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村
常胜村 常胜村村况简介 常胜村社会进步 常胜村组织建设
常胜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7′。东与建平村一条胡同相隔,西与塔儿庄接壤,南与窑家庄隔青石公路相望,北与炭岚村接壤。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隶属留格庄镇。 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2公顷。 2002年,全村有345户共953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另一说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高文明从浙江省会稽县迁此,建村于蕙兰丛生处,遂名蕙村,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高出取“美好吉兆”之意,改称徽村。1947年徽村划分为民生、建平、常胜三个村,本村为常胜村。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2公顷,适宜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芋头、蔬菜等。村里有高、王、宫、董、孙、马、修、顾、李、黎、赵、姜、孟、迟、吕、周、程等17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是高姓。文教科技清时,徽村有高启元主办...
详情常胜村位于海阳市东南部,地处东经121°16′,北纬36°47′。东与建平村一条胡同相隔,西与塔儿庄接壤,南与窑家庄隔青石公路相望,北与炭岚村接壤。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隶属留格庄镇。 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2公顷。 2002年,全村有345户共953人。
明永乐三年(1405年),另一说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高文明从浙江省会稽县迁此,建村于蕙兰丛生处,遂名蕙村,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高出取“美好吉兆”之意,改称徽村。1947年徽村划分为民生、建平、常胜三个村,本村为常胜村。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2公顷,适宜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芋头、蔬菜等。村里有高、王、宫、董、孙、马、修、顾、李、黎、赵、姜、孟、迟、吕、周、程等17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是高姓。
文教科技清时,徽村有高启元主办的东壁义塾。清末、民初时,又有高冠英办的冠英书房和刘松崖办的镜山书房。1942年解放后,成立了徽村中心小学。1946年,成立了徽村完小。1969年,由村办学校转成公办常胜小学。同年,成立了徽村联办中学。1992年,成立了徽村中心小学。教学设施逐步配套,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建国以来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专院校的学生有3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全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建国后,村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18万元。2000年,全村收入1282万元,人均存款25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120辆、摩托车50辆、电话96部、彩电260台、冰箱6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街道不整齐,村民住房大多是矮小的草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1983年,村统一规划建设房屋。至2000年,新房区面积为1.74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05栋。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8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福利也在不断的提高。1979年投资1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1年投资8万元,安装自来水,从此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3年,投资8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2月,王友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个党员。1942年8月,王文岗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有王彬、王文湖、王树举、修文恕、董在宽、马京伦、高振年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2月起,高振年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41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9月,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有王友三、孙仕民、赵云峰、高俊章、姜丰山、王彬、顾振江、王文山、顾顺、高振年、高君亭、高振年。1999年5月,党支部书记高振年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
周边政府机构
留挌庄镇常胜村退漏役甙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S11(烟海高速)
周边村庄
常胜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阵胜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