镇宝山一带。铝土矿已探明地质储量2800万吨。

2014年,王村镇辖王村社区1个社区,辖苏李村, 万家村, 尹家村, 栾古村, 王洞村, 西铺村, 辛庄村, 黄埠村, 和家村, 大尚村, 沈古村, 栗家村, 杨古村, 张古村, 李家疃村, 中央村, 东铺村, 大史村, 小尚村, 彭家村, 下沙村, 西道村, 前坡村, 南河东村, 双沟村, 后坡村, 毛家村, 陈家村, 郭家村, 姚家村, 宁家村, 平楼村, 解家村, 朱家村, 东阳夕村, 西阳夕村, 北河东村, 东道村, 上沙村, 朱首湾村4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王村兴华路118号。

2007年,王村镇总人口4.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66‰。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总人数为1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04%。

2014年,王村镇总人口5.5万。汉族为主。

常住人口50622人(2017年)。

2013年,王村镇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8.66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4%;工业销售收入221.2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65%;规模工业增加值53.46亿元,比2012年增长14.12%;规模工业利润总额26.14亿元,比2012年增长14.87%;规模工业利税总额37.97亿元,比2012年增长14.65%;财政收入完成1.0384亿元、上缴税金总额2.4576亿元,比2012年增长26.18%和28.59%。

2014年,王村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2亿元,比2013年增长24.3%;建设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4.0076亿元,完成计划的133.59%;引进内资3.4003亿元,完成计划的103.04%;外贸进出口完成7210万美元;高新技术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3.02%,比2013年提高3.02%;万元增加值能耗达到1.354吨标准煤,降低6.04%。

2014年,王村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8亿元,比2013年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亿元,比2013年增长21%;出口创汇完成7784万美元,实现税收入库2.5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18048元。

2007年以来,王村镇先后实施了第9、10、11、13、14、15共六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555万元,开发面积达到5.2万亩。

2014年,王村镇有耕地面积36006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086亩。王村镇建成2家现代化专业养殖场,年可生产优质肉鸡100万只,是淄博市最大的现代化养鸡场;兴建万头自然养猪场,项目投资近2000万元,年实现经济效益800余万元,是淄博市最大的生态养猪企业。建成葫芦山生态园一处,总投资365.88万元,占地面积310亩,分为休闲活动区和山体绿化区两部分。休闲活动区种植黄山栾、柿树、国槐等景观绿化苗木1000株。山体绿化区种植 大樱桃、 美国扁桃、 薄皮核桃、东方柿子树等特色果树500余亩;卧虎山投资500万元,建成千亩核桃园;前坡、朱家等村建成300余亩的竹柳基地。投资200万元在王村镇东部彭家村、东阳夕村种植白皮松、白腊、流苏等优质特色景观苗木200亩;簸箕山藏香猪养殖基地依托簸箕山优良自然资源,实行放养式养殖,发展到存栏200头的规模。

2015年,王村镇共计流转土地6800余亩,流转百亩土地以上的有20余宗。有核桃、生猪、蛋鸡、蔬菜、花卉等26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引进玫瑰种植项目,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就业 。全镇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3家,盘活土地11000余亩,注资总额达5385.3万元,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其中,注资总额100万以上的有16家。

截至2013年末,王村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28.66亿元,工商注册企业356家,其中耐火材料及其相关配套企业202家,占到56%。全镇耐火材料从业人员达1.03万人,占辖区总人口的20.36%。全镇规模以上企业82家,其中规模以上耐火材料企业52家,占到63%。2013年全镇耐火原材料制品总产量达100万吨、销售收入达13亿元、实现税赋8800万元、实现利润1.4亿元、出口量达1.3万吨、出口贸易额820万美元。

2015年,王村镇引入投资6.88亿元年产200万吨高效煤粉制备中心项目,新建、续建重点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申请各类专利38项,8家企业申报淄博市创新发展500强。

1986年以前,王村镇有个体经营户近千家,有商店、饭店、旅馆、修理店、粉房、油房、豆腐房110余处,从业人员4060人。

1987年之后,先后开辟了李家疃、大尚、栗家、万家四个集贸市场。

1990年底,全镇有饭店50余处、大小商店200处、理发店5处、缝纫店11处、各种修理铺41处、加油站5处、农机经销点4处、照相馆1家,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5600人。

