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镇

王鲁镇 王鲁镇基本概况 王鲁镇自然状况 王鲁镇经济状况 王鲁镇沿革 王鲁镇强镇由来 王鲁镇大事记 王鲁镇经济发展 王鲁镇特色产业 王鲁镇社会进步 王鲁镇镇村建设 王鲁镇人民生活 王鲁镇组织建设 王鲁镇人物简介 王鲁镇王鲁镇下辖村 王鲁镇人口数据


王鲁镇位于 鱼台县境中部, 镇机关驻地距鱼台县政府所在地7公里。北靠南阳湖与张黄镇接壤,西与清河镇、李阁镇交界,东与谷亭街道办事处、唐马镇相依,南与王庙镇相连。全镇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30465人(20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2018年9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王鲁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王鲁镇位于县境中部。北接 张黄镇,西邻 李阁镇,东连 谷亭街道,南依 王庙镇。辖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王鲁村,距县城8千米。S251济(宁)鱼(台)公路穿境。惠河、西支河皆与京杭运河相通。 全镇总面积38.5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65人(2017),城镇人口6881人,城镇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王鲁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有鲁隐公观鱼的武棠亭,鱼台县因鲁隐公在此观鱼得名;孔子七十二贤中的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都在该镇生活繁衍,以“五里三贤”而著...

详情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所有乡中心区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介绍

王鲁镇位于 鱼台县境中部, 镇机关驻地距鱼台县政府所在地7公里。北靠南阳湖与张黄镇接壤,西与清河镇、李阁镇交界,东与谷亭街道办事处、唐马镇相依,南与王庙镇相连。全镇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30465人(20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

2018年9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王鲁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王鲁镇位于县境中部。北接 张黄镇,西邻 李阁镇,东连 谷亭街道,南依 王庙镇。辖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王鲁村,距县城8千米。S251济(宁)鱼(台)公路穿境。惠河、西支河皆与京杭运河相通。 全镇总面积38.5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65人(2017),城镇人口6881人,城镇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王鲁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有鲁隐公观鱼的武棠亭,鱼台县因鲁隐公在此观鱼得名;孔子七十二贤中的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都在该镇生活繁衍,以“五里三贤”而著称。主要物产有小麦、水稻、杞柳、食用菌、水产品、畜牧产品等,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1亿元。

王鲁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西最大距离11.3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3.2公里,总面积1.22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736公顷。

主要河流有惠河、西支河、白马河、老万福河,境内流长21.7公里,流域面积84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莲藕、苹果等。

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 苗族、布依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总数为52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79%。全镇有王、赵、孙、李、周、魏等113个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建国初期,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000万元,1978年为3.6亿元,2000年为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0∶67.9∶22.1。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00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6亿元。 该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1993年组建的山东省鲁王集团总公司现为国家大(二)型企业,是鱼台县的支柱企业;济宁市鱼台大米批发市场远近闻名,被誉为“江北第一米市”。

原名十里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始改村名为王鲁。1939年7月为鱼台县第四抗日区公所驻地。1955年11月第四区改称武台区。1958年3月,武台区撤销,设立王鲁乡;同年8月并入谷亭公社。1962年5月从谷亭公社分出设立王鲁公社。1966年7月王鲁公社分成王鲁、武台两个公社。1984年5月16日改王鲁乡、武台乡。1995年,撤销王鲁乡,设立王鲁镇(1996年12月成立)。1996年,王鲁镇面积54.7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辖王鲁、田庙、碌朱屯、王响、陈堂、于屯、后阎、吴集、耿庄、陈年、佃户李、七所楼、大聂、刘庄、后聂、窦阎李、大李庄、史楼、张庙、孟楼、魏堂、李集、潘庄、阎庙、小周25个行政村;武台乡面积43.2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三里屯、白庙、于梅、后杜、杨庄、杈王、侯堂、大闵、仁祖庙、武台、樊庄、卞李、崔屯、崔武、常柳行、高庙、丁阎、夏家、吴家、大田、西刘、小于、吴马、宋湾、齐楼、大王26个行政村。

2000年12月,撤销武台乡,并入王鲁镇。全镇辖51个行政村,人口6.6万人,面积122平方千米。

2007年12月,将王鲁镇部分区域(原武台乡)划归张黄镇管辖。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济宁市乡镇第20位,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镇、山东省小康乡镇、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山东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济宁市经济强乡镇、济宁市文明乡镇、孔孟之乡乡镇之星、济宁市发展乡镇企业经济强乡镇、 济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济宁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始改村名为“王鲁”。

