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卯镇

冯卯镇 冯卯镇乡镇介绍 冯卯镇工业发展 冯卯镇现代农业 冯卯镇旅游业 冯卯镇基础设施 冯卯镇乡村建设 冯卯镇乡村特色 冯卯镇招商引资 冯卯镇社会事业 冯卯镇特色村庄 冯卯镇获得荣誉


冯卯镇 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西北部,镇驻地西距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铁路仅15公里。省道S245店(子)徐(州)路、S243滕(州)平(邑)路分别从镇东西部纵贯全境,境内2条县乡道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35个行政村,1.5万户,52903人(2017)。面积93.59平方公里,东北部是山区,西南部是平原,国家大(二)型水库——岩马湖纵贯镇中心地带。拥有水域面积2万多亩,果园面积3万多亩,形成了“湖光山色、林海果园”的独特地理风貌和旅游特色,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省级湿地公园、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生态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渔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山东十大最适合拍摄影视剧的地方。 冯卯镇一是重点项目强势突破。 详情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所有镇中心区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介绍

冯卯镇 位于枣庄市山亭区西北部,镇驻地西距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铁路仅15公里。省道S245店(子)徐(州)路、S243滕(州)平(邑)路分别从镇东西部纵贯全境,境内2条县乡道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辖35个行政村,1.5万户,52903人(2017)。面积93.59平方公里,东北部是山区,西南部是平原,国家大(二)型水库——岩马湖纵贯镇中心地带。拥有水域面积2万多亩,果园面积3万多亩,形成了“湖光山色、林海果园”的独特地理风貌和旅游特色,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省级湿地公园、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生态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渔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山东十大最适合拍摄影视剧的地方。 冯卯镇

一是重点项目强势突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家,其中过亿元项目四个:投资3.2亿元的海川光伏 40MW项目,成为全市最大新能源项目;投资1.6亿元的金恒达万吨功能淀粉加工项目,可实现零排污淀粉加工,成为全市最大的生态淀粉项目;投资1.4亿元的金恒通农业新能源项目,自主研发利用太阳能加热替代传统锅炉,节能效果显著,被列入省级太阳能工业热力系统财政补贴计划,引进“泰山学者”,填补全区空白;投资1.2亿元的迪特中汉高档食品加工项目,落户经济开发区。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依托回乡创业园 ,实施道路硬化工程,形成了“两纵两横”的园区路网,引进投资6000余万元的峰瑞新型环保建材项目 ,干混砂浆生产量位居全市前列。引进投资3500余万元的金玉驾培服务有限公司 活力冯卯 (5张) 落户园区 ,年培训学员2100余人,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引进投资2000余万元的翔誉花生饼粕加工项目,年产量6万吨,成为我市最大花生饼深加工项目。

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纸箱包装产业不断壮大,全镇规模纸箱生产企业发展到7家,成为“省级纸箱包装制品产业集群”镇。恒军包装、顺滕纸箱厂新上瓦楞纸箱生产线,取得出口许可证。金达莱公司塑编产品出口中东、东南亚,出口创汇实现零突破 。

一是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全镇林果面积达2.8万余亩,鲜果年产量5万余吨,甜桃产量占全区半数以上,为枣庄市甜桃基地第一镇。特色农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园(岩马湖生态园) 两基地(枣庄市山亭区泰山1532生态循环农业专业合作社 、山亭区万璘家庭农场 )”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效应。

二是生态养殖初显成效。投资5300余万元,建成睿展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饲养、产业化经营,年产值4500余万元;清理岩马湖网箱4万余架,成立洪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实施生态水产养殖,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提升水产品质。

三是农业品牌效应凸显。以泰山1532生态循环示范基地为试点,探索创新了“135”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模式,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成功注册张山空山小米、井桃、寺沟地瓜等农产品商标5个,成功认证“泰山1532”绿色蔬菜、“万璘”葡萄、无公害春雪桃等“三品一标”5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建欧峪、岩马、万庄3处果品批发市场,果品畅销大江南北。 现代农业 (9张)

冯卯镇环岩马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养生胜地,长寿之乡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北部。该景区是以国家水利风景区--岩马湖、湿地公园、国家传统村落(独孤城、冯卯)、美丽乡村、生态观光农业、乡土文化为典型资源的环湖风景名胜区,是一个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感受乡土文化、休闲养生度假的好地方。