1991年,2公里长的商业中心街初步形成规模,建饮食服务带2条、天天小市场5处。

1992年1月31日,历时8年的蒲松龄塾馆一期修复工程完成,举行开馆仪式,当年接待观众5000余人次。

2000年,全镇有餐饮服务业242处,其中饭店144家;交通运输业138户,批零商贸网点160余户,加油站9处,从事第三产业人员10000余人。仅镇驻地商业网点达200余户,餐饮服务业网点达2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年末第三产业增加值54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8%。

2015年,王村镇引进投资3亿元的玫瑰风情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玫瑰科研、种植、销售、加工、绿化施工、旅游开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2014年,王村镇设有综合文化站一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藏书量5000册;各村设农家书屋41处,藏书量6万册;镇级文体广场三处,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村级文体广场59处,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戏台22座。

2014年,王村镇共有中学一处,学生1300名,24个班,教职工112人;小学两处,其中王村中心小学共有学生1200名,25个班,教职工71人,彭家小学共有学生316名,9个班,教职工27人;幼儿园三处,为中心幼儿园、彭家幼儿园、大尚幼儿园,三处幼儿园共有在园儿童540名,教职工53人。

2015年,王村镇建设农家书屋40多处,基层23个庄户剧团和文艺团队培养各类文化骨干达200多人。

2015年,王村镇在教育乡镇补贴、教师公积金等预算内投入累计达到187.4万元;在教育经费、民幼师等预算外投入累计达到108.76万元,共计296.16万。2015年,94人升入六中,重点中学录取率位居全区第一。

2014年,王村镇有中心卫生院1处,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床位60张,医务人员61名;各村居共有卫生室57家,床位237张,医务人员89名。

2015年,王村镇实施“绿色光亮工程”,总投资85万元,在彭家村、东阳夕、西阳夕、西道、郭家、彭东社区共计5个村一个社区共计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 ,出资完成128个下水道井盖更换 。王村镇彭家大街改造工程竣工验收,改造路段全长1400米,总投资280万元 ,累计共栽种390余棵法桐和71棵海棠 。完成朱家至前坡路、东阳夕出村路改造工程,筹资100万元,高规格改造道路2千米,6月15日竣工,道路改造后惠及7个村。

2015年,王村镇大力开展路网绿化工程,共种植绿化树木4000余棵、各类苗木8万余株 。全镇先后出动人工1.2万人次、出动机械800台次,清理三大堆近300余个、整治主河道2条、支流5条、清理镇村道路62条 。全镇配备270个密闭式垃圾箱、6辆勾臂车、270个垃圾桶,购置小垃圾桶2.1万个,发放到村民、社区、经营业户;为各村保洁员配备保洁三轮车120辆;清理“三大堆”、建筑垃圾、存量垃圾13.4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458万元。实施奖励政策鼓励各村积极开展村内道路硬化工程,26个村已完成硬化面积17万平方米。

2015年,王村镇对全镇1654名未参保人员进行入户调查,保证600余名应保未保人员及时参保。2015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员达到1.01万人,共收缴保费545.5万元。医疗保险集中缴费2万余人,收缴保费468.8万元。为全镇8229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养老金领取业务。共发放大病救助金、长寿金、高龄补贴、优抚金等各项资金538217.8元。完善慈善协会运作机制,截至目前,慈善协会已救助困难群众14人,发放救助金32870元;为52户困难群众发放折款总计1.4万元救助物资;为41名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26000元;为全镇147名90以上老人发放折款总计2.2万元的走访物资,为25名困难职工发放25000元救助金。全年共办理并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80余本,开展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农村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等业务,并对失业人员、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进行系统录入登记,并建立了相应的纸质台账。

2016年1月,王村镇走访共走访失独家庭30户,送去慰问金 。一次性发放城镇户口失业无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助金,50人共发放20余万元。

胶济铁路王村货运站坐落王村镇境内。

309国道、102省道、胶王路、泉王路等公路干线和胶济铁路线从镇域内穿过。

王村镇历史悠久,是山东历史文化名镇。境内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蒲松龄书馆和万家古建筑,另存有逄陵古城遗址、土鼓故城遗址和武亚元古建筑群。

殷商时期建立的姜姓诸侯国“逄国”,为齐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逄陵故城遗址与西汉时期的土鼓县城遗址均坐落于境内土鼓城。土鼓城是西汉设置的土鼓县城。高齐并土鼓县入卫国县,随改卫国县曰亭山县,唐省亭山县入章丘县。土鼓县废后,在故城周围相继建立了四个村庄,以居民姓氏别之,土人统称为古城。据清乾隆《淄川县志》载:“沈家古城、杨家古城、曹家古城、张家古城、栾家崖”,后栾家崖称栾古城。现在沈古城村西尚存侧门故址,石基石墙,木架青瓦。