1913年,聂峨亭在大聂村创办小学1处,学生25人。

1925年,聂峨亭在全区倡导男子剪鬓、女子放足的革新运动。

1937年4月,郭耕夫、马霄鹏组织的抗日宣传队到王鲁一带宣传民众一致抗日。

1938年春,大聂村建立境内第一个党小组。

1939年7月,鱼台县第四抗日区公所在王鲁成立。

1940年冬,县长聂峨亭在大聂村创办境内第一所抗日小学。

1943年,中共王鲁小学党支部成立,为境内第一个党支部。

1947年1月,第四区区中队成立。

1949年4月,境内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5月,全区实施新《婚姻法》,男女订婚到人民政府登记。

是年6月,全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1954年2月,选举产生区人民政府。

1955年11月,第四区改称武台区。

1958年3月,武台区撤销,建立王鲁乡。

是年8月,撤乡建人民公社,王鲁隶属谷亭人民公社。

1962年5月,王鲁从谷亭分出,建立王鲁人民公社。

1966年7月,王鲁人民公社改设王鲁和武台两个人民公社。

1972年4月,中国共产党王鲁人民公社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1980年,全公社丧葬火化率100%,列济宁地区第一名。

1981年,全公社25个大队,7633户居民全部使用电灯照明。

1982年,王鲁公社进行第一次选民登记,共有选民19028人。

是年底,王鲁公社所辖生产队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5月16日,撤销王鲁人民公社,建立王鲁乡。

1986年6月,中共王鲁乡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1990年12月,王鲁文化站荣获“鱼台县首届农民艺术节”优秀奖。

是月,王鲁乡婚姻登记处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婚姻登记处”。

1993年,鲁王集团总公司改制成功,为鱼台县最大的民营企业。

1996年,王鲁乡撤销,以原区域建立王鲁镇。

199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李春亭到王鲁镇视察工作。

是年,王鲁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全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1999年,王鲁镇被评为“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12月,乡镇规模调整,武台并入王鲁镇;七所楼并入王鲁镇。

2007年12月,乡镇规模调整,武台划归张黄镇。

1946年粮食总产仅720万公斤。 1946年6月起,逐步实行土地改革,到1949年粮食总产达到108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00公斤,总产达到258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境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对土壤进行了改造和综合利用,防止了次生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的发生;又加深耕作层,熟化了土壤。针对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划分两个耕作区:湖渍粮藕间作区、稻麦轮作区。95%的土地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50公斤大关,总产达9030万公斤。

1990年以来,全力发展高值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233公顷。2000年,全镇经济作物面积1000公顷,建冬暖式大棚3000个,小拱棚1000个,主要种植白莲藕、黄瓜、 西红柿、 芹菜等10余种蔬菜瓜果。 其中莲藕种植面积发展到733公顷,亩产2500公斤。每年向市场供应蔬菜6.4万吨,总产值1亿余元。

该镇重视植树造林, 保护生态环境。道路沿线植树365万株,林网及四旁共植树46万株,既绿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元,其中种植业1.52亿元,林业900万元,畜牧业6400万元,渔业540万元。

建国前,境内仅有油坊、豆腐坊、粉坊、编织、纺织、木工铺、铁匠铺等私营手工业作坊。建国后,集体工业逐步得到发展。1956年建成王鲁铁木生产合作社。1966年,建成王鲁综合厂,主要生产手推车、地排车、木制家具和铁木制小农具等。 1976年,建立王鲁公社建筑公司,拥有职工45人,固定资产4万元。同时,新建水泥制品厂4处, 主要产品有水泥瓦、楼板、过梁、沿椽等。80年代,为适应城乡建设的需求,公社建轮窑1处,各生产大队均建起土窑,年产砖1050万块,瓦120万片。90年代,工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镇依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先后建起面粉厂、食品加工厂、配电设备厂、净水设备厂、纸箱厂、沙石站等镇村办和私营企业,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以机械设备、食品、建筑等为骨干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在管理上,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进行企业体制改革,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资金,调整产品结构,使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2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 产品100余种,完成工业总产值6.8亿元,创利税1400万元。名优产品主要有“鲁王”牌系列面粉、挂面,“鲁鱼”、“鲁泉”牌优质大米,“金星”牌矿用机械。其中“鲁王”牌特一粉、特二粉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销往北京、 天津、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的20余个大中城市。

