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村
山后村 山后村概况 山后村大事记 山后村社会进步 山后村组织建设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姜姓从峒岭村(今属乳山市)迁此定居建村。因村坐落在孤山之后,故命名孤山后村。解放后,简称山后村。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姜姓从峒岭村(今属乳山市)迁此定居建村。因村坐落在孤山之后,故命名孤山后村。解放后,简称山后村。继姜姓之后,又有丛姓、祁姓来此居住。 山后村位于东村街道办事处北部,地处东经121°05′,北纬36°48′。东与小丛家村为邻,西与马格庄相连,南与鲁家村相望,北与大丛家村接壤。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60户,178人,有姜、丛、祁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姜姓。1940年日军飞机轰炸本村,投炸弹2枚。 1941年7月20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冬中...
详情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姜姓从峒岭村(今属乳山市)迁此定居建村。因村坐落在孤山之后,故命名孤山后村。解放后,简称山后村。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姜姓从峒岭村(今属乳山市)迁此定居建村。因村坐落在孤山之后,故命名孤山后村。解放后,简称山后村。继姜姓之后,又有丛姓、祁姓来此居住。 山后村位于东村街道办事处北部,地处东经121°05′,北纬36°48′。东与小丛家村为邻,西与马格庄相连,南与鲁家村相望,北与大丛家村接壤。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隶属东村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6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60户,178人,有姜、丛、祁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姜姓。
1940年日军飞机轰炸本村,投炸弹2枚。 1941年7月20日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42年冬中共党员姜元良被坏人杀害。 1955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1980年本村投资10万元,建起占地3300多平方米的大口井。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8年集体投资4万元,在村东建起河宝桥。
文教科技1935年,村成立小学,学生仅10名。1973年,本村学生70余名。1990年,村小学并入大磊石小学。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1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仅50公斤左右,只能靠野菜维持生活。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全村人均粮食200公斤。1975年,全村人均粮食250公斤,全村经济收入4.68万元。2000年,全村经济收入20万元,人均存款2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30辆,摩托车28辆,电话39部,彩电30台,电冰箱15台,洗衣机3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破烂不堪,住的全是茅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90年,村民均住上了新瓦房。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福利逐步提高。1980年,村投资2500元,自行发电解决村民的照明问题。1985年,又投资2.6万元,用上了电网供电。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0年,姜元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同年成立了党支部,姜元芳任党支部书记。在党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土地改革斗争,组织了支前队,10人随军参加了讨伐赵保原战斗。1949年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党员3名。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2个,党员12名。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姜元芳、姜学喜、姜连水、姜恒兴、姜恒学、姜恒文、姜玉宝、姜恒告。1999年起,姜恒告任党支部书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4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先后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姜元兴、姜廷恒、姜元水、姜廷水、姜恒堂、姜恒文、姜玉宝、姜恒文、姜恒告、姜恒学。1999年,党支部书记姜恒告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姜恒学当选为村委主任。
周边行政单位
烟台市海阳市东村街道城京滹退役北熄村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榆山街
周边行政地标
海阳市东村街道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周边村庄
山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凉山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柳树庄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东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