位于王村镇东南2.5千米处,北临青阳河,东临冲山山脉,南临凤山山脉和011省道,属丘陵冲积平原。遗址东西长13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面积约280万平方米,断崖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和包含物,采集有龙山文化的红陶鼎足,商周陶罐、鬲,汉代陶罐、砖瓦等残片,以及宋代瓷器残片等。今故城遗址上分布着五个村庄,即张古城、栾古城、曹古城、杨古城、沈古城。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逢陵故城在[淄川]县西北四十里。《左传》云:齐大夫逢丑父与君易位,为晋师所获。晋人舍之,齐项公获免。谷传此即丑父之城”。

王村东南4千米有大史村,村东南有一古墓,传为“元达里墓”。

据乾隆《淄川县志·三续冢墓》载:“元达里墓在城西四十里大史家庄南。高丈许,广约一亩。四周陂陀,顶园平无碑碣。其南一冢差小,俗呼为王坟。旧时有人於其东北去冢仗许,取土掘地得隧道,两旁用石砌成。甬洞中列陶人、陶马、兜鍪,甲仗列队俨然,急掩闭不敢动。观此,则王坟之说,似不为诬。但耆旧相传,俱称元达里墓,必有所据,今不可考”。现因村民盖房等故,墓址已夷为平地。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在西铺村设馆教书,创作了蜚声中外的《聊斋志异》,使王村成为蒲学研究中心和神鬼文化重要发祥地。

现“蒲松龄书馆”,系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毕自严故居之东院。南北56.63米,东西26.9米,占地1523平方米。其中振衣阁最为壮观,属双层阁楼式建筑,上下共6间,石基砖身,木架结构,青瓦单脊,强兽坐脊。有崇祯皇帝赐匾,存清朝圣旨原件4份。尚书毕道远纪念馆。清光绪年间礼部尚书毕道远纪念馆位于王村镇万家村,现存有白业堂、毕氏八支祠、菩提庵和毕木、毕自严、毕忠臣御葬墓等古迹,2003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时,镇内李家疃村王悦凝武艺超群,被朝廷取为武亚元。

据史料载:“王公,字观成,号冠英,丁卯科武亚元侯,选运税,例授武略骑尉,武亚元所用样刀一百五十余斤”。武亚元古建筑群占地60余亩,保留房屋200余间。建筑为清代风格,石基砖身,木架结构,青瓦单脊。

李家疃村位于淄博市最西端,与 济南 章丘接壤。保留着山东民居典型的传统院落布局。

李家疃始建于汉代,淄川县志及村碑记载该村“李姓最早定居故名李家疃”。明洪武三年,王姓族人奉旨迁入定居,自此便一直在此生息繁衍。清乾隆年到同治年间,以十二世王以奇为代表,王氏族人或做官,或经商,使李家疃在此期间达到鼎盛,并于同一时期对祖村的旧建筑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建,建成王家大庄园。

李家疃古建筑群在清末开始逐渐形成规模,是山东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氏家族兴盛时期规划建设的王家大庄园。该建筑群以王氏大庄园为主体,占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核心保护区为中心街以西的明清古建筑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位于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存明清古建筑300余间。

李家疃的历史文化建筑主要包括“九门一庄”、亚元府、解元府等;传统街巷主要有南北大街、酒店胡同、盐店胡同、牌坊街等;另有为数不少的栓马桩、上马石、旗杆石、石雕、砖雕、古井等。

李家疃古村落建筑布局严整、规模宏大、风貌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于2006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22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评选揭晓,李家疃被住建部、 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李家疃明清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327个中国传统村落入选,李家疃村是入选村落之一。同年,李家疃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

万家村位于王村镇政府东北一千米,曾是明清时期三代尚书府第,三次授封,为八世一品,四世二品之荣耀。明代 成化年间,首辅大臣万安尚书;明代 崇祯年间毕自严尚书;清代光绪年间毕道远尚书。