建国前, 境内有王鲁、武台、常柳行3处集市,商业店铺、饮食服务业多集中在这3个村中,其中比较大的商号有9户。1950年,人民政府发动农民投资入股,办起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基层供销合作社。1954年,建起区供销合作社。同年,开始分期分批地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绝大多数私营工商业户纳入合作化轨道, 集体商业日益壮大。 70年代初,境内各生产大队均设立代购代销店。1978年后,扶持鼓励农民经商办企业,集体、个体私营商业、饮食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1989年,有国营网点6处,集体网点20处,个体网点800余处。此外,还有赶集串村的小商贩400余户。 90年代,集体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全部租赁给个体经营。1996年起,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镇政府在资金、用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项目,打击街霸、市霸,为经营业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投资兴建王鲁、 大闵、常柳行农贸市场3处,镇驻地商业街2条,专业村7个,大米批发市场、 蔬菜批发市场、民营经济园区、商贸城、工业园区各1处。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400户, 私营企业32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固定资产3.2亿元,实现总产值5.6亿元,创利税400万元。

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是王鲁镇的特色产业。境内有国家大型企业--山东鲁王集团总公司和济宁市鱼台大米批发市场。山东鲁王集团总公司下辖鱼台县王鲁面粉有限公司、 鱼台鲁兴精制米有限公司、鲁王集团食品加工厂等9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年产值2.5亿元。其中鱼台王鲁面粉有限公司有4个现代化面粉加工车间, 日处理小麦820吨,生产规模处于全省首位。济宁市鱼台大米批发市场,龙头企业有鲁鱼、鲁泉米业,占地1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年销售大米2.5亿公斤,成交额1.8亿元,被誉为“江北第一米市”。

文教科技 清末,境内有私塾21处,学生230余人。1913年,聂峨亭创办大聂小学,招生25名。1936年,设立区乡农学校,招收学员150名。1940年,境内有抗日小学2处。1949年, 境内有小学11处,在校学生545名。适龄儿童入学率37%。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幼儿教育、 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1976年,创办王鲁中学。1980年8月, 王鲁中学改建为鱼台县第一农业技术中学,当年招收学生150名。198 5年,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皆达到98.7%,超过部颁和省定标准。1986年,成立农民业余技术学校, 培训农村各类技术人才6782人。80年代,镇投资300万元,建起4处高标准中学。全镇学校校舍、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2000年,全镇有小学12所,在校生7829人, 中学4所,在校生4276人。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3762名,其中大学518名、大专1246名。

50年代中期,农业生产合作社配备农民技术员指导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60年代,农田排灌、耕地等开始推广使用动力机械。1974年,公社建立科学试验站,生产大队成立科学试验队,开展群众性科学试验活动。1978年,建立公社农技站、水产站,推广农作物高产品种和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栽培新技术。1984年,王响村进行半机械化坑塘养鱼试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5年,建立乡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队伍逐步壮大,已形成乡、村两级科普网络。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824人。自1978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6项。

王鲁镇文化发端较早。建国前,境内较流行的戏曲种类有河南豫剧、山东梆子、金乡四平调、河南坠子、山东渔鼓、落子、湖滨大鼓等。民间艺人或赶集撵会,或走乡串村向群众演出。1936年,后阎村阎承江从河南引进皮影人物制作工艺,其作品刻工精致,边缘整齐,轮廓简洁,基调明快,栩栩如生。建国后,逐步建立完善了文化机构和娱乐场所,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1966年,建成公社广播放大站,93%的生产大队架设了广播专用线,广播入户率达91%。1976年,成立公社电影队,逐村巡回放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80年代,乡设有文化站,机关、学校和大部分村建立起文化室、图书阅览室,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1991年8月,成立乡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次年,纂成《王鲁乡志》评议稿,在“资政、存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4年, 建成电视差转台, 彩色、黑白电视机已普及到乡村农户。2000年, 镇、村两级“文化网”“广播网”“电视网”业已形成,群众文娱生活丰富多彩。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防病治病主要依靠中医中药,仅有常李寨、陈堂等少数村设有中药店(铺),民间医生较少。1950年,区设医药研究会,有中医25人、西医4人。1952年,先后设立门诊部、卫生所,配有医务人员7人。1956年,卫生所配妇幼保健员。1964年建立王鲁卫生院,医疗条件逐步改善。1966年,始建大队卫生室。1968年,在王鲁大队进行合作医疗试点。1970年,境内63%的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到1977年,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达到97.3%。80年代,卫生院设立内科、外科、儿科、检验科、放射科、防疫股,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一些地方病、常见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1989年,王鲁卫生院防疫股被评为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先进单位。1990年,王鲁卫生院有医务人员20人,病床20余张,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治疗好转率达到98%。大队卫生室28个,卫生员52人。2000年有镇卫生院2处,村级卫生室67处,病床237张。

