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头村

西城头村 西城头村基本概况 西城头村大事记 西城头村经济发展 西城头村社会进步 西城头村组织建设 西城头村人物简介


西城头村是城头镇政府驻地村,隶属枣庄市山亭区城头办事处管辖。位于沙河南岸,东与荒沟村为邻,西与长巷村接壤,南与夏庄村相连,北与东郭镇陶庄村交界。西城头村前身城头村由来已久。曾在该村出土过 汉代石刻 (现在 滕州市文物馆存放)。1955年,城头村分为西城头、东城头二村。西城头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村境东西最大距离1.6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1.7公里,全村占地面积2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0公顷,盛产 小麦、 玉米及各类 蔬菜。境内交通便利,省道木娄(滕州木石至泗水娄德)公路和市道滕水(滕州至水泉)公路纵横交叉穿境而过。境内驻有胶合板厂、金城淀粉厂、机械制造厂及多家民营企业,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2000年, 全村共有1350户,总人口48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全村姓氏有田、 ...

详情

西城头村地名网_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资料简介
  西城头村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70406105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406。西城头村与东城头村、长巷村、周庄村、后大宫村、前大宫村、时村、清河崖村、陈湖村、宋庄村、寨子村、冷泉村、德洪庄村、徐洼村、涝泉村、荒沟村、石沟村、卞庄村、东岭村、房庄村、高庄村相邻。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介绍

西城头村是城头镇政府驻地村,隶属枣庄市山亭区城头办事处管辖。位于沙河南岸,东与荒沟村为邻,西与长巷村接壤,南与夏庄村相连,北与东郭镇陶庄村交界。

西城头村前身城头村由来已久。曾在该村出土过 汉代石刻 (现在 滕州市文物馆存放)。1955年,城头村分为西城头、东城头二村。

西城头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村境东西最大距离1.6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1.7公里,全村占地面积27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0公顷,盛产 小麦、 玉米及各类 蔬菜。

境内交通便利,省道木娄(滕州木石至泗水娄德)公路和市道滕水(滕州至水泉)公路纵横交叉穿境而过。境内驻有胶合板厂、金城淀粉厂、机械制造厂及多家民营企业,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

2000年, 全村共有1350户,总人口48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全村姓氏有田、 张、杜、宋、曹、韩等61个,其中田姓最多。村内汉回混居,有 回族群众700多人。据考证,回民刘氏、马氏、韩氏、王氏、陈氏、杨氏等陆续由 济南、禹城、 济宁等地迁此定居。现回汉亲如一家,共同发展经济。

2000年, 西城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0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9%、60.3%、34.8%。2000年全村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780元。

该村是全市经济强村之一。 有占地200亩的豆制品加工园区和占地40亩的粉条加工园区, 有年产5万吨优质淀粉的民营骨干企业--枣庄金城淀粉有限公司,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1988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3月被枣庄市委、 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 称号;多次被山亭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 称号;1998年9月,被 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市首批农副产品专业村”称号。

1942年,村民庄玉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46年,山东解放区设立鲁南行署,城头村为行署驻地,李乐平任行署专员。行署在此设置一年。

1950年,成立中共城头村支部委员会,庄玉珍任书记。是该村第一个党支部。

1965年,安装变压器1台,西城头村开始通电。

1966年,油坊、木工、铁业等副业项目相继建立发展。

1976年,陈永贵副总理来村视察农业生产。

1984年11月, 山东省副省长马连礼来村视察, 指导综合治理工作,并亲笔题词“便民为先,忧民为念,行之以踪,居之无倦”。

1986年10月,山东省副省长杨衍银来村视察妇女工作。

1987年,省政法委书记刘杰来村视察党建工作。

1987年,西城头村党支部改为西城头村党总支,田连让任书记。

1988年,山东省副省长高昌礼来村视察党建组织工作。

1995年4月,组建豆制品加工园区。至2000年先后投资5600万元,建成占地200余亩的豆制品专业生产批发市场。

1995年,粮食单产突破“吨粮”关。

1996年10月,西城头村建成小康村。

1996年,山东省副省长马世忠来村检查农民负担工作。

1997年,投资100万元,新建高标准教学楼两栋。

2000年4月, 规划建设占地40亩的粉条园区,使粉条加工业也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之路。

2000年,村委会办公大楼建成使用。

新中国建立之前,粮食亩产不足60公斤。1949年,庄玉珍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带领8户农民成立互助组。1952年,办起农村初级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此后,西城头村积极兴修水利,改造粮田,1957年,粮食亩产达到2 50公斤,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1970年至1978年,架设低压线路8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打深井,修水渠,对耕作方式进行了改革,由条播改畦播,选用优良品种,使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总产达到18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单产750公斤,比1978年增长25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良种 (小麦良种新济南17、鲁麦22,玉米良种掖单13、登海一号等)进行更新换代。在管理方面,实行六统一(耕、播、防、收、打、灌),进行包衣下种,粮食生产又有新突破。2000年单产达到1005公斤,每年可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40万公斤。

1990年以来,先后建起春暖大棚100个,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芸豆、西葫芦、茄子、 红辣椒等蔬菜。每年向市场供给新鲜蔬菜5000吨,亩产值近2万元。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80万元。

该村工业始于1966年,时值刚刚通电,村集体办油坊、木料加工厂各一处。1984年,村两委又投资80万元建起清真罐头厂,投资20万元建起汽车修理厂,从业人员600人。 后因各种原因时干时停。1985年,该村成立建筑公司,1990年被镇建筑公司合并。 1994年4月,西城头村委、部分村民、城头镇和中国金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四方联合投资建起枣庄金城淀粉有限公司, 1998年9月,公司总经理、西城头村村民曾景洋出资买断了企业产权。2000年,厂区占地4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有职工260人,拥有资产1900万元,主要生产国标一级淀粉及副产品蛋白粉、胚芽、 纤维饲料、玉米油、玉米饼等,年产优质玉米淀粉5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创利税900万元。

