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城集村
黄城集村 黄城集村黄城集村 黄城集村古迹 黄城集村有关人物
黄城集村位于龙口市石良镇北端,东与蓬莱市接壤,是龙口市与蓬莱市接界的边缘村庄之一。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黄城13公里。村庄面积0.72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3370亩,人均0.7亩。黄城集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小作坊为一体的比较发达、规模较大的一个村。地理位置优越,处蓬黄交界处,牟黄公路南侧,交通便利。黄城集村位于龙口市 石良镇北端,东与蓬莱市接壤,是 龙口市与 蓬莱市接界的边缘村庄之一。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黄城13公里。村庄面积0.72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3370亩,人均0.7亩。村庄地处平原,土壤肥沃,风景秀丽。牟黄公路(S302)在村北横贯东西,蓬青公路(S213)穿村而过连接南北,交通方便,历来是龙口市东部重镇。中国邮政、中国联通、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交通管理站等经济、文化、交通部门均在此设分点经营。每逢农历二、六、九为集日,赶集者远及蓬莱、栖霞...
详情黄城集村位于龙口市石良镇北端,东与蓬莱市接壤,是龙口市与蓬莱市接界的边缘村庄之一。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黄城13公里。村庄面积0.72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3370亩,人均0.7亩。黄城集是一个集农业,工业,小作坊为一体的比较发达、规模较大的一个村。地理位置优越,处蓬黄交界处,牟黄公路南侧,交通便利。
黄城集村位于龙口市 石良镇北端,东与蓬莱市接壤,是 龙口市与 蓬莱市接界的边缘村庄之一。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距黄城13公里。村庄面积0.72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3370亩,人均0.7亩。
村庄地处平原,土壤肥沃,风景秀丽。牟黄公路(S302)在村北横贯东西,蓬青公路(S213)穿村而过连接南北,交通方便,历来是龙口市东部重镇。中国邮政、中国联通、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交通管理站等经济、文化、交通部门均在此设分点经营。每逢农历二、六、九为集日,赶集者远及蓬莱、栖霞等地,是龙口市的重要农贸市场之一。
相传元朝末年,初、刘、战、郭4姓人由云南、贵州迁来建村。初建村为4个小村,谱书载:“南有刘家洼,北有初家城,战家东河荒,西有郭家营”,明永乐年间设集,因村址为古黄城所在处,故命名“黄城集”。
据县志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曾在此设黄县城,东魏武定年间在此修建“中郎城”,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县治迁至今黄城处。黄城集为古县城所在地,历经千年沧桑,仍保城廓治威仪。
黄城集村,明国中期属第三区,抗日战争时期属十一区,1946年属黄水区,1950年属于石良区,1958年属石良人民公社,1984年属石良镇。
全村共1150户,4233人,其中男性2080人,女性2153人,均为汉族。有花姓91个,族氏姓氏32个,其中,温159户,于155户,周125户,张120户,王63户,郭51户,李39户,莫19户,战11户,董10户,姜57户,初60户,刘46户,孙59户,徐、林、管、宋、田、吕、成各5户,瞿、邹、芷、杨、马各4户,汤3户,邓、范各2户,杜、迟、吴各1户。198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01%。
该村地少人多,习惯精耕细作。地处集市,为经营工副业提供了方面条件。经济成分。不是单一的土地收入,工副业生产历来在村民的总收入中占相当的比重。
现有果园600多亩,分早中晚期各类苹果,葡萄等。本村工业也比较发达,有大型服装厂,水果包装,加工厂,大型的冷风库,车床模具厂,橡胶厂,大理石厂,海产品加工,家具城等等。
该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1882年—1920年间,有私塾11处,学生160名。1912年温良翰和温长乔在“大阁”开办新式学堂,取名“古黄乡第一小学”。同年,张焕尧用自家的房子,办古黄乡第二小学。1946年设立黄城集完小,1970年改为七年制学校。1978年实行八年制。1985年投资40万元,建三层教学楼1座,面积187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7个,教师30余名,学生500余人。