建国前,境内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游泳、滑冰、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建国后,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60年代中期,公社民兵营、大队民兵连经常组织青年进行射击、刺杀、投弹等军事体育活动。1973年,成立王鲁军事体育代表队,参加全县民兵体育运动会。1980年,公社成立农民体育协会,体育活动空前活跃。90年代,各村相继设立体育、文化活动室;中学建起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室,单、双杠;小学建起操场。各中学每年春季和秋季举办体育比赛,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篮球比赛。

建国前,境内村庄规模较小,绝大多数住房是土墙茅屋。70年代,农村住房始有发展,出现“腰子墙”瓦房,部分村庄开始规划排房。1984年,乡、村两级均制定了建设规划。 此后,乡村建设迅猛发展。1994年,镇驻地、陈堂村沿路新建273幢高标准两层商、 住楼房。1998年初,镇党委、政府投资200万元对大米加工批发经济长廊进行路面硬化,建起高标准路灯和绿化带。投资50万元,硬化了后聂、潘庄、耿鲍庄、 吴集、于屯、田庙的村级公路,使全镇乡村路硬化率达到98%以上。199 9年, 以镇驻地道路建设为重点, 硬化路面4.6万平方米,城镇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1998-2000年, 在镇政府两侧开发了新颖别致的商、住楼,投资20万元,在重要街道上设立了隔离栏, 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1999年8月,王鲁镇总体规划通过省小城镇建设委员会的评审。

建国前,境内水、旱灾害频繁,农业歉收,群众生活贫困,多数农户过着“糠菜半年粮,秋后去逃荒”的生活。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50年代,农村饮食以玉米、高粱、小米、地瓜等粗粮为主。逢自然灾害,政府发放救济粮,以保障群众生活。1965年,实行稻麦轮作,此后,大米成为农民主食。90年代,农业连年丰收,人民群众丰衣足食。鸡、鱼、肉、蛋已成为家常菜。中青年着装颜色多彩、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化发展。各种化妆品、金银首饰成为新婚女性的必备品。 95%的农户住上了砖瓦结构的新居,全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 陈堂村298户中有273户建了高标准的两层楼房。许多家庭购置了农用三轮车、电风扇、大立柜、组合家具、彩电、摩托车,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自行车、黑白电视机已普及。全镇户户通电、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柏油路,50%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1998年,王鲁镇被评为济宁市小康镇。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

1938年春,大聂村创建境内第一个中共党小组。1943年,中共王鲁小学党支部建立。1944年底,建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20人。1958年3月,撤区建乡, 建立中共王鲁乡委员会。1962年5月,设立王鲁人民公社,同时,建立中共王鲁人民公社委员会。1976年底,党员总数达到733人。1984年5月,撤社建乡,建立中共王鲁乡委员会。1996年,王鲁撤乡设镇,建立中共王鲁镇委员会。1997年,王鲁镇被评为济宁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底,全镇建有党支部79个,党员人数发展到2317人。

1939年7月,四区抗日区公所成立。1962年5月,成立王鲁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5月,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恢复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改为王鲁乡人民政府。1996年12月,建立王鲁镇人民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1939年部分村成立儿童团, 1949年改称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1940年,成立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 。1945年改称妇女救国联合会,1949年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改称妇女联合会。1944年,成立农救会。1964年,成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1943年,成立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1949年,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四区委员会,1958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王鲁乡委员会。1982年,成立王鲁人民公社科学技术协会。1983年,成立鱼台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王鲁分会。1988年,乡、村均成立计划生育协会。1991年,成立王鲁乡消费者协会。

现任镇党委书记:胡齐鲁

现任镇长:王若强

(1886~1945) 大聂村人。清末秀才,后就读于山东省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曾任鱼台县教育会会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席了济宁抗日后援会,组织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年底,发展到400余人。1938年1月,成立鱼台县抗日司令部,兵力1000余人,聂任司令。1938年7月,改称为“鱼台县抗日自卫总团”,聂任团长。1939年4月, 聂峨亭毅然向县委建议,将鱼台县抗日自卫总团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后方办事处湖边游击四大队,聂任大队长,成为中共鱼台县委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1940年7月, 聂峨亭随县党政机关转移到丰、 鱼边境,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9月, 先后策动伪军中队长周长臣及其子周明智率部反正,成立了鱼台县挺进大队。1943年8月,任丰鱼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1944年7月,任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5年9月病逝,1950年1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20~1948) 小周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后任鱼台四区(武台区)武装部长。 1948年6月20日,中共鱼台县委在殷王村召开夏征会议,会议刚开始,驻徐州的国民党快速部队便向殷王方向扑来,在村南负责警戒的周树孔等几名同志发现情况后,立即组织抵抗。同志们得救了,而周树孔等几名负责掩护的同志却陷入重围,不幸被捕,英勇牺牲。