90年代后期,村两委抢抓机遇,通过内联外引,建设民营企业园区,已建起休闲娱乐中心两处,6家企业也正在区内开工建设。

五六十年代,村内有粉坊、磨坊、挂面坊、豆腐坊等,经济收入微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总支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豆制品生产和粉条生产渐成规模。1979年,村民张永合、曹景平等8人开始制造豆制品--“蛋白肉” ,为村民致富闯出了一条路子。随着村民加工制造豆制品的增加, 村两委结合村庄规划,1994年4月,开始建设豆制品园区。至2000年,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形成了占地200亩、纵横7条街道的园区规模。园区内豆制品加工户发展到800多户,年产豆制品5万吨,销售收入2亿多元,其中利税2000万元。产品已从简单的以蛋白肉为主的几个低档品种变为以豆虾、豆筋、“鸡翅”、“牛排”等为主的14个品种。该村注重豆制品生产质量,分工细化,使豆制品生产步入了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轨道。

1988年,部分村民开始制造粉条,生产原料为玉米淀粉。随着金城淀粉有限公司的建成投产,粉条生产业户不断增加,根据市场需求,可生产出形状为扁、圆、粗、细,颜色为黄、绿、白等多种粉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2000年,西城头村粉条生产业户达400多家,年产粉条1亿斤,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800万元。2000年底,占地40亩的粉条园区已初步形成。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30%。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1949年建起小学。1984年投资5万元,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新建教学楼一栋,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97年投资11万元,在村西南新建了高标准教学楼,购置了先进教学设备, 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先后有12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专以上32名。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仅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 957年全村人均粮食300斤, 人均纯收入39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190多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人均年末存款额4000元; 多数村民住上小康楼, 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20辆, 摩托车1100辆, 程控电话1000余部;彩色电视机800余台,并全部实现闭路化;各种空调200台;电脑、小轿车已进入部分家庭。

建国前, 村民住房多以土石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建国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90年代后,大多利用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1 994年实施村庄规划,村两委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拆旧房建新楼。至2000年底,集体、个人累计投资7580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商品用房及专业市场建设,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开拓街道7条,硬化道路4580米,砌垒排水沟9260米,栽植树木4500多棵,建花池、草坪2500平方米,整修高低压供电线路10公里,建公厕3处,配备垃圾箱100个,并强化综合治理,配备环境卫生及市场管理服务人员30多人。规划和建设豆制品园区、粉条园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集加工、批发、零售于一体,成为全省较大的豆制品加工批发园区。1995年该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初村民用上自来水。 1997年以来, 村民的“三提五统”费每年由村集体负担一部分(不低于20元) 。全村有甲级卫生室3处,备有高压消毒锅、诊断床等设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

西城头回民小考解放前, 该村的回民政治地位低下, 经济基础差,当时流传着“皮货挑子长又长,起早贪黑串四乡,一天挣着一天吃,一天不挣就断粮”的顺口溜。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回民协会、鲁南回民抗日大队在西城头村成立,部分青年参加了回民抗日大队,做出了一定贡献。解放后,回族与汉族群众一样,政治地位、生活水平都有了新的变化,逐步提高和改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镇、村十分关心回族群众,帮助他们大力发展经济,实行优先供电、优先提供场地、优先提供贷款、优先提供信息,并在新开发的综合市场上,把交通方便的一条街优先安排给回族群众,先后协调金融部门解决贷款50多万元。杨瑞祥、韩再琦2000年承租镇铝制品厂后,又新办了胶合板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方便回族群众的正常宗教活动, 市、区、镇、村资助11.5万元建起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清真寺大殿。每逢春节、中秋节两大节日,镇、村领导都走访慰问回族群众,并举行回、汉联欢会,维护了民族团结。

1942年,村民庄玉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村内第一名中共党员。1950年,成立中共城头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庄玉珍任书记。1987年,西城头村党支部改为党总支,田连让任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党总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次被市委、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党总支委员会下设5个支部、11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80人。

1945年,建立城头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 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宋宝宽任社长。1962年4月,成立城头人民公社, 设立西城头大队,宋宝宽任大队长,下设20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城头大队革命委员会, 张子轩任主任。1984年10月建立城头村村民委员会,设委员7人,曹庆岱任主任, 下设20个村民小组。2000年西城头村村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主任张永德,副主任曾景浩,委员张永昌、马士伦、焦海、田忠峰、杨恩芝;民兵连长王德才,治保、调解主任杨国宝,妇女主任杨恩芝。自1990年以来,西城头村村民委员会多次被区评为先进集体。

庄玉珍(1890~1962) 是西城头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解放战争时期,组织群众支援淮海战役,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后,积极发展生产,任西城头村第一届党支部书记。1962年病故。

田连让 1952年生,大专文化。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从部队退伍回家,历任村民兵连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在全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决了村民温饱问题。1992年调山亭镇任党委委员,1996年任山亭镇副镇长。现任山亭区水利局副局长。

曹庆岱 1942年生,高中文化,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至今任村党总支书记。他带领村民走“民营经济强村富民”的路子,先后规划建设豆制品园区、粉条园区,发展民营业户1000余户;大力招商引资,园区内兴办的金城淀粉有限公司、胶合板厂、机械制造厂等民营企业效益显著。村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曹庆岱多次被市、区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推选为区人大代表。

周边乡镇

城头镇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周边村庄

西城头 地址:枣庄市山亭区迎宾大道中路

东岭村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马山头村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