1945年抗战胜利前,本村有“仁德西医院”和一所中药房,方便周围村庄的患者就医取药。1969年,开立村办医疗室1处,经历多年发展,现有乡村医生10余名。
每逢农闲和春节,村委都要组织文体活动,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该村的篮球,曾多次获市、镇比赛的前列名次。每年还组织1—2次拔河和越野长跑比赛。村民素好吕剧,有业余文艺宣传队,1976年建立“青年之家”,1988年设“老年游艺室”,这对于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黄城集三宝, 卧鹿石、 子石和 钢道,俗称“黄城集三宝”。 卧鹿石指村东的一对石雕卧鹿,形式大狗,石色浅蓝,质地粗糙。 子石(即孝子石),在村西土地庙前,是供谁家私人报庙开锁时子孙跪下磕头用的大石块。 钢道,是指现在综合商店北边的东西和拿呗大道而言,大雨之后路面从不泥泞,故称“钢道”。
大阁旧址在现在的综合商店南北大街处。据传是东周时所建。阁为上下两层。阁门上方正中有横石大匾一块,上刻“泰山行宫”4个大字。相传是因泰山老母路经此地而得名。阁的下层为城楼式门洞,上层内有并排三尊神像,正中是雨神,左是观音菩萨,右为药王神。阁的后边是大殿,殿内准备修塑三官神像,排位均已安排,不知何故未能修塑。抗战时期摧毁。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黄县城东20里有个东莱城。”其故址可能就是劲黄城集村所在地。又有“开了东庭湖(东黄水),淹了东莱城(古黄城)”之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舟行至江心遇险,突然发现有无数的水生物护住船帮,从而脱险。乾隆帝惊问:“何人保驾?”陪同官刘墉答奏:“山东古黄城的城隍保驾。”回朝后,特地差人至黄城集西面的城西头村的城隍庙还愿,重整庙容,并给城隍爷换上一套皇服、龙头帽。从此,城隍庙更远近闻名。此说进一步证实黄城集曾是古黄城所在地,因为在古时,只有县城才有城隍庙。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汉族。东汉末年江东军团武将,官至建 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 刘繇部下,后被 孙策收降,于 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温玉娟,国家一级演员(正师级)。1959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城集村。戏剧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空政话剧团,兼任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协会 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等职,多年来一直担任全军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委员会委员。
温长翰,民主人士,登州府第十一中学毕业。曾去北京进修教育,1920年在冯玉祥部下任职。日伪期间在根据地教学,解放后任 政协委员。
温敬业(1920-1945),革命烈士,自幼家贫,13岁就给人家干零活、打短工。1942年经我地下工作者介绍,当了交通站情报员。他胆大心细,完成任务准确无误。一次在通知我地下工作者转移时,被日军抓去,五花大绑押到日军刑审室,敌人毒打逼审,他毫不畏惧。一连4个昼夜未吐露一点真实情况。第五天,日军小队长金藤命日伪军把他绑在刑场的一根桩子上,往身上浇汽油,要烧死他。而温敬业视死如归,英勇不屈。金藤丧心病狂命令日军用刺刀乱刺他的胸膛,牵来两条狼狗把温敬业咬得皮开肉绽。未等用火烧,这位坚强的战士便惨到在血泊里,年仅25岁。
温家仁,1944年春参加革命,英勇杀敌,当年加入共产党,不久任班长、排长,在两年多的战斗中,参加过14次大的战斗,送了7次炸药,负伤4次。被胶东军区授予 “爆破英雄”光荣称号。当时的军区小报,曾以《 爆破大王温家仁》为题,登载其英雄事迹。
温茂元,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作品有《山村女书记》、《 八仙的传说》等。
周边
石良镇黄城集村役各葭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S304(上海大街)
周边小学
黄城集小学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黄城集小学
周边村庄
黄城集村
地址:烟台市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