岩马湖为国家大(二)型水库,始建于1958年,1960年蓄水,占地面积2.3万亩,总库容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3亿立方米。于2008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其中岩马湖夕照为枣庄市八景之一,乘一艘快艇亦或是撑一只木船畅游在岩马湖,美景让人忘返。

岩马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现有驻驾山庄、九龙湖溶洞、旱海奇石园等景点。

环岩马湖生态旅游 (9张)

小城镇发展格局拉开新框架。委托山东省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全镇总体规划》;开辟连接滕平路和店韩路两条省道的冯卯新干线,成为冯卯经济发展门户通道;新修府前路、欧情商贸街,拉开小城镇发展框架。

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投资600余万元,对镇驻地集中实施“平改坡、立改貌”欧式风貌改造。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韩河旧村改造、“滨湖茗苑”湖景房小区建设,建成为民服务中心、新派出所、新农商银行、健身广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冯卯欧式风情小镇 (6张)

全镇有大温庄、小温庄、北赵庄、姚沃、庙岭、山东、岩马、北山、李庄、朱山、黄安岭等11个环湖美丽乡村;有欧峪、下粉、付庄、竹园、百步岭、张庄等6个九曲河沿河美丽乡村;有赵泉、万庄、东岩下、西岩下、辘轳、青石等6个城漷河沿河美丽乡村;有南赵庄、张宅、张山空、李井、陈山、龙虎坡等6个特色美丽乡村,村内村容村貌整洁,民俗文化突出,是游客品农家菜、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好去处。 美丽乡村 (7张)

独孤城村、冯卯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独孤古城景区内溪水环村,有民宿宾馆、农家乐、茶舍、咖啡屋、民俗博物馆等景点。是一处集观赏、种植、采摘、住宿、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古村民宿综合体。冯卯村内有明清徽式古民居--冯卯古民居(市级文保单位),有全省第一家乡镇库区移民文化博物馆,该馆以上世纪中期打水库为背景,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担当奉献”的岩马精神为主线,共分为辉煌历史、战天斗地、热血移民、峥嵘岁月、科学发展、愿景展望等六大部分,是冯卯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历史文化纪念基地和美丽乡村旅游基地。该馆的开放展览成为游客走进冯卯、了解冯卯、感受冯卯的一个重要窗口。 古村--文化的沉淀,乡愁的记忆 (12张)

用足用好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政策,促进全镇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尤其对纸箱产业鼓励提档升级,发挥集群效应,增加企业效益。对金恒通二期、金恒达功能淀粉、峰瑞新型建材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速度,力争尽快达产达效;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再上一处大型太阳能电站。立足产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出去,开展定点招商、产业招商和资源招商。 冯卯回乡创业园 (3张)

投资800余万元,新扩建11个村级活动场所、35个农家书屋、27处村级文体广场,3处精神家园主题广场;成立全市第一家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成功举办了“山亭区群众文化艺术节暨冯卯镇庄户剧团大比武”活动和“好山、好水、好乡村”消夏晚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生活越来越好 (5张)

国家传统村落--独孤城 (11张) 独孤城: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因古代有独孤王城而得名。明、清《滕县志》皆有所记载“独孤城,在县东北六十里,杞王女城东北隅,周三里。”即此独孤城。原滕县文物部门曾对此作过考证。依据出土文物及其古城特征,判断独孤城为秦汉之际的古城遗址。村以城得名,称为独孤城,今俗称之为“ 独古城”。村域面积158公顷,全村379户,1509人,村内主要产业以经济林果种植、乡村旅游业、条编手工艺为主,村民人均年收入12500元。

2、国家传统村落。村落依偎在岩马湖西岸,依山面水,村落布局完整,山环水抱,自然风光优美,村内传统古建筑集中连片,质朴而厚重。工匠们从附近山坡开采的大块砂岩,经过打磨、砌垒建造出了独具本地特色的砂岩石民居。现为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省级第三批传统村落。