据《淄川县志》和《毕氏世谱》载:“万家庄初名万安庄,因万安犯抄,万姓泯迹,由毕廷佐迁此易名万村,后更名万家村”。又据史料记载,万安败于明成化年间,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明孝宗继位,万安犯抄。明嘉靖中期,毕廷佐居西铺,购置万安庄,后名万家庄,数百年前即为毕世家族独居,百年来陆续迁来他姓相处而形成现在的人口居住规模。历史上万家庄隶属于淄川区管辖,1970年划归周村区。2006年6月5日,万家古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家村总体方位道路延续了早期格局,只是面积向四周扩大了,古河道万安溪呈西北、东南走势流经村南。明清古建筑群主要分布在村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以中丞府(万安府)为主要的府第建筑群,主要分布在西部,规模宏大,呈中心街、东顺街、西顺街组成三大轴线。宗祠、私塾居村中南部、宗教建筑居村东南部、墓葬分布在村北和万安府之南。村庄道路呈井字形,南北两条主干道,东西两条主干道。

西铺村毕氏家族。镇内西铺村毕氏家族在明朝末年富甲一方,科举连第,其代表人物为崇祯初年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家共计得到万历、天启、崇祯三代皇帝封赠、褒奖圣旨33道。毕家把这些圣旨视为传家宝,密藏在石隐园振衣阁中。因后裔分家,圣旨也分藏各家。“文革”时,大多被当作“四旧”查抄烧毁,只有4道侥幸保存至今。

这4道圣旨均为绢本、五色,高31.5厘米,长分别为386厘米、360厘米、415厘米、406厘米。内容分别为:天启元年赠毕自严之父毕木为太中大夫太仆寺卿,其母刘氏为淑人;天启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褒奖毕自严政绩,封其妻胡氏为夫人;崇祯元年九月赠毕自严祖父毕忠臣为资政大夫,户部尚书,其祖母为夫人;崇祯二年赠毕自严祖父毕忠臣为资德大夫、太子少保,其祖母仍赠夫人。这四道圣旨是研究明末历史和地方史的珍贵资料。

王村醋酿造技术始自 春秋战国, 北魏时期发展成熟,技艺定型规范,明清时期走向繁荣,清代乾隆年间被作为宫廷贡品。

王村醋以小米为原料,是小米醋的首创者,采用自然界丰富的微生物常温发酵而成,“色淡香醇、自然芬芳”。王村的酿造业兴起于明朝中叶,清末发展较快,迄今已有460多年酿造生产历史。据《嘉靖淄川县志》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王村就有“春分酿酒拌醋”之说,“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在《蒲松龄集》“饮食章第四”记载“筵席五味要周全,茴香莳萝并粉糯,胛肘烂烧加醋酱,头蹄镊刷始烹煎”;“蒲先生,三顿饭,酸煎饼,两个半,葱炒豆腐,醋和蒜”。据《周村商埠》中记载,到了清朝末年王村镇酿造酒醋的作坊有二三十家,较老的字号是信成、顺泉居;民国时期,代之而起的是景泉居、义盛、德合恒、恒聚、恒记、恒昌、庆祥永、同盛、德成、复兴成等,共计大小作坊24家。

现存老字号“井泉居”遗址——位于王村大街西首路北,创建于清代,为王村毕氏官宦家族产业中专门生产黄酒、食醋的酿造类作坊。2009年8月“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开始筹建“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展览馆,2011年“王村醋”,被商务部评为 中华老字号。

五音戏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始于嘉庆年间,样板戏“沙家浜”曾在淄博市文艺会演中获奖,到现在村民仍有此习。在近代,李家疃村王焕奎是淄博五音戏创始人之一,是与邓洪山齐名的艺人,自幼学戏,徒弟有四五十人,其中著名的徒弟有磁村的“万盏灯”、苏彬桥的“锁子”等,名震艺坛。
  闹元宵

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农村男女老少都热衷于闹元宵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民间舞狮、踩高跷、芯子、秧歌,形式多样,千姿百态,富有特色,引人入胜。

各村传统大集

较大的村皆有大集,历史悠久,充分展现了这一带农村传统的商业文化。土染布、手织毛衣、布鞋、蒜臼子甚至麦秸草的遮阳帽等都可见,摊点上叫卖的货物实实在在,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

2019年10月,王村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中学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中学(王耐社区附近)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中学(王耐社区附近)

周边政府机关

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人民政府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兴华路60-64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30-11:30,13:30-17:00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兴华路60-64号

周边厂矿

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

周边乡镇

王村镇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周边村庄

王村 地址:淄博市周村区

王洞村 地址:淄博市周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