(1924~1948) 女,大聂村人。1943年在湖西中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分配到罗屯区做民运工作,后调成武县二区(苟村区)任干事。1947年,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聂继范随大部队撤退到黄河北休整。次年四五月回成武县任二区妇救会主任,积极开展了对敌斗争。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聂继范不幸被捕,宁死不屈,被敌折磨而死。时年24岁。

(1891~1976) 樊庄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1月, 任鱼台县抗日司令部第二大队大队长,7月,任鱼台县抗日自卫总团第三营营长。他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先后收编活动在南阳湖一带的监保森、胡玉振等小股武装,为八路军输送兵员1300余人。建国后,曾任鱼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 县政府民政科长。1957年当选为金乡县副县长。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07~1979) 东华村人。7岁入私塾。1922年起,先后到省立第七中学、济南私立东鲁中学学习。1928年,任鱼台图书馆馆长兼师范讲习所教员。为继续深造,不久游学北平,入私立郁文学院读书。1931年,供职于山东省立图书馆,自馆员升至编藏部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为保存山东省立图书馆中文物古籍,与馆长王献堂一道,将金石器物、书籍、名画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辗转运到曲阜,又不远万里运至四川万县。1940年起,先后供职于国民政府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1949年,屈万里随“中央图书馆”去台湾,先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还先后应聘为美国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学客座教授。屈万里一生著作等身。其中流传最广的有《诗经释义》《尚书释义》《古籍导读》《尚书今注今译》。用功最大、创见最多的是《〈殷墟文字甲编〉考释》《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 。《〈殷墟文字甲编〉考释》收甲骨文3900余片,拼缀为223版,辨字义,释文辞,新认及订正旧说70余字。著有有关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经学、史学、文字训诂的专著20余种;有关诗、书、易及古文考订的论文数十篇。并两度去美国,利用业余时间,编成《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蜚声学林。

(1908~1989) 大聂村人。1932年,入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1939年起,先后任鱼台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冀鲁豫边区抗日联合会政治部秘书、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湖田局局长、平原省文教厅视导主任。1941年,参加创建冀鲁豫边区抗大式学校--湖西中学,任后勤主任。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与创建平原大学。1955年,任新乡师范学院(原平原大学,后改为河南师范大学)党组书记。1956年起,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78年,重新主持河南师范大学的行政工作。聂补吾在做好教育行政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从事“狭义相对论”的研究,撰写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

(1911~1998) 常李行村人,著名教育家。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及南京大请愿,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紫生从事教育工作50余年,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卓有建树。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尤其是《大搞运筹学的群众运动,促进生产发展、带动教学科研》一文,1960年10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后,《光明日报》《文汇报》和英国《泰晤士报》相继转载,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离休后,又领导出版了《汉语虚词典》《冀鲁豫老区教育史》《山东老区教育史》等著作。

1942年生,樊庄村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历任王鲁农机站站长、鲁兴实业总经理、王鲁镇党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将一个只有几千元资产的公社运输站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干部职工1000余人的国家大(二) 型企业。该企业2000年完成销售收入2.5亿元,创利2500万元。曾荣获山东省农机局先进农机站站长,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王鲁村 王响村 碌朱屯村 陈堂村

后闫村 于屯村 耿庄村 吴集村

陈年村 七所楼村 佃户李村 大聂村

后聂村 刘庄村 大李庄村 窦阎李村

史楼村 张庙村 孟楼村 小周村

潘庄村 魏堂村 李集村 闫庙村

张庙村 三里屯村 白庙村 后杜村

于梅村 杨庄村 杈王村 侯堂村

大闵村 仁祖庙村 武台村 樊庄村

卞李村 崔屯村崔武村 常柳行村

高庙村 夏家村 丁闫村 吴家村

大田村 西刘村 小于村 吴马村

宋湾村 齐楼村 大王村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总人口 38517
19477
19040
家庭户户数 9440
家庭户总人口(总) 38291
家庭户男 19309
家庭户女 18982
0-14岁(总) 10112
0-14岁男 5513
0-14岁女 4599
15-64岁(总) 25236
15-64岁男 12569
15-64岁女 12667
65岁及以上(总) 3169
65岁及以上男 1395
65岁及以上女 17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7147

2017年,30465人。

周边汽车站

鱼台汽车站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北环路鱼台汽车站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鲁镇北环路鱼台汽车站

周边乡镇

王鲁镇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

周边鱼台县

中国联灰慧智舒通始生活馆(五云路营业厅)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

周边村庄

王鲁村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鲁祥路