3、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该村依托镇驻地的区位优势和岩马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环境优势,以开展“创意独孤城”活动为主题,突出古城特色,挖掘村内条编、甩铁花、打铁、织网、柳琴戏等各类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独古城村景观提升设计,并在省产权产易中心挂牌招商,目前有多家公司主动与我们联系,做古村落修复与旅游开发。2016年以该村为主会场成功举办了2016山亭冯卯乡村旅游文化节 ,吸引周边众多游客自发前来观光游、体验游、采摘游,农家乐蔚然成风,现已成为骑友、拍客、野营的最佳目的地。很多图片在新媒体传播,乡村旅游发展势不可挡。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精气神,拓宽了贫困群众的生态致富路,激活了乡村活力。

4、美丽乡村示范村。该村为2015年乡村连片治理项目村,项目总投资近300万元,按照古村古城元素,综合实施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文化”五化工程,新建古城门、文化广场、怀古亭、景石花园等园林小景10余处,恢复修缮传统民宿,栽植黑松等苗木绿化了荒山,开辟了环山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今后助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独具古城特色的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和谐、文明的传统村落已经形成。

温庄村: 国家绿色村庄--温庄村 (10张) 1、村落悠久,民风古朴。温庄村历史文化悠久,辖大温庄、小温庄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63户,1867人,村域面积63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3公顷,绿化面积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0%。该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温氏由滕县城西北温家庄迁此垦田,立村名为温庄村。

2、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总投资330.94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4563.8㎡,新铺沥青路面3350m、铺毛石地、花砖地3974.69㎡,新建碾屋、传统文化广场等节点花园、园林小景6处,栽植苗木9903株,花池1074.79m,竹栅栏808m,墙面粉刷11060㎡、墙体砖压顶1100m,新建砌块墙1210m,新配置环卫车5辆、垃圾桶90个、垃圾密封箱5个,水冲式公厕1处,达到了美丽乡村示范标准。

3、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 。该村党组织坚持抓党建脱贫,依托省经信委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机遇,扎实推进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先后建设了高效特色发展农业--高效设施观光旅游农业基地,建设了160kw的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实施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确保了全村农田节水灌溉要求,加强了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凝聚村组织向心力,建设了1200㎡的村民服务中心。

4、特色民俗村。棕编: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棕草制品,古来有之。张中远为第四代棕编技艺传承人,其编制的棕编种类多以动物、生肖等形象主题进行编制。早年间其曾祖父曾到江南等地,学习棕编技艺,学成后回到家乡,开始种植棕榈树,教授村民编制技艺,逐步形成棕编产业。

现今张中远家门前专门留有一块地种植棕榈树,每每有空总是编制着各种动物,用他的一句话说,这就是生活的乐趣,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现在学校经常邀请张中远作为客座教师,教学生制作手工艺品。手工棕编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织网捕鱼:温庄村是依河而建的村落,村民有很多都是织网捕鱼的能手,其中织渔网技术最好的当属张传广。织渔网用的是特制的尼龙线,非常耐用。一般家庭一副渔网能用几十年。后来1958年村北建设了岩马水库,村民开始发展渔业养殖,渔网便成了农村家庭的必备品。那时候,村里会织网的人很少,张传广的织渔网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上门给村民织渔网,通常织渔网的工价是按渔网的长度来计算的,那时靠技术养家糊口还是十分容易的。那时张广勤的还不足20岁,有空就跟着父亲(张传广)织渔网。父亲有时一个人忙不过来,张广勤就成了父亲的帮手,久而久之,张广勤喜欢上了织渔网这份“职业”,其技术也渐渐驾轻就熟。父子俩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织网父子兵”。

近年来,机器渔网对手工渔网冲击很大,但张广勤依然坚守着这份爱好,几十年的手工织网生涯,让他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几天不织网手指就发痒。他指着脚下的一团尼龙线说,这团线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柳琴戏: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民间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在没有称为柳琴戏之前,又称“拉魂腔”,通常称作“拉魂腔”。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的来源是以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活跃于民间的“拉魂腔”,为柳琴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渐演变为正式的剧种。

多年来,柳琴戏一直活跃在鲁南大地上,倍受家乡人们的喜爱。

该镇先后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山东省最美旅游风情小镇、山东省卫生镇、山东省生态镇、山东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山东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镇、山东省信息化扶贫示范镇、枣庄市平安镇街、枣庄市五好乡镇党委、枣庄市生态文明镇、枣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周边派出所

冯卯派出所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枣庄市冯卯地税所东450米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乡镇

冯